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haibara_10
現在的電影片源越來越高清,存儲空間需求也越來越大,16G的ipad和手機根本不夠用,一直想的弄一個網絡存儲設備能夠讓我躺在床上肆無忌憚的看片!!!于是左挑右選入手了WD網絡存儲設備EX4。
西部數據(WD) My Cloud EX4 0TB NAS 網絡存儲 云存儲 熱拔插 紅盤...
話說NAS這個詞,我也是最近幾年才有所耳聞的,據百度百科所說:
好吧,其實除了“連接在網絡上,具備資料存儲功能的裝置”剩下的所以詞我都沒看懂
包裝盒也是夠大的
本體出現
一共有四個硬盤倉,可以插四塊硬盤,最大擴充容量24T,而且支持熱拔插。
開機后可以從液晶屏上看到磁盤信息。
液晶屏幕可以顯示IP、溫度、磁盤健康程度等多方面信息,可以用切換。
WD ex4可以在電腦端、移動設備上進行訪問。其中電腦端可以通過三種方式進行訪問,移動設備端需要下載WD MY CLOUDapp進行訪問(包括ios及android)。
1 電腦端訪問
1.web UI:主界面
用戶設置,可以設置各個用戶的用戶名、密碼及訪問權限
文件夾設置,可以選擇將文件夾存在哪個卷上
RAID配置頁面,插入的硬盤都要經過格式化,所以注意備份(WD My Cloud EX4出廠即提供了RAID 5模式,RAID 5可提供數據保護的同時提供較高效率的速度,此次送測的為8TB版本的My Cloud EX4也就是說用戶擁有6TB的存儲空間的同時還提供了2TB的空間用戶容錯,而且是在每塊盤內提供四分之一的空間用于容錯。)
2.資源管理器訪問:
點開我的電腦,可以找到相應的設備,輸入密碼后就可以進行訪問了,傳輸速度和搭配的路由器有關,樓主搭配的TP家雙頻千兆路由器,傳輸速度基本上也只有12MB/S.(不知道是哪里網絡設置有問題還是網線、帶寬以及路由器的硬件限制,速度始終上不到傳說中的70mb/s)
3 軟件端訪問
通過安裝電腦板WD my cloud軟件可以對EX 4進行軟件訪問,但是本人連接了一個下午都沒有搜索到設備,但是從資源管理器里面就可以找到設備,不知道有沒有大神知道這是為啥。
2 移動端訪問
WD的my cloud app包括ios及android兩個版本,可以自行選擇下載,其界面及操作界面如下:
西數這款NAS產品外觀耐看,操作簡單,設置方便,同時單機箱的價格也不算便宜。可以擴容到24T,4個硬盤插槽,性能中規中矩,穩定性尚待考驗。家庭使用基本上只能當作是一個網絡共享硬盤盒使用了,其中諸如云儲存、備份、流媒體、內建的HTTP下載、FTP下載、P2P下載、網頁檔案檢視器什么的功能基本上都沒啥用(尤其是對于不愛折騰的懶人來說)??!不過覺得如果是家用網絡儲存需要的話,還不如用路由器加移動硬盤組一個應該貌似也足夠使用了。
前幾年網絡云存儲服務發展迅速,國內多家互聯網企業也推出了免費的云存儲服務,但是近兩年多數免費的網盤都關閉了。部分仍然提供服務的網盤還實行云盤文件內容審查,引起了用戶對隱私的擔憂,一些網盤還通過限制下載流量的方式間接促使用戶購買付費服務。
在此背景下私人云存儲的需求越來越突出,不少網絡設備廠商都在近兩年更新了自己的NAS產品線。作為專業存儲設備生產廠商,西部數據很早就推出了My Cloud系列存儲設備。2017年秋季西部數據推出了新款My Cloud Home個人云存儲設備。
從西部數據目前的產品線來看,My Cloud Home可以算是之前My Cloud產品的補充而不是替代關系,更強調家庭存儲、移動存儲概念,定位以“備份存儲、數據分享”為主要需求的用戶,專業用戶需求對應的產品是My Clound Pro,功能更多擴展性也更強,屬于傳統型的NAS產品。
NAS網絡連接式存儲器最初是專業設備,近年來才“飛入尋常百姓家”,傳統的NAS大是開源設計,除了備份存儲功能外,還有媒體服務器、監控服務器、打印服務器、web服務器、郵件服務器等功能,但是并不是所有用戶都需要這么多功能,一些傳統的NAS設置紛繁復雜,讓缺少網絡設備知識的用戶也很頭疼,買回來之后也只用到存儲備份功能而已,這就為西部數據這種“簡單易用”的My Cloud Home個人云存儲設備出現提供了市場。
NAS對于普通人的意義
在家中有這樣一臺NAS私有云服務器,除了可以分享文件給電腦,分享電影給手機、平板、電視點播,還可以在辦公室將工作文件上傳到家里的NAS保存,同理可以在辦公室下載家里電腦的備份文件,手機用戶也是一樣,照片可以設置自動備份到家里的NAS,根本不用擔心64GB的手機內存不夠用。
