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給大家解毒了那么多顯示器
相信大家在看了之前的文章之后
姿勢水平已經提高了不少~
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
自己顯示器的顯示表現呢?
那么今天
我們就給大家講講
如何校準顯示器吧!
普通消費級顯示器在出廠的時候,其實只做了一些簡單的初步校準(通常為屏幕中心單點校色,采用中小型色板),或者僅僅作了抽樣校驗而不是逐一校準(主要受限于成本控制),使得顯示效果比較一般,同型號顯示器之間甚至可能出現不同的顯示效果。而一些小作坊生產的廉價顯示器,雖然參數方面和大品牌似無二致,實際觀感卻不盡人意,且不說硬件差距,僅是在出廠品控和校準的含(sheng)糊(qian),也是造成其糟糕觀感的原因之一。
因為這些地方正是大家容易忽視的,所以在一般情況下選擇大品牌的產品相對省心安心。
(“色彩校正”由于平時口語習慣,以下統稱“校色”)
- 1 -
什么是校色?
怎么樣校色?
“校色(Color Calibration)”一詞起源于攝影后期的專業技術術語。目的是確保圖像的色彩能夠精確還原現場人眼看到的情況。完整的色彩校準通常氛圍三個前提:
1.硬件設備校準(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的校準)
2.圖像處理軟件的顏色設置(色彩空間的統一)
3.數碼相機顏色設置必須與上述顏色設置統一(攝影領域)
整個統一設備之間色彩表現并進行管理的行為,稱作“色彩管理(Color Management)”。其過程主要分為三個主要步驟,合稱3C:
1.設備校準(Calibration)
2.特性化(Characterization)
3.色彩轉換(Conversion)
特性校準主要是進行灰階校準(Linearization)以抵消設備本身的伽馬校正(Gamma Correction)的影響。
特性化指的是對設備進行相對于標準色彩空間(如sRGB)的比較測量,并以數學方式記錄(Profiling)受測設備特性,生成檔案(通常為ICC色彩特性文件)。
色彩轉換將設備輸出表現根據生成的ICC文件進行轉換,以獲得理想的色彩效果。
○簡單的說就是:修正灰階、修正色彩、生成文件、進行轉換。
其實細心的朋友們已經發現,在Windows系統中已經自帶了一個簡單的顯示器校準功能,win10系統中只需在菜單中搜索“校準”即可找到:
由于自帶的功能比較簡單,它所能提供的只是通過圖片參考、讓咱們用肉眼觀察并調整顯示器,因此所能改善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對顯示準確度要求較高的用戶往往會選擇使用校色儀進行校準。
- 2 -
校色儀
市面上常見的校色儀根據結構的不同,分為色度計和分光光度計。前者使用濾色片、后者使用光柵分解反射光,因此通常情況下分光光度計擁有更高的絕對精度。
常見的校色品牌有愛色麗(Xrite)和德塔(Datacolor)(即Spyder蜘蛛),兩家都在色彩管理領域頗有建樹。根據不同定位的型號,價格在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比較貴)。因為使用頻率不高,很多朋友會選擇在網上租一個用用(用幾天才幾十塊錢,性價比比較高)。
常見校色儀有愛色麗i1 Display Pro、紅蜘蛛5等等。之前也用過Colormunki、i1 pro、紅蜘蛛4等校色儀。由于屏幕比較多,這次我就租了一個愛色麗i1 Display Pro用了幾天。
有了校色儀之后,接下來就是安裝驅動、開始校色了。
- 3 -
開始校色
首先我們需要下載驅動。官方最新驅動需要到官網下載,不同型號對應了不同驅動。
以愛色麗為例,i1 Display Pro需要下載i1Profiler。官方軟件使用比較簡單,跟著流程提示走一遍就行了。速度也比較快,大概一塊屏幕只要六七分鐘(118個色塊)到二三十分鐘(462個色塊)左右。當然,由于色塊較少,只能作為簡單快速的日常校色使用。
為了極致的精確度,我們這次選擇第三方軟件DisplayCAL(原DispcalGUI)使用,它提供了最高11140個色塊的大型色板(是的你沒有聽錯),以便強迫癥用戶滿足一下自己內心小小的愿望。
當然,時間上也同樣會耗費更多,算上校正和檢驗的時間,一塊屏幕總共大概需要花費5個小時左右……(飄哥體驗過這個絕望)
