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2月8日消息 今天早上,微軟推送了Windows 10 RS4快速預覽版17093,這也是微軟進入Bug Bash(Bug大掃除)之后推送的首個Windows 10預覽版。IT之家發現,在本次Windows 10 RS4預覽版中,微軟帶來了一系列功能的增強和改進,還修復了眾多Bug。
下面是IT之家為大家整理的Windows 10 Build 17093更新內容:
Game bar改進
微軟已經將Game bar改頭換面,因此你可以更容易發現和找到Game bar。
捕獲畫面、切換麥克風和相機,還有編輯Mixer stream信息,都可以在全新的按鈕上操作。
使用新時鐘快速檢查時間。
選擇主題 — 深色、淺色或者是當前的Windows主題。
Game bar設置更易于使用。
診斷數據改進
上周微軟宣布了一些新的隱私工具,作為Windows 10 Build 17083中預覽人員查看診斷數據查看器的一部分。通過對數據透明度和控制的承諾,用戶現在可以刪除微軟從設備中收集的Windows診斷數據。可以到設置 — 隱私 — 診斷和反饋,找到刪除按鈕,刪除與設備關聯的Windows診斷數據。
圖形改進
更多Windows PC上支持HDR視頻:許多較新的設備能夠播放HDR視頻,但需要在出廠時調教支持HDR。現在微軟正在擴展HDR視頻訪問更多功能,可以通過設置 — 應用 — 視頻播放,可以將“串流HDR視頻”開關打開,為HDR視頻校準。
用戶可以嘗試試用實驗校準工具,請單擊“在內置顯示器上更改HDR視頻的校準設置”鏈接。可以在黑暗場景和明亮場景中細節之間選到平衡點,該工具將在Win10 RS4正式版中發布。
多GPU系統新的圖形設置:在該版本中,微軟引入了多GPU系統引入了新的圖形設置頁面,允許用戶慣例應用程序的圖形性能偏好。你可能熟悉了AMD和Nvidia的顯卡控制面板,在Windows圖形設置中設置應用程序首選項,它將優于其他的控制面板。用戶可以在設置 — 系統 — 顯示和向下滾動到“高級圖形設置”鏈接處。
第一步是選擇要配置的應用程序,選擇“經典應用程序”會允許你瀏覽系統的應用程序。選擇“通用應用程序”將允許從列表中選擇商店應用。默認情況下,添加到圖形設置頁面的應用程序被賦予系統默認首選項,系統默認值表示系統決定應用程序最佳GPU。
一旦選擇了該應用程序,請單擊列表中的應用程序,然后單擊“選項”按鈕。“節電”模式下是GPU最節能模式下運行應用程序。“高性能”模式是GPU在最高性能模式下運行應用程序。一般來說,節電模式使用的是集成顯卡,而高性能模式是使用獨立顯卡。另外外接顯卡也是高性能顯卡。
應用程序總是允許有最終選擇的GPU使用, 因此你可能會看到其他應用程序不遵循你設置的首選項。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在應用程序本身中查找設置以選擇首選項。
Windows 10 S系統中使用更少的密碼
你討厭繁瑣的密碼嗎?在Windows 10 S中將有新選擇,只需要下載Authenticator(驗證器)應用程序,并用它來設置Windows 10 S PC設備。開箱即用,設置Windows Hello,并訪問你喜歡的應用程序和服務,所有都不需要輸入密碼。
隨著該版本的更新,Windows 10 S PC上將自動體驗免密碼服務。如果你設置了Windows Hello,你會發現任何地方不再有密碼,包括解鎖屏幕和登錄選項中。
眼球控制改進
在2017年10月份,微軟在Windows 10創意者更新秋季版中加入了眼球控制功能,現在新版本有了不小的改進,眼球控制功能更加豐富。
更容易導航:增加了更容易滾動查看內容的能力,比如電子郵件和網站,另外聽到了更快方式點擊鼠標的反饋,因此除了精確的鼠標控制,還直接合并了左鍵單擊和右鍵單擊啟動。
快速訪問:快速訪問開始菜單、時間軸、設置和設備校準的常見任務,現在可以從眼球控制板啟動。
需要時暫停:用戶反饋需求在必要條件下暫停或隱藏啟動板的功能,現在微軟在啟動板上添加上一個暫停按鈕。眼球現在可以靈活控制是否暫停,確保不間斷的閱讀體驗等,重新啟用也很簡單,只需要注視屏幕頂部或者底部的暫停按鈕即可恢復。
