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情梗概
近日,關于左右腦年齡測試結果的圖在朋友圈引發熱傳。測試中,只要通過掃描測試結果圖中的二維碼并回答幾個設定的問題后,便會生成一張顯示有左右腦兩個年齡測試結果的圖片,圖片的下方還配有相關的文字解釋。
這項“左右腦年齡測試”共有9道問題,每個問題有2-4個選項。問題包括:“這個男人的眼睛是在一條直線上嗎?”“立方體中的豎線和哪條橫向垂直?”“你能看到圖中的字母嗎?”“圖中的廚房用品是什么顏色?”“圖中哪個蒙娜麗莎是看向你的?”等。
有人注意到,在最初引發熱傳的圖片上附有二維碼,但在引發熱傳不久后,掃描二維碼后便提示,網頁包含不安全內容,被多人投訴,為維護綠色上網環境,已停止訪問。而在二維碼掃描頁面被禁止訪問后,仍有小程序測試可以使用,截至昨晚7時許,小程序頁面上顯示已經有超過2390萬人在測。
此外,還有網友測出“左腦27歲,右腦43歲”、“左腦33歲,右腦5歲”、“左腦35歲,右腦8歲”和“左腦39歲,右腦22歲”等幾種結果。
2
測試引發質疑,已辟謠
就在“左右腦年齡測試”熱傳不久后,便有網友稱,同樣的答案會得到不同的分數,并質疑測試結果的真實性。“左右腦年齡測試”在朋友圈廣泛傳播后引發了網友熱議。
做過測試題的王先生稱,根據結果,自己的右腦結果只有5歲,“可能是平時右腦用的比較少,以前從來沒想過智力跟實際年齡有這么大差距”。但同時,王先生也提出了質疑,“自己做了很多次試驗,有幾次選了相同的答案,但是卻得到了不同的分數,而且結果也相差很大。”
有人研究了測試代碼,發現無論你做出什么選擇,最后得到的答案圖片都是隨機的。
北青報記者聯系到浙江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的程序員陳先生,陳先生在測試游戲“火”了之后也根據網址破解了測試代碼。
陳先生稱,這款測試最關鍵的在于“”和“”兩個代碼,“這兩個代碼分別生成2個隨機數,生成的隨機數指向腦年齡的結果,生成的是產生隨機數的題目。其實打開頁面后,結果已經由生成了。”陳先生同時表示,根據返回的結果數據里面可以看到,結果是固定的幾張圖片,在生成隨機數后,去拿里面的某一張圖片顯示。
而對于測試出來的結果是否會有偏好,其中部分年齡出現次數較多,陳先生稱這個是概率問題,“在程序里面,給哪個范圍高點,哪個自然會多一點。”
目前,網絡上已經出現過多個版本的“左右腦年齡測試”,陳先生表示代碼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年齡范圍會有所調整,“答案是隨機產生的,題目跟腦年齡肯定沒有關系。”
而就在今天上午,微博@公安部刑偵局發文辟謠:
相關專家也認為,有關左右腦年齡的測試沒有科學依據,左右腦沒有分工,從事復雜活動時實為左右腦協同操作。
3
朋友圈的那些心理測試
其實這種心理測試在社交軟件中轉播十分多。一打開朋友圈,你還以為手機中毒了,所有人突然間都在分享一樣的圖片。
點開仔細一看,張三得了“懶癌中后期”,李四總是“說干就干”。
時尚的字體仿佛讓人回到了玩QQ好友印象的時代。
刷爆朋友圈的測試大致充當了三種角色:知心姐姐,江湖郎中,半路菩薩。
知心姐姐談得了膽汁質,辨得明情感型
讓人答一份看起來“讀不懂出題人意圖”的問卷,或者選最喜歡的顏色,還有“選擇一條森林小路逃出去”,知心姐姐就能給出滿意的解答:你的心理年齡只有18!你是一個孤獨但有追求的人!你是個地道的雙性戀!愛男人也愛女人!
江湖郎中是很多人最愛
前文提到的測試左右腦就是此類的代表,幾個簡單的問題就能探究人體奧秘,簡直太劃算。
“郎中”還喜歡算壽命。爸媽除了轉養生文測試完自動告訴你腦年齡的軟件,最喜歡的另一件事就是轉這樣的文章,拉上親戚,測測大家都還能活多久。
測試題目無非是“你抽煙嗎”,“你喝酒嗎”,“你熬夜嗎”,“你記得上初中時候誰欠你錢嗎”。
其中最扎心的是“你結婚了嗎”,男性用戶的壽命可以加3年,女性卻沒有影響。
“郎中”還會算運勢測顏值。自己測了顏值,有76分。覺得勉強能接受,之后上傳了張藝興的照片,結果顯示860。發誓再也不試了。
半路菩薩手里只有好牌
菩薩可以告訴你,你是哪種幸福人,可能是性格隨和的黃色,可能是偏愛安逸的綠色,不管什么色,是幸福人就對了。
輸入名字,菩薩能算出誰更適合你。
而這些看似“法力無邊”的大仙,根本不能給人科學的答案。
打著“一切為了你”旗號的測試其實只是賺流量買信息的一種手法。
測試時,用戶填寫了真實姓名和出生日期后,和用戶微信號構成了關聯。短時間,數十萬的粉絲增長,上百萬的瀏覽量,就為不靠譜的公司提供了龐大的用戶個人信息網絡。
2015年7月,微信說明了關于“禁止畢業簽、月份簽等測試類信息”的規定。但依舊有公眾號在提供這樣的功能測試完自動告訴你腦年齡的軟件,用戶會被引導至其他相關頁面,下載APP,或者在其網站注冊后,才能完成測試。
4
網上的心理測驗可信嗎?
憑直覺選個圖形,看看自己是哪類人;回答幾個問題,預測一下自己的職業發展……現在,人們通過網絡等途徑見到的心理測驗,其實很多都帶有娛樂性質,不夠規范,圖個開心無妨,但切忌用于指導行為。
按照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心理測驗通常分為智力測評、人格測驗、臨床測驗和職業測驗等。智力測驗可用于評定一個人一般能力水平和表現特點;
人格測驗則可用來預測一個人獨特而相對穩定的行為心理和行為特點;
臨床測驗則常于評估個體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心理障礙的篩查和輔助診斷,如評估抑郁、焦慮、兒童多動癥、精神分裂癥等;
而將這些測驗應用于職業指導與選拔則產生了職業測驗,職業測驗既可以為單位選撥人才,評估求職者的心理素質是否符合崗位的需求,也可用于指導個體擇業或進行職業規劃與發展的咨詢。
一道題心理測試更像娛樂。人類心理活動極為復雜,因此心理測驗最忌絕對化。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做同一道題,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答案。可以肯定地說,那些通過一道題得出結論的心理測驗,可信度很低。
實際上,做出一套成熟可信的心理測量工具的難度很高,也不存在放之四海皆準的心理測試表。
專業的心理測量表需要經歷千錘百煉、反復驗證。
朋友圈的各種心理測試根本不準,大家茶余飯后玩玩就行,千萬別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