對于不同面板和背光類型,也給出了大量的選項,有必要的話還能自行載入修正方案。
我們需要的是先在上方這一欄做好相關選項的選擇,最后再去點擊最下面的“校正及特性分析”。
在“顯示器及校色儀”這欄,我們先選擇方案為“預設(伽馬2.2)”,再選擇需要校準的顯示器,校色儀會自動檢測到i1,模式我們選擇”LCD(一般)”。由于是普通LCD顯示器,所以白\黑色亮度漂移補償不用打勾。
接下來讓我們到第二項“校正”,“互動顯示器調整”選項打上勾(即在前期初步檢測時,手動調整顯示器RGB和亮度,比起自動調整來說可以獲得更大的色域覆蓋),色溫選擇最標準的6500K(即D65,國際標準人工日光),白位亮度選擇160cd/㎡(室內使用不亮不暗正好),色調曲線選擇Gamma2.2標準。為了追求最高質量,校正速度選擇了最慢(44分鐘)。值得注意的是,6500K的色溫會使屏幕觀感偏暖,一般來說手機、Pad等產品的出廠色溫在6800K-7200K的范圍內,如果你想要更接近手機的效果,可以將色溫設置在這個范圍內。
在“特性分析”一欄,描述文檔品質選擇了“高”,測色版選擇自動優化,并把下方色塊數目拉到盡頭(11140個色塊)(預計時間4小時3分鐘)。
最后點擊最下方的“校正及特性分析”,正式開始校色:
接下來的過程和原廠軟件一樣簡單,只需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時間在1s、1s地流逝之后,校色終于結束了。
在檢測完畢后,后會跳出安裝描述文檔,只需點擊右下角的安裝描述檔即可,以后每次開機后軟件都會自動加載相應icc文檔。(“讓作業系統處理和載入顯示器校正(低畫質)”一項不要打勾;選擇安裝描述檔為系統預設)
詳細的檢測報告我們需要進行接下來的操作:
回到軟件主頁后,點擊最右邊的“驗證”一欄,然后選擇需要使用的參考色板(本次選擇了最大好的XXXL驗證色板),右側會顯示色板的色塊數量。
然后點擊最下方的“檢測報告”,根據提示開始檢測。
經過22分鐘后,檢測結束。我們便得到了最終的檢測報告,會以html網頁形式打開。
(最后“Gamut CIE”結果需瀏覽器使用IE內核才能顯示完整,chrome內核顯示不完整)
整體校準結果在開頭就一覽無余,可見校準的效果非常O98K,平均ΔE值為0.29,最大ΔE也才1.65,對于普通消費級顯示器來說能達到這個水準難能可貴。
色溫基本沒有飄移,只在極低亮度(黑色區域)起飛失控。
而Gamma值則是在最高亮度(白色區域)有些失準。
最后附上校準前后對比(相機白平衡設置6500K):
怎么樣,效果是不是很顯著~
- 4 -
結尾附語
▌關于校色頻率:
由于顯示器背光等硬件老化,最佳使用頻率是每周一次,不過普通用戶并沒有這么多時間和需求,只需數月或一年一次也可以接受了。
▌關于校色儀的壽命:
據傳,由于濾色片褪色、傳感器老化等原因,一般校色儀在2年左右壽命就差不多了,校色效果可能會有所損失。使用頻率不高或許用的久些。
▌關于色彩管理在Windows和MacOS上的差別:
過去,MacOS從系統底層就支持ICC,而windows需要軟件支持才能正確顯示色彩(不同色域的圖片,在不支持icc的瀏覽器的中打開,會過于飽和或者發灰),不過在win7以后逐漸完善,如今常用軟件都已支持,所以如今和mac 的差異不大,但確實還是會有些小bug。
▼
針對專業用戶的苛刻需求,廠商更是推出了帶硬件校色功能的專業顯示器。
軟件校準除去對特定色彩的校準,其他過度色彩都依靠顯卡模擬得出,由此造成的結果是過度色彩失真甚至缺失。(總比沒校準好)
硬件校準不需要使用軟件將ICC文件載入到系統當中,而是直接通過校準顯示器中的3D LUT表等校準模型,直接校準顯示器本身,從根本上解決顯示器的顯示問題。
當然,帶有硬件校準的顯示器價格也是十分的昂貴的,即使是最便宜的優派VP系列也要2000起步,藝卓CG系列更是達到了萬元以上……(嚇得我一口老血噴上屏幕)飄哥之前評測的一部分顯示器也是支持硬件校色的,而絕大多數廠商的硬件校色都采用的是愛色麗的方案,所以飄哥自己買的也是愛色麗的i1 Display Pro。
當然,校色只能讓我們的顯示器發揮出最大潛力,本身的短板是沒辦法通過這樣就解決的,比如屏幕均勻性、漏光(五彩斑斕的黑色),面板色域小,面板色深窄等等。如果咱們有較高的需求,那么依然推薦選擇一些專業顯示器。
▼
戳圖片傳送至往期精彩
喜歡我們的推送別忘了點一個頂
向親朋好友推薦一下我們的文章
或者贊賞一下
我們下期再見啦!
