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我擁有三臺THINKPAD筆記本:T420超頂配、X230頂配、X1 Carbon 4th,但是有非常不同的使用感受:

    1、T420,完美升級了四核八線的I7 2720QM CPU和16GB內(nèi)存,獨顯是QUADRO NVS4200,渲染出片很給力,但是我不會帶它出門,因為我清楚的知道,它很重、發(fā)熱量很大、功耗很高,離開電插頭撐不住2個小時。所以只能在家里接擴展塢顯示器鍵盤鼠標作為臺式機使用。要用它你首先要正兒八經(jīng)坐在桌子前面。唯一的一次帶T420出門,開會還沒開完,PPT還沒放到“謝謝觀看”筆記本黑屏了,畫面實在太美不忍直視。

    2、帶著X230出門的時候,我在虹橋機場會不停的搜尋電插孔的所在,不關(guān)機合屏哪怕進入睡眠也是比較耗電的,I7 3520M和16G內(nèi)存加上IPS的配置,我很難保證沒有電插頭能否撐過去3小時。雖然只有12寸的小本,但是它的厚度決定了它并不輕便。效能很棒,體驗也不賴,但是唯一的魔障就是讓我總有不停找電插頭的沖動。

    3、使用X1 Carbon 4th的時候,1.18 KG的重量,16.45mm的厚度,6-8小時的正常工作使用時間給我?guī)砹祟愃芇AD的使用習慣,就是用的時候拿起來玩玩,不用的時候合屏2個小時也并不會覺得耗電,而且基本充一次滿電可以帶出去上班到下午下班,回家想到什么事情可以隨手拿過來在沙發(fā)上使用,而不必擔心有沒有插電,相比起IPAD甚至我更喜歡使用X1 Carbon 4th,,有時候我會傻乎乎的像IPAD一樣用完了隨便把X1往沙發(fā)上一扔,有時候沒扔好會掉地板上,依然好好的沒有變形也沒有開裂。高續(xù)航、輕薄和堅固對于一臺筆記本來說,確實太重要了。

    第一章、開箱

    Lenovo ThinkPad X1 Carbon 2016的設(shè)計出自日本大和實驗室,作為聯(lián)想最重要的THINKPAD系列的研發(fā)實驗室而言,大和的設(shè)計水準是毋庸置疑的。我也很幸運得到了張大媽ThinkPad X1 Carbon 2016的眾測名額,有機會品鑒THINKPAD X1系列的THINKPAD產(chǎn)品。我的第一臺THINKPAD是T42,然后是T420、X230頂配,ThinkPad X1 Carbon 2016(4th)是我使用過的第四臺THINKPAD筆記本。

    我拿到此款機器時候的包裝就是這樣的,大媽的工作人員發(fā)貨可能比較急,直接膠帶綁在了外盒上。

    X1的銘牌很清楚的顯示MTM(M/T-MODEL):20FB-A00ACD,下面的S/N(SERIAL NUMBER)的8位是序列號,MTM+S/N的18位數(shù)字就是該機器的的主機編號,也是該機信息的查詢憑證。

    當然主機編號也可以在機器上獲得,我們所謂的雙碼合一就是外盒和主機上的主機編號一致,主機上的編號獲取方式見上。

    http://think.lenovo.com.cn/service/warranty/repairDeploy.html

    要獲取這臺主機的保修和硬件信息,只需要在以上網(wǎng)頁輸入主機編號18位數(shù)字即可查詢。

    產(chǎn)品的制造日期為2016.03.02,一年保修,質(zhì)保到2017.04.15。

    硬件配置為:

    處理器:CPU系列第六代智能英特爾酷睿i5-6200U

    內(nèi)存:8GB 1866MHz LPDDR3(板載,內(nèi)存插槽數(shù)量無)

    硬盤:256GB SSD(M.2 AHCI)

    顯示屏:14寸IPS(1920x1080 16:9)

    顯卡:Intel HD Graphics 520

    攝像頭:720p HD 攝像頭

    音頻:HD Audio, Conexant CX11852 codec, Dolby DAX2

    揚聲器:立體聲揚聲器 1W×2

    麥克風:內(nèi)置雙陣列麥克風

    無線網(wǎng)卡:Intel 8260(2x2 AC)

    有線網(wǎng)卡:內(nèi)置Gigabit Ethernet(千兆以太網(wǎng)卡), 不帶有RJ45接口轉(zhuǎn)換器

    藍牙:BT 4.1

    數(shù)據(jù)接口:3個USB3.0(左側(cè)的USB接口為Always On)

    視頻接口:HDMI, Mini-DP

    音頻接口:Combo jack(麥克風/耳機二合一接口)

    擴展塢接口:Lenovo Onelink+ 接口

    擴展插槽:Micro SD讀卡器(可以支持UHS-II SD)

    指取設(shè)備:TrackPad 經(jīng)典觸控板(多點觸控 3+2按鍵)

    鍵盤:6行全尺寸背光鍵盤

    指紋識別:有

    電池類型:4芯鋰聚合物電池(52Wh)

    電源適配器:65W AC Adapter

    預(yù)裝操作系統(tǒng)Win10家庭版64位

    本機不帶WWAN

    開箱的全家福并沒有很多配件:主機、MINI-DP轉(zhuǎn)VGA轉(zhuǎn)接頭、電源適配器、說明書和保修卡

    電源適配器是65W 20V,群光代工。

    使用長方形接口。

    超極本由于可以搭載一顆低功耗處理器所以可以變得比以前更輕薄便攜,大和實驗室在繼承經(jīng)典設(shè)計的同時加入了輕薄便攜的設(shè)計理念,設(shè)計出了ThinkPad X1C 2016這樣的產(chǎn)品。所以14寸的ThinkPad X1 Carbon 2016(4th)的重量只有1.18 KG,三圍是331mm X 226mm X 16.45mm。這樣的產(chǎn)品上手的體驗就是真不像筆記本的重量,輕飄飄的像模型機。

    carbon是碳的英文,在X1后面簡單粗暴的加入carbon的后綴其實正是為了說明其碳纖維的外表材質(zhì)。

    碳纖維材料分成了幾個不同的等級:

    強度200-300吉帕之間,通常情況下用于制作運動器材的,汽車發(fā)動機;

    強度300吉帕,這種碳纖維主要用于飛機制造;

    強度在500-600吉帕之間,這種碳纖維是屬于適用于宇航制造的高強度碳纖維材質(zhì);

