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文由什么值得買用戶原創(chuàng):Geek研究僧

    首先,例行感謝眾測小小值的厚愛。當時師弟看到新AirPods 無線充電盒版就讓我趕緊申請。不過當時我還在撰寫投影,想著時間肯定趕不上。沒成想,這次眾測申請周期超過了15天,讓我有幸撿了個寶,實在欣喜不已。

    我對于真無線耳機最早的體驗始于BOSE SoundSport Free,這款耳機整體的素質(zhì)不錯,但是也存在體積偏大,聲音0.5S延遲的問題,局限了使用環(huán)境。AirPods我一代就有關注,我一直是Android主力和iOS輔助的雙平臺用戶,一直在等待著二代產(chǎn)品。結果沒有等到防水防塵稍顯可惜,所以一直處于觀望狀態(tài)。

    既然大媽給了寶貴的眾測機會,我們就來細聊下這款半代升級的新AirPods 無線充電盒版相比于老版AirPods 有何差異,下圖是新品的技術規(guī)格。

    下圖是我根據(jù)網(wǎng)上資料匯集的新老AirPods技術規(guī)格對比,簡而言之就是①采用蘋果 H1 芯片;②支持藍牙5.0標準;③充電盒支持無線充電;④增加「嘿,Siri」語音喚醒功能。

    新AirPods遵循了蘋果公司簡約的包裝風格——簡約素雅,正面印有耳機樣圖,觸摸時還可以發(fā)現(xiàn)耳機樣圖輕微凸起,具有一定的質(zhì)感。

    包裝的背面是新AirPods放入無線充電盒的樣圖,下方則是部分產(chǎn)品信息的概括。

    從頂部開箱后,可以看到新AirPods靜靜的躺在凹形的硬質(zhì)包裝盒中。

    底部還有根Lightning數(shù)據(jù)線,可以為新AirPods的無線充電盒提供有線充電功能。

    【無線充電盒】:終于到了我們的正主了,裝有新AirPods的無線充電盒,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它的造型有點類似于一個邊角圓潤的長方體。

    按照官方的數(shù)據(jù),無線充電盒要比有線充電盒重了2g,想必是充電線圈加入帶來的變化。同時相無線充電盒將狀態(tài)指示燈從內(nèi)部移至了盒體的正面,通過綠、橘、紅三種三種顏色分別表示電量的高中低狀態(tài)。

    充電盒的開啟方式就是向上撥開,這熟悉的手感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Zippo打火機。不過這里面裝的不是蒸餾石腦油而是我的新AirPods。

    之前我一直以為新AirPods也是無線充電的,結果看到充電盒耳機插槽底部之后才明白是電極式。

    無線充電盒的背面部分預留了轉軸區(qū)域,還可以為翻轉的盒蓋提供支撐。背面正中還有一個藍牙按鍵,它可以用來重置新AirPods的配對,同時能夠讓耳機進入配對狀態(tài)以連接iOS系統(tǒng)以外的智能設備。

    最后,在無線充電盒的底部是一個Lightning的充電接口,為充電盒提供有線充電功能。

    【新AirPods】:新AirPods在尺寸和重量上保持了同前代一致:每枚4g,非常輕巧。

    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新AirPods擁有和EarPods類似的氣流開孔,可以平衡耳機內(nèi)氣壓。

    然后在新AirPods的左右各有一個小黑點,實際上它是光學傳感器,配合耳機內(nèi)置的運動加速感應器可以檢測耳機使用狀態(tài),從而完成自動暫停/播放等操作。

    此外,在耳機上部后方,還有一個歌爾聲學的麥克風。

    另一個麥克風位于耳機底部,二者組成的雙波束成形麥克風,可過濾背景噪音,讓收音效果更好。同時環(huán)狀的金屬結構對應充電盒的電極。

    聊完了外觀,至于新AirPods的內(nèi)部結構,我是不可能去拆的,因為按照iFixit的拆解,AirPods和上代產(chǎn)品一樣,集成了大量的精密硬件,拆解之后的維修可能幾乎為0,所以還是且用且珍惜吧。

    為了拍攝新AirPods的佩戴效果,我請師弟到了學校新開的一家校園餐廳。整體的拍攝環(huán)境相當不錯,以后應該會常來。

    師弟是一個忠實的蘋果粉絲,手機是iPhone 7,筆記本電腦是Macbook Air,平板電腦是iPad mini,經(jīng)典的蘋果三件套,搭配上新AirPods可以說是武裝到了頭部。

