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問題Adobe常見問題和錯誤代碼【必讀】Windowsdefender防火墻關閉教程【必讀】寶藏工具-->▌實用小工具王者榮耀皮膚下載器Bilibili">

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常見問題


    常見問題

    Adobe常見問題和錯誤代碼【必讀】

    Windows defender防火墻關閉教程【必讀】




    寶藏工具


    ▌實用小工具

    王者榮耀皮膚下載器

    Bilibili下載器

    圖片無損放大

    阿里云盤福利碼




    平面設計


    ▌Photoshop

    PS CS 5

    PS CS 6

    PS CC 2015

    PS CC 2017

    PS CC 2018

    PS CC 2019

    PS CC 2020

    PS CC 2021


    ▌Adobe Illustrator

    AI CS 5

    AI CS 6

    AI CC 2015

    AI CC 2017

    AI CC 2018

    AI CC 2019

    AI CC 2020

    AI CC 2021


    ▌InDesign

    InDesign CS5

    InDesign CS6

    InDesign 2015

    InDesign 2017

    InDesign 2018

    InDesign 2019

    InDesign 2020



    ▌Lightroom

    LR CC 5.0

    LR CC 6.0

    LR CC 6.4

    LR CC 7.0

    LR CC 8.2

    LR CC 9.0

    ▌Easy PaintTool SAI

    SAI 1.0

    SAI 2.0




    電腦辦公


    ▌電腦系統(tǒng)(U盤安裝)

    PE系統(tǒng)

    XP系統(tǒng)

    Win7系統(tǒng)

    Win8系統(tǒng)

    Win10系統(tǒng)

    關閉WIN更新

    ▌電腦系統(tǒng)(直接安裝)

    Win7系統(tǒng)

    Win8系統(tǒng)

    Win10系統(tǒng)

    ▌系統(tǒng)和Office激活工具

    KMS神龍版

    HEU KMS

    AAct

    ▌解壓軟件

    WinRAR

    Bandizip

    7-Zip

    ▌數(shù)據(jù)恢復

    Recuva

    EaseUS DataRecovery

    Comfy Partition Recovery

    UFS Recovery



    ▌Office

    Office 2003

    Office 2007

    Office 2010

    Office 2013

    Office 2016

    Office 2019

    ▌Acrobat

    Acrobat DC

    Acrobat XI Pro

    Acrobat 9 Pro

    PDF轉換器



    ▌Visio

    Visio 2003

    Visio 2007

    Visio 2010

    Visio 2013

    Visio 2016

    Visio 2019

    ▌Project

    Project 2003

    Project 2007

    Project 2010

    Project 2013

    Project 2016

    Project 2019

    ▌EndNote(文獻檢索)

    EndNote x8

    EndNote x9



    影視動畫


    ▌Premiere(視頻剪輯)

    PR CS 4

    PR CS 5

    PR CS 6

    PS CC 2015

    PR CC 2017

    PR CC 2018

    PR CC 2019

    PR CC 2020

    PR CC 2021

    ▌After Effects(視頻特效)

    AE CS 4

    AE CS 5

    AE CS 6

    AE CC 2015

    AE CC 2017

    AE CC 2018

    AE CC 2019

    AE CC 2020


    ▌Auditon(音頻剪輯)

    AU CS 6

    AU CC 2015

    AU CC 2017

    AU CC 2018

    AU CC 2019

    AU CC 2020

    ▌Animate (原Flash)(動畫制作)

    Flash CS 5

    Flash CS 6

    Flash CC 2015

    An CC 2017

    An CC 2018

    An CC 2019

    An CC 2020



    ▌C4D

    C4D R14

    C4D R15

    C4D R16

    C4D R17

    C4D R18

    C4D R19

    C4D R20




    室內/外設計


    ▌Auto CAD

    CAD 2012

    CAD 2013

    CAD 2014

    CAD 2015

    CAD 2016

    CAD 2017

    CAD 2018

    CAD 2019

    CAD 2020

    ▌天正(建筑 / 暖通 / 給排水 / 電氣 / 結構)

    天正2014

    天正2015

    天正v3.0

    T20 v4.0

    T20 v5.0

    T20 v6.0

    ▌3Ds MAX

    3dmax 2012

    3dmax 2013

    3dmax 2014

    3dmax 2015

    3dmax 2016

    3dmax 2017

    3dmax 2018

    3dmax 2019

    3dmax 2020

    ▌草圖大師

    Sketchup 2015

    Sketchup 2016

    Sketchup 2017

    Sketchup 2018

    Sketchup 2019

    Sketchup 2020

    ▌Lumion

    Lumion 2.5

    Lumion 3.0

    Lumion 4.0

    Lumion 4.5

    Lumion 5.0

    Lumion 6.0

    Lumion 8.0

    Lumion 8.5

    Lumion 9.0

    Lumion 10.0




    建筑設計


    ▌Revit (BIM)