    而X1 Carbon使用的碳纖維外殼A面正是這種強度超過了500吉帕的高強度碳纖維材質(zhì),為機器外殼提供了更強的耐磨性和堅固性。

    正面右下的Thinkpad標志的i上門的小圓點是紅色的,隨著開關(guān)機休眠充電的狀態(tài)改變可以發(fā)出紅色的光。

    正面左上的LENOVO字樣倒是暗影磨砂,低調(diào)到極致了。

    背部的D面采用的是鎂合金材質(zhì),聯(lián)想稱為“超級鎂”,包含了稀土元素,比普通的鎂合金強度更好、但重量更輕。因為外覆一層THINKPAD類膚質(zhì)涂層的關(guān)系,所以如果用刀子劃傷涂層,你會看到鎂合金的銀色。

    背部左上設(shè)計了四條散熱格柵

    背面右上角貼有WIN10認證和主機編號。

    在左下和右下分別設(shè)計了腳墊,在腳墊的旁邊是音箱喇叭的出音條。這里使用腳墊墊高設(shè)計正是為了出音考慮。

    主機的右側(cè)設(shè)計了音頻麥克風二合一接口,兩個USB3.0接口和一個HDMI接口。

    主機的右側(cè)設(shè)計了長方形電源接口、ONLINK+擴展塢接口、MINI-DP接口和一個USB3.0 Always on接口,這個USB接口即使在系統(tǒng)關(guān)機或者休眠下,依然可以為手機充電。

    打開屏幕之后的鍵盤C面同樣使用的是“超級鎂”材質(zhì)的鎂合金外加類膚質(zhì)涂層。

    X1 Carbon 4th沿用了六排巧克力鍵盤設(shè)計,開機鍵設(shè)置在鍵盤的右側(cè),略帶弧面鍵帽的觸感舒適、大小合適,按鍵的鍵程足夠長,鍵盤回彈也很清脆。除了右下角的 Fn 鍵位置需要適應(yīng)一下之外,X1 Carbon 上的這塊鍵盤無可挑剔。雖然鍵盤本身具備一定的防潑濺能力,但由于機身太薄,底部的D面上沒有設(shè)置排水槽。如果不小心把水灑到鍵盤上,最好趕緊關(guān)機把電腦翻過來,讓水自然流出,再用紙巾吸干。

    X1 Carbon 大部分鍵帽都是有中間略為下凹的弧度的,這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敲擊手感,唯獨右下角四個方向鍵是平的,并且下光標鍵上還加入了和 F、J 兩個鍵上那樣的小突起,這都是為了盲打時快速定位方向鍵。右上方的ESC鍵上帶有FN CLOCK的綠色鍵盤燈,可以快速幫助你認知到FN鍵是否此刻在生效。這塊鍵盤當然也是配備了LED背光的,通過FN+空格鍵左部分來開啟2檔或者關(guān)閉。

    關(guān)閉鍵盤燈

    鍵盤背光燈開啟第一檔

    鍵盤背光燈開啟第二檔

    屏幕亮度設(shè)置在100%,足以影響暗景下的環(huán)境亮度了,第二檔亮度感覺完全夠亮。

    屏幕亮度30%,已經(jīng)無法影響暗景環(huán)境的亮度,第二檔的背光剛好是夜間比較適合的背光亮度,如果換第一檔可能會覺得偏暗。

    X1 Carbon 的觸摸板繼承了傳統(tǒng)的兩紅一藍三顆實體按鍵,但是偶爾會有種飄飄忽忽、定位不準的感覺。這一點只有依靠小紅點去彌補。

    X1 Carbon 的指紋識別模塊使用了按壓式,支持Windows Hello,識別率比較依賴手指的潔凈度和指紋的完整性,手指比較干凈的情況下識別率還是很高的。

    屏軸使用了不同于傳統(tǒng)單軸旋轉(zhuǎn)的雙軸旋轉(zhuǎn)設(shè)計

    這個角度可以看的更加清楚,上屏軸鏈接屏幕,下屏軸鏈接鍵盤主機部分,這樣上下部分都可以獨立旋轉(zhuǎn),鉸鏈部分的寬度給了筆記本開合更大的自由空間。

    這種雙軸鉸鏈的開合感覺更加的順滑,筆記本從0-180度的開合感覺絲般順滑,45度、90度、135度每個角度的定位都很精準和穩(wěn)定,而且絲毫不會有單軸開合那般大的阻力,開個筆記本還需要多次校正角度。

    機器的后側(cè)部有一排散熱孔和MICRO SD/SIM卡槽

    MICRO SD/SIM卡槽需要你打開蓋板才可以使用,值得注意的是20FBA00ACD這個主機型號并沒有內(nèi)置LTE 4G模塊,所以只能使用MICRO SD卡槽,SIM卡槽若要使用只有自己裝配LTE 4G模塊。這里值得吐槽的是現(xiàn)在單反相機大都是SD卡,MICRO SD卡槽真正的使用價值能有多大真是個問題。

    對于這塊14寸的FHD IPS屏幕而言,很多人說表現(xiàn)力一般,但是我感覺細節(jié)度還是不錯的,所以實拍了一些屏攝樣張供參考。上為WINDOWS鎖屏圖片樣張1,亮度100%。

    上為WINDOWS鎖屏圖片樣張2,亮度100%。

    上為WINDOWS鎖屏圖片樣張3,亮度100%。

    上為WINDOWS鎖屏圖片樣張4,亮度100%。

    上為WINDOWS鎖屏圖片樣張5,亮度100%。

    然后選一張藥丸高清FHD照片

    關(guān)閉環(huán)境燈光

    9個角度拍攝獲得可視角度的參考圖片。

    180度左右旋轉(zhuǎn)。

    45度屏幕后仰。

    由于采用了霧面屏的關(guān)系,可視角度得到了提升,標稱178度可見,實際上170度可見還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如果采用鏡面屏加上反光,可視角度會更為大打折扣。

    如果把三臺THINKPAD拿來全部100%亮度下比較屏幕的話,那么就很明顯了,左邊T420高分屏TN,中間X1C,右邊X230 IPS屏幕。X1C FHD的IPS妥妥秒殺其他兩臺。

    第二章、拆解

    對主機做一個拆解并不是難事,而且聯(lián)想也并未對用戶自己拆卸主機作為限制。

    只需要下掉背面的9顆螺絲即可拆解。

    打開底蓋之后,可以發(fā)現(xiàn)電池竟然幾乎占據(jù)了整個筆記本內(nèi)部的一半空間。

    52Wh的鋰電池組,樂金化學代工制造

    SSD和WIFI網(wǎng)卡在左側(cè)上方的貼紙下面

    揭開貼紙后就看到了WIFI網(wǎng)卡和M2的SSD。

    只需要拆卸2顆螺絲即可拆卸掉網(wǎng)卡和SSD,這里的網(wǎng)卡是2X2 MIMO的。

    很遺憾,這里我遇到的網(wǎng)卡不是INTEL AC18260,而是INTEL AC8260 2X2MIMO,聯(lián)想FRU是00JT532,支持2.4G和5G模式,最高速度是867Mbps。