    佩戴新AirPods后,從正面視角來看,耳機緊緊的貼合面頰。

    我的感覺是新AirPods的佩戴和有線的EarPods有些類似,耳機的輪廓可以適中的貼合耳廓和耳道。

    不過有所區(qū)別的點在于,EarPods會與頸部不斷摩擦甚是擾人,嚴重時可能會繃緊勒住線纜,這樣可能會導致耳機的損壞。

    而新AirPods則沒有以上的擔憂,因此把它稱作剪了線的EarPods,真是的相當貼切。

    早期佩戴時會有一定的異物感,經(jīng)過一段時間適應之后,你就基本上不容易感受到它的存在了嗎?不,實際的體驗告訴我,長時間的佩戴依舊可感,而且可能是因為我耳道比較小,佩戴一段時間后可能會出現(xiàn)輕微的酸痛,需要取下休息。相比之下,軟膠耳套的FIIL 隨身星我就可以無壓力的佩戴一下午。所以我還是希望蘋果公司能夠針對亞洲人的耳型做出優(yōu)化。

    最后,在佩戴的穩(wěn)定性上,新AirPods可以穩(wěn)穩(wěn)的固定在耳朵上,甩頭一類的操作也不會丟出,劇烈的運動也不在話下。

    此次新AirPods的功能提升主要源自Apple H1 芯片,它為新AirPods帶來了2倍設備間轉換速度,1.5倍來電接通速度以及30%游戲音頻延遲降低。同時新AirPods還首次加入了「Hey Siri」功能,這個功能我們后續(xù)再聊。

    【設備配對及切換】:在初次使用新AirPods時,將其靠近iPhone,手機桌面即可出現(xiàn)連接彈窗,點擊連接之后即可完成配對。

    完成初次配對后,再次打開充電盒靠近iPhone后,就會分別顯示耳機和充電盒的電量了,便于用戶快速掌握新AirPods的電量。

    因為新AirPods是通過iCloud賬戶進行連接的,因此登陸了該賬戶的蘋果設備都可以實現(xiàn)無縫切換,無需斷連-匹配-重連的繁瑣操作。對于Android設備或者windows電腦而言,僅需點擊藍牙設置中的AirPods即可配對。

    【播放/暫停/切歌】:

    新AirPods并沒有提供外部的按鍵,因而設計成了敲擊的交互方式。通過連續(xù)快速的敲擊兩次即可觸發(fā)耳機的自定義功能。

    在蘋果的藍牙設備管理中可以對新AirPods的交互功能加以選擇,我個人比較傾向于左側Siri,右側切歌的設計。因為取下單邊耳機即可暫停,戴上又能播放,因此可以省下操作。

    【Hey Siri】:

    「Hey Siri」是蘋果的語音助手,使用「Hey Siri」可以對新AirPods實施語音控制,如選擇歌曲、撥打電話、開啟導航、查詢天氣、甚至智能家庭控制都不在話下。

    實際的體驗來看,開啟「Hey Siri」功能后,雙擊新AirPods即可激活。實際上你不用敲這兩下,直接在佩戴耳機時說「Hey Siri」,也能激活。不過我個人還是喜歡敲擊的交互,反應更快。

    激活之后,直接說出語音命令即可操作Siri,上圖當中就是我?guī)煹懿樵兾錆h天氣的動圖。同時使用「Hey Siri」還能夠提高降低音量,在前代產(chǎn)品中只能通過手機調(diào)節(jié)音量實現(xiàn)。

    【信號延遲】:

    新AirPods在性能延遲方面的表現(xiàn)相當出色,以王者榮耀的游戲體驗為例,沒有出現(xiàn)絲毫的聲畫不同步問題,左右耳機的同步效果也高度一致。

    這對于經(jīng)常佩戴無線耳機觀看視頻、進行游戲娛樂的用戶而言可以提供同有線耳機一樣的聲效響應表現(xiàn)。相比于我之前的Bose SoundSport Free出現(xiàn)0.5秒延遲,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作為玩家,終于可以如有線耳機版毫無遲滯地使用真·無線耳機了,真香……

    【連接距離】:連接距離方面我讓師弟戴著耳機一直往前走,而我則站在原地拿著手機,可以看到他走到了很遠的位置,此時新AirPods依舊保持連續(xù)的歌曲播放狀態(tài),足見它在連接距離上是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