IT之家獲知,目前,眼球控制功能仍處于預覽版狀態。
Windows 安全性改進
Windows Defender現在出現在Windows 安全設置中:微軟已經將設置—更新和安全—Windows Defender,改到Windows安全中。設置頁面也經過了重新設計,強調各種保護區域,確保PC設備的安全設置防護等。
Windows Defender中的賬號防護:Windows安全中心將支持新帳戶保護,鼓勵使用常規密碼用戶設置Windows Hello安全驗證,指紋識別或者PIN碼,并加入動態鎖。如果其設備的藍牙關閉,那么動態鎖將停止工作。
Windows Defender中的設備防護:Windows中集成了安全設備功能,設備安全頁為用戶提供了安全功能的狀態報告和管理,包括切換功能以提供增強保護。
藍牙改進
優化配對并連接到某些藍牙設備: IT之家此前預告過該功能,從該版本開始, Windows 10可以使用戶能夠在一次單擊中啟動配對并連接受支持的設備。當這些設備準備配對并檢測到在支持范圍內時, Windows 10會向用戶顯示一個通知,允許他們快速方便地啟動配對過程。這里首先支持了Surface配件,首款為Surface Precision鼠標。
Edge瀏覽器改進
不斷優化的全屏模式(F11):隨著Windows 10創意者更新秋季版的發布,微軟在Edge瀏覽器中添加了F11全屏模式,可以通過F11進入模式或者退出模式。現在進一步改進,在不離開全屏的狀態下,訪問地址欄,并導航到其他網站,還有添加一個網站作為收藏。要做到這一點,只需在全屏模式下將鼠標懸停在屏幕頂部,或者使用觸摸將手指從屏幕頂部向下拖動,就會出現熟悉的控件。
無雜內容打印:現在,用戶使用Edge瀏覽器網頁進行打印可以消除廣告和不必要內容,在“打印”對話框中,選擇“無雜打印”選項,并選擇只打印所需內容。值得注意的是,此選項只對某些類型的網頁可見。
輸入改進
Windows中多語言文本支持:如果你在Windows中要輸入多個拉丁語腳本語言,對你會大有幫助。使用觸摸鍵盤,不必再手動切換鍵盤。只需要繼續鍵入多種語言,Windows可以通過顯示多語言預測來幫助提高工作效率。
在該版本中,Windows最多支持3種拉丁語腳本語言,用于多語言文本預測。用戶可以在設置—設備—鍵入—多文本預測,開啟該功能。
文本預測支持更多語言:如果你使用以下任何一種語言的觸摸鍵盤,現在將可以看到鍵入的預測字詞,包括阿薩姆語、巴什基爾語、白俄羅斯語、格陵蘭語、夏威夷語、冰島語、伊博語、愛爾蘭語、吉爾吉斯斯坦語、盧森堡語、馬耳他語、毛利人語、蒙古語、尼泊爾文語、普什圖語、薩哈語、塔吉克語、韃靼語、茨瓦納語、土庫曼語、烏爾都語、維吾爾語、威爾士語、科薩語、約魯巴人語、祖魯語。
Windows 應用程序權限
更新的隱私設置導航:為了提高視覺,我們在隱私設置導航中添加了新的類別,下面是外觀樣子—
查看用戶詞典:微軟在“隱私”下添加了語音、墨跡和鍵入設置的新部分,以便可以查看用戶詞典,并在需要時輕松清除它。
另外微軟還添加了在安全模式下的輔助功能,更新了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 (WSL)。還有修復大量的Bug,同時說明仍然存在一些已知問題等等。
想看到更多這類內容?去APP商店搜IT之家,天天都有小歡喜。
來源:【新聞戰線】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摘要
不斷迭代的信息技術對新聞生產變革持續賦能,主流媒體充分把握發展機遇,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元宇宙等新技術、新應用,不斷從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方面探索數智化轉型路徑,打造媒體融合發展新格局。
主流媒體的數智化轉型實踐
——基于“中國媒體智能化”征集案例的分析
馮雯璐
