Kubernetes(K8S)集群平臺默認情況下是沒有可視化界面,主要通過命令行工具(如 `kubectl`)和配置文件來進行管理和操作。如果想通過圖形化界面進行管理K8S集群,需要安裝第三方K8S可視化管理平臺。
我們的童年
我們擁有這么多共同的童年回憶,但是當信息技術或線上社區趨于成熟,一個時代的人真正能共享的記憶卻所剩無幾。
這天還是來了。
QQ——這款和最年輕的一批90后一同成長起來的聊天軟件,在20周年之際正式上線賬號注銷功能。QQ號一旦注銷將不可恢復。這意味著,你的賬號將連同QQ好友、QQ空間等其他資料一起,被互聯網永久遺忘。
早在去年年底,央視名嘴李詠、武俠泰斗金庸等人相繼去世時,就已經有人感嘆:90后已經開始失去了。現在注銷功能的推出,對于在QQ陪伴下成長起來的90后而言,無疑又是一次回憶的下線。
當曾經熟悉的事物一件一件從我們的生活里消失,記錄是對抗遺忘最有效的途徑,也是與一個時代告別最好的方式。
奶茶出現之前
小學生都是要靠牛奶和零食續命的
十多年前,訂牛奶曾是一件非常流行的事情。牛奶箱幾乎成了每家門口的標配,一棟樓里,一旦一家人開始訂奶,左鄰右舍也會紛紛開始效仿。
每天出門上學前,你都會從奶箱里拿一瓶牛奶,順便檢查一下里面有沒有暗戀的人塞進來的小紙條。
樓道角落里已經落灰的牛奶箱
不過,訂的牛奶并不是都自己喝。如果哪天正好不湊巧送的是純牛奶,你可能還會想辦法說服你的同桌用他書包里的酸奶跟你換。
在街上還沒有隨處可見的網紅奶茶店時,和班里同學人手捧一瓶光明酸奶暢飲的快樂,感覺甚至比今天排半小時隊買到一杯喜茶還要珍貴。
那時候,按鍵手機還沒法一鍵下單美團外賣,肯德基之類的快餐連鎖也一度被籠罩在“變異雞”謠言的陰影下。外面的飯菜再香,也比不上一個鋁制飯盒給人帶來的安心感。
盡管爸媽警告過你,不可以吃校門口的零食。但你還是沒忍住誘惑,和同學湊錢買了一包香菇肥牛。那一刻,你覺得自己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對權威的反抗。
心滿意足地吃完一包以后,你把包裝袋翻過來,上面赫然寫著“大豆素肉”四個字。你恍然大悟,原來香菇肥牛里是沒有肥牛的。
某天你發現,班上的同學都開始往面包上擠牙膏。后來你才知道,牙膏的名字叫“黑妞吸吸糖”。直到現在看到它,你的腦海里都還會響起那句魔性的廣告詞:“我吸,我吸,我吸吸吸。”
吃糖的姿勢也必須有創意。那時大家都愛吃“大大卷”,不僅因為它好吃,還因為它開創了一種新的競技方式:比誰一口能吃的大大卷更長。
干脆面和辣條并稱為受歡迎的兩大零食。里面附贈的小卡片實在太搶手,以至于你聽說隔壁班有個男生為了湊齊一套海賊王卡片,連續吃了一個月的魔法士。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充足的零食預算。有一天,每次喝酸奶都要舔蓋的同桌突然對你說:“借我抄數學作業吧?今天放學我請你。”你興高采烈地答應下來,才發現他要請你吃的是仔仔棒。
仔仔棒,十年前的市場零售價2毛錢一根
4月1日起,中小學內不再允許設置超市或小賣部售賣食品。
雖然你早已經變成了能淘寶絕不去超市的大人,但真正讓人懷念的,不僅僅是校門口五毛一包的辣條,還有一下課就能一起風風火火下樓買零食的那一幫形影不離的伙伴。
校門口的小賣部里
多的是你想不到的寶貝
對于一個還不知道AJ球鞋、YSL口紅為何物的小學生來說,他所能想到的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在校門口的小賣部里了。