    【通話降噪】:雖然新AirPods并沒有搭載主動降噪功能,但是通話降噪同樣是一個重要的降噪功能。我同@李狗帶_Eazz 進行了數(shù)分鐘的通話測試,從無背景音、低頻噪音環(huán)境、人聲音樂三種狀態(tài)測試了通話效果。通話錄音放到了百度云戳?這里,提取碼: x89q,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下載。

    通過開啟低頻背景噪音后的音頻曲線,可以看到新AirPods在初期的2秒內(nèi)會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背景雜音,然后迅速被降噪處理。此外,上圖是我的小米Mix2s所錄制,下圖是@李狗帶_Eazz的OPPO Find X錄制,可以看到接收方所感受到的噪音量要小于發(fā)射方。

    最后,在人聲音樂部分,按照@李狗帶_Eazz的反饋和錄音文件的復盤,可以發(fā)現(xiàn)新AirPods會將曲目中的背景音樂進行極大的削減,人聲部分保留一點點。當用戶開始說話時,連背景音樂中的人聲也會被消除殆盡。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新AirPods是我目前用過藍牙耳機中通話降噪最強的設備之一。

    【充電續(xù)航】:新AirPods單只耳機的電池容量為93mWh,無線充電盒則內(nèi)置了容量為398mAh電池。我測試了單次耳機的續(xù)航表現(xiàn),在一半音量循環(huán)播放《父親寫的散文詩》歌曲,5個小時候新AirPods左側耳機電量耗盡、而右側耳機還剩9%的電量,這是因為左耳作為主耳機開啟了麥克風,因此耗電量會增加。然后放回充電盒充滿電量后,充電盒還剩79%的電量,由此計算可知耳機+充電盒的續(xù)航可以達到100%/21%*5h=23.81小時,基本符合官方宣稱的24小時續(xù)航。

    有線充電方面,充電盒是輸入5.2V 2.4A,輸出5V 1A。因此最佳的充電頭是iPad專用的12W充電器。但我的iPad mini并沒有這一規(guī)格,因此我使用了Anker PowerCore Ⅱ,它支持該規(guī)格。然后使用了YZXstudio的ZY1280表記錄了充電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所示。

    有線充電充了2個小時,功率主要集中在5V 0.3A左右,因為我是耳機和充電盒均空電狀態(tài)下開始充電,因此我發(fā)現(xiàn)首先充滿的是新AirPods,然后充電盒才慢慢開始充電。最后沖入電量為98%,記錄為496.7mAh、2.5206Wh。

    無線充電方面,新AirPods充電盒搭載了博通(Broadcom) 59356A2KUBG無線充電模塊,支持Qi無線充電標準,我時使用的是綠聯(lián)的無線充電移動電源。可以看到上圖當中,將新AirPods放置移動電源的充電區(qū)域時,無線充電盒的指示燈亮起,即標識充電開始。

    根據(jù)iFixit的拆解,老版AirPods采用了美信98730EWJ解碼器,而新款則采用的是Apple 338S00420 低功耗立體聲解碼器。我查詢了相關測評文章,普遍認為兩代產(chǎn)品間沒有顯著的音質(zhì)差異,所以我還是單獨針對新AirPods加以評價。

    測試曲目方面,主要有碧昂斯《Single Ladies》、陳小春《獨家記憶》、鋼煉ED《Let it out》、平原綾香《Jupiter》以及張學友《大城小事(Live)》。

    其中《Single Ladies》的背景聲和人聲混合時區(qū)分度不錯,節(jié)奏感較強。《獨家記憶》背景鋼琴、吉他聲解析力較好,中后段人聲背景聲相得益彰。《Let it out》 整首歌聽下來比較激昂,這也符合鋼煉的劇情表達,福原美惠的聲音較為甜美。《Jupiter》開場比較朦朧,生場不夠開闊,不過好在平原綾香的人聲部分表現(xiàn)較為出色,細節(jié)處理到位。《大城小事》主要是張學友的清唱,人聲部分較為驚艷,背景聲稍有弱化。

