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十年前的神機,聯想Y450可謂是當年火熱產品。這些年雖然陸續也用過幾款其它筆記本,但作為大學時用獎學金入手的筆記本,個人還是非常珍惜的。
為了能夠用上最新的操作系統,同時也是支撐起現在軟件的基本運行要求,慢慢給電腦升級過P9600 CPU、用上了8G內存,同時也換上了Toshiba(現在叫鎧俠)TR200固態硬盤。
而且讓我很驚訝的是,Y450雖然當年出廠時是自帶win7系統的,但如今,居然也能正常用上win10系統,而且各個硬件也都能夠正常安裝上驅動,雖然多數為公版驅動,但操作和使用上還是不錯的,基本的日常辦公影音還是沒有問題的。
一切看上去還都挺美好,不知道從哪一天起來,問題出現了。電腦動不動就報nvlddmkm.sys獨立顯卡出現問題,然后隨機藍屏,怎么重裝系統都不行。驅動不論是從官網更新,還是用更改配置換上最新驅動都是一樣,360、驅動精靈,驅動人生等安裝了一個遍,同樣還是會用一陣子就隨機藍屏,很是無奈。
一番折騰后覺得應該不是驅動的問題,而是顯卡可能真的出了問題,但Y450的獨立顯卡是直接焊接在板上的,我肯定是換不了的。
于是我就去某寶上看了下,這十年前的電腦賣二手主板的不少,價格也不貴,還是直接換了吧。而且網上還是有一些拆機教程的,就自己試著換換吧,反正死馬當活馬醫了。當然這里要強調一下,二手主板還是有一定風險的,畢竟十年前的產品肯定不會有新的,我們也不知道別人的主板用了多久,有沒有暗病,另外這些主板都只店保一個月。
隨便選了一家銷量多點的店,買了一塊回來,CPU、電源板、散熱銅管、WIFI小板都在,成色看起來也不錯,那就趕緊拆機安裝吧。
取下電池!取下電池!取下電池!只要拆機一定都要先取下電池,免得出現操作失誤,損壞器件。然后把所有的螺絲全部取下,并放好,最好先拍照再拆,免得到安裝回去時,都忘記螺絲哪是哪的。
取下內存條、風扇、散熱鋼管。
把硬盤、光驅、WIFI小板取下來。
取光驅特別說明 下,就是把中間綠色三角的螺絲取下后就可以直接拔出來了,然后左邊三角正面也有螺絲記得取下。
接下來就是拆前面的面板了,這里一定不要用蠻力,四個紅色鍵頭下都有卡扣,用螺絲刀頂開,紅色圈里的螺絲也一定記得提前取下。
這樣,你就可以把紅色這部分取下來了,然后就很自然地把鍵盤取下來了,如果只是要更換鍵盤,到這里就可以了。
取下鍵盤,后面就簡單多了,把能看見的螺絲都取下,然后把線理好,就可以取下蓋板了,然后就能看到主板了。
取主板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點,Y450的主板底下有一條線是用膠水和殼粘在一起的,大致位置和走向就是上圖紅色那樣,這個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好了,到這就全部拆機完成了,接下來就是反向恢復了,怎么樣,Y450的拆機是不是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
安裝好后,我發現原來的硬盤開不了機,所以就重新了系統,但奇怪的是win10安裝好后,只要安裝獨立顯卡驅動就會黑屏,不知道為啥,無奈只能退一步安裝win7系統。
重裝系統后,我們再看下現在的參數:CPU是P8700(暫時沒有去換他的U,我現在手上最新的是P9600),顯卡從我之前的130M升級到了240M,還不錯,顯示效果上會有一定的提升,別的配置基本沒變。
測試主板功能:藍牙、WIFI、光驅、讀卡器、USB口都正常,另外再也不會藍屏了,電腦風扇的聲音也小了很多,發熱也沒有以前那么嚴重了,算是不錯的體驗了。
當然跑分方面并沒有太大的改善,這也不是我這次換主板的重點,畢竟和現在的電腦性能比起來,差距太大。作為日前辦公、看電視劇,Y450完全還是夠了。
大家都知道今年英特爾將推出兩代桌面酷睿CPU,上半年的第11代酷睿已經和大家見面了,下半年的重頭戲就是第12代酷睿了。對于新產品我們現在掌握的信息已經很多了,包括采用10nm制程、大小核混合架構等等,改變不可謂不大,一改之前“擠牙膏”的風格。
不過改進大了也會帶來新的煩惱:即便只是升級到第12代酷睿平臺,只買CPU和主板是遠遠不夠的,從主板、散熱器、內存到操作系統,換的東西可真不少,你都了解嗎?