多年來,主流媒體不斷推進智能化轉型進程,逐漸推動散點式的技術創新轉向全局性的媒體生態構建,從而服務于媒體綜合傳播效能的提升,加速媒體融合從數字化向數智化的全面邁進。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民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全媒體傳播格局下中國媒體智能化發展與創新實踐研究”課題組于2023年9月啟動“中國媒體智能化”優秀案例征集活動,截至2024年1月,共展示了來自30家媒體機構的49個典型案例,現就這些主流媒體的數智化探索實踐展開分析,以期為智慧化全媒體建設提供借鑒與參考。
人工智能重構新聞生產流程
以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帶來了新聞生產方式的新變革,進一步助力融媒流程再造,提升內容生產效率與傳播量級,優化內容質量與交互體驗。縱觀主流媒體的智能化實踐,數智化邏輯已深度嵌入內容生產全過程。
一是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優化內容采編分發流程。封面傳媒打造“智能媒資庫”,依托混合云技術建設技術底座,利用人工智能音視頻識別技術、大數據智能分析挖掘技術和可視化展示技術,全面提升全媒資源生產、入庫、應用的管理效率,提升全媒體新聞資源的匯聚共享使用水平。
新京報利用NLP(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與云計算技術,搭建“融媒體報題系統”,實現了新聞報題的智能分析和歸類,將報題、策劃融入新聞報道環節,提高新聞采編效率和稿件質量。深圳新聞網建設“基于大數據技術的互聯網多媒體應用統一分析系統”,打通數據的采、存、管、用全流程服務,實現數據統一存儲管理、統一智能分析、統一挖掘利用,從信息題材選取到內容生產分發,為多媒體傳播的智能化分析應用提供全方位支撐。河南廣電研發“大象智推算法”,搭建大象客戶端用戶標簽體系、內容標簽體系和用戶行為路徑數據庫,依托機器學習算法、大數據處理技術等,構建智能化推薦系統,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多元化的內容體驗。
二是利用AI技術提升內容生產力和創造力。浙江廣電“基于AIGC的‘Z視介’創作者系統”利用AIGC創作工具和智能媒體處理工具,使廣電媒體能夠快速獲取信息素材,智能處理內容媒資,高效產出優質作品。傳播大腦(浙江)股份有限公司融合AIGC、向量檢索、知識增強等技術,研發“傳播大模型”,提供涵蓋媒資多模態檢索、熱點推薦、實時資訊生成、文圖互生等的“智能對話”“智能創作”“智能檢索”“智能插件”四大類服務,有效提升內容生產效率與質量,優化創作體驗,打造媒體工作者的AI助理。芒果TV以復雜場景下的相機反求、2D/3D分割、影視綜藝視頻圖像渲染與編輯、影視綜藝視頻多模態理解等核心技術為基礎,搭建“基于AI的下一代內容生產新引擎系統”,涵蓋視頻現實增強模塊,支撐特效添加、廣告植入、物料補充等后期編輯需求;內容定向編輯模塊,為穿幫鏡頭、廣告水印等抹除提供定向編輯方案;內容自動剪輯模塊,形成以傳統拆條短視頻、二次創作短視頻為主,以AIGC短視頻自動化創作為輔的雙引擎AI自動化視頻生產系統。
三是利用AI技術發力短視頻內容生產,幫助主流媒體在泛視頻語境下重塑話語權和媒體價值。每日經濟新聞的“雨燕智宣—AI短視頻自動生成平臺”,通過“垂類AI大模型高質量文本輸出”“智能媒資庫”“短視頻自動合成算法系統”“一鍵式全平臺分發”四位一體構建,提供智能文本創作、智能媒資管理、智能視頻生產、會議直播管理、智能課件生成等全流程AI視頻解決方案。半島網新聞視頻化平臺通過整合多模態媒體內容,利用AI分類與匹配等技術,能夠將圖文新聞自動轉換為視頻新聞。華龍網利用互動視頻技術,打造“華龍芯互動視頻創作平臺”,形成“視頻+互動”“宣傳+質量”“線上互動+線下服務”的全新生產鏈條,實現了內容生產、在線創作、視頻發布、數據運營的一體化運作流程。澎湃新聞利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多模態智能等AI技術,推出“AI視頻制作工具平臺”,涵蓋圖文轉視頻,素材智能匹配,AI腳本、配音、字幕生成等功能,實現非視頻內容向視頻內容的高質量轉換。
