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ndows 10上安裝Ubuntu子系統,通常是指通過Windows子系統Linux(WSL)來安裝和運行Linux發行版,如Ubuntu。WSL允許你在Windows上直接運行Linux環境,無需虛擬機或雙系統啟動。以下是安裝Ubuntu子系統的步驟:
WSL 2提供了更好的性能和完整的系統調用兼容性。要啟用WSL 2,請按照以下步驟操作:
如果你希望在將來安裝的所有Linux發行版都使用WSL 2,可以運行以下命令:
wsl --set-version <DistributionName> 2
將<DistributionName>替換為你安裝的Linux發行版名稱,例如Ubuntu。
按照上述步驟,你應該能夠在Windows 10上成功安裝和運行Ubuntu子系統。享受在Windows中使用Linux的便利吧!
大家好, 我是可愛的排骨
最近排骨折騰黑蘋果開荒, 結合了以前寫裝機三步曲的經驗, 醞釀了一篇關于一個硬盤安裝并共存三個系統的經驗分享, 不但是單盤三系統, 而且還是三系統 To Go!
本文內容和實現均提取自下面幾篇文章, 跟大家分享一下實現思路, 一些技術細節和原理就不再贅述了.
排骨本來打算全文以 PPT 形式表現, 但是考慮到各平臺對文章有硬性的字數要求, 所以保留了上面這張流程圖.
優盤就不要考慮了, 一是容量小, 二是速度也不太快, 容量稍大速度稍快的還巨貴.
裝三個系統還要能正常使用, 這個程度至少要個 500GB 的硬盤, 建議上到 1TB. 如果你只是想試一試玩一玩, 拿個 128GB 的舊盤也是能塞得進去的.
今年雙十一性價比最好的 1TB 固態硬盤應該算是這款低至 399 的 aigo P2000 了. 垃圾佬群里看到有人搶購了好幾片. 用 P2000 來當移動硬盤存東西或者 To Go 操作系統是個非常劃算的選擇. 價格不敏感的大佬直接上高端固態硬盤當然更好, 再配個雷電 3 NVMe 硬盤盒爽YY. (注意三星等高端盤裝黑蘋果會有點麻煩哦)
aigo P2000 采用市場占有量很大的慧榮 SM2263XT 主控, 官方也公告了桔色貼紙新版是 TLC 顆粒, 怕被 QLC 坑的同學可以放心了.
本來排骨想用兩年前入手的綠聯初代 NVMe 硬盤盒 CM238 作為這次 To Go 的系統盤, 但是它用的這個 ASM2362 主控發熱實在是有些厲害, 用來當跑操作系統估計降速會很明顯.
群里的大佬給我說綠聯新出的機甲銀河 (CM525) 散熱非常好, 適合長時間使用, 還給我看了熱成像.
排骨第一眼看到綠聯這個機甲銀河.... 就想到野生設計師謝安妮的那句經典臺詞~ 哈哈
這條 RGB 燈槽通電會常亮, 可能體現不出主控的工作狀態. 排骨建議把 UGREEN 這個 LOGO 改成綠色 LED 燈, RGB 換成以前那種狀態指示燈吧.
CM525 的主控是螃蟹廠的 RTL9210B, 兼容 NVMe/SATA 雙協議, 發熱控制要比 ASM2362 好太多了. 主控在 PCB 背面, 需要拆螺絲才能看到.
裝上硬盤, 貼上散熱膠. 一款散熱良好的高速移動硬盤, 三合一 To Go 系統盤準備上機.
還是繼續用上次黑蘋果開荒對象華碩 PN62 迷你主機作為實驗對象. 主機正面的 Type-C 口為 USB3 gen2 規格, 正好匹配我們的 "系統盤".
黑蘋果的安裝配置流程基本與上一篇開荒記里寫的一模一樣, 最主要的區別只是安裝系統之前預先格式化好 "系統盤", Big Sur 只能安裝在 APFS 分區. 然后安裝時目標盤選擇我們的 "系統盤".