更換LGA 1700接口,這次不僅僅要換主板
Intel除了“擠牙膏”之外,經常換接口也是經常被玩家吐槽。這不在第12代酷睿上,接口又換了。新產品的接口更換為了LGA 1700,代表處理器擁有1700個針腳,比上代產品多了500個。
更換了接口,這就意味著現有LGA 1200接口的500系主板肯定是無法和第12代酷睿CPU進行搭配的,你只能使用全新的600系主板。
還有一點容易被大家忽視的是,與前幾次接口更換對散熱器影響有限不同。此次LGA 1700接口的出現也導致散熱器的安裝孔距發生了變化。根據現有情報,600系主板散熱孔的間距從75mm×75mm變成了78mm×78mm,現有的散熱器扣具肯定是不支持這一孔距的。一個解決方案是換個扣具不就完了,散熱器廠商多半會推出全新的LGA 1700扣具,到時你買一個新扣具就行。
貓頭鷹已經宣布將為Intel即將推出的LGA 1700平臺提供免費升級套件,以便讓客戶能夠在英特爾第12代酷睿系列處理器(Alder Lake-S)上繼續使用手上的CPU散熱器。目前貓頭鷹大部分CPU散熱器將很快配備LGA 1700插座的安裝扣件,廣受歡迎的NH-L9i超薄散熱器則會另外采用定制的LGA 1700扣件。因此即便是十幾年前的CPU散熱器也有可能在最新的處理器上使用。
但玩意你找不到LGA 1700的新扣具,那還是得老老實實地換散熱器吧。
今年買DDR5可不便宜
這次第12代酷睿CPU將是消費級產品中首款支持DDR5內存的。關于DDR5內存的好處,相比DDR4繼續提升性能、降低功耗,標準電壓從1.2V進一步降至1.1V,最大單條容量從32GB來到128GB(單Die密度64Gb),標準最高頻率從3200MHz翻番到6400MHz(實際瞄準8400MHz),此時帶寬達到51GB/s,基本是DDR4-3200的兩倍。
作為全新產品,DDR5的價格可不便宜。之前十銓就率先上市了一款屬于ELITE系列的DDR5內存條,產品的頻率為4800MHz,為DDR5內存的最基礎的頻率,時序CL40-40-40-77,電壓1.1V,支持芯級ECC糾錯功能,32GB套裝定價399.99美元(約合人民幣2578元)。看來首批上市的DDR5內存價格都不會太便宜,如果想嘗鮮DDR5平臺,對于預算的壓力可不低。
當然第12代酷睿還能支持DDR4內存,據說600系主板中的主流產品依然會提供DDR4內存插槽。雖說DDR4內存還能繼續使用,降低了裝機的成本,可是現在已經有DDR5了,繼續使用DDR4內存,是不是有一種平臺不是完全體的感覺呢?
為了發揮全部性能,操作系統一定要換
此次Intel最大的改進在于將大小核混合架構首次引入到了主流的桌面X86處理器上,代號為Alder Lake-S的桌面版第12代酷睿CPU,最多擁有8大8小16核心24線程的規格。新CPU中采用了全新的“Thread Director”(線程調度器)即將合適的負載分別分配給不同的核心,從而實現最佳能耗比的表現。
大小核混合架構是對之前CPU架構的一次顛覆,要是優化不到位,很有可能出現“小核有難,大核圍觀”的局面。比如Intel已經和微軟進行了合作,Win 11系統將對大小核混合架構進行優化,也就是說第12代酷睿只有搭配Win 11系統的任務調度器才能充分發揮其性能,而如果你還要堅持使用Win 10甚至Win 7系統,那第12代酷睿的性能表現自然不會好到哪里去。
看到第12代酷睿的硬件、軟件變化這么大,你還會不會選擇嘗鮮呢?
往期內容推薦
用戶玩機問題匯總
你們要的2K小金剛電競顯示器推薦來了
暑期3A游戲配置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