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羊 Alex 發(fā)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說起閃存,想來你并不陌生。

    從手機到筆記本電腦,基本上是個能存上幾MB數(shù)據(jù)的電子設備,都少不了這玩意兒。

    但你或許想不到的是,它的發(fā)明人在其問世之后,僅拿到了幾百美元的獎金

    不久之后還被排擠到不得不從公司辭職,遁走學術界。

    而后來因為閃存業(yè)務日進斗金的老東家東芝,甚至一度寧可把發(fā)明功勞拱手讓給老對手英特爾,也不肯承認他的功績。

    這就是舛岡富士雄,一個被福布斯雜志評價為“沒有得到應有評價的英雄”。

    閃存的狗血發(fā)明史

    舛岡富士雄與東芝的“糾纏”始于1971年。

    彼時,他28歲,剛從日本半導體技術創(chuàng)始人之一——西澤潤一門下博士畢業(yè),已引得各大企業(yè)紛紛拋出橄欖枝。

    而他獨獨被時任東芝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研究所所長的武石喜幸的一句話吸引:

    我們一起做一個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東西吧。

    就為這么一個“大餅”,舛岡下定決心拒掉其他機會,投身東芝。

    剛到東芝的頭一年,舛岡富士雄便貢獻了SAMOS存儲器方面的新專利,推動東芝與英特爾簽署了相關交叉授權協(xié)議。

    但從履歷上看,舛岡在東芝的頭10年,并沒有因為第一炮的成功打響就一帆風順。相反,還頗有些波折:

    先是一度被調(diào)到銷售部門,卻業(yè)績稀爛。后來又在工廠里折騰了好一遭,遲遲未能回歸他最擅長的研發(fā)崗位……

    最后,還是當年挖掘他的伯樂武石喜幸抬了一手,在1980年把他撈回研究部門。

    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當年吸引他加盟東芝的那個宏大愿景,真的在他手上一步步實現(xiàn)了。

    DRAM潮流下的異類

    盡管銷售生涯并無建樹,但在銷售和生產(chǎn)崗位下收獲的經(jīng)驗倒也不算白費。回歸研究崗位的舛岡富士雄,很快就孕育出了自己作為“閃存之父”的第一“孩子”——

    NOR閃存

    與DRAM存儲器不同,閃存是一種切斷電源后存儲數(shù)據(jù)也不會消失的半導體非易失性存儲器。

    在閃存誕生之前,這類產(chǎn)品的代表是英特爾的EEPROM(帶點可擦可編程制度存儲器)。

    不過,英特爾的EEPROM存在明顯短板:讀寫性能差、難以提高集成度等。

    也就是說,這玩意兒不適合存儲大容量的數(shù)據(jù)。

    舛岡的解決思路,是“故意降低性能”。

    簡單來說,在原來的存儲器中,擦寫數(shù)據(jù)是以字節(jié)為單位來進行的。

    而到了閃存里,這些原本都拿著單獨號碼牌的數(shù)據(jù),被打包成一個個“小集體”來看待,即以塊為單位來進行擦寫。

    在芯片里,“號碼牌”們本身就占據(jù)了電路的一部分。因此這么一操作,“號碼牌”減少,芯片的面積自然就縮小了。

    △NOR Flash結構

    說起來并不復雜,但事實上,如此以降低性能的方式來節(jié)約成本的思路,在舛岡當時的同事們看來多少有些“違背常理”。

    連舛岡自己都坦言,要不是在銷售、生產(chǎn)崗上摸爬滾打了一圈,在IBM、英特爾等客戶面前因為“產(chǎn)品價格太高”吃足了閉門羹,他的思路可能也拐不到這個方向上。

    △年輕時的舛岡富士雄

    閃存無疑是可以寫入教科書級別的發(fā)明。正如舛岡富士雄自己常常對外說的那樣:如果有小型存儲裝置,就可以一邊聽歌一邊跑步了——

    這在80年代當時是相當超前的想法了,第一款量產(chǎn)的MP3播放器可是1998年才出現(xiàn)的。

    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東芝本身對此并不重視,根本就沒打算在閃存上投錢研究。

    或許與當時的時代背景不無關系:

