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很早的時候就抱著撿垃圾的心態入手了星際蝸牛的NAS機箱,當時好像是120包郵,但之前沒有NAS的概念,只是覺得自己折騰很麻煩,但看各種壇子玩轉這個星際蝸牛的方案后心動了不少,但懶得像大神們又是換線材、換電源(大家應該也見過各種折騰就不贅述了),找了個大神幫洗白之后就一直用著,雖然花錢少,但其實這款機箱真的很廉價(板材太薄,電源太差等等),最重要的是放在書房每天寫東西的時候那噪音真是折磨,因為工作原因,手頭配件也很多,但其實黑裙對于硬件的要求并不算太高(當然沒有花錢的不是),最后看到喬思伯推出了立臥互換專供NAS的機箱,毫不猶豫就下手了。
可能大家會問:電源為啥不考慮?這里并不是說電源不重要,而且之前看好多篇心得第一要換的就是電源,但星際蝸牛機箱受限制很多,木頭手頭很多SFX電源都沒用上,所以這次直接用的是酷媽家的SFXV750(目前性能要求不高,后期可能考慮換一套平臺再上,手頭本來還有個600W的但裝機的時候找不見了=。=),喬思伯大家不陌生了,鋁箱的王者,之前入手過幾款表現都很穩定,這也是下決心換它的原因。
因為后期放置可能是跟功放等一起,所以選的是橫款,對比一下新機蝸牛跟喬思伯N1,要說小巧蝸牛倒是完勝,但講道理的是這個機箱的體驗實在太差,一起來看看喬思伯N1。
為什么木頭會說喬思伯是鋁箱的王者呢?打開喬思伯產品線能看到甚至100多的鋁箱(因為買過),上到幾千塊的機箱,都能覆蓋大家的需求,而做工卻并沒有因為價格方面的問題而降低,在大部分人都在追求鋼板厚度的時候,更穩定、更高檔的鋁箱則是更好的選擇,喬思伯N1整體顏色是藍+灰的結合,高級感不錯,拉絲的打磨延續了他家一慣的高品質做工,沒有任何毛刺感。
正面比較簡潔,電源開關,USB3.0接口音頻接口以及Type-C接口都足夠滿足日常接駁需要的,針對NAS其實最核心的散熱是針對銀盤,它的散熱方式是前部進風,側面+后部出風的設計。
喬思伯N1設計針對性很強,區域劃分為主板、電源、硬盤分區的設計,從后面不難看出材質的厚度還是很良心的。
蜂窩狀的開孔很細,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絕大顆粒灰塵的進入。
兩側則是比較大面積的沖網開孔,從頭到尾一直涵蓋了主板、電源、硬盤陣列的散熱。
其實這還只是開場,木頭擰開尾部唯一一顆螺絲的時候才發現喬思伯N1居然采用的是抽拉式的設計,這個設計并不常見,個人認為這個是考慮到大面積的分散壓力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而且機箱的底部還特別的采用了很厚實的腳墊設計,考慮得很細致。
抽開外殼也能看見喬思伯N1機箱的用料是比較厚道的,這也印證了為何有的機箱100,有的機箱一千,在用料這點上個人挺佩服喬思伯的。
因為是前部進風設計,所以喬思伯N1特別為機箱配備了一枚14cm的風扇,具體參數未知,但后面運行下來的體驗也是靜音的取向。
作為NAS最重要的部分,硬盤倉就直接設計在了風扇后面,喬思伯N1提供了5個硬盤位,針對的是當下比較主流的4盤位NAS需求,因為長期運行的需要,硬盤的穩定運行是第一位的,接口部分特別采用了服務器級10μm鍍金SAS熱插拔設計,限位做得還是不錯的,同時支持熱插拔,考慮得比較仔細。
NAS作為家中長期運行的設備之一,每個硬盤均有固態電容保證了硬盤的長期運行,當然,供電的穩定是第一放在第一位的,喬思伯N1內部采用了分體設計,硬盤接口集中在背面,其供電采用了雙D的設計,鍍金的針腳也會保證穩定的供電,另外如果像蝸牛這不支持額外供電的主板來說它的硬盤倉還提供了4pin的風扇接口。
這次只是機箱更換,只是把電源換成了酷媽家的SFXV750,機箱換成了喬思伯N1,這套機電搭配其實對傳統的NAS,或者是更強悍的ALL IN ONE都行,之后就是折騰平臺了,所以還是直接上之前的組合。
由于是豎插設計,而且為了保證硬盤長時間的穩定運行,喬思伯N1提供了硬盤緩沖腳墊,而且還特別加入了提手設計,安裝還是比較方便的。
提手這個設計真是畫龍點睛,軟彈的橡膠既能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還能有不錯的一致感。