    M.2是三星的MZNLN256HCHP-000L7,速度是SATA6G的速度AHCI標準,聯(lián)想的FRU為00JT009。2280規(guī)格不是NVME的M.2我還是稍稍有點遺憾的。

    MZNLN256HCHP-000L7其實就是三星OEM版本的PM871,持續(xù)讀寫標稱在540MB/S和280MB/S,隨機讀寫在97000IOPS和74000IOPS。M.2接口2280規(guī)格,SATA6G AHCI接口規(guī)范。控制器為雙核心的 MGX S4LN062X01-Y030,搭配上三星自家的 32 layer 3D V-NAND(TLC),顆粒型號為2顆128GB的K90KGY8S7C。

    CPU散熱器使用的是Nidec(日本電產(chǎn))cc126k08的一體式全銅熱管散熱器,5V 0.22A。

    拆卸掉散熱器,無線網(wǎng)卡,SSD之后的揭開主板上的貼紙就可以看到主板了。

    就這么一塊巴掌大的區(qū)域里集中了主機的核心部件。包括I5 6200U的高度集成的SOC芯片,板載LPDDR3的內(nèi)存以及供電部分。

    在X1 Carbon 4th產(chǎn)品線中,其實有三個型號的CPU被使用,I5 6200U、I7 6500U、I7 6600U。上為三個型號CPU的比較表格。可以看出,其實這三款CPU最大的區(qū)別就是主頻和緩存,核心數(shù)都是2,線程都是4,GPU都是HD520。大部分參數(shù)保持一致。換句話來說,我個人感覺這一代的移動U版I5和I7的區(qū)別就是二級緩存3M和4M的區(qū)別,另外就是主頻的區(qū)別,實際的效能區(qū)別并沒有桌面版那么大。

    I5 6200U其實準確來說是一塊SoC芯片,集成度非常高,不但集成了CPU、GPU同時也集成了PCH芯片的功能,如果您對過去主板的南北橋芯片還有概念的話,那么I5 6200U就可以理解成把CPU、顯卡芯片、主板的南北橋全部集成在一個小方塊上面。所以這一代的產(chǎn)品可以極大的精簡電路設(shè)計,工業(yè)電腦產(chǎn)品可以做到成品很小。非常適合超級本,NUC和工控主機使用。

    上為I5 6200U的特寫,左側(cè)方塊為CPU模塊部分,右側(cè)長方形為GPU模塊部分。I5 6200U屬于14nm制程的SKYLAKE家族,TDP標準功耗15W,雙核四線,主頻2.3GHz,睿頻最大2.8GHz;內(nèi)置GPU為HD520,頻率在300MHz-1GHz,支持DX12和OPENGL4.4,DP接口支持4K分辨率到60HZ,HDMI接口支持4K到24HZ。所以這顆CPU的筆記本或者NUC主機,外接4K顯示器,首選DP接口而不是HDMI。

    CPU部分的供電數(shù)字芯片采用的NCP81208芯片,這是一顆標準的1+2+1四相的供電控制器,每一項均包括一顆NCP81382 DrMOS(Integrated Driver and MOSFET)、一顆NEC TOKIN 鉭電容(330μF N8 eN8)和一顆封閉式電感。分別對應(yīng)2相VCC(CPU),一相VCGT(iGPU),一相VCCSA。

    其實這些IC的使用是一套完整的安森美提供的超級本供電解決方案。沒有任何偷工減料,安森美的供電解決方案在業(yè)界來說比較成熟穩(wěn)定,缺點就是成本高。

    說道LPDDR3很多同學感覺和DDR3L傻傻分不清楚,其實他們的區(qū)別就是LPDDR3電壓更低更省電發(fā)熱更低。缺點就是頻率很難上去高頻。

    DDR3L全稱“DDR3 Low Voltage”(低電壓版DDR3),將運行電壓從標準版DDR3的1.5V進一步降低到了1.35V,并保持功能上的全面兼容,在同等性能和負載下相比標準版DDR3功耗可降低15%或者更多。

    LPDDR3全稱“Low Power DDR3”,是DDR SDRAM的一種,是美國JEDEC固態(tài)技術(shù)協(xié)會(JEDEC Solid State Technology Association)面向低功耗內(nèi)存而制定的通信標準,以低功耗和小體積著稱,專門用于移動式電子產(chǎn)品。電壓1.2V。

    在待機的時候,LPDDR3可以比DDR3L節(jié)省87%的能耗。

    在內(nèi)存讀寫操作的時候,LPDDR3可以幣DDR3L節(jié)省15%的能耗。

    X1 Carbon 4th采用的四顆LPDDR3 1866顆粒的是三星K4E6E304EB-EGCF

    根據(jù)三星的參數(shù)來看,這顆三星K4E6E304EB-EGCF標準工作電壓1.2V,頻率1866,位寬32位,單顆容量16Gb=2GB。

    四顆三星K4E6E304EB-EGCF正好分為雙通道,每個通道兩顆,因為單顆32位2GB,四顆組成雙通道128位8GB。

    X1 Carbon 4th采用了全板載的LPDDR3 1866有幾個明顯的目的:

    1、超級本內(nèi)部空間實在太有限了,做2條側(cè)置的DDR3 DIMM內(nèi)存插槽明顯會增加很多厚度,就光兩條DIMM做完可能就超過了15mm。X1 Carbon 4th的厚度可是16.45mm。

    2、超級本需要長期穩(wěn)定的運行,同時也需要低溫和低功耗,來維持良好的續(xù)航和發(fā)熱量,以此來提升電池的續(xù)航能力和簡化散熱空間,因此1.2V發(fā)熱低的LPDDR3也是很好的選擇。

    3、為什么不使用LPDDR4,相對電壓更低頻率更高的LPDDR4不是更好的選擇么?是的,其實LPDDR4的成本不比LPDDR3高,大和實驗室在設(shè)計上沒使用LPDDR4的原因估計是項目立項太早了,立項的時候可能還沒有自己測試調(diào)試完美的LPDDR4的完整解決方案,但是他們當時已經(jīng)測試調(diào)試了一套自己的LPDDR3方案出來了,于是本著成熟穩(wěn)健節(jié)省研發(fā)時間的目的,采用了LPDDR3。這里并不是很多網(wǎng)友說的聯(lián)想偷工減料思維,而是他們確實想省下時間,一年一個X1 Carbon系列產(chǎn)品,確實給研發(fā)的大和實驗室很大的壓力。

    第三章、測試

    第一節(jié):CPU

    主要測試軟件:

    測試過程:

    CPU-Z是一款家喻戶曉的CPU檢測軟件,除了使用Intel或AMD自己的檢測軟件之外,我們平時使用最多的此類軟件就數(shù)它了。CPU-Z提供一些關(guān)於處理器的資訊,包含了制造廠及處理器名稱,核心構(gòu)造及封裝技術(shù),內(nèi)部、外部頻率,最大超頻速度偵測,也可以查出處理器相關(guān)可使用的指令集。

    I5 6200U從CPUZ的檢測中可以獲取的信息是:代號SKYLAKE-U/Y,TDP標準功耗15W,14NM工藝制造,雙核四線,主頻2.3G最大睿頻2.8G,三級緩存3MB。

    I5 6200U內(nèi)置了GPU模塊為INTEL HD520,支持DX12和OPENGL4.4,辦公可能湊合,游戲還是免了罷;IMC內(nèi)存控制器代號為SKYLAKE-U,PCH代號為SKYLAKE-Y。

    CPUZ自帶的測試多線程效能相當于I7 4558U的92%,其實相對于上一代2.8G主頻的雙核四線的I7-4558U而言,就憑借2.3G主頻的I5 6200U就有這樣的成績,14NM SKYLAKE的架構(gòu)功不可沒。

    國際象棋測試程序是國際象棋軟件Fritz自帶的電腦棋力測試程序,由于支持多線程和大量科學計算讓它成為最優(yōu)秀的國際象棋測試軟件。它是目前在個人計算機方面最好的步法計算和預(yù)測軟件,他還給出了一個基準參數(shù),就是在P3 1.0G處理器下,其可以每秒運算48萬步。

    國際象棋測試運算速度5441,相當于P3 1.0G的11.34倍。

    SUPER PI是利用CPU的浮點運算能力來計算出π(圓周率),所以目前普遍被超頻玩家用做測試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和測試CPU計算完后特定位數(shù)圓周率所需的時間。

    SUPER PI測試13.83秒

    HD520源于INTEL GEN9架構(gòu),24EU X 4條像素流水線 = 96個統(tǒng)一著色引擎,14nm制造。

    AIDA64 GPGPU測試其實就是OpenCL GPGPU基準測試套件,考察顯卡的通用計算能力。

    第二節(jié)、內(nèi)存

    測試軟件:

    測試過程:

    LPDDR3頻率1866,8GB雙通道,參數(shù)為14 17 17 40 1T

    AIDA64內(nèi)存帶寬測試項目主要包括內(nèi)存的讀取、寫入、拷貝和延遲參數(shù),并提供全方位的硬件信息的簡測功能,方便用戶知曉平臺硬件配置的準確信息。這方面成績位于筆記本中端水平,平平而已沒有亮點。

    第三節(jié)、SSD

    測試軟件:

    CRYSTAL DISK INFO 7

    AS SSD BENCHMARK 1.9.5

    Crystal Disk Mark 5.1.2

    測試過程:

    CrystalDiskInfo 簡稱 CDI,它主要的功能不是用于測試性能,而是一款實用的硬盤健康診斷工具,啟動它之后你就可以直觀地檢查硬盤的全部健康狀態(tài)、溫度以及更多一些相關(guān)的資料。它除了支持一般的機械硬盤之外,也支持 SSD 固態(tài)硬盤甚至部分移動硬盤。

    CDI和AIDA64的SMART信息保持一致,確認MZNLN256HCHP-000L7雖然是M.2接口,但是實際是SATA6G AHCI的數(shù)據(jù)模式。

    AIDA64的設(shè)備描述清楚說明是PM871 256GB M.2 2280的SSD,主控是三星的MGX S4LN062X01,閃存顆粒使用的TLC。

    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來自德國的SSD專用測試軟件,可以測試連續(xù)讀寫、4K對齊、4KB隨機讀寫和響應(yīng)時間的表現(xiàn),并給出一個綜合評分。同時該軟件還自帶一個Compression Benchmark項目,它可以給出一個曲線,描述隨著數(shù)據(jù)模型中可壓縮數(shù)據(jù)占有率(壓縮比)的增高,性能的變換情況。

    ASS SSD BENCHMARK得分1002分,屬于SATA6G標準的中上等水準。

    CrystalDiskMark軟件是一個測試你的硬盤或者存儲設(shè)備的小巧工具,簡單易于操作的界面讓您隨時可以測試存儲設(shè)備,測試存儲設(shè)備大小和測試數(shù)字都可以選擇。這個盤感覺多次測試的偏差較大,TLC閃存感覺使用了SLC CACHE的加速。

    第四節(jié)、3DMARK

    3DMark根據(jù)設(shè)備的不同等級而分成三種不同的測試場景:Ice Storm針對移動設(shè)備,或者性能入門的電腦;Cloud Gate針對筆記本電腦和家用平臺;而Fire Strike則針對高性能平臺。

    Cloud Gate用于測試筆記本和普通家用電腦的性能。Cloud Gate使用限制為Direct3D 10級的DirectX 11引擎,適用于檢測DirectX 10的硬件,分辨率是1280x720。

    3DMARK CLOUD GATE:5432

    Fire Strike是測試專用游戲電腦和高端計算機組件性能。Fire Strike使用限制為Direct3D 11級的DirectX 11引擎,適用于檢測DirectX 11的硬件,分辨率是1920x1080。

    Fire Strike場景完全支持DX11,專為高性能游戲PC打造,是有史以來最復雜、技術(shù)最豐富的測試場景,畫面渲染細節(jié)度遠遠超過了其它任何基準測試工具。相對于X1C的1080P分辨率版本而言,是更為可靠的測試軟件版本。

    3DMARK FIRE STRIKE:792

    Fire Strike EXTREME使用限制為Direct3D 11級的DirectX 11引擎,適用于檢測DirectX 11的硬件,分辨率是2560x1440。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374

    FIRE STRIKE ULTRA使用限制為Direct3D 11級的DirectX 11引擎,適用于檢測DirectX 11的硬件,分辨率是3840X2160,是首個面向4K分辨率的基準測試。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198

    2016年7月15日,3DMark開發(fā)商Furmark正式推出了全新的測試組件:Time Spy。

    Time Spy,充分融入了DX12的相關(guān)革新技術(shù),嚴格考核顯卡和CPU的DX12性能。一座太空博物館內(nèi)無數(shù)藏品,每個場景都有豐富的細節(jié)和陰影,堪稱是目前畫面最為復雜的性能測試場景。,圖形測試渲染分辨率為2560X1440。