    【音質(zhì)評價】:AirPods號稱白開水,實際聽下來也確實如此。畢竟出門聽個響,況且嘈雜環(huán)境下不帶主動降噪、被動降噪也很一般的新AirPods能聽清都阿彌陀佛了。耳機的三頻方面較為均衡,低頻的鼓聲、中頻的人聲、高頻的器樂都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解析力尚可,短板是聲場不夠開闊,所以還是聽流行曲目比較合適。如果下代AirPods想要在耳機音質(zhì)上有大的改觀,除了發(fā)聲單元的升級外,還需將現(xiàn)有SBC的藍牙音頻編碼提升到aptX、aptX HD的層級之上,當然這又要求iPhone的升級匹配,只能看看蘋果未來有多大的決心了。

    經(jīng)過本文測評之后,我們來聊聊新AirPods的產(chǎn)品優(yōu)勢和值得改進之處。

    【產(chǎn)品優(yōu)勢】:

    1.新AirPods加入的H1芯片,為耳機帶來了更快的設備連接/切換、更長的通話續(xù)航以及更低的游戲延遲。

    2.新AirPods所擁有的的帶無線充電功能的收納盒,為耳機充電提供了第二種充電方案。語音喚醒Siri助手,也能夠實現(xiàn)藍牙耳機到智能設備的進化,便于用戶無需控制手機也能夠達到智能交互的效果。

    3.新AirPods的麥克風降噪效果表現(xiàn)優(yōu)異,可以有效的降低外部低頻噪音的干擾,同時對于音樂類的背景音也有較強的削弱,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使用者的拾音。

    【值得改進】:

    1.新AirPods的充電盒外層為鏡面的工程塑料材質(zhì),耐磨性較差,同時充電盒背面按鍵區(qū)域,極易容易弄臟,雖然縫隙很小,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黑色的圓環(huán)。

    2.新AirPods的藍牙音頻編碼依舊是ACC,但目前在安卓手機上仍未SBC編碼,Android 8.0才開始逐步支持ACC,希望能夠在未來支持到aptX、aptX HD層級以上。

    3.新AirPods沒能如預期般加入防水防塵,希望在下代產(chǎn)品中能夠見到。

    作為一個堅持用 iPhone 作為主力機已經(jīng)有將近 6、7 年時間的老用戶,因為一些原因(想要信號、不想整天找充電寶),我痛下決心換了一臺 Android 手機(一加 7)作為主力機。

    我不僅是一個 iPhone 老用戶,還是一個十分依賴蘋果生態(tài)的用戶,手機用 iOS、工作用 macOS、聽音樂都要用 AirPods+Apple Music。所以當決定要離開蘋果生態(tài)里面最核心的 iOS 時,我已經(jīng)預料到將要面對一段陣痛期。

    不過在一個月的使用過后,我發(fā)現(xiàn)其實這段陣痛期其實也并沒有很痛。尤其是對于大家都不太看好的 Android+AirPods 搭配使用。

    懶人目錄

    • iPhone 和 AirPods 天生就是一對完美情人
    • Android 和 AirPods 其實也挺配的
    • 還有這些 App 和一個設置能讓差距再小一點
    • 用 Android 的你值得買 AirPods 嗎?

    iPhone 和 AirPods 天生就是一對完美情人

    什么是完美情人?

    在我看來,完美情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喜好一致、心意相通、行為默契。

    而我覺得,iPhone 和 AirPods 就是這樣的一對「完美情人」。

    從第一次打開 AirPods 蓋子的時候,專屬的連接動畫,就已經(jīng)在提醒你 iPhone 就是它的「真命天子」。專屬的動畫不僅精致、一鍵連接比起先打開設置、選擇「藍牙」、最后還要在周圍眾多藍牙設備中找到你那個待連接的藍牙耳機也顯然要方便得多。

    圖片來自:panlistings.gq

    得益于 H1/W1 芯片,當你點擊「通過 iCloud 連接」過后,你的 AirPods 就可以在登錄了同一個 iCloud 賬號的各個 iOS、macOS 設備間來回切換。

    當你正在逛街,雙手提著大袋小袋,又或者正在健身房努力地舉著鐵時,一句 Hey Siri(僅限二代 AirPods),能幫你解決許多原本需要騰出雙手才能解決的事情。