數字人技術帶來傳播新模式
AIGC和大語言模型的應用,使數字人實現了更加智能化和精細化的多模態人機交互。數字人技術的成熟促使更多主流媒體布局數字人賽道,不斷探索虛擬數字人應用的新場景、新模式和新邊界,有效助力提高新聞報道效率,打造全新內容運營方式和IP化產業,也帶來了新媒體平臺可視化傳播的變革。
江西日報以AI可信新聞大模型和AIGC多模態自動化生產能力為基礎,搭建“贛商傳媒AI記者數媒應用平臺”,推出基于贛商傳媒記者數字分身的AI數字記者,進行大量的數據訓練,提升在新聞采編工作中的專業水平和創造力,實現全天候篩選、制作、校對、審核、多平臺分發新聞。
河南廣電推出“大象智慧數字人平臺”,將計算機圖形學、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AI技術融合,具備形象創建能力、表達能力和智能交互能力,能夠從虛擬人建模、內容生產到多場景互動溝通等各環節,為新聞報道、娛樂、社交等服務功能提供全棧式虛擬人解決方案。
云南省南亞東南亞區域國際傳播中心聯合云南網運用超寫實數字人建模、AI實時面部動作生成及驅動、智能翻譯等技術,推出緬甸語AI數字人泰倫哥(Dr.Htike Lwin Ko)和老撾語AI數字人坎普(Khamhou),播報自然流暢,交互生動智能,制作的“AI主播讀兩會”等視頻內容,在海外社交平臺傳播推廣,實現了小語種人工智能在國際傳播中的創新運用。
川觀新聞繼2022年推出首個數字人“小觀”后,綜合利用ASR(自動語音識別技術)、TTS(文語轉換技術)、計算機視覺等AI技術,推出了20個數字記者,打造數字記者矩陣,以更自然細膩的樣貌、更豐富多變的能力,承擔新聞采訪、出鏡主持等工作,依托AI算法、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技術,呈現多樣化的新聞報道,提升用戶感知和內容質量。川觀新聞也將數字人應用于“川觀答題”、客戶端智能助手等更多的服務場景中。
智能中臺打造智慧技術基座
智能中臺是主流媒體數智化改革的“新基建”,是媒體數據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技術手段,能夠為媒體數據資產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為媒體激發業務創新提供技術生態平臺,幫助媒體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系統、跨地域、跨業務的數據和能力的協同管理與共享服務。
寧波日報報業集團智能中臺是一個綜合性的智能能力集,基于AI技術,實現智能創作、智能審核、智能標簽、智能檢索和智能推薦等服務功能,為內容生產、經營管理等業務系統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支持。整個系統采用微服務架構,具備模塊化、獨立性、多租戶支持、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等優點。
“新湖南智媒平臺”是湖南日報社依托云計算、大數據、AI技術構建的AI中臺,通過中臺能力打造以智能媒資管理、智能采編、智能審核、智能推薦為核心的智能生態系統,能夠提供包含內容生產創作、審校、管理、分發的生態化建設一站式解決方案。傳播大腦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全媒體智能中臺”,是服務于媒體機構的數據調度中心、技術集成中心、智能化中心,致力于打造“數據+能力+應用”的技術體系,涵蓋數據資源匯聚、計算引擎、數據分析與可視化、AI服務等功能,能夠助力媒體盤活數據資產、獲取數據洞見、優化生產考核、推動策采編發全鏈路的智能化改造。