    80年代,日本半導體產(chǎn)業(yè)正在飛速發(fā)展,但日本國內(nèi)的人們卻并不對自主創(chuàng)新抱有什么指望。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光是瘋狂追趕英特爾等美國半導體企業(yè)的腳步就夠費勁了。

    東芝自己,就把寶押在了當時主流的半導體存儲器DRAM上——畢竟,這是一門巔峰時期能讓東芝日入2億日元的生意。

    于是在今天看來頗有些離譜的事情發(fā)生了:最先對舛岡的貢獻做出正確評價的,竟是東芝的老對手英特爾

    1984年,舛岡富士雄團隊在IEEE國際電子組件會議(IEDM)上發(fā)表了有關NOR閃存的論文。

    新發(fā)明立刻引起了英特爾的注意。他們很快為此聯(lián)系上了東芝和舛岡,并搶先在1988年量產(chǎn)了NOR閃存芯片。

    也就是說,閃存的概念最先誕生于東芝,但閃存產(chǎn)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卻是大洋彼岸的英特爾。

    這可著實讓舛岡富士雄憋了一口氣。此后他在閃存上一條道走到黑的決心,不能說與這個插曲無關。

    是的,NOR閃存被忽視,并沒有讓舛岡放棄自己的研發(fā)方向。

    盡管當時有不少人勸他放棄閃存,轉(zhuǎn)而研究當時極受公司重視的DRAM,但他的行動很干脆:拼命維護住自己的小團隊,就跟閃存杠上了。

    對于舛岡而言非常幸運的是,他的伯樂武石喜幸還是一如既往地支持著他。

    △武石喜幸

    在閃存研發(fā)團隊的危機時刻,研究所所長武石喜幸表了態(tài):

    舛岡的做法符合技術發(fā)展的方向,那就好好做吧。

    不僅如此,因為舛岡的團隊申請不下來開發(fā)資金,武石所長還把其他項目的資金分給了他們。

    1986年,不甘心的舛岡富士雄再次走到了同行前頭,他發(fā)明了更便宜的NAND閃存,也就是現(xiàn)在大家手機里都在用的那種。

    P.S. NAND閃存的原理同樣“違背常理”。NAND結構能實現(xiàn)更高的存儲密度和更快的擦寫速度,但其傳輸速度卻是NOR閃存的1/1000。

    這一回,東芝倒是有所表示了:獎勵了他幾百美元獎金

    閃存起飛前夜,舛岡敗走東芝

    1991年,NAND閃存終于量產(chǎn),但對于舛岡富士雄而言,他的東芝生涯卻走向了尾聲。

    這一年,他的事業(yè)后盾武石喜幸突然離世,享年63歲。

    失去了唯一支持和理解自己的領導,舛岡在東芝徹底邊緣化。

    1993年,舛岡富士雄升任技術總監(jiān)。但卻是看似升職,實則“三無”:沒有辦公室,沒有部下,沒有研發(fā)預算。

    也就是說,實際上,舛岡已經(jīng)無法繼續(xù)在東芝開展研發(fā)工作。

    1994年,在東芝度過了23個年頭,從28歲的青年變成51歲的中年人之后,舛岡富士雄選擇了辭職。

    此后,他回到母校日本東北大學任教,在1996年成為東北大學電氣通信研究所教授。

    盡管在90年代,東芝的閃存業(yè)務一度只能靠DRAM業(yè)務輸血度日,但進入21世紀以后,閃存產(chǎn)業(yè)很快迎來爆發(fā)。到如今,這類產(chǎn)品的市場規(guī)模已經(jīng)超過800億美元。

    只是這些數(shù)字已然與舛岡富士雄無關。

    東芝甚至一度不承認舛岡富士雄是NOR閃存的發(fā)明者,寧愿把這一功勞拱手讓給英特爾。直至1997年舛岡被IEEE授予特殊貢獻獎,東芝才改了口。

    為此,舛岡富士雄在2006年起訴了東芝,并索賠10億日元。

    “硬骨頭的工程師”