    自從用了藍牙耳機之后,不僅有手機電量焦慮,還有了耳機電量焦慮:耳機的電量還夠不夠支撐到回家?在 iPhone 上你直接在「負一屏」的小插件中就能查看。

    以上這些,都是配合 iPhone 才能用到的專屬功能。

    而這些都讓 AirPods 用起來更加自然,也更加符合使用直覺,就像一對默契的情侶一樣。

    但是仔細一想,我離不開 AirPods 的真正原因,上面一個也沒有呀。

    Android 和 AirPods 其實也挺配的

    剛開始換成 Android 的時候我也曾經(jīng)想過,沒有了上面這些功能,體驗肯定會打折扣,AirPods 還是 AirPods 嗎?而且恰逢新的索尼降噪豆 WF-1000XM3 發(fā)布了,所以那時候我也在糾結要不要把 AirPods 換掉。

    在使用了一個月過后,發(fā)現(xiàn)體驗確實會打折,但是我并不想把 AirPods 換掉。

    隨后我重新審視了一下,發(fā)現(xiàn)離不開 AirPods 的原因,在上面所提到的那些,真的一個都沒有。

    首先,AirPods 最吸引我的,是佩戴的舒適感,準確來說應該是無感。

    AirPods 是我戴過這么多耳機里面,唯一一個真的可以戴足一整天的。而且這種無感可以極致到什么地步?在耳道經(jīng)過了一年多的適應之后,我有時候已經(jīng)會出現(xiàn)戴著耳機找耳機的情況了。當然,這也和寫稿寫得有點懵有關,不過也足以說明在人體工程學上,AirPods 做得有多好了。

    圖片來自:news

    然后就是小巧的體積所帶來的便攜性,這里包括耳機本體以及充電盒子。

    小巧的充電盒子不僅能在牛仔褲口袋中隱形,在我缺乏靈感的時候也總會讓我忍不住去盤它一下。

    而耳機本身也因為簡潔的設計,讓用戶戴起來之后不僅不會像商務大佬、不會像宅男,反而還會增添幾分時尚感。

    這不,瞄準那部分盲目成為「時尚人士」的假貨微商都已經(jīng)上線了。

    最后就是音質(zhì),這里不是在贊美 AirPods 做得有多好,而是上面兩點都做得很出色的情況下,音質(zhì)已經(jīng)做得足夠好了,對于對音質(zhì)沒有太多要求的用戶來說,其實已經(jīng)夠用。

    而上面這三點,并不會因為我使用 Android 而有所改變。

    當然,正如第一部分所提到,離開了蘋果生態(tài)后,AirPods 的使用體驗,肯定會有折扣的,但是影響大嗎?我們也來分析一下。

    首先是連接。

    專屬動畫嘛,確實很精致。但是在看第二次之后,我就再也沒有去留意過它了。

    初次連接時沒有一鍵連接確實沒有那么方便。但是在設置好之后,以后耳機每一次從盒中拿出來后,都能夠迅速地自動連接上手機,所以有影響的只是第一次而已。

    至于通過 iCloud 切換連接設備這一點,Android 確實做不到。這一點是要扣分的。但是這個功能在實際體驗的時候,其實也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好用。

    以我自己為例,每當來到辦公室之后,都會將 AirPods 的連接從 iPhone 切換到 MacBook 上,而當中午出去吃飯又或者晚上下班的時候又會將連接切回到 iPhone 上。所以基本上我每天都會切換兩到四次,應該算是一個使用該功能比較高頻的用戶了。

    但是在我使用的過程中,這個切換的速度很不穩(wěn)定,有時候很快,有時候就慢得離譜,甚至有時候還會出現(xiàn)連接失敗的情況,需要把耳機放回盒子再次連接才能恢復正常。

    而且我相信這個并不是個例,因為我們辦公室也有部分 AirPods 用戶也常常遇到這種情況。而且,如果沒有這種情況的話,也不會有像 ToothFairy、AirBar 這種專門針對這個問題的應用出現(xiàn)。

    有時在漫長的等待過后,不僅連不上,連圖標都會消失...

    所以在遇到幾次通過 iCloud 切換連接失敗的情況后,你也不會覺得「在舊設備中斷開,再在新設備中連接」這種原始方法有多麻煩了。

    至于 Hey Siri,就需要大家結合自身情況來判斷了。像我這種從來不用語音助手的人來說,從第一天使用 AirPods 時,就把這個功能關了。

    最后就是查看電量。在 Android 系統(tǒng)上你確實無法像在 iPhone 上那么方便地查看電量。但是這又怎么能難倒廣大開發(fā)者?至于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稍后再說。