    Revit 2012

    Revit 2013

    Revit 2014

    Revit 2015

    Revit 2016

    Revit 2017

    Revit 2018

    Revit 2019

    Revit 2020


    機械設計


    ▌Unigraphics NX

    UG 6.0

    UG 7.0

    UG 8.0

    UG 8.5

    UG 9.0

    UG 10.0

    UG 11.0

    UG 12.0


    ▌Solidworks

    SW 2012

    SW 2013

    SW 2014

    SW 2015

    SW 2016

    SW 2017

    SW 2018

    SW 2019

    SW 2020

    ▌Rhino

    Rhino 3.0

    Rhino 4.0

    Rhino 5.0

    Rhino 6.5



    ▌Abaqus(工程模擬)

    Abaqus 6.12

    Abaqus 6.13

    Abaqus 6.14.1

    Abaqus 6.14.2

    Abaqus 6.14.3

    Abaqus 6.14.4

    Abaqus 2016



    ▌Pro/E

    Proe 3.0

    Proe 4.0

    Proe 5.0


    開發(fā)編程


    ▌Axure(產品原型設計)

    Axure 7.0

    Axure 8.0

    Axure 9.0

    ▌Pycharm

    Pycharm 3.4

    Pycharm 4.0

    Pycharm 4.5

    Pycharm 5.0

    Pycharm 2017

    Pycharm 2018

    Pycharm 2019

    Pycharm 2019英


    ▌Python

    Python 2.7.6

    Python 2.7.10

    Python 2.7.15

    Python 3.5.2

    Python 3.6.4

    Python 3.6.6

    Python 3.7.0

    Python 3.8.2


    ▌IDEA (Java開發(fā))

    IDEA 2013

    IDEA 2014

    IDEA 2015

    IDEA 2016

    IDEA 2017

    IDEA 2018

    IDEA 2019英

    IDEA 2019中


    ▌Dreamweaver(網頁編輯)

    DW cs5

    DW cs6

    DW cc2014

    DW cc2015

    DW cc2017

    DW cc2018

    DW cc2019

    DW 2020


    ▌Keil (C語言開發(fā))

    Keil 2 C51

    Keil 3 C51

    Keil 4 MDK

    Keil 4 C51

    Keil 5 C51

    Keil 5 MDK

    ▌Visual Studio(開發(fā)工具集)

    VB 6.0

    VC++6.0

    VS 2008

    VS 2010

    VS 2012

    VS 2013

    VS 2015

    VS 2017

    VS 2019


    電子繪圖


    ▌Altium Designer(電子產品開發(fā))

    AD 2009

    AD 2010

    AD 2013

    AD 2014

    AD 2015

    AD 2016

    AD 2017

    AD 2018

    AD 2019

    AD 2020



    ▌Multisim(仿真工具)

    Multisim 10

    Multisim 11

    Multisim 12

    Multisim 13

    Multisim 14


    ▌Proteus(EDA工具)

    Proteus 7.5

    Proteus 7.8

    Proteus 8.0

    Proteus 8.4

    Proteus 8.6

    Proteus 8.6

    Proteus 8.9



    ▌Eplan(電氣輔助)

    eplan 2.3

    eplan 2.4

    eplan 2.5

    eplan 2.6

    eplan 2.7



    數(shù)據(jù)分析


    ▌Origin

    Origin 7.5

    Origin 8.0

    Origin 9.1

    Origin 2015

    Origin 2016

    Origin 2017

    Origin 2018

    Origin 2019


    ▌Lingo(數(shù)學建模)

    Lingo 8.0

    Lingo 11.0

    Lingo 12.0

    Lingo 17.0



    ▌SPSS(社會科學統(tǒng)計)

    SPSS 22

    SPSS 23

    SPSS 24

    SPSS 25

    SPSS 26


    ▌R語言

    R語言 3.5.1

    R語言 3.6.3



    ▌MATLAB

    Matlab2012a

    Matlab2013a

    Matlab2014b

    Matlab2015a

    Matlab2015b

    Matlab2016a

    Matlab2016b

    Matlab2017a

    Matlab2017b

    Matlab2018a

    Matlab2018b

    Matlab2019a

    Matlab2019b

    Matlab2020a



    ▼戳“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教程

    前言

    Hello,大家好。今天來幫大家選購筆記本電腦了。

    這個【選擇攻略】也是每個月更新一次,主要加入當月新品分析和一些最新的選購建議,如果大家有需要買本,我建議在閱讀【推薦】之余,也看一看【選購攻略】。

    【選購攻略】分為兩部分:新品盤點和基礎知識科普。新品盤點主要對過去一段時間發(fā)布新品的分析和簡評;以及對即將發(fā)售的型號的展望;而基礎知識科普包含了筆記本最基礎的知識科普和一些“坑”,這部分相對來說每個月的變化不算太大。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大家對如何挑選筆記本電腦,會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筆記本推薦在7月8日、7月9日在JRS玩機社首發(fā)