    不知看到這里,你是否支持舛岡富士雄起訴東芝的做法。

    但在當時,對于舛岡當年在東芝的下屬們來說,此舉屬實“令人震驚”。

    而舛岡自己其實也心知肚明:

    起訴東芝,外界對我的評價肯定是變差了。

    △圖源:NHK紀錄片

    事實上,這場官司在東芝賠付8700萬日元后和解收場,但對舛岡本人的影響可能直至今日都仍未消弭。

    在NHK紀錄片中,老爺子略顯落寞地提到:國外對自己的評價比日本國內(nèi)高,退休后沒有任何一家日本公司邀請他回到產(chǎn)業(yè)界。

    但即使形象變差,我也并不后悔這樣做。

    比起輿論對于他的指摘,比起賠償本身,這場訴訟對于舛岡富士雄而言,更像是在為工程師的身份爭一口氣。

    因為東芝對舛岡的忽視,本質(zhì)上是一個更加系統(tǒng)性的問題:在當時的日企當中,工程師的地位并不高。即使員工創(chuàng)造了某種重要的發(fā)明,公司給予的獎勵也往往非常吝嗇。并且即便如此,員工們也仍被要求對企業(yè)保持“忠誠”。

    是以舛岡的訴求關鍵并不在于錢,而在于“希望日本社會更加尊重技術人員”。

    “沒有東芝就沒有今天的我”

    有意思的是,事物總有兩面性。

    盡管與老東家的矛盾鬧得沸沸揚揚,舛岡富士雄也并沒有一味貶損東芝。

    相反,他從未否認東芝這個平臺帶給他的成長:

    沒有東芝就沒有今天的我。

    △2018年舛岡獲頒本田獎

    畢竟硬骨頭如舛岡,其實在東芝期間的做事風格一直非常引人注目。

    他在東芝任職期間,產(chǎn)出了500+專利,并且很喜歡晚上回家后瘋狂爆肝。

    以致真正到了上班的時候,他在下屬們面前呈現(xiàn)出的是這樣一個形象:

    “容易生氣,他一大早就開始發(fā)火。”

    “一整天讓你坐在他面前,一直嘮叨。”

    “有時他發(fā)著發(fā)著火就睡著了。”

    最夸張的時候,他會從早上開始一直睡到下午5點下班,然后問下屬:要不要一起去喝一杯。

    ……

    下屬們甚至開玩笑說,“要說舛岡做了什么,可能就是喝酒吧”。

    而東芝給予舛岡的自由度,也被他傳遞給了下屬。

    在研發(fā)NAND閃存時期,實際技術開發(fā)都由團隊中的其他工程師們來完成,而舛岡只負責制定總目標、在一旁“發(fā)號施令”,連會議也幾乎從不參加。

    老部下百富正樹說:“舛岡完全不考慮戰(zhàn)略方案等復雜問題。”

    不過,舛岡的部下們吐槽歸吐槽,在他們看來,這位看似很“不靠譜”的領導實際深諳“用兵之道”。

    換個角度來看,舛岡從不過問細節(jié)這件事,實際給了下屬技術人員更大的發(fā)揮空間。他信奉:

    技術只有在自由寬松的管理環(huán)境下,才能蓬勃發(fā)展

    多年之后,連當初經(jīng)常和舛岡唱反調(diào)、甚至為了避開舛岡的目光而在兩人工位之間放了一盆植物的白田理一郎都表示,舛岡是他遇到過的最好的領導,沒有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NAND閃存研發(fā)團隊的功臣們在舛岡離開東芝后,也相繼四散各處。

    并且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比如,白田理一郎,如今是IEEE Fellow,臺灣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作井康司,曾任日本本田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現(xiàn)任職于東京工業(yè)大學。百富正樹,后來成為東芝內(nèi)存技術研究所所長。