上海廣電打造SMG智慧媒體數字底座,以現有數字化生產平臺為基礎,將AI技術結合廣電媒體業務場景應用于新聞生產和播發各環節,實現降本增效。通過應用語音識別、語音合成、OCR(光學字符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實現智能內容生產;播控分發結合AI,實現信號傳輸監測及預警、智能內容審核等服務;依托多模態AI技術,實現對音視頻素材結構化管理和檢索,充分挖掘數字資產價值;提供智能內容推薦、挖掘數據等自動化數據服務,實現數據賦能媒體新聞價值。
智媒科技拓展媒體業務邊界
數智化技術為媒體機構延伸價值鏈、創新盈利模式帶來了更多契機。主流媒體持續深入探索基于VR、區塊鏈等新技術、新應用的可持續商業模式,積極打造數字經濟良性運行閉環。
一方面,利用VR技術重塑傳播場景體驗。主流媒體進一步強化了AR、VR、元宇宙等技術的探索應用,豐富內容的表達手段,拓展了用戶所接收的內容“視界”,為其帶來了時空重構下的超仿真、全景式、互動式的豐富感官體驗,同時豐富了媒體的運營模式。
新京報依托AR、VR、3D空間漫游技術,推出《沉浸中軸(AR + VR):全景穿越京城脊梁》視覺產品,立體形象地重現了北京中軸線上的15個申遺遺產點位,融入了生動的建筑故事,多矩陣、多版本、多平臺集中發布,助力文化傳承與申遺保護工作,探索挖掘衍生文創產品等商業價值。中國青年報依托可視化協同創新融合實驗室,基于數字人、3D渲染、AI智能交互等數字技術,推出“青春元宇宙”計劃,陸續打造青春元宇宙活動直播、AI賦能“青春小店”計劃、“紅旗渠精神”云展廳等創新產品和應用服務。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基于虛擬設計、AI數字人、光學動捕拍攝等技術打造了元宇宙平臺“壹點天元”,上線以來,推出了“云祭孔”元宇宙發布會、齊魯國際車展元宇宙展廳、元宇宙醫院等應用案例,建設元宇宙文化綜合社區,探索新型商業模式。
另一方面,利用區塊鏈技術推動盈利方式創新。主流媒體持續挖掘區塊鏈技術蘊藏的盈利潛力,以數字文創產品、數字藏品、定制化服務等方式,充分發揮“大數據+區塊鏈”的商業模式價值。
長江云依托區塊鏈、云計算技術搭建“長江數字文創大數據服務平臺”,聚合全網優質IP,通過數字化加工,整合版權保護、版權交易、數字藏品三大行業生態。以“數字文創作品+景區門票”“數字化非遺+輕奢非遺文創禮品銷售”“地方博物館館藏數字文創+博物館文創禮品銷售”等形式,推動地方文旅、文化產業發展;以“版權保護+二次創收”的方式,為藝術作品提供數字認證、數字文化產品轉化等多元文化服務,激發文化藝術作品創作。河南廣電以近年來深受國內年輕人歡迎的旅游“特種兵”模式為契機,聯合“阿里元境博域”技術團隊,推出“旅游特種兵‘徽章·嵩山’”項目,使用區塊鏈技術,對嵩山旅游景點生成數字藏品,實現數字化購買、收藏和使用。通過“徽章+權益”模式,用戶能夠終身享受數字門票優惠,解鎖景區多樣化互動玩法,享受沉浸式文旅體驗,助力文旅行業數字化轉型。
數智媒體賦能社會治理現代化
媒體泛在化促使新聞業轉向全鏈條內容生態,主流媒體充分發揮在智能感知、智慧溝通、智庫咨詢方面的作用,深度嵌入社會運行底層基礎,以數智化傳播賦能社會治理模式創新,推動社會治理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首先,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方面。人民網打造“辦實事 解民憂·一線探落實”平臺,依托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數據庫,接入“網上群眾工作數據分類標準體系”,結合AI智能客服,搭建貫穿中央各部委和各地黨委、政府,至各部門、各單位的媒體融合創新服務系統,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大江網“江西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點單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志愿者、管理者和人民群眾提供了快捷、便利、智能的文明實踐管理平臺,實現了志愿服務項目發布、組織動員、供需匹配、服務記錄、服務評價等一系列閉環管理。