    一、AMD yes,Intel 背刺

    如果用兩個關鍵詞來形容過去一段時間的筆電圈,我會用這樣兩句話來形容:AMD yes,Intel 背刺。


    靈魂拷問:到底買AMD還是Intel的筆記本?

    毫無疑問,目前筆記本CPU市場來看,AMD確實比Intel更值得買,畢竟性能更強、價格更便宜、功耗還更低。

    不過Intel也并非完全沒有招架之力,今年AMD沒有搭載高端顯卡(RTX2070及以上)的產品,高端游戲本還是得認準Intel;此外輕薄本這邊,高端輕薄本暫時也沒有搭載AMD的,Intel可以選擇帶MX350的型號,實測AMD的Vega7/8大約就是MX250的水平,低于MX350,如果買輕薄本玩網游比較多,想要有更好的體驗,也可以考慮一下MX350的型號(不過實測玩LOL的話Vega7完全能勝任)。

    至于網上流傳的“兼容性”問題,周圍買AMD筆記本的網友也不少,基本沒聽到有兼容性問題,完全可以放心入手,如果實在是沒把握自己所用的軟件到底兼不兼容,可以留言問問我們,或者加群問群友。

    最后總結一下,沒啥特殊需求,AMD yes就完事兒了;高端游戲本、高端輕薄本或者經常用輕薄本玩一些游戲的,可以考慮搭載MX350的Intel CPU型號。除此之外,不建議選擇主流價位的Intel CPU游戲本(除了神舟TX系列)和Intel CPU輕薄本。

    1、越來越y(tǒng)es的AMD

    自從Ryzen 4000移動端發(fā)布以來,AMD在筆記本領域的聲音越來越大,尤其是低壓CPU,更是打得Intel找不著北。最近一段時間也有不少AMD新品筆記本上市,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聯(lián)想YOGA 14s 銳龍版

    “辣個男人”終于要重新開售了,在跳票兩個多月之后,YOGA 14s將重新開售。昨天晚上不少粉絲留言問我,YOGA 14s還值不值得買?這里就先講講我的看法吧。

    YOGA 14s產品力還是很能打的,4999元R7 4800U(28W)的AMD輕薄本頂配配置,玻璃覆蓋的屏幕,接口齊全,重量控制和電池容量都相當不錯。由于現(xiàn)在小新Air14 R7版本還沒有上市,所以如果想買一臺14寸的銳龍輕薄本,YOGA 14s絕對值得選,內存“分頻”的造成的高延遲問題日常使用感知不強,無需在意。

    不過比起剛發(fā)布那會的“獨孤求敗”,YOGA 14s多了不少“勁敵”,首先就是來自聯(lián)想內部的小新Pro13和小新15,二者的R7版本;接著就是別的品牌(比如機械革命)的競品了。


    (2)機械革命S2 Air/Code 01

    這兩款也是目前非常火的中低價位輕薄本,因為是共用主板的關系,所以我就放一塊講。首先,這兩款產品的重量控制非常好,S2 Air 14寸只有1.13kg,15寸的Code 01也不過1.47kg;接著性能釋放可以說是目前輕薄本最頂級的,實測R7 4800H能跑到52-53W,接近宣傳的54W,也明顯強于小新系列;再次兩款都是高色域屏幕,接口都很齊全。區(qū)別的話主要是外觀和電池容量,Code 01是91Wh,S2 Air僅有46Wh;此外,R5版本的Code 01只標配了8G內存。

    如果追求性價比,這兩款輕薄本絕對值得選,不過機械革命售后就比較一般了。至于做工,我測試過的Code 01做工很好,除了觸控板下半部分有點松,D面也有點下陷(鎂合金太軟了),別的地方都沒問題,整體做工我認為強于小新15。