    最后的最后,感謝為我們提供這一選題的小伙伴~

    如果你也有想要了解的科技人物,不妨在評論區(qū)留言,咱們下一篇接著安排~

    參考鏈接:
    [1]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7355638?vd_source=29132f400f2373ae1778cea224df4e3c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Fujio_舛岡富士雄
    [3]https://www.keguanjp.com/kgjp_keji/kgjp_kj_kjdx/pt20181128060004.html
    [4]https://www.zdnet.com/article/nand-flash-memory-which-changed-the-it-world-reaches-age-35/
    [5]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E9%97%AA%E5%AD%98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tài)

    熬了十幾年的東芝終于撐不住了,開始變賣家產(chǎn)準備分家。


    這不,空調(diào)業(yè)務 “ 東芝開利 ” 就以 1000 億日元的價格被掛牌出售了。


    不只是變賣分支業(yè)務,東芝還把輝煌了半個世紀的電子設備業(yè)務分家分了出去,計劃讓設備部門獨立上市,試圖通過另立門戶的方式完成自救。


    對很多人來說,東芝這個名字可能連聽都沒聽說過,乍一看還以為是哪個小眾品牌。但是在衰落之前,電子產(chǎn)品領域的東芝可是與三星齊名的存在。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東芝都是筆記本電腦行業(yè)的龍頭老大,東芝的地位等同當今的蘋果。


    就是這么一個商業(yè)巨頭,如今卻落到了分崩離析需要賣身續(xù)命的地步。東芝帝國走到這一步,可以說是被天災人禍雙重拖累的典型。


    借著東芝分家的時機,我們就來回顧一下,東芝是怎么把祖產(chǎn)給一步一步敗沒了的。


    時間退回到上個世紀,靠二戰(zhàn)期間軍工制造打下基礎的東芝,既有實力又有財力。


    憑借雄厚的資金和商業(yè)背景,東芝收購了各類制造企業(yè)不斷擴張自己的業(yè)務。


    鼎盛時期的東芝業(yè)務范圍有多大呢,上到祖?zhèn)鞯能娦抵圃欤碌矫裼冒谉霟粽彰鳎灰碗娏饔嘘P的市場,就一定有東芝在摻和。


    很長一段時間里,東芝都是日本電器制造業(yè)的代表。


    到了上個世紀中后期,東芝的醫(yī)療業(yè)務、家電業(yè)務、筆記本電腦業(yè)務等,都常年霸占世界前三的位置。


    八十年代取代了磁盤的閃存技術,也是東芝率先開發(fā)出來的。


    八九十年代的世界半導體市場,東芝獨占 50%,以這個地位來看,只有三星可以稱得上是它的對手。


    這才過了二三十年,東芝和三星,怎么就一個河東一個河西了呢?


    一開始給東芝埋下禍根的,是一次走私軍械被揭發(fā)事件。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東芝偷偷賣給了蘇聯(lián) 4 臺先進的潛艇數(shù)控螺旋槳銑床,用它造出來的螺旋槳能讓潛艇運行的噪音大大降低。


    而美國定位蘇聯(lián)核潛艇,依據(jù)的就是聲納探測螺旋槳工作產(chǎn)生的噪音。


    東芝這么一搞,相當于幫蘇聯(lián)蒙上了美國的眼睛。


    一朝東窗事發(fā),日本作為美國的小弟還敢搞背刺這一套,自然是沒臉再在美國待下去了,八十年代末,東芝痛失西方國家市場。


    如果這件事的后果只是失去了西方國家市場這么簡單,倒也不算大事。


    但是美國等這個送上門的把柄等好久了,這次就結結實實借題發(fā)揮了一把,讓日本吃了個大啞巴虧。


    當時的東芝,正仗著自己在半導體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和過硬品質(zhì),吊打剛起步的英特爾和 AMD,向美國市場大肆傾銷電子產(chǎn)品。