之前想換蝸牛機箱的時候我是沒有量過它主板的尺寸,所以導致后面在安裝SATA線材的時候有點小翻車,如果像我一樣想把蝸牛機箱換掉要記得把SATA線材更換成短一些的(因為蝸牛的主板的尺寸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ITX架構,接口過長會導致無法安裝),還好喬思伯N1的內部框架支持開放式的拆解,也就是整個機箱的框架部分可以完全拆完,在安裝整個平臺的時候如果出現問題直接拆解下來安裝好再裝回去就行。
安裝好之后正反面示意圖,蝸牛主板用的J1900還是被動散熱所以毫無壓力,而用其他處理器的大概可以用到5cm高的散熱器,喬思伯N1內部空間還是比較足的。
喬思伯N1內部的PCB板還有led燈設計,這點之前木頭沒發現,但通電之后發現它還是雙色設計,因為是抽拉設計,而且ITX機箱內部的空間本身就比較緊湊,有led燈的提示能清楚的看到硬盤是否正常運行,便于后期的維修。
之前拆配件的時候看到了底部的支撐腳,還以為是發錯了,但其實喬思伯N1還支持立式,但如果立式放置的話就需要將大風扇反向安裝(組建風道從低到高散熱的考慮),這個大家根據自己需求進行調整就可以了。
(室內正常噪音值)
(喬思伯N1前后左右噪音值)
另外就是之前木頭非常介意的噪音問題,之前蝸牛的機箱噪音不大,但老會有“吱”的聲音就很讓人腦亂,更換喬思伯N1之后這個問題就沒有了,前面、后面跟側面的噪音跟家里日常的噪音數據大家可以對比一下。
雖然現在木頭對于NAS的需求并不大,更多的是作為日常相片、視頻拍攝以及藍光盤存儲(領導128GB的手機每天都提示爆滿),入手喬思伯N1終于解決掉煩人的噪音問題,后續也會考慮更多的應用,之后有更多的升級再跟大家分享,謝謝大家觀看!
蝸牛星際這一班車大家都知道了,我跟著本站大神的指導,本著省心省事入手玩玩的心態直接入了D款。
購買理由這班車的價格飄忽不定,從400觀望到260不包郵,想來反正是收個玩玩就從蘇州的一個閑魚商家下單了,萬萬沒想到還是從鄭州發的貨。
下單后把上車的事給基友一說,他也跟著下了一單。這班車按照估計應該是20W+的存量,如果不著急的值友也可以再等等,只是想想當初5880一臺瘋狂的人們,最貴的稅果然還是智商稅。
開箱啥的直接略過了,大家都看過了,我到手的這臺上蓋有道劃痕,不過我不是處女座無所謂的。
灰塵倒是基本沒有,看來也沒有“挖”多久的礦,想想沒有GPU加速卡,沒有專門的挖礦加速芯片,僅僅是賽揚J1900就能一機雙挖,而且不開機不聯網一樣可以定期挖到幣,這群騙子……
電源是榮盛達標稱200W,參數神馬的看看就好不要當真。
硬盤位是兩個一組,其中兩個是原生的,另外兩個是板載芯片擴展出來的,站內大神有詳細的扒,不再贅述。
我翻出來淘汰下來的硬盤,插進去發揮余熱,在商家的QQ群看到有人居然美亞海淘了8T的氦氣盤插進去當主力NAS用,這大兄弟的心真大……
散熱風扇的噪音的確是如同吸塵器、拖拉機啟動一般,基友的做法是電話叫商家上門服務更換靜音光污染風扇。
本來我參加翻車山的刷單活動獲贈了兩個12V的藍光風扇,正準備換的時候結果發現這礦渣的熱度比我原先挖的坑DNS-325還要低,(這個DNS-325垃圾車的始作俑者就是我,有時間的話我會把軟件篇、刷機篇的坑都填上的…有時間的話)。果斷把風扇拆了,回頭補個防塵網。你問我用什么材質的防塵網?就這礦渣機拿5元一米的紗窗剪一塊都是高配了好伐?
使用感受按照大神的指導,下載U-NAS的鏡像,用Win32 Disk Imager寫鏡像到U盤,改啟動順序,插上網線一路下一步安裝即可。黑裙還是算啦,一個是群暉的硬盤格式只有群暉認,萬一掛了……再一個半洗白的群暉也很難白嫖QC,就算能也沒必要去搶本來就不快的QC通道了,最后一個是因為主力工作NAS有白裙918+了……
U-NAS3.1界面簡潔,操作邏輯清晰,除了名氣和硬件設計比群暉威聯通差點,感覺完全可以一用了。
最新的4.0測試版還是算啦,小白就老老實實用上一個穩定版就好。
礦難無情人有情,這個當廢品價格收回來的4盤位NAS相當的超值了,畢竟是正經的4核心賽揚處理器了,實測j1900掛十幾個bt種子的學習資料,cpu占用也就20%不到。
如果你手頭有淘汰下來的閑置硬盤的話,完全可以上車了!喜歡折騰就上雙網卡版本,不想費事就入單網卡版本,目前D款單網卡已經跌到了265包郵,最后友情提示礦渣機當主力還是算啦,隨便玩玩就好啦!最后總結:“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