    3DMARK Time Spy:296

    3DMark Stress Tests壓力測試,可以長時間給系統(tǒng)(主要還是GPU顯卡)施加極高的負載壓力,全面檢驗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可靠性,還能順帶檢測虛假硬件。測試結(jié)束后會給出一個百分比形式的幀率穩(wěn)定性得分,越高說明系統(tǒng)越穩(wěn)定。一套合格的系統(tǒng)必須完成所有測試,且得分不低于97%。如果拷機期間出現(xiàn)了GPU崩潰或者花屏等現(xiàn)象,說明系統(tǒng)不夠穩(wěn)定。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壓力測試:97.9%通過。

    3DMARK整體測試的結(jié)果說明X1C 4th并不適合作為一臺游戲電腦使用,只適合移動辦公的應(yīng)用,壓力測試的通過說明該筆記本的硬軟件設(shè)計相當?shù)姆€(wěn)定。

    第五節(jié)、PCMARK8

    PCMark 8可以依靠實際應(yīng)用任務(wù)和應(yīng)用程序的使用軌跡來測試電腦性能。內(nèi)置的這些應(yīng)用分組為不同的場景,可反映家用電腦和工作電腦在不同場景下具體的使用情況。

    PCMARK8的軌跡模型很復雜,包含很多日常應(yīng)用程序,上為EXCEL表格統(tǒng)計錄入測試環(huán)節(jié)

    網(wǎng)絡(luò)瀏覽環(huán)節(jié)

    視頻會議環(huán)節(jié)

    游戲環(huán)節(jié)

    可以說PCMARK8就是個大雜燴,內(nèi)涵了我們?nèi)粘S玫降拇蟛糠诸愃茟?yīng)用軌跡。

    創(chuàng)意基準測試 包含媒體及娛樂內(nèi)容發(fā)燒友和專業(yè)人士的常見工作負載。其要求比家庭版基準測試更為嚴格,所以適合中型電腦系統(tǒng)。測試環(huán)節(jié)包含 Web 瀏覽、照片編輯、視頻編輯、分組視頻聊天、媒體代碼轉(zhuǎn)碼和游戲等工作負載。得分3946

    家庭基準測試 包含體現(xiàn)典型家庭用戶常見任務(wù)的工作負載。這些工作負載的計算要求低,使得 PCMark 8 家庭版更適合測試低成本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和臺式機的性能。測試環(huán)節(jié)包含 Web 瀏覽、編寫、游戲、照片編輯和視頻聊天等工作負載。得分3198

    工作基準測試 可測量系統(tǒng)執(zhí)行基本辦公工作任務(wù)的能力,測試環(huán)節(jié)編寫文檔、瀏覽網(wǎng)站、創(chuàng)建電子表格和使用視頻聊天。適合測評缺少媒體功能的常見辦公電腦系統(tǒng)的性能。得分3754

    PCMARK8 的結(jié)果說明X1C 4TH是一臺無論是家用還是辦公創(chuàng)作都非常適合的筆記本電腦。

    第六節(jié)、滿載溫度和噪音測試

    測試軟件:

    測試過程:

    我采用AIDA64 FPU單烤CPU 結(jié)合 FURMARK單烤GPU 的方式完成以上測試,CPU GPU全部滿載下,不間斷測試7小時27分,此時CPU表面溫度78度,GPU溫度79度,風扇6936轉(zhuǎn)。

    噪聲計數(shù)儀的環(huán)境本地噪音為45.8DB。

    X1C 4th 左下出風口附近噪音56DB

    右后出風口附近噪音56.9DB

    這個噪音指數(shù)對于一臺CPU和GPU雙滿載運行7個半小時風扇風扇6936轉(zhuǎn)的筆記本來說,屬于非常安靜的標準了。

    紅外測溫槍,

    測試方式為持續(xù)定點測試1分鐘溫度,取下面的平均值。

    我把鍵盤分為9塊區(qū)域,分別測試每一塊中心點的溫度1分鐘后得出平均值,可以看出溫度最高的區(qū)域還是在于鍵盤中上部下面的CPU和CPU散熱器位置,實測平均值為42.7度,實際上手摸上去還沒什么溫度,其他區(qū)域溫度均在30-40度之間,對于一臺CPU和GPU雙滿載烤機7個半小時的筆記本來說,這溫度簡直是奇跡。

    第七節(jié):屏幕測試

    使用軟件:

    測試過程:

    AIDA64檢測屏幕ID為LEN40A9,面板型號為LP140WF6-SPH1,LG為LENOVO生產(chǎn)的IPS面板,分辨率1920X1080,比例16:9,伽馬值預(yù)設(shè)2.2。

    下面就用SPYDER 4 ELITE測試一下這塊面板的基本素質(zhì)。

    色域:RGB 92%,adobe RGB 71%。只能說這個色域是筆記本中高端筆記本的普遍水準。

    標稱伽馬值2.2,實測2.3,黑線壓藍線,一般來說,調(diào)教這種標稱2.2的伽瑪值的面板.1.8-2.4都算你合格,但是品控嚴苛的大廠會提出很多標準去篩選和調(diào)教面板保證質(zhì)量。

    100%亮度下,面板的亮度最大達到300NIT。

    在100%亮度下測試亮度均一性,9塊區(qū)域最大差異不超過12%

    在83%亮度下測試亮度均一性,9塊區(qū)域最大差異不超過12%

    在67%亮度下測試亮度均一性,9塊區(qū)域最大差異不超過13%

    在50%亮度下測試亮度均一性,9塊區(qū)域最大差異不超過14%

    標準的大廠品控標準。一般來說DELL的品控是控制在15%以內(nèi),廣達奇美的品控在20-25%都不稀奇,本身LGD的原廠面板經(jīng)過LENOVO的挑選之后,品質(zhì)都會有一個相對可靠的提升。但是IPS的通病漏光聯(lián)想并沒有做的比DELL更好,屏幕的左下方和左上方亮度差異較大,還是會有小的漏光現(xiàn)象出現(xiàn)。

    色彩均一度的考量上我們經(jīng)常會用到DELTA E的概念,很多專業(yè)級或者準專業(yè)級顯示器總是標稱自己的DELTA<3來作為專業(yè)入門的一個標準,那么X1C 4TH的表現(xiàn)力如何呢?

