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說,未聞花名其實是一個以悲寫悲的故事,盡管故事中有很多治愈的部分,但從頭到尾的基調(diào)都是淡淡的悲傷。無論面碼多可愛,不管仁太多努力,即使他們六人因為面碼的原因重新聚在一起,但是有一個事實是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的:
那就是面碼已經(jīng)死了
劇情一開始,充斥著蟬鳴聲的夏日,陣陣微風(fēng)拂過樹葉,慵懶地坐在地上打游戲的少年,纏在身邊吵著要吃蛋花面的可愛銀發(fā)少女,似乎是一個輕松的故事。但是,當(dāng)可愛的面碼與“死”這個字眼聯(lián)系在一起時,故事的氣氛就多了一分凄美。所謂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他人看。
伴隨著OP里“兩個人明明仍近在咫尺,而我卻祈愿還能再次相遇,好像腦袋短路了”的歌詞,面碼看著小屋六人相聚的溫馨場景,帶著欣慰的笑容跳回了自己獨身一人的黑白世界化作花朵。加強了故事的悲劇氛圍:即使大家重新相聚,面碼已經(jīng)離開這個世界的事實不會改變。同時或許也隱喻了整個故事的劇情:面碼通過短暫的現(xiàn)身實現(xiàn)愿望,讓童年時的玩伴重新聚在了一起,然后帶著微笑離開。
接下來,面碼重新見到了另外三位已經(jīng)長大了的小伙伴,本應(yīng)該是一件高興的事。但是他們卻都看不見也感受不到面碼的存在。同時通過把依然如童年時純真的面碼,與已經(jīng)變得和仁太生疏的anaru,雪集和鶴子的對比,突出了“大家都已經(jīng)變了”的主題,不由得讓人覺得物是人非。
對于"人"來說,好聽的名字是能給別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并引起無限遐想的。
對于動漫來說,好聽的名字同樣能讓觀眾產(chǎn)生"看一看"的興趣。
如果自身質(zhì)量不錯,自然就會吸引到更多的人前來追番,從而受到越來越多的人歡迎。
那么接下來,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些取名非常有詩意的動漫吧。
紫羅蘭的女主"薇爾莉特"的英文全名是"violet evergarden",直譯過來就是紫羅蘭永恒花園,可以說這是一部獨屬于"薇爾莉特"一人的番劇。
而紫羅蘭,優(yōu)雅而又神秘,它的話語,則是"永恒的美與愛",可以說非常貼切的形容了女主"薇爾莉特"的性格了。
在故事的結(jié)局,"薇爾莉特"接受了"少佐已經(jīng)死去"的事實,但那又如何呢?
她仍然帶著這份"愛",作為一個"人"勇敢的生存了下去。
而就"紫羅蘭永恒花園"整體來看,它原本就不是什么"人類圣經(jīng),世紀(jì)霸權(quán)",它只是一首散文詩,一首只屬于"薇爾莉特",由薇爾莉特為少佐而寫的散文詩。
薇爾莉特對少佐忠貞不渝的愛和她自己無暇永恒的美,才是"紫羅蘭永恒花園"這部番劇永恒的主題。
以前在某本作文書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善意為根,美滿為果,未聞花名,卻知花開終成果"
想必這篇文章的作者應(yīng)該是對"未聞花名"很有感觸的吧,不然怎么會寫出如此有意境的話語呢?
其實未聞花名講述的故事,并非完全都是治愈。
它講述了親情,講述了友情,講述了愛情。
用一群少年的眼光,去看待成長,看待生死,甚至去探討人生。
但正如我上面提到的那句話一樣,它最終給人帶來的卻是滿滿的感動。
雖然結(jié)局是大家含著熱淚送別面碼離去,但是眾人卻洗刷掉了自己內(nèi)心的陰霾或陰暗。
"未聞花名,卻知花開終成果"
我想,這便是對于這部動漫最好的闡釋吧~
其實"君名"在16年的爆火,是有很多理由的,誠然它的確有缺點。
但是,我自認(rèn)為,"君名"有一點做的很棒,那就是"認(rèn)真"。
"君名"中有這樣一句臺詞,叫做:"彼方為誰,無我有問,九月露濕,待君之前"
而這句話,正是"你的名字"這部動漫電影的立意,也恰好照應(yīng)了"黃昏之時"這個概念。
其實現(xiàn)在很多國漫,普遍缺乏本國文化內(nèi)涵或者說缺乏一些"核心"立意。
我自認(rèn)為:不管你立意好不好,套用本國的一些傳統(tǒng)文化的水平如何,但你起碼要有吧!
因為國內(nèi)的大部分觀眾對于國漫還是比較寬容的。(起碼我很寬容)
一般來講,只要哪部國漫用到了中國的某些傳統(tǒng)文化,或者某些有文化內(nèi)涵的內(nèi)容,就會被大家挑出來夸一夸,因為畢竟這是本國的東西。(甚至是吹,但是合理的吹也沒什么問題,畢竟我們渴望這樣的動漫太久太久了)
但可惜的是,這樣的國漫少之又少。(僅有的那么幾部,對于內(nèi)涵的深挖水平也相當(dāng)差)
而就"君名"來說,我提到的那句話,其實是"萬葉集"里的詩句。
它還可以翻譯成"長月黃昏后,佇立露沾身;莫問我為誰,我自待伊人。"
或許這里體現(xiàn)了咱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把它翻譯的如此具有美感。
但是,這畢竟是日本的詩集,人家寫的好,這是不可否認(rèn)的。
我還記得張愛玲寫過的一句話,經(jīng)過改編后,我認(rèn)為放到"君名"里是相當(dāng)合適的。
茫茫的時間荒野中,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我們是否會恰好相遇?
或許總是相見不能見,
但這一次,
我要跨越萬水千山去擁抱你。
由此可見,其實張愛玲的這句話完全也能當(dāng)做"君名"的核心立意。
但是我們卻沒有創(chuàng)作出"君名"這樣的作品。
或許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們?nèi)ニ伎家环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