    (3)機械革命蛟龍/蛟龍P/白蛟龍

    蛟龍和蛟龍P是機械革命的主流游戲本產品,不過二者模具不一樣,蛟龍定位輕薄游戲本,是Z3 Air-S的模具;蛟龍P定位17寸的大屏主流游戲本,是X3-S的模具。(個人覺得叫蛟龍/蛟龍P不合適,很容易誤導消費者,寧可叫蛟龍和白虎呢)此外那個新出的“白蛟龍”,我查了不少資料,和蛟龍P就是外殼的差異,換了金屬的外殼。

    蛟龍系列散熱挺好,單烤CPU可達73W,是目前AMD游戲本最高的,雙烤成績也不錯。不過革命祖?zhèn)鞯摹暗麸@卡”問題一直受詬病,追求性價比可以上車,追求品牌就算了。


    (4)ROG 幻14

    這款其實不能算新品了,不過到了最近才開始能買到,所以姑且也算新品吧。我用到現(xiàn)在一周左右了,還在測試ing(別催更啦,我最近要寫課程論文什么的),整體感覺相當不錯,質感滿分,尤其是這個經典黑(其實是深灰色)。

    配置上R7 4800HS+GTX1660ti Max-Q的性能夠用,性能釋放也不錯,顯卡和CPU都能保持在TDP下運行;重量和厚度就是輕薄本的水平,14寸的機身1.6kg重,17.9mm厚。整體來說是一款不錯的全能本,外觀也很低調,可以在辦公室用。

    建議選擇最低配的經典版,性價比較高,燈的話個人覺得不是很必要。


    (5)ROG 冰銳2

    ROG第一代冰銳的口碑可以說非常差,主要是R7 3750H孱弱的CPU性能造成的,而第二代全面升級到R9 4900HS,屏幕也升級到了高色域240Hz。

    不過冰銳2定位比較尷尬,2.1kg的體型在游戲本里算是輕薄,但是足足比幻14重了500g,也就是1斤。而配置上,這個價剛好有一個散熱性能都更強的魔霸4新銳……要便攜買幻14、要性能選魔霸,冰銳的定位反而略顯尷尬了。

    最近上市的銳龍本新品大概就這些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Intel那邊吧。


    2、“背刺者”Intel

    沒錯,“始作俑者”就是這位仁兄,事情的起因是聯(lián)想Y7000P推出了八核版,首發(fā)價比之前六核版的都要便宜,一時間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紛紛稱這款8299的Y7000P為“背刺者”。

    “背刺”的幕后推手,就是Intel。本來說好的4核i5、6核i7、8核i9,結果因為AMD太強了,Intel就將i9規(guī)格下放,稍微閹割點頻率,變成這個i7-10875H。最近由于AMD游戲本的強勢,Intel開始將i7-10875H下放到更多機型,并且也開始降價:

    拯救者官微對“背刺事件”的解釋

    畢竟i7-10750H在理論成績中輸給了AMD定位中端的R5 4600H,因此想應對R9 4900H/HS、R7 4800H/HS這些八核CPU的競爭,i7-10875H是目前Intel唯一能用的一張牌,畢竟i9太貴了。

    下面就來看看幾款搭載Intel處理器的游戲本新品吧。


    (1)聯(lián)想Y7000P 八核版

    相信不少人其實在等R7000P,畢竟和這款性能相差不大,價格可以做到便宜1000以上(參考Y7000和R7000的價格差)。配置全面均衡,實在等不及了也可以上這款的車。


    (2)ROG 魔霸4 新銳

    今年ROG也良心起來了,魔霸4 新銳是最近這一批游戲本性價比最高的,8核i7+115W的RTX2060,性價比很高,首發(fā)價只要8999。散熱上采用了液金,烤機表現(xiàn)比Y7000P好一點,除了固態(tài)素質比較一般,沒啥毛病。


    (3)機械革命Z3 Air-S/X3-S

    其實“背刺”的不止聯(lián)想一家,革命也干了。Z3Air-S和X3-S換了八核CPU之后,價格并沒有上漲多少。不過因為這兩款都有對應的AMD版本——蛟龍和蛟龍P,所以相比之下顯得“香度不足”。


    (4)神舟TX8/TX9系列

    神船因為用不了AMD處理器,所以在今年的游戲本市場比較吃虧。不過好在有桌面CPU型號,Intel 10代酷睿“加量不加價”,i5-10400的性能已經超越了i7-10750H,再加上AMD沒有搭載2070及以上顯卡的型號,所以TX9的性價比非常突出。

    如果要說TX9的對手,恐怕只有自家炫龍搭載R5 3600的M7了。


    二、我應該買什么類型的筆記本啊?

    相信這是令大多數(shù)人最困惑的問題。

    (1)我主要用途是工作,有時候會剪輯視頻,輕薄本夠用嗎?

    (2)我就辦公為主,偶爾LOL,2K,輕薄本夠用嗎?