秋冬季節常常起“霧”,有的是“平流霧”,如果我們早起,它的高度就不會超過“地面”很多,就會露出“樹”或者其他物體的“尖部”,形成平流霧的美麗景象(圖一)。這樣的照片,我們拍攝后,對樹尖部分處理下就可以了。。。
圖一,這樣的平流霧最美。但是很難遇到。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拍攝到的是,“霧和人或者樹”完全“糊”在一起了。(圖二)
圖二,樹或者其他主題和霧完全“糊”在一起了。。。
那么,這樣“糊”在一起,怎么后期處理呢?我們既要保留“霧”朦朧美,又要能“突出”主題不被霧所埋沒,是不是很難?
其實,現在的ACR15.0的升級后,蒙版功能足夠強大了。是可以勝任這樣的后期了:
打開ACR15.0--蒙版--可以選擇(物體或則色彩)蒙版,這樣“樹”就形成了獨立選區,我們就可以對它進行“去除薄霧,清晰度”等操作了。。。(圖三圖四)
圖三,選擇“物體”建立樹的蒙版
圖四,通過顏色選擇建立樹的選區。
經過ACR15.0的處理,“樹”的主題突出了,“霧”的朦朧美也保留了。(圖五)
圖五,該清晰的清晰,該朦朧的朦朧。
然后我們就可以轉黑白效果。(圖六)
圖六,轉黑白后更酷了。
然后我們看看對比效果。(圖七)
圖七,對比。
那么在PS2023中處理,后期處理也方便嗎?(圖八原片)
圖八,原片
通過PS2023的對象選擇工具,建立人物的選區,然后通過按下SHIFT鍵和CTRI鍵,用快速選擇工具,對該選區進行精準的選擇。然后進行曲線等調整處理就可以了。
這樣處理后,保留了霧的朦朧,也突出了人物(主題)的清晰。。。。(圖九圖十)
圖九,對人物和自行車建立選區。
圖十,通過曲線等工具讓人物從霧中“突出”出來,既保留了霧的朦朧,也突出了人物的清晰。
最終效果對比(圖十一)
圖十一,對比可以看到,左上角原片“糊”在一起,主圖則人物清晰,霧,是朦朧沒有被破壞的。。。
更多生態攝影的后期處理技巧,以及梅花、黑白灰攝影后期的方法,詳見下方大圖(點擊放大):
專欄部分章節截圖。
如想進一步學習提升攝影后期,或者口罩宅家沒啥事的朋友可以點擊了解下奧,專欄視頻通俗易懂,贈送練習素材。可點擊下方“查看”專欄,解鎖購買專欄,私信我還贈送PS2023+ACR15.0+2023神經濾鏡離線安裝包WIN版,(MAC為在線激活),特別說明,一定打開私信設置,要不收不到贈送,(怎么設置私信,請看我的微頭條)。此外由于時間等問題,軟件不包安裝不遠程協助奧。
原創不易,感謝關注。
下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