    特別是在存儲芯片市場,東芝一度還把英特爾拖出了嚴重的財務危機。


    美國開始著急了,這樣下去不行啊,本來只想培養(yǎng)一桿槍牽制中蘇,結果眼看著就要被反噬,再不動手就來不及了。


    于是,從八十年代開始,美國明里暗里搞起了小動作。


    頻繁審查,提高進口標準,限制日本對美出口。不過礙于面子,美國還不能做得太過分,只能一點點拖慢日本的腳步。


    美日貿(mào)易摩擦不斷的大背景下,剛好東芝走私軍械的事被告密,這不就是瞌睡送了個枕頭嘛。


    有了這個正當借口,美國直接將制裁擺在了明面上,東芝的所有產(chǎn)品,近 5 年都別賣了。


    走私軍械畢竟也是一項關乎國家安全的大事,你日本政府不得表示表示認個錯?這里有份《 半導體條約 》趕緊來簽署一下吧。


    簽了這份協(xié)議,以后日本的所有科技公司都別想繼續(xù)傾銷電子產(chǎn)品了,不只是美國市場不允許,全世界市場都不允許。


    想賣貨,那就嚴格遵守美國的 “ 公平定價 ”。


    把獨霸市場的日本半導體罰出場,美國的科技公司終于有出頭之日了。


    要是沒有這一出,現(xiàn)在哪還有硅谷什么事。同樣也是因為這次機會,三星哐哐砸錢迅速取代了日本的市場占位,成為世界第一。


    雖然這次制裁和罰款都挺重,但是東芝的元氣還沒有被傷到。真正動搖了東芝帝國根基的,是一次冒進的收購活動。


    進入到 21 世紀,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日本很多老牌科技公司開始掉隊,經(jīng)營方向急需調(diào)整。而東芝則在這一階段,選擇把寶押上核電能源業(yè)務方向。


    核電畢竟也算是東芝的祖?zhèn)鳂I(yè)務之一了,福島核電站的設計建造,就有東芝的參與。


    對于資源匱乏的日本來說,核電資源發(fā)展前景廣闊,怎么看都是一棵常青搖錢樹。


    初期的核電能源賽道確實賺了不少錢,短短幾年時間,東芝就已經(jīng)是日本最大的核電能源公司了。


    但是當慣了老大的東芝,在這個領域同樣也不放棄做第一。


    當時的核電先鋒,是美國西屋電氣公司。西屋不僅給美國航母提供核動力技術,還是世界核標準的制定者。


    2006 年,西屋放出消息要拍賣 77% 的股權,如果能贏得這次競拍,就等于拿下世界頂尖核技術。


    西屋這塊肥肉,自然也引來了不少狼。


    同樣虎視眈眈的老對手三菱和日立,在競標過程中不斷下絆子惡意競價,硬生生將 25 億美元一路抬升至 50 億美元。


    除了商場上的競爭對手,美國也不能讓日本掌握航母動力細節(jié)呀。想要收購西屋,沒那么簡單。


    為了爭取到西屋,東芝瘋狂砸錢砸人脈,甚至請了美駐日大使游說美國議員,防止他們阻攔這次收購。同時東芝還承諾,收購以后會讓西屋自主管理,不進行干預。


    最后東芝以 54 億美元的三倍溢價完成了收購,并繼續(xù)加價到 70 億美元獲得了 87% 的股份。


    把西屋買到手之后,東芝開始在世界各地廣造反應堆,壟斷該地區(qū)電網(wǎng),計劃好了后半輩子躺著數(shù)錢。這一次收購也讓東芝停滯好幾年的收益猛增了三成。


    但是,從高價收購西屋開始,東芝其實已經(jīng)走起了下坡路。


    收購西屋股份,花出去的 70 億美元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要補上這塊赤字,只能先砍掉不太賺錢的業(yè)務。