記憶中的小賣部是沒有名字的。大家都用“第一家”“第二家”來稱呼它們。零食只是各家店鋪經營業務的一小部分,除了零食以外,玩具,雜志,暢銷書,所有你喜歡的東西,都能在里面找到。
小賣部里的文具不僅僅是用來學習的。“一切皆可玩”是小學生秉承的一貫信念。
當時流行一種自制的紙上游戲本,注冊虛擬賬號后,可以玩抽獎、換裝、養寵物等各種游戲。給我一支筆,哪怕只是一本最普通的筆記本,我也能把它變成時下最尖端的Alienware。
雜志也不僅僅是用來精讀的。每本雜志都會有一個笑話專欄,里面的笑話現在看來都不明白笑點在哪,但在段子手出現之前,這些笑話就是我們每天的快樂源泉。
不同的是,現在一條段子刷一刷通常就過去了,那時候的一個笑話卻能讓我們笑很久。
課桌底下放著的永遠不是課本。上課時不時往桌底下瞟的人,不是在看漫畫憋笑,就是一邊看著言情小說臉紅心跳,一邊準備隨時拿出語文課本打開《少年閏土》掩人耳目。
《烏龍院》漫畫,連載于1980年
自認為智商在同齡人之上的孩子則癡迷各種解謎類小說。每天睡覺之前,都要跟冒險小虎隊一起來場案件推理Brainstorm。
只是有一點很愁人,書里的解密卡也經常離開書本自己去冒險。
小賣部的老板都是時尚前沿的弄潮兒,他時刻把握最近的小學生都在聊什么,又看了哪些新的電視節目。
于是你會驚奇地發現,中午你還在和同學爭論暴龍獸和加魯魯獸到底哪個更厲害,下午小賣部的門口就已經掛上了高仿版的神圣計劃。
小賣部里還有一種常見的蛋形電子寵物機。1996年,日本bandai公司推出第一款寵物機拓麻歌子(たまごっち)。最早的版本是黑白屏和像素場景,后來逐漸推出了彩屏版。
拓麻歌子的玩法非常簡單,玩家可以給寵物機里的電子寵物喂食,換裝,帶它玩游戲等等。小賣部里賣的多是復刻版,但這并不影響你每天上課都惦記著自己的寵物吃了飯沒有,昨天晚上睡得夠不夠。
96版拓麻歌子
一種玩具的流行和當時電視上正在熱播的節目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2006年,真人電視劇《火力少年王》在我國大火,悠悠球從此走紅。
但實際上,早在18世紀初,悠悠就以“諾爾曼悠悠”和“王子財寶”之名盛行于英法上流社會。
除了悠悠以外,大家還愛玩一種印著卡通人物的圓形卡片。下課以后,召集一幫圍觀的人,課桌就變成了競技場。
玩家雙方把卡片放在桌子上用力猛拍,能把對方的卡片砸翻個兒的一方就算勝利。這種圓形卡片在東北話里又叫“piaji”,寫作片技,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玩具。
還有的玩具總能給人一種詭異的新鮮感。比如曾經流行過一種非常黏稠的膠狀玩具,膠體能牢牢地粘在墻上。雖然至今也沒多少人能叫上來它的名字,但家里的天花板上卻已經粘了好幾個。
再比如“水精靈”。那時候大家都說水精靈要“養”在水里,這樣它才會長大。這種說法讓許多人一度以為它其實是一種動物。
水精靈,主要成分是丙烯腈
色彩和時尚的啟蒙,則主要來自沙畫玩具和一塊錢一整版的換裝貼紙。那時候沒人在乎工作有沒有五險一金,人人都有一個當藝術家或者設計師的夢想,立志要用自己的一雙手,把Hello Kitty扮成這條街上最靚的貓。
打開電視就能看日漫
瑪麗蘇也還不叫瑪麗蘇
現在的孩子大概很難想象,在十多年前電視是一個怎樣神奇的存在。每天放學回到家,我們連書包都來不及卸下就要打開電視,只為不錯過自己最喜歡的節目。
那時候電視劇還不流行阿寶色濾鏡。有些作品即使服道化槽點不少,演技大多還算走心;特效技術雖有待進步,但至少還不怎么會用摳圖糊弄觀眾。