新京報聯合北京華宇元典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推出“論法有方”智慧普法服務項目(“論法有方”客戶端2.0),基于自主研發的法律大模型,搭建法律學術的互動交流平臺,為公檢法司等官方機構,法律專業人士、普通群眾等不同用戶群體,提供普法宣傳教育、法律咨詢服務等定制化服務。
其次,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方面。主流媒體紛紛建設“內容風控平臺”和智能審核系統,提供全場景的內容安全解決方案。澎湃新聞“澎湃清穹內容風控智能平臺”基于人工智能算法、機器深度學習、決策引擎等技術,精準識別涉政、涉黃暴恐、涉未成年人、違禁變種等多模態違規內容。重慶日報智能內容風控系統依托云原生技術和算法技術,形成SaaS(軟件運營服務)模式,提供內容自動采集,機器巡檢,人工數據校驗,審校數據分析等服務功能。云南網與人民網共同打造“智慧云內容風控大腦”,構建涉政知識圖譜和內容安全檢測雷達,確保新聞內容政治安全。封面傳媒結合四川報業集團核心政治知識庫,研發“智媒審核云系統”,支持全模態內容一鍵式校對審核,具備半自動化更新和在線學習能力,能夠覆蓋全媒資綜合內容的安全管理。
第三,主流輿論和價值引領方面。主流媒體通過研發主流媒體算法和黨媒大模型,建設多元化內容供給側生態,重獲渠道話語權,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實現積極向上的主流內容、價值與文化引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總臺算法”涵蓋了“價值認知算法”“品質認知算法”“流量賽道算法”三項關鍵算法模型,兼顧主流價值、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能夠面向主流媒體傳播需求,結合用戶喜好及特征,實現具有價值導向的個性化算法推薦。封面傳媒“靈知”主流媒體算法采用高可擴展性和靈活性的六層架構,實現了特定場景與主題下全媒體數據主流價值觀評價,主流價值觀內容精準傳播,以及敏感、違規內容檢測審核。齊魯壹點“壹點天璣”黨媒大模型,通過海量新聞行業大數據訓練,提供智能問答、在線搜索、知識檢索庫、多模態內容生成等多功能服務,為智能化內容生產提供主流價值基礎語料。
新技術在傳媒行業的探索應用,使媒體在傳播實踐中獲得革命性的變革。隨著AIGC和大模型的興起,數智媒體生態的未來發展趨勢將基于融合化、網絡化、智能化、平臺化、國際化的維度,迎來新的變革。這將為媒體行業帶來新的挑戰和發展契機,媒體機構的數智化升級勢在必行。應對新技術、新業態、新變局,主流媒體要把握這種趨勢對傳播鏈條上各環節的影響,進一步加大對數智技術的投入力度,積極完成配套組織機制、人力配置、生產流程、平臺架構等多維更新,以技術服務新聞生產,賦能建設新型主流媒體,推進媒體融合朝著更加數字化、智能化、縱深化的方向發展。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數字新聞學理論、方法、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ZD317)。
(作者系人民網研究院研究員)
原文刊發于《新聞戰線》2024年4月(下)。
責任編輯:王月
新媒體編輯:曹雅芳
智能內容風控系統賦能媒體生產路徑探索
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郭全中等 | 系統化、智能化、協同化:媒體深度融合的“江西現象”
媒體智能化成為新聞生產新引擎
本文來自【新聞戰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