    100%亮度下,9塊區(qū)域的色彩均一度差異不超過4%,

    83%亮度下,9塊區(qū)域的色彩均一度差異不超過3.4%,

    67%亮度下,9塊區(qū)域的色彩均一度差異不超過3%,

    50%亮度下,9塊區(qū)域的色彩均一度差異不超過2.4%。

    一般來說這塊的DELTA E品控不超過3%我們稱之為好屏的及格線,這塊屏幕的DELTA E表現(xiàn)只能說中規(guī)中矩,和DELL M4800移動工作站的FHD IPS屏在一個等級上。

    一句話總結(jié)一下這塊屏幕:中規(guī)中矩沒有驚喜。

    第八節(jié)、充電時間測試

    測試軟件:聯(lián)想設(shè)置中心

    我粗略的做了下測試,從1:01分開始充電,電力剩余6%,到了1:27分,電力沖到44%,26分鐘充電38%,按照這個標準評估的話僅僅需要69分鐘即可從0%開始充滿整塊電池,所以很多人會說X1C 4TH充電好快啊,其實這個判斷太主觀了,事實并不是這樣的,我來復原一下這個測試的完整性,并且還原X1C 4TH充電真實的面目。

    電池充電測試方案:X1C 4TH開機待機狀態(tài)下不進行任何負載型操作,從電池4%開始充電直到100%為止,記錄充電電量比例和時間,繪制曲線。

    由于操作系統(tǒng)已經(jīng)啟動,所以最小的帶電量是4%,我們從4%開始充電并開始記錄數(shù)據(jù):

    時間17:22/電量4%/電池功率9.78W

    時間17:25/電量9%/電池功率47.43W

    時間17:45/電量36%/電池功率47.64W

    時間17:55/電量50%/電池功率47.02W

    時間18:07/電量73%/電池功率47.64W

    時間18:17/電量80%/電池功率45.19W

    時間18:28/電量90%/電池功率20.84W

    時間18:43/電量96%/電池功率8.31W

    時間18:51/電量97%/電池功率5.62W

    時間19:09/電量98%/電池功率0W,充電完成,此時充電活動被系統(tǒng)終止。

    根據(jù)以上隨機點制圖可以發(fā)現(xiàn),40分鐘65%、60分鐘80%,80分鐘95%,107分鐘才可以沖到98%此時充電完成,95%以后的充電極其緩慢,從充電性價比而言,40分鐘充電65%以上無疑是最快的。

    從不同電量下的電池充電功率而言可以發(fā)現(xiàn),剛開始充電的時候,電池充電功率會迅速攀升到46W以上,當充電量到了70%以上的時候,電池充電功率開始衰減,這意味這后面這30%的充電時間會比較慢,尤其到了95%電量以后,電池充電功率已經(jīng)衰減到了10W以內(nèi),這意味這95%-98%這一段路會浪費太多的時間。

    綜合這兩張統(tǒng)計圖而言,X1C 4TH充電快的言論中,最快的其實也就是40分鐘65%以上的充電量,后面充電的速度在不斷的遞減,整個98%的充電過程仍然需要107分鐘。

    所以所謂的充電速度快,也只是說要充電到70%那確實很快,如果說你有70%電想充到98%,你會感覺很慢的。

    第九節(jié)、帶電時間評估

    這里要區(qū)分一個概念,就是放電時間和帶電時間的區(qū)別,放電時間就是采用一定規(guī)律的程序讓筆記本持續(xù)耗電最終獲得的時間。帶電時間是個主觀的參數(shù),根據(jù)你的使用習慣,使用程序,得出自己的結(jié)論來評估筆記本的電池是否可以滿足自己需求,所以放電時間不等于帶電時間,只是帶電時間評估中的一部分而已,另外一部分是需要結(jié)合自己的使用習慣和感受得出的。

    98%基本滿電情況下,我使用BatteryMon軟件做放電時間測試,根據(jù)軟件的耗電量,程序自動計算出筆記本可以放電6.41小時左右。

    PCMark 8的電池使用壽命測試工具可用于執(zhí)行電池使用壽命測試。選擇電池使用壽命模式,然后循環(huán)執(zhí)行基準測試,直至電池電量幾乎用光為止,以準確測評真實狀態(tài)下的電池壽命。我設(shè)置在家庭基準測試環(huán)節(jié)包含 Web 瀏覽、編寫、游戲、照片編輯和視頻聊天等工作負載,不停的循環(huán)以上各電池測試環(huán)節(jié)直到電池耗完為止,結(jié)果是X1C 4th的電池可以維持3小時28分。要知道,這是持續(xù)不停的不間斷操作的結(jié)果,如果加上空載待機各種日常狀態(tài),維持6-7個小時很輕松的事情。

    除了這些客觀的放電時間測試,我對于這塊筆記本電池的體驗是很棒的:

    1、45%電量的時候,我直接合屏放在一邊不管他,12小時過后,打開筆記本,電量依然是45%。

    2、我的常用軟件基本就是WORD、EXCEL、PPT、美圖秀秀和PS和IE瀏覽器,基本我的用途就是辦公編輯,上網(wǎng)瀏覽購物、修圖片。我基本不帶筆記本電源適配器了,早上90%左右電量的時候帶出去,上午3小時,下午3小時,不用的時候就合屏,下班回到家基本都會剩下20-30%的電量。如果按照我的使用習慣,要耗完全部的電估計需要9個小時左右,所以X1C 4TH對我的使用習慣而言,是非常適合我這種中度辦公的不插電用戶使用,如果是輕辦公的用戶,這臺本子帶十個小時以上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第十節(jié)、USB3.0讀寫簡測

    測試工具使用金士頓HYPER X USB3.1 128GB的高速U盤進行測試。

    X1C 4TH很明智的使用了原生的USB3.0而沒有畫蛇添足的增添一些第三方的USB3.1芯片,使用AS SSD BENCHMARK測試U盤持續(xù)讀寫分別是314.12MB/S和273.55MB/S,中規(guī)中矩。

    第十一節(jié)、WIFI網(wǎng)卡簡測

    Intel AC8260網(wǎng)卡是INTEL 2015年發(fā)布的一款2X2 MIMO 的2.4G/5G WIFI網(wǎng)卡,支持802.11AC,最高支持到867Mbps,支持藍牙BT4.2版本,但是很可惜不支持802.11AD的WIGig功能,所以不可以支持聯(lián)想的THINKPAD無線顯示擴展塢,X1C 4TH的配置中必須要帶有INTEL AC18260網(wǎng)卡才能支持,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測試采用了網(wǎng)件R7000 AC1750路由器和HP MIRCOSERVER GEN8虛擬的黑群暉系統(tǒng)。測試方案簡單粗陋,路由器和筆記本直線距離10米左右,穿墻一堵。