2005年,《仙劍奇俠傳》第一部播出。這部改編自PC游戲的電視劇,由胡歌飾演李逍遙,劉亦菲飾演趙靈兒。你坐在電視機前,感嘆過年輕時劉亦菲的神仙美貌,也為鎖妖塔里的林月如流下過眼淚。
暑假是瓊瑤劇的天下。直到今天,回想起《還珠格格》里容嬤嬤把紫薇關在小黑屋里夾手指的片段,自己的手指好像也跟著生疼。
除了古裝武俠題材電視劇,90年代以來國產情景喜劇也經歷了短暫的黃金時期。《家有兒女》《武林外傳》《72家房客》之類的作品,陪伴了我們和家人許多下飯時光。
1993年,《我愛我家》開播,二十多年后,憑借一個火遍全國的“葛優躺”,這部劇又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
2001年,一部叫《流星花園》的偶像劇火遍了全國。那時候霸道總裁劇情尚未成為套路,瑪麗蘇也還不叫瑪麗蘇。至今回想起來,當時還在上小學的男生們仍沒法忘記被F4支配的恐懼。
盡管現在看來劇情狗血,臺詞雷人,就連杉菜的扮演者大S本人也評價杉菜“有點綠茶婊”,但沒有什么能阻擋女孩情竇初開進擊的少女心。
花家絕學:倒立止淚法
其他電視節目也是百花齊放。春晚小品上還能見到趙本山,一部《賣拐》在電視上重播了一年又一年。
2001年,由趙本山、范偉主演的小品《賣拐》
后來,趙本山的徒弟小沈陽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錢》中第一次亮相。至今也過去了十年。
十年前,李詠主持的真人秀節目《幸運52》還沒停播。節目以智力競猜和趣味競賽的方式進行,獲勝觀眾可以獲得豐厚的禮品。對于電視機前的我們而言,那個時候的李詠不僅僅是一個電視主持人,還是中國第一條錦鯉。
在非黃金檔的時段,有些電視臺還會播出外國的電視節目。比較受歡迎的有一檔叫《超級變變變》(欽ちゃんの仮裝大賞)的真人秀。
選手們設計出各種創意類表演,由評委為每個節目打分。每次表演完畢,等待分數燈亮起的時候,都讓人緊張得心跳加速。
90年代,中日關系進入蜜月期。隨著日本動漫黃金時期的到來,引進中國的作品也迎來了數量和質量的巔峰。2005年限制外來動畫引進的決定頒布之前,90后成了最后能夠在電視上看到日本動畫的一代。
從較早的《哆啦A夢》《蠟筆小新》和《龍珠》,再到后來的《名偵探柯南》和《數碼寶貝》,光是提到這些名字,都能勾起回憶里無數個電視機前的放學后。
1996年,《名偵探柯南》播出。多少人是通過它才認識了柯南·道爾創作的福爾摩斯系列。據統計,目前為止《柯南》中的死亡人數達到上千人,毛利小五郎被麻醉次數高達900多次。
毛利小五郎真實的后頸
同年播出的還有以四驅車競賽為主題的作品《四驅兄弟》。看完以后,總感覺四驅車比賽的時候跟在車后面跑就能贏。
有些作品早在80年代就已經在日本放映,不過引進中國的時間要晚一些。比如1986年在日本播出的《龍珠》。那時候,班上的男生打架都用龜派氣功。
再比如1983年的《貓眼三姐妹》。故事講述了三姐妹組成盜賊集團,為失散多年的藝術收藏家父親盜回屬于其的美術作品,可以說是日本動畫里比較早期的“怪盜”題材作品。
即使電視臺播放的是刪減版,也絲毫不妨礙它成為當年許多人的時尚圣經和性啟蒙。
1999年,為了推廣電子寵物機制作的動畫《數碼寶貝》播出,也成了最后一批引進中國電視播放的動畫。
動畫的最后,孩子們和數碼寶貝告別,不知怎么的,美美的帽子飛起來的時候,童年好像也在這里結束了。
打開IE瀏覽器那一刻
仿佛已經在上網沖浪了
2011年微信正式登陸市場之前,QQ是人人標配的社交平臺。那時的QQ不是用來聊的,而是用來掛的,獲得一個太陽以后就可以自定義頭像了。