    1、筆記本電腦的分類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筆記本電腦的分類。我個人而言,將筆記本電腦分為“游戲本”和“輕薄辦公本”兩種,首先來看看游戲本吧,它通常有以下的特征:

    (1)CPU性能較強,一般搭載H后綴的標壓處理器,少部分型號搭載桌面端處理器

    (2)顯卡性能較強,一般搭載GTX或者RTX或者RX(別忘了AMD)級別的顯卡

    (3)屏幕較大,通常是15寸或以上

    (4)重量和厚度也較大,部分型號裸機甚至有3.5kg以上的重量,堪稱“習武之人標配”

    (5)散熱和性能釋放比較好

    (6)續(xù)航較差

    (7)擴展性較強,一般支持自己添加內存和硬盤

    同樣地,我們也可以畫出使用游戲本的人群畫像:

    (1)有一定的便攜需求,但不需要經常攜帶

    (2)對筆記本電腦的綜合性能要求較高

    (3)經常用筆記本電腦玩大型網游或者單機游戲

    游戲本通常搭載的是標壓處理器,CPU性能更強。同時搭載GTX/RX級別的獨顯,不僅在游戲性能上更強大,同時對于一些需要獨顯的應用,比如Lumion8,表現(xiàn)也更好。

    Lumion官方給出的配置推薦,推薦6GB顯存的顯卡

    在筆記本平臺上,最便宜實惠的選擇就是游戲本了。雖然輕薄辦公本也有一些搭載標壓處理器的型號,比如戴爾靈越7591,機械革命Umi Air等,不過這些型號的散熱就不如傳統(tǒng)的游戲本,價格也更貴。

    至于輕薄本,我心目中的“輕薄辦公本”是什么定義:

    在我看來,這類本子應該具有以下的特征:

    (1)重量2kg以下

    (2)厚度20mm以下

    (3)具有一定的續(xù)航時間(>5個小時)

    選購之前,首先要問問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這類筆記本電腦。這類筆記本電腦通常的配置特征如下:

    (1)CPU采用帶U后綴的“低壓”型號,部分型號采用H后綴的標壓CPU

    (2)屏幕比起同價位游戲本更好

    (3)大多數(shù)型號帶Type-C接口,支持PD充電

    (4)沒有獨立顯卡,或者采用MX系列獨立顯卡

    (5)純固態(tài)硬盤

    (6)內存一般都是板載,不可擴展;部分型號支持自己擴展

    因此,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畫出這類筆記本的使用人群畫像:

    (1)經常帶著出差

    (2)辦公用途為主,Office三件套、PDF閱讀器、釘釘、QQ、微信、瀏覽器是最常用的軟件;或許會有一些其它軟件,比如PS AI Pr Ae,包括CAD,Matlab等專業(yè)軟件

    (3)幾乎不玩游戲,最多來兩把LOL之類的網游

    大家不妨照著上表對號入座,如果你的用途與上表說的哪怕有一點不對應,都可以考慮放棄輕薄辦公本。

    目前輕薄本最強的顯卡是MX350,別說MX350了,AMD Ryzen 4000自帶的核顯Vega6都能滿足2K20這樣不那么吃配置的單機游戲的需求。倘若你有單機大作的需求,哪怕是偶爾玩,都不能用輕薄本玩。

    畢竟,游戲不會因為你天天玩還是偶爾玩改變對配置的要求。


    2、選購建議

    實際上,還有一些介于有別于兩種形態(tài)的筆記本電腦。比如微軟Surface Pro系列,就是二合一筆記本,它既可以歸屬為輕薄辦公本,也可以歸屬為平板電腦——平板電腦不在今天的討論范圍內。

    還有一類輕薄游戲本,比如機械革命Z3 Air-S,微星GS66等,這類本子自然以游戲本看待;最后一種是Intel最近在力推的“設計師本”,通常采用標壓處理器+GTX級別的顯卡(和輕薄游戲本可能存在重疊)。

    為了簡化大家的選購,我列舉了常用的使用情境,方便大家對號入座進行選購。

    情境1:學習娛樂一本通,會玩單機大作

    選購建議:自然是游戲本,毫無疑問的(當然如果環(huán)境和預算允許,可以臺式機+輕薄本)

    情境2:辦公日常為主,最多玩玩LOL等網游

    選購建議:大部分女生的實際使用情境,毫無疑問輕薄本

    情境3:日常使用,所用的軟件對配置有一定的要求

    選購建議:散熱較好的低壓輕薄本 or 標壓”設計師本“ or 游戲本

    情境4:玩游戲為主,也需要經常外出攜帶

    選購建議:輕薄游戲本 or 標壓“設計師本”