    1、測試筆記本和路由器的鏈接速度。

    2、測試筆記本和黑群暉之間的數(shù)據(jù)讀取寫入速度,測試軟件是FASTCOPY。

    10米直線距離,穿墻一堵,AC8260和R7000 5G的鏈接速度依然沒有衰減,滿頻867Mbps

    使用筆記本往黑群暉里寫入一個1.717GB的文件夾,寫入速度為40.4MB/S。

    使用黑群暉往筆記本里寫入一個1.717GB的文件夾,寫入速度為51.6MB/S,這實際是筆記本讀取黑群暉的速度。

    測試過程,無線信號穩(wěn)定,復制拷貝時無明顯數(shù)據(jù)浮動。

    第十二節(jié)、4K高清播放體驗

    測試設(shè)備:AOC LV323HUPX

    值得注意的是X1C 4TH的HDMI輸出4K分辨率只有最大30的刷新率

    用MINI-DP轉(zhuǎn)DP馬上4K分辨率就可以上60刷新率了

    使用MINI-DP轉(zhuǎn)DP輸出4K的烤鴨片,全程流暢無卡頓,HD520解4K無壓力可言。

    第三章、雜談

    1、擴展塢

    X1C 4TH支持THINKPAD WIGig無線和Onelink+有線擴展塢,關(guān)于擴展塢真是一個令我心碎的故事。

    滿心歡喜的買了THINKPAD WIGig 無線擴展塢,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網(wǎng)卡不是802.11AD的INTEL AC18260,而是802.11AC的INTEL AC8260,AC8260并不支持802.11AD的WIGig,所以這個擴展塢算是買早了,不過以后能找到聯(lián)想FRU的AC18260的話,我還是不介意上一個WIGig無線擴展塢的。

    Onelink+有線擴展塢的價格也是千元以上的,前面的無線擴展塢在咸魚就花了我800塊,再買有線的實在折騰不起了,索性就直接外接顯示器使用好了,除了不能在擴展塢上開機之外,其他的還是都可以做到的。

    我的顯示器是LENOVO THINKVISION LT2934Z,具有DP、HDMI和USB3.O HUB。

    分辨率2560X1080,面板是AH-IPS,尺寸29寸21:9帶魚屏。

    LT2934Z自帶USB3.0 HUB。

    USB3.0 HUB接X1C 4TH的USB3.0接口,HDMI口輸出擴展第二屏幕

    X1C 4TH自帶的256G SSD還是太小,我直接用一塊浦科特M7V 512GB SSD用USB3.0轉(zhuǎn)SATA外接在顯示器的SUB3.0 HUB上面。另外無線鍵鼠的接收器也直接插顯示器的USB HUB上。

    這就是我實現(xiàn)的一個廉價的X1C 4TH擴展塢方案,筆記本只需要接HDMI和USB還有電源線三根即可。而在顯示器的USB HUB上實現(xiàn)了擴展USB SSD存儲、無線鍵鼠控制功能。 唯一的缺點就是需要在筆記本上開機而不是在擴展塢上而已。外出的時候直接拔掉三條線筆記本帶走,回家插上三條線即可。

    第二節(jié)、改造的可能性

    其實X1C 4TH我個人覺得完全沒必要升級2K屏幕,1080P的14寸給我的體驗還是很好的,外加擴展顯示器的情況下,更換2K屏幕完全沒必要。

    INTEL AC18260 WIGig網(wǎng)卡我去馬云家找了一圈,可能東西太新,找不到賣的,但是以后肯定會有LENOVO FRU版本的AC18260賣的,如果有意購買LENOVO THINKPAD WIGig小方塊擴展塢的同學,可以先不急著買擴展塢,等到買到AC18260網(wǎng)卡再說,雖然AC18260標稱2X2天線,但是因為802.11AD的支持實際是三天線擴展,所以需要多買一條內(nèi)置天線。

    4G LTE模塊的加入不但需要M2 2230的LENOVO FRU擴展卡,還需要天線,在現(xiàn)在手機隨時可以成為4G熱點為筆記本提供無線網(wǎng)絡(luò)的情況下,4G LTE的必要性幾乎沒有。

    M.2 SSD是可以任意更換的,不需要LENOVO FRU的認證限制,所以你可以隨意買,最合適的當然是三星SM961或者PM961 512GB的NVME SSD了,這個看銀子而定。

    總結(jié):

    1、X1C 4TH的性能并沒有給人太多的驚喜,其硬件基礎(chǔ)只能是一臺標準的商用筆記本,不強也不弱,給你剛好夠用的感覺。

    2、X1C 4TH的IPS屏幕最大亮度300NIT有點偏低,色域和DELTA E調(diào)教都在中高端筆記本的平均水平上,IPS的輕微漏光現(xiàn)象依然存在,聯(lián)想并沒有比DELL做的更好。

    3、X1C 4TH的16.45MM的厚度以及1.18KG的重量給人的驚喜遠大于性能上的缺憾,出色的工業(yè)設(shè)計,幾乎完美的鍵盤,都給人帶來瞠目結(jié)舌的使用體驗。

    4、X1C 4TH“充電半小時玩半天”的電池充放電的效能幾乎是無敵的存在,超長的續(xù)航能力,超快的階段性充電能力給人的感覺就是可以考慮把IPAD收起來了。

    5、碳纖維結(jié)合超級鎂合金的外殼材質(zhì)大大提升了筆記本的耐操指數(shù)和堅固程度,我唯一感覺不滿的就是這個類膚質(zhì)涂層實在太容易油了。

    最后用一句話來總結(jié)我的體驗:碳(carbon)得,無厭

    公眾號【傳智播客博學谷】回復關(guān)鍵詞:前端 PS Java(100G) Python(80G) 大數(shù)據(jù) 區(qū)塊鏈 測試 PPT JS(40g+300教程) HTML 簡歷 領(lǐng)取相關(guān)學習資料!

    一、HTML

    1、<image>標簽上title屬性與alt屬性的區(qū)別是什么?

    alt屬性是為了給那些不能看到你文檔中圖像的瀏覽者提供文字說明的。且長度必須少于100個英文字符或者用戶必須保證替換文字盡可能的短。

    這包括那些使用本來就不支持圖像顯示或者圖像顯示被關(guān)閉的瀏覽器的用戶,視覺障礙的用戶和使用屏幕閱讀器的用戶等。

    title屬性為設(shè)置該屬性的元素提供建議性的信息。使用title屬性提供非本質(zhì)的額外信息。參考《alt和title屬性的區(qū)別及應(yīng)用》

    2、分別寫出以下幾個HTML標簽:文字加粗、下標、居中、字體

    加粗:<b>、<strong>

    下標:<sub>

    居中:<center>

    字體:<font>、<basefont>、參考《HTML標簽列表》

    3、請寫出至少5個html5新增的標簽,并說明其語義和應(yīng)用場景

    section:定義文檔中的一個章節(jié)

    nav:定義只包含導航鏈接的章節(jié)

    header:定義頁面或章節(jié)的頭部。它經(jīng)常包含 logo、頁面標題和導航性的目錄。

    footer:定義頁面或章節(jié)的尾部。它經(jīng)常包含版權(quán)信息、法律信息鏈接和反饋建議用的地址。

    aside:定義和頁面內(nèi)容關(guān)聯(lián)度較低的內(nèi)容——如果被刪除,剩下的內(nèi)容仍然很合理。

    參考《HTML5 標簽列表》

    4、請說說你對標簽語義化的理解?

    a. 去掉或者丟失樣式的時候能夠讓頁面呈現(xiàn)出清晰的結(jié)構(gòu)

    b. 有利于SEO:和搜索引擎建立良好溝通,有助于爬蟲抓取更多的有效信息:爬蟲依賴于標簽來確定上下文和各個關(guān)鍵字的權(quán)重;

    c. 方便其他設(shè)備解析(如屏幕閱讀器、盲人閱讀器、移動設(shè)備)以意義的方式來渲染網(wǎng)頁;

    d. 便于團隊開發(fā)和維護,語義化更具可讀性,遵循W3C標準的團隊都遵循這個標準,可以減少差異化。

    5、Doctype作用? 嚴格模式與混雜模式如何區(qū)分?它們有何意義?