    除了上面四點由于離開了蘋果生態(tài)后出現(xiàn)的問題外,我還想提兩個我比較看重而且相信大家也比較關心的點。

    大家都知道,使用 AirPods 與 iPhone 搭配使用時,延遲做得相當出色。那么在 Android 上使用又表現(xiàn)得怎么樣呢?為了更加直觀地對比,我將左右兩個耳機分別連接上一臺 iPhone 和一臺 Android(想知道怎樣一左一右連兩臺設備的可以看這里),用同一個視頻平臺同時間播放同一個在線視頻。

    結果顯示,在 Android 上使用 AirPods,延遲確實會比在 iPhone 上高一丟丟。不過也僅僅是一丟丟而已,整體還是保持在一個相當優(yōu)秀的水準。

    所以延遲這一點,其實大家基本可以放心了,要是真的對于延遲特別敏感的用戶,還是買個有線耳機吧。

    倒是有一點我覺得挺遺憾的,就是入耳檢測在 Android 上就失效了。 在 iPhone 上摘下一個耳機自動暫停,摘下兩個耳機自動斷開,重新戴上自動連接并且繼續(xù)播放這個功能太舒服了,可惜在 Android 上無法體驗。

    所以這樣看來,我喜歡 AirPods,并不是因為它是 iPhone 的 AirPods,而因為它就是 AirPods 而已。

    還有這些 App 和一個設置能讓差距更小一點

    實際上還有一些 app 能夠在 Android 上實現(xiàn)一些原本只能在 iPhone 上實現(xiàn)的功能,從而縮小兩者之間的使用差距。

    例如我們之前曾經(jīng)介紹過的 AirBattery。

    安裝 AirBattery 后,當耳機從耳機盒拿出時,手機就會像 iPhone 一樣彈出窗口,顯示電量。當然了,動畫顯然是沒有 iPhone 上的精致。

    另外,通知欄也常駐了電量的提示通知。所以在頂部狀態(tài)欄也可以看到電池的大致剩余電量。不過該功能是需要付費升級成 Pro 版才能使用。

    另外,AirBattery 還加入了入耳檢測功能。即是上面所提到的摘下耳機自動暫停,戴上自動播放的功能。不過該功能還在測試階段,只能在如 Spotify、Netflix、YouTube、Google Play Music、Apple Music 等部分 app 中使用。

    我們使用 Apple Music 測試了一下, 摘下暫停的反應速度幾乎和在 iPhone 上使用差不多,但是戴上繼續(xù)播放則會有一點點延遲,不過也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nèi)。

    我不僅在 Android 上用 AirPods,還用 Apple Music,同樣真香

    除了支持 AirPods 外,AirBattery 還支持配備 H1/W1 芯片的 Beats 耳機,包括 BeatsX、Beats Studio 3、Beats Solo 3、PoweBeats 3。

    另外我們也拿了最新推出的 Powerbeats Pro 進行測試。連接上耳機后,上述功能均可以正常使用,只不過圖標可能還沒來得及更新,一時會顯示 AirPods 的圖標,一時則會顯示 BeatsX 的圖標。

    當然了,除了 AirBattery 以外,還有幾個 app 也能實現(xiàn)上述功能,不過都是大同小異,所以在這里就不贅述了。

    實際上,除了入耳檢測會失效以外,手勢控制(例如雙擊右耳播放/暫停、雙擊左耳跳轉)在 Android 上也是會失效的。不過這個問題倒是可以通過一個小技巧就可以解決。

    很簡單,就是在 iPhone 的藍牙設置中設置好之后,在 Android 上就可以使用了。

    用 Android 的你值得買 AirPods 嗎?

    如果不需要降噪的話,我認為 AirPods 依然是目前市面上最均衡,最優(yōu)秀的真無線耳機,甚至在不少維度上還沒有之一。而且無可否認的是,iPhone 與 AirPods 無疑還是最佳的搭配。

    而在 Android 上,AirPods 雖然會丟失很多蘋果生態(tài)上才能體現(xiàn)的特性。但是沒有了這些特性,真的很影響使用嗎?

    正如上文所說,我并不覺得有影響。

    沒有了這些特性,AirPods 依然在耳朵上無感,在口袋里隱形,聽起來還不錯,戴著看起來不會特別蠢,甚至還有幾分時尚。

    如果你看重的是這些,AirPods 在 Android 上使用與在 iPhone 上使用,實際上并沒有任何差別。AirPods 依然會是你挑選真無線耳機時,一個十分具有產(chǎn)品力的選擇。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chǎn)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