    相信大家看完這一章,能對自己應該買什么類型的本子有所認識。下面就告訴大家如何選擇筆記本電腦的配置,手把手教大家挑本子。


    三、配置篇:如何選擇筆記本電腦的配置

    這個也是一個令大家頭痛的環(huán)節(jié),琳瑯滿目的參數(shù),真的讓人無從下手。別著急,就跟著我的節(jié)奏來吧:


    1、核心配置:CPU+顯卡

    無論是輕薄本還是游戲本,這兩項是應該首先考慮的。游戲本自然全都是標壓啦,輕薄本就分兩種,低壓和標壓都有。

    它們根據(jù)后綴區(qū)分,帶U的就是低壓,帶H的是標壓。

    (1)低壓 or 標壓?

    選低壓還是標壓呢?看需求。一般如果只是Office三件套,看看文獻的話,低壓CPU完全可以滿足需求,沒必要上標壓的;但是如果有較多的(注意我的措辭!)PS AI作圖,或者是CAD畫圖,Matlab建模,或者輕度的(注意我的措辭!)Pr Ae視頻渲染需求,還是買標壓的好。

    對于日常的用途來說,低壓CPU足夠了,Ryzen 4000的低壓處理器已經足夠強大,當然,如果筆記本設計較為合理,能有效控制標壓CPU的發(fā)熱,并保證續(xù)航,標壓型號自然更值得選。

    (2)需要買i7/i9 or R7/R9嗎?

    理論上來說,CPU性能自然是越強越好。但問題是,我們的預算總是有限的(土豪可以無視這句話),不可能CPU拉滿,別的配置一概不管吧。先上結論:無論輕薄本還是游戲本,都不需要一味追求CPU性能。

    至于游戲本,CPU對游戲幀數(shù)的影響其實不算太大,因為目前不少游戲依然是單核優(yōu)化,多核對于游戲提升并不算太大。因此,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自然需要優(yōu)先加顯卡。

    ?對于游戲電腦來說,顯卡永遠是第一生產力,CPU“夠用即可”。

    對于筆記本電腦來說,散熱自然比不上桌面端,因此不少筆記本雖然是i7/i9的配置,但是因為散熱跟不上,在雙烤測試中可能會出現(xiàn)降頻現(xiàn)象。鑒于目前主流游戲本市場的現(xiàn)狀,建議大家不要盲目追求高CPU。

    (3)顯卡知識知多少?

    首先說說輕薄本。我要買獨顯版嗎?這也是不少輕薄本潛在用戶問過我的問題。不玩游戲就不用選獨顯版,玩游戲的話如果只是LOL這類游戲,Ryzen 4000的核顯也滿足了。

    不過,同一代輕薄本獨立顯卡的性能依舊強于核顯不少,2020年主流獨顯就是MX350,而Ryzen 4000的Vega8已經可以達到MX250的水平了,低端的獨顯愈發(fā)顯得雞肋。

    至于游戲本的顯卡,原則如下:

    ?? 在預算范圍內,選擇最高級別的顯卡,再參考你目前玩的對配置要求最高的游戲的“推薦配置”。

    為什么要在預算內選擇最高級的顯卡,而不是根據(jù)自己的游戲需求”按圖索驥“呢?很簡單,需求是會變的,我說過一句話“很多人之所以只玩LOL,不是因為他覺得只有LOL好玩,而是他的電腦帶不動其他游戲,他沒機會去嘗試。如果給了他機會去嘗試各類單機大作,他說不定會更喜歡這些單機大作。”因此,更高的顯卡可以讓用戶去嘗試更多更新的游戲,從而開啟新世界的大門。

    而對于單機游戲玩家來說,不少人是有傾向的,比如有人喜歡玩《刺客信條》、有人喜歡玩《巫師》、有的人喜歡體育類單機游戲,有人則喜歡《文明6》這種策略類的游戲。不管什么類型的游戲,我們在選購游戲本的時候,也可以適當?shù)貐⒖加螒虻耐扑]配置。推薦配置在steam這樣的游戲平臺都有:

    刺客信條-奧德賽的官方推薦配置

    當然這種推薦配置不是全特效運行的意思,上圖也有注明,是1080P分辨率下“高”設置的配置需求。

    我們可以將這種需求對應到筆記本電腦,GTX970大約相當于移動端GTX1060。也就是說,現(xiàn)在的筆記本,至少需要GTX1660ti Max-Q以上才能達到這種配置需求。


    2、核心配置之外,還要注意哪些參數(shù)?