新的iphone X基本版也就是64GB,除去系統文件空間其實沒有多大容量,但都賣到8800了,多花1000來塊買256GB 版本畢竟是少數,所以個人搭建私有云NAS還是會對你的數字生活帶來很多方便的。尤其是有珍貴照片和資料需要保存的,RAID1陣列的NAS硬盤塊掉一塊也能恢復數據,比你簡單用個移動硬盤保存文件要安全。
簡單的來說西部數據的My Cloud Home個人云存儲設備是一臺簡化安裝和配置設置的NAS,普通用戶買回去接通電源插上網線,甚至不用安裝任何配置軟件,在網頁瀏覽器中直接注冊賬號登陸就可以使用了,下面一起來開箱。
本文開箱的是雙盤位的My Cloud Home Duo,雙盤位版,8TB容量,默認磁盤陣列模式為RAID1,可用空間為4TB,相對于單盤位的版本,Duo雙盤版RAID1模式下數據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即便其中一塊硬盤壞掉,也能從備份中恢復文件,單盤位的存儲設備一旦硬盤壞掉,數據就很挽回了。
這臺My Cloud Home Duo 8T 雙盤版本售價3700元人民幣左右,廠商提供兩年質保。最低配置的單盤版本3TB容量,售價在1300元人民幣左右。
[正面設計方正外殼主要為塑料材質]
[正面的WD標志,方正的外形給人很穩固的感覺]
[背面上方是散熱風扇柵格、下部是接口]
電源按鍵設計細長的一條,和外殼較好的進行了融合。
下方的圓形小孔為熱重啟按鍵,提供了兩個USB3.0接口,下方的RJ45為1000M端口,對于普通家庭用戶來說基本上夠用了。
[附件有一條網線、可更換插頭的適配器、紙質說明書等]
[底部是散熱柵格、四角有橡膠腳墊]
[My Cloud Home雙盤位版本安裝的兩塊硬盤,打開頂蓋可以自行更換更大容量的硬盤]
NAS ware3.0版本固件的西部數據的紅盤是針對24x7應用設計的,紅盤與普通臺式機使用的綠盤藍盤相比可利用 NAS 感知錯誤恢復控制優化 RAID 性能、節能電源管理讓其功耗較低、噪音也更小,而且有很強的抗震能力,壽命也會更長。
拆卸My Cloud Home的PCB板需要打開機內卡扣,這樣就喪失保修了,從頂部可以看到,硬盤插口,主控芯片上覆蓋著厚厚的散熱片。
[總而言之,這臺NAS我個人感覺還是很美的,外形很干凈簡潔]
新版My Cloud Home和舊版My Cloud的區別
首先是硬件配置上用雙盤位的My Cloud Home Duo和老款的My Cloud mirror GEN2相比的話:
My Cloud mirror GEN2:處理器Marvel Armada A385 雙核1.3Ghz 內存:512MB
My Cloud Home Duo:處理器Realtek RTD1296PBCG A53 四核1.4Ghz 內存:1GB
接口方面兩臺NAS都是2*USB 3.0接口 1*RJ45 1000M接口,這個沒有變化。
My Cloud Home 的硬件升級還是很明顯的,而且單盤位和雙盤位版本的處理器和內存配置是一樣的,老款的單盤位My Cloud 相比之下硬件配置就要低些了,處理器是Mindspeed Comcerto M86261G12雙核659Mhz,內存256MB。
在OS系統上,新版My Cloud Home是安卓系統,舊版My Cloud則是Linux系統打造的固件,可以說這才是這兩款NAS很大的區別。
上面用“新款、舊款”這樣的表述其實是不太恰當的,因為他們并不是替代關系,My Cloud Home因為系統為安卓,實現的功能目前和Linux版本的My Cloud有一定區別,兩者其實是并列的功能需求不太一樣的兩個產品系列。
下面來看看My Cloud Home的管理界面。由于采用安卓系統,My Cloud Home的web管理界面和老款的MY CLOUD并不少同一個網址。My Cloud Home可以通過PC端、手機端、web三種方式登陸管理,支持MAC和WINDOWS系統。
PC端安裝完成后回在地址欄常駐圖標,方便訪問,有可以映射盤符到Windows,方便訪問。
登陸后可以安裝很多第三方插件和應用, 但是由于是安卓系統,目前這個OS沒有開放調試模式,如果你要安裝非官方推薦的插件,可能需要ROOT。