    說來不巧,東芝剛把資金攏回來,就趕上了 08 年的金融危機,市場不景氣,大部分業(yè)務都一虧到底。


    經(jīng)商嘛,虧點錢也是常態(tài)。有核電這個鐵飯碗呢,用不了多久就能賺回來。


    不過還沒來得及緩過來,鐵飯碗端不住了,福島核電站出事了。沒錯,就是東芝之前承建的核反應堆炸了。


    福島地震,徹底封殺了東芝的核電事業(yè),全世界都沒有了造核反應堆的熱情。


    考慮到核電能源的安全性,東芝不僅接不到新的訂單,連原來承接建造核電站的訂單也紛紛被取消掉了。


    如果就此剎車,重新?lián)Q個賽道,東芝或許還有救。但是東芝倒霉就倒霉在經(jīng)歷了天災還有人禍。


    選擇了核電方向的東芝 CEO 拒絕接受現(xiàn)實。核電部門沒有業(yè)務可做,這種情況遲早得下臺啊,比起剖腹謝罪,CEO 們選擇了做假賬粉飾太平。


    掌舵人都忙著做假報表了,哪里還管得了企業(yè)的發(fā)展,東芝就此錯過了金融危機后的經(jīng)濟復蘇。其他電子企業(yè)都積極尋求了轉(zhuǎn)型之路,而東芝還在核電事業(yè)上穩(wěn)如老狗。


    紙終究包不住火,到了 2015 年,連續(xù)三任 CEO 做假賬的事終于瞞不住了,而這時候的東芝,虧損已經(jīng)十分嚴重了。再繼續(xù)虧下去,遲早得破產(chǎn)。


    為了續(xù)命,開始變賣家底吧。于是,在 2016 年新上任的 CEO 就將醫(yī)療部門以 50 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佳能。


    這 50 億美元似乎還不夠填窟窿的,東芝又陸續(xù)賣掉了圖像傳感器業(yè)務給索尼,將家電業(yè)務 80% 的股份賣給了美的公司。


    不管是賺錢的還是不賺錢的,大頭業(yè)務基本上賣了個差不多。


    但是這時候的東芝依然執(zhí)迷不悟,還要在核電方向上一條路走到黑。


    于是,東芝的核電事業(yè)在 2017 年再度受挫,繼續(xù)虧損上百億美元。年終總結一盤,東芝資不抵債,面臨退市。


    西屋這尊大佛,東芝是供不起了,終于在 2018 年以實收 37 億美元的價格全部打包送走。


    賣掉西屋也還不夠還債,能湊得上這筆債務的,當下只有芯片部門這個香餑餑了。


    這個香餑餑,主營內(nèi)容就是現(xiàn)在改名叫鎧俠( Kioxia )的閃存芯片,它在全世界的市場占有率一直都位列前三,緊隨三星之后,與西部數(shù)據(jù)并駕齊驅(qū),妥妥一只下金蛋的母雞。


    經(jīng)過幾番爭奪,美國貝恩資本最終以 180 億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東芝芯片業(yè)務 49.9% 的股份,東芝趕在 2018 年 3 月的最后時限逆轉(zhuǎn)了退市的結局。


    連這么重要的芯片部門都拿出來平債了,東芝的老底基本上也不剩什么。


    除了抓緊不放的本家核電能源業(yè)務與基礎建設,最后留下來的就只有電子設備制造業(yè)務和簽賣身契時剝離出來的零碎股權了。


    促使東芝分家的,是去年 4 月份資本對東芝發(fā)起的收購要約。資本家盯這塊肥肉盯好久了,就等著東芝咽氣,搜刮它最后的王牌。


    比起被國際資本蠶食殆盡,還不如分家重組,換個新身份重出江湖。


    根據(jù)最新的官方通告,東芝的拆分重組,已確認會將包含半導體在內(nèi)的電子設備業(yè)務劃出去,獨立成立公司掛牌上市。


    而原先也計劃獨立出去的閃存業(yè)務,則會以售賣股權的形式變現(xiàn)。至于存在感不強的電梯業(yè)務、照明業(yè)務等,變賣處理也就是板上釘釘?shù)氖铝恕?/span>


    或許這次電子設備和能源解綁,可以免去被耗死的結局。又或者現(xiàn)在核能重新起步,可以證明東芝的眼光一直都是對的。


    不管怎么說,東芝手里還是保留了幾張底牌的,如果能找好賽道,重回巔峰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落魄帝國想要翻身,還得問一下競爭對手,使絆子時能不能稍微手下留情一點。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chǎn)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