后續步驟也跟開荒記里的一樣, 仔細安裝流程去翻上一篇【黑蘋果開荒記: 華碩迷你主機 PN62 - 最后的 Hackintosh Mini】吧. macOS 安裝完成后, 記得打開 macOS 的磁盤工具添加新分區, 分區類型隨意, 大小視你后面想給 Win11 和 Ubuntu 20 劃多少容量. 忘了截圖了, 大家意會一下就好了.
安裝 Win11 就太簡單的, 排骨前面兩篇貼子里寫過了, DISM 直接灌進硬盤就行了.
在上一步安裝好黑蘋果后多余的硬盤空間里創建一個 NTFS 分區, 再用 DISM 命令將 Win11 鏡像里的 install.wim 灌到 NTFS 分區中, 再用 bcdboot 將 EFI 引導寫進 EFI 分區.
macOS/Win11/Ubuntu 三個系統共用一個 EFI 分區, 因為一個硬盤只讓建一個 EFI 分區 (ESP). 這也是單盤多系統需要注意的一點.
玩不來命令行的同學就用 DISM++ 里 File 菜單下的第一項 Apply Image, 選好鏡像文件和移動硬盤上的 NTFS 分區, 鉤上 Add Boot 就很傻瓜式的安裝好了.
Ubuntu 桌面版安裝盤制作排骨在以前的安裝盤三合一貼子中介紹過了, 這次也是使用安裝盤來將 Ubuntu 安裝到移動硬盤上.
安裝時用 Alt+PrntScrn 截圖了, 結果沒有保存下來... 只好回頭用虛擬機重新來一遍, 硬盤和分區跟實際情況不一樣, 僅供參考了.
開機選擇安裝盤引導, 進入 Ubuntu 安裝程序.
點 Try Ubuntu 會進入 Ubuntu Live CD 模式, 相當于一個只讀模式的 Ubuntu, 可以當作 WinPE 修復檢測系統來用.
安裝類型一定要選擇 Something else, 否則會把整個硬盤格掉只裝個 Ubuntu.
在分區界面找到準備安裝 Ubuntu 的硬盤區, linux 下優盤/移動硬盤都會標記成 /dev/sda 這樣的路徑. 如果有多個優盤/移動硬盤, 你會看到 sdb/sdc 等盤符.
選好分區會點 Change... 按鈕, 設置好 Ubuntu 系統分區的大小, 分區格式務必先 ext4, 掛載點選擇 /. 然后就可以開始安裝了
注意: Ubuntu 系統目前容易被 USB/顯示器等硬件設備干擾, 可能在安裝系統時不停的重復的嘗試去連驅動不成功的設備, 進入無限循環...
當多個操作系統共享于一個硬盤上時, 系統引導 (本文只涉及 EFI 引導) 就是一個必須關心的問題. 當其中一個系統發生重要更新或者進行修復還原操作時, 可能會把其它系統的引導信息清空, 這時我們就可能要手動將丟失的引導信息加回來.
添加 EFI 引導有以下幾種方式:
排骨這次用大部分同學都喜歡的 DiskGenius 演示一下引導添加流程.
首先確保移動硬盤上 EFI 分區里已經包含了三個系統各自使用的引導文件. 有缺的就去其它地方復制進來.
在 DG 工具菜單最下面找到 設置UEFI BIOS啟動項. DG 版本新一點的才會有這個功能.
上圖就是排骨在移動硬盤上設置的三個系統引導信息. 磁盤/分區/啟動文件 三項不要弄錯, 不然就會進不了系統.
引導信息保存完畢后重啟, 再進入主板 BIOS (UEFI) 啟動選擇界面, 就能選擇進哪一個系統了!
搞定收工.
以上就是關于排骨用一個硬盤盒加固態硬盤制作三合一系統 To Go 的全部思路和實踐. 從單優盤三系統安裝盤, 到單硬盤安裝三系統, 只要想得到就做得到, 格局要打開嘛. 大家玩得開心就好.
本來排骨還想加個彩蛋, 把 Android x86 系統也加進來組四合一的, 怎奈驅動不完善, 不能很好的支持華碩 PN62 用的十代酷睿, 只好作罷.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試試再灌一個 ChromeOS/FydeOS 什么的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