這臺My Cloud Home給我的感覺是強化了公共云服務同步,比如可以將Dropbox和Google Driver,也可以同步facebook的相冊,不過中國大陸用戶主要使用的云存儲服務還是百度網盤,社交媒體網站是微博,目前官方固件還無法提供這兩家中國公司的服務同步,固件本地化還是需要加強。
基于Linux系統的NAS通常玩家可以通過WinSCP、putty等工具通過SSH調試模式,安裝很多第三方插件,比如安裝Transmission、Aria2實現脫機PT下載功能等。
目前玩安卓系統的NAS應用太少,但是安卓在手機和平板上現在很火,可以說未來很多設備都回基于安卓做OS,開發者也很多,西數已經上線了第三方開發文檔網站 developerdocs.mycloud.com,官方提供了SDK在android studio上進行APP開發,使用adb調試,應該就很快又各種功能的插件會從其他安卓平臺重新封裝移植過來,可以說未來My Cloud Home可玩性會得到大大增強。
[媒體服務器功能通過Plex應用來實現,沒有SMB應用]
[設置菜單里可以添加其他用戶賬號]
磁盤陣列模式可以在設置菜單里修改,注重文件安全,那就選默認的RAID1,犧牲一半硬盤空間,如果你想要用完整的8TB空間,就改成JBOD模式。建議還是使用RAID1好,畢竟數據是無價的。
My Cloud Home的UI界面很簡潔,上傳的數據也可以安裝文件類型,月/日時間進行分類索引,管理和查找文件還是很方便的。
My Cloud Home 共享文件很簡單,選擇文件或者文件夾,右鍵“共享鏈接”就可以創建公共鏈接了分享給別人了,并且長期有效,不像網盤那樣分享一段時間就失效了。
通過串流播放My Cloud分享的視頻文件,別人訪問也支持在線播放。如果你和對方家庭網絡寬帶上傳下載速率不錯的話,別人在外網訪問一般不會卡頓。
手機端訪問可以安裝APK 或者APP,但是需要到Google應用商店安裝,對于中國區的用戶來說可能有些不方便,其實不安裝也行,直接用手機瀏覽器訪問mycloud.com登陸就行了。
[安裝手機端應用程序的好處是可以把你的手機相冊中的文件自動備份到My Cloud Home]
[不安裝手機客戶端,也可直接在手機瀏覽器里訪問Mycloud.com]
[除少量格式外,大部分視頻格式都支持在手機串流播放]
[在通電后前面板中央部分會亮起一條淺白色的燈帶,很漂亮]
[右邊的設備也是一臺雙盤位的NAS,My Cloud Home看起來要高一些,因為硬盤是豎立安裝的,常規的NAS一般是橫著安裝的]
My Cloud Home傳輸性能測試
作為一臺NAS,傳輸性能是關鍵性指標
內網上傳速率測試,在內網中使用有線連接方式,測得上傳速率為608Mbps,換算約為68.8MB/s而且上傳很穩定。
內網下載速率有些波動,最高的時候能達到850Mbps,要比上傳速率高一些,這個性能受你的網卡、本地硬盤和交換機性能影響,能夠達到這么高的傳輸速率應該來說對于家庭網絡共享文件還是很理想的。
這個下載速率主要是還是系統的問題,如果你調用IDM這樣的下載軟件來下載,你會發現傳輸速度可以輕易的飆上90MB/s,一部10GB的電影,分分鐘就傳輸完了。
外網訪問的話可以用IDM 之類的軟件來下載My Cloud home里的文件,下載速率跟外網計算機的寬帶帶寬和你家庭網絡的上傳帶寬有關系,測試100M電信寬帶下載的速率在88Mbps左右,實時下載速度5.8MB/s還是比較理想的。
從傳輸性能上來看,這臺My Cloud home還是很給力的,局域網內實測90MB/s下載速率,68MB/s上傳速率非常給力了。
My Cloud home優缺點總結
很多用戶買了常規的NAS,由于國內很多地方運營商不提供公網IP,你在外網是無法訪問家里的NAS的,需要設置端口映射或者使用花生殼這樣的中轉服務器,但是端口映射對于沒有網絡基礎的用戶來說設置比較難,而花生殼服務是收費的,My Cloud home則不會出現無法訪問的情況。
所以簡單易用是WD新的My Cloud home最大的優點,很方便普通用戶搭建自己的私有云,不需要復雜的設置,另外西部數據的NAS穩定性和壽命還是畢竟可靠的。
缺點也很明顯,這臺安卓版NAS相對傳統的Linux系統的NAS來說目前的插件和功能還比較少,顯得功能少很多,但是安卓系統的前景比較好,相信很快會有很多其他Linux 系統NAS和其他安卓設備上的應用會移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