許多人聽說在馬化騰生日這天轉發祝福到五個群就可以升級,但奇怪的是,一年四季都有人在轉發這條消息。馬化騰的生日到底是什么時候,成了21世紀以來首個未解之謎。
騰訊CEO馬化騰,出生于1972年10月29日
那時判斷一個人的個性,主要看他的昵稱。每個人的列表里多少都有幾個愛做夢的“水晶女孩”或者講禮貌的“快樂男孩”。
起昵稱是打造虛擬人設的第一步,時間倒退十年,百度知道上搜索率最高的問題大概就是“今年最流行的男/女生QQ名”了。
個性簽名是下一個考察的對象。那時候的人總是用火星文把個性簽名一再包裝,看起來有種用力過猛的笨拙,但有些內容仔細讀來,倒也還算真情實感。
除了QQ以外,MSN也流行過一段時間。郭敬明的小說里,商務人士都通過MSN交流。自詡氣質比較高級的少男少女也紛紛開始效仿。不過沒嘗試多久也放棄了,因為放眼四周,確實很難找到一樣在用的人。
陳綺貞和五月天的MV《私奔到月球》里,主角用MSN交流。
到了每周最期待的電腦課,穿上塑料鞋套進入機房,打開windows98系統的電腦。登陸4399游戲界面那一刻,就像丁凱樂按下Enter鍵進入了快樂星球。
黃金礦工是當年的爆款游戲。和同學一起玩雙人版黃金礦工,抓到鉆石時,感覺自己稱得上是個電競高手。
各種換裝和化妝類的游戲尤其受女生歡迎。愛玩換裝游戲的女孩們可以數一數,你們搞砸了阿Sue多少個約會呢?
除了4399這樣的大型游戲門戶,QQ空間組件里的小游戲在當年的火爆程度也可以說是現象級的。那幾年沒在農場里偷過幾個好友種的菜,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會上網。
還有一段時間空間里流行搶車位的小游戲,可以把車停在好友的停車場里,也可以給停在自己地盤的車輛貼條。在那里,許多人擁有了人生中第一臺瑪莎拉蒂。
QQ注銷功能上線以后,許多人還是覺得舍不得。除了因為它讓人回想起了那些最簡單的少年歲月,還因為對于90后而言,那時的QQ也許是互聯網上最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熟人社區。
2001版QQ界面
盡管QQ的功能設計是非常陌生人友好的。在查找好友的功能里,只需要輸入特定條件即可搜尋到匹配的人。空間的留言也是全開放的,即使不是好友,也能看到別人的空間里有誰來“踩”過。
但隨著用戶規模擴大,其熟人社交的屬性愈發明顯了起來。曾經一起吃零食,看電視,玩玩具的伙伴,現在則變成了一起在網上聊天養寵物,時不時還來你空間澆水和偷菜的QQ好友。從這個角度看,QQ更像是線下社交的線上延續。
2007年限定版Q寵豬豬形象,2019年又是一個豬年。
長大以后,我們迫不及待地從QQ空間里逃出來,轉身又投入了微信朋友圈的懷抱。但即使出現了更加私密的朋友圈,你也已經對好友設置了分組和三天可見。包裝自己甚至不需要用火星文,一張精修的照片就能把情緒捂得嚴嚴實實。
到了今天,無論是信息技術還是線上社區都已經相當成熟。打開王者榮耀就可以跟無數人在線開黑,隨手點開一個短視頻APP就能看到他人現場直播的生活,一個時代的人真正能共享的記憶卻已所剩無幾。
在互聯網技術還相當有限的當年,我們竟能擁有這么多共同的回憶,這是多不可思議的一件事。
記錄只要不被注銷就不會消失。但不管你注不注銷QQ,那個時代都已經結束了。回憶是告別的開始,所有的昨天都已逝去,今日也將如此。
?作者 | 蘇祈
歡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新周刊原創出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