    聲明位于文檔中的最前面,處于 標簽之前。告知瀏覽器以何種模式來渲染文檔。

    嚴格模式的排版和 JS 運作模式是,以該瀏覽器支持的最高標準運行。

    在混雜模式中,頁面以寬松的向后兼容的方式顯示。模擬老式瀏覽器的行為以防止站點無法工作。

    DOCTYPE不存在或格式不正確會導致文檔以混雜模式呈現(xiàn)。

    6、你知道多少種Doctype文檔類型?

    標簽可聲明三種 DTD 類型,分別表示嚴格版本、過渡版本以及基于框架的 HTML 文檔。

    HTML 4.01 規(guī)定了三種文檔類型:Strict、Transitional 以及 Frameset。

    XHTML 1.0 規(guī)定了三種 XML 文檔類型:Strict、Transitional 以及 Frameset。

    Standards (標準)模式(也就是嚴格呈現(xiàn)模式)用于呈現(xiàn)遵循最新標準的網(wǎng)頁,

    Quirks(包容)模式(也就是松散呈現(xiàn)模式或者兼容模式)用于呈現(xiàn)為傳統(tǒng)瀏覽器而設(shè)計的網(wǎng)頁。

    7、HTML與XHTML——二者有什么區(qū)別

    a. XHTML 元素必須被正確地嵌套。

    b. XHTML 元素必須被關(guān)閉。

    c. 標簽名必須用小寫字母。

    d. XHTML 文檔必須擁有根元素。

    參考《XHTML 與 HTML 之間的差異》

    8、html5有哪些新特性、移除了那些元素?

    a. HTML5 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 SGML 的子集,主要是關(guān)于圖像,位置,存儲,多任務(wù)等功能的增加。

    b. 拖拽釋放(Drag and drop) API

    c. 語義化更好的內(nèi)容標簽(header,nav,footer,aside,article,section)

    d. 音頻、視頻API(audio,video)

    e. 畫布(Canvas) API

    f. 地理(Geolocation) API

    g. 本地離線存儲 localStorage 長期存儲數(shù)據(jù),瀏覽器關(guān)閉后數(shù)據(jù)不丟失

    h. sessionStorage 的數(shù)據(jù)在頁面會話結(jié)束時會被清除

    i. 表單控件,calendar、date、time、email、url、search

    j. 新的技術(shù)webworker, websocket等

    移除的元素:

    a. 純表現(xiàn)的元素:basefont,big,center, s,strike,tt,u;

    b. 對可用性產(chǎn)生負面影響的元素:frame,frameset,noframes;

    9、iframe的優(yōu)缺點?

    優(yōu)點:

    a. 解決加載緩慢的第三方內(nèi)容如圖標和廣告等的加載問題

    b. iframe無刷新文件上傳

    c. iframe跨域通信

    缺點:

    a. iframe會阻塞主頁面的Onload事件

    b. 無法被一些搜索引擎索引到

    c. 頁面會增加服務(wù)器的http請求

    d. 會產(chǎn)生很多頁面,不容易管理。

    參考《iframe的一些記錄》

    10、Quirks模式是什么?它和Standards模式有什么區(qū)別?

    在寫程序時我們也會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如何保證原來的接口不變,又提供更強大的功能,尤其是新功能不兼容舊功能時。IE6以前的頁面大家都不會去寫DTD,所以IE6就假定 如果寫了DTD,就意味著這個頁面將采用對CSS支持更好的布局,而如果沒有,則采用兼容之前的布局方式。這就是Quirks模式(怪癖模式,詭異模式,怪異模式)。

    區(qū)別:總體會有布局、樣式解析和腳本執(zhí)行三個方面的區(qū)別。

    a. 盒模型:在W3C標準中,如果設(shè)置一個元素的寬度和高度,指的是元素內(nèi)容的寬度和高度,而在Quirks 模式下,IE的寬度和高度還包含了padding和border。

    b. 設(shè)置行內(nèi)元素的高寬:在Standards模式下,給等行內(nèi)元素設(shè)置wdith和height都不會生效,而在quirks模式下,則會生效。

    c. 設(shè)置百分比的高度:在standards模式下,一個元素的高度是由其包含的內(nèi)容來決定的,如果父元素沒有設(shè)置百分比的高度,子元素設(shè)置一個百分比的高度是無效的用

    d. 設(shè)置水平居中:使用margin:0 auto在standards模式下可以使元素水平居中,但在quirks模式下卻會失效。

    11、請闡述table的缺點

    a. 太深的嵌套,比如table>tr>td>h3,會導致搜索引擎讀取困難,而且,最直接的損失就是大大增加了冗余代碼量。

    b. 靈活性差,比如要將tr設(shè)置border等屬性,是不行的,得通過td

    c. 代碼臃腫,當在table中套用table的時候,閱讀代碼會顯得異常混亂

    d. 混亂的colspan與rowspan,用來布局時,頻繁使用他們會造成整個文檔順序混亂。

    e. 不夠語義

    參考《為什么說table表格布局不好?》

    12、簡述一下src與href的區(qū)別

    src用于替換當前元素;href用于在當前文檔和引用資源之間確立聯(lián)系。

    src是source的縮寫,指向外部資源的位置,指向的內(nèi)容將會嵌入到文檔中當前標簽所在位置

    href是Hypertext Reference的縮寫,指向網(wǎng)絡(luò)資源所在位置,建立和當前元素(錨點)或當前文檔(鏈接)之間的鏈接

    公眾號【傳智播客博學谷】回復關(guān)鍵詞:前端 PS Java Python 大數(shù)據(jù) 區(qū)塊鏈 測試 PPT JS HTML 簡歷 領(lǐng)取相關(guān)學習資料!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chǎn)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wù)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