    這一塊內容相對比較長,還請大家耐心看完。除了核心配置之外,筆記本還存在著不少參數(shù),能影響我們的使用體驗,在挑選筆記本的時候,一定要留意。

    (1)內存和固態(tài)

    說來有趣,現(xiàn)在輕薄本不少反而標配16G內存,游戲本不少還是8G內存。不過這個不能說明什么問題,游戲本基本都支持內存擴展,輕薄本則板載居多。

    • 一般辦公用戶——8G
    • 視頻剪輯、專業(yè)軟件用戶,想用久一點的——16G

    強烈建議16G!2020年,16G的本子會越來越多的。

    固態(tài)一般是256G起步,最高到1TB,2TB及以上較少

    • 輕度辦公——256G
    • 有一些多媒體資料存儲需求——512G
    • 高清電影愛好者——1TB

    游戲本的話建議加機械盤,單機大作512G固態(tài)真的放不了幾個。

    (2)續(xù)航

    游戲本一般不用注意續(xù)航時間,如果經常外出攜帶可以留意。

    輕薄本的續(xù)航時間,很大程度取決于電池容量,一般來說,電池容量越大,續(xù)航就越強。當然,除了電池容量之外,廠商的電池管理也是影響續(xù)航的一個因素。

    如果對續(xù)航要求較高,15寸以上型號建議選擇60Wh以上電池的型號;13-14寸型號建議選擇50Wh以上電池的型號。


    (3)散熱&噪音

    這兩點是影響使用體驗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里放一起說。和臺式機不同,筆記本電腦鍵盤使用頻率非常高,而發(fā)熱往往集中在鍵盤的位置,因此,我們在看評測的時候,要特別留意鍵盤處的溫度。此外,觸控板兩側的掌托處也很重要,平時用筆記本打字的時候,我們的手腕會放在那里。

    聯(lián)想小新Pro13烤機測試,鍵盤處和掌托處溫度都不算高

    因為技術的限制,目前絕大多數(shù)的筆記本仍然采用了有風扇設計,風扇的存在雖然改善了散熱表現(xiàn),但是也帶來了額外的噪音,在看評測的時候,一定要留意“人位噪音”表現(xiàn),如果評測有涉及到,可以多關注。


    (4)性能釋放

    “性能釋放”在筆記本中,尤其是輕薄本中尤為重要,別看兩款型號可能使用同一款CPU,但是TDP不一樣,性能差別不小。

    因此,看筆記本電腦的評測一定要看AIDA64烤機數(shù)據(jù)!它不但提供了散熱信息,還提供了性能釋放的信息:

    小新Air14 2020烤機測試

    CPU單烤最高可以到26W以上,性能釋放非常到位。此外,可以通過多輪跑分的數(shù)據(jù)波動來確定,如果能在15輪Cinebench R20跑分中維持差不多的成績,這款筆記本的散熱是有保證的。


    (5)屏幕素質

    游戲本和輕薄本都需要了解屏幕素質,筆記本屏幕需要關注哪些參數(shù)呢?

    1、分辨率

    在所有參數(shù)中,分辨率是最簡單,最容易被大家理解的一個參數(shù)。分辨率是屏幕圖像的精密度,指顯示器所能顯示的像素多少。由于屏幕上的點、線和面都由像素組成,顯示器可顯示的像素越多,畫面就越精細,在同樣的屏幕區(qū)域內,能顯示的信息就越多。

    一般分辨率是以橫向像素作為區(qū)分的。

    ▲ 常見筆記本電腦分辨率

    目前win10系統(tǒng)對于高分辨率屏幕的支持已經越來越好了,放大到150%甚至更大都沒問題,但是部分比較老的軟件支持較差,可能會出現(xiàn)字體偏小的問題;而macOS則沒有這個問題,對高分屏支持要好得多。


    2、色域

    輕薄辦公本領域已經全面進入“拼色域時代“,這年頭,不拿出一塊72% NTSC或者是100%sRGB的屏幕,都不太好意思見人了。色域英文叫做“color space”,色域越廣,能夠顯示的色彩種類就更多,畫面就更加鮮艷。

    不同色域標準的針對性不一樣,比如sRGB針對平面設計,DCI-P3針對數(shù)字電影。但是只要是一塊好屏幕,不同色域標準下都有比較好的表現(xiàn)。在我看來,筆記本屏幕的色域可以這么定義:

    ?? 不合格:45% NTSC IPS

    ?? 合格:72% NTSC/100% sRGB IPS

    ?? 優(yōu)秀:90% NTSC/90% Adobe RGB/90% P3 IPS


    3、刷新率

    所謂的“刷新率”就是指每秒鐘屏幕刷新的次數(shù),比如60Hz,代表著每秒鐘屏幕刷新60次。現(xiàn)在非常流行高刷新率屏幕,不光是電腦顯示器,就連手機屏幕也開始推行120Hz。為什么廠商大力發(fā)展高刷新率屏幕呢?看看這兩張動圖吧:

    120Hz


    60Hz


    對于PC玩家來說,如果你是資深的FPS游戲玩家,高刷新率顯示器自然是必備;如果是LOL等MOBA游戲或者是單機游戲愛好者,其實高刷新率也不是很有必要。如果你喜歡玩FPS游戲,建議選購帶144Hz屏幕的游戲本。


    (6)重量

    游戲本一般不需要太注意重量,反正都是習武之人嘛。

    輕薄本本來的定位就是給商務人士出差攜帶用的,因此重量也是需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在輕薄本的選購中,一定要考慮重量。

    僅僅只有899g重的VAIO SX12


    (7)接口

    對于輕薄本來說,要做得輕薄,勢必要犧牲一些接口。目前不少輕薄本已經舍棄了USB Type-A接口:

    USB接口演化示意圖

    其中Type-A就是最常見的那種USB接口。換言之,假如你買了一款沒有USB Type-A接口的筆記本,還需要買轉接線或者擴展塢,才能插U盤。

    不同人對接口的需求不一樣,以我自己為例,我只需要Type-A接口,因此我為我的Macbook Pro選擇了一款帶Type-A接口的擴展塢;但是,如果你有其它接口的需求,比如HDMI、DP乃至網線接口,就需要適當?shù)亓粢庀聜溥x型號的接口了。

    “萬能”的Type-C接口:

    聯(lián)想S740的宣傳圖

    一般來說,Type-C接口有以下用途:

    (1)充電,支持PD協(xié)議

    (2)連接顯示器/顯卡塢


    選購的時候,要注意廠家關于Type-C的描述,到底是“雷電3”、還是“全功能Type-C”、還是只支持數(shù)據(jù)傳輸?shù)腡ype-C?俗話說:不是每一個Type-C接口都叫雷電3/雷靂,雷電3接口的形態(tài)和Type-C一樣,但是帶寬高達40Gbps(一般的USB 3.1 Type-C接口只有10Gbps)。可以連接顯卡塢,也可以外接顯示器,實現(xiàn)4K 60Hz輸出,如果你有連接4K顯示器的需求,最好買帶HDMI2.0/雷電3接口的輕薄本。


    四、品牌篇:選擇啥品牌好?


    如果沒有掌握基本的重裝系統(tǒng)技能(據(jù)說是備胎必備?)和加內存、換固態(tài)等簡單的電腦維護知識,也不愿意去學習的,我不建議買神舟。一點小問題,重裝系統(tǒng)能解決的,就得跑售后,這誰頂?shù)米“。∵€是選一線品牌,售后點分布多,送過去也方便。

    筆記本電腦的一線品牌

    它們是PC銷量前幾名的品牌,售后都比較方便(也包括ROG和外星人),如果你是電腦小白,買一線品牌的電腦更加靠譜。


    五、避坑指南:說說我個人不推薦的筆記本電腦型號

    作為忠實的產品粉絲,我從來不粉任何品牌。每個品牌都要好產品,也有垃圾的產品(準確來說,是垃圾的,撐不起產品力的價格)。下面我簡單地說說筆記本電腦可能的坑點吧,出現(xiàn)以下詞匯的最好不要買。

    (1)Ryzen 4000以前的銳龍

    (2)銳龍之前所有的AMD處理器,比如A10啊、FX啊

    (3)華碩頑石、Mars、飛行堡壘系列

    (4)ROG冰銳(1代)

    (5)惠普光影精靈、戰(zhàn)99系列

    (6)聯(lián)想Thinkbook系列

    (7)ThinkPad E系列

    (8)華為Matebook D系列

    (9)機械師、麥本本、火影之類的品牌

    最后說一點,謹慎去實體店(我從來沒有讓人不要去實體店)!尤其是什么熟人,什么老爸的朋友,什么遠房表哥,最好不要找所謂“熟人”買電腦,所謂的“生人坑一半,熟人大滿貫”,正是如此。


    六、總結篇

    轉眼間,2020年已經過去一半了。筆記本電腦市場也正趨于穩(wěn)定,AMD憑借著Ryzen 4000的強大產品力,已經在主流市場站穩(wěn)腳跟,而Intel也憑借著“錯位優(yōu)勢”,守護著份額。未來筆記本市場的競爭勢必會越來越激烈,對于消費者來說絕對是好事,我們可以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筆記本電腦。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