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旦來襲,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潮又將開啟。相信很多朋友也在為禮物發愁,隨著科技時代的快速發展,選擇一款電子產品作為禮物具有不錯的效果。當我們面對眾多的智能手機、筆電、平板時,最好的選擇是哪一品類呢?輕薄、便攜、功能強大,平板電腦最佳禮品當之無愧。下文就給大家推薦幾款熱門的10英寸平板電腦,感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神舟PCpad CM
神舟PCpad CM延續了神舟一貫的親民作風,超強的性能和低廉的價格是吸引消費者的利器。
該機采用英特爾Core M處理器,支持動態加速,擁有4M三級緩存,而且PCpad CM還采用了頻率高達1600MHz 4GB超快DDR3L內存,以及容量達到128GB的高速SSD固態硬盤作為存儲介質,系統運行與數據處理速度都更快。全新的Core M處理器的面積更小,功耗更低,發熱更少,而且CPU性能可以比之前增加50%,加上集成的HD 5300顯示芯片,性能也有40%的提升,整體表現異常出色。外觀方面,神舟PCpad CM鋁合金一體化的壓鑄工藝,納米顆粒噴砂的背板形成商務范的視覺沖擊力,絕對能帶著你裝逼帶著你飛。在拓展性方面支持Docking磁吸接口,一秒“變形”從平板電腦進化成筆記本電腦,使用方便又利于攜帶。還有標準USB3.0接口,可連接各種標準USB設備,且數據的傳輸速度高達5Gbps。
點評:在此價位采用Core M處理器足以證明神舟的高性價比傳統,同時該機集休閑娛樂和商務辦公于一身,感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
參考價:2499 購買指數:★★★★★
聯想(Lenovo)YOGA Tablet 2 1051F
聯想是我國平板行業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品牌,雖然性價比略遜于神舟,但仍然不乏精品。
其中YOGA系列每年都有升級,每次升級都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值得入手。
Lenovo YOGA 平板2采用的是10.1寸的1920*1200 IPS屏幕,外觀筵席了YOGA平板系列一貫的樣式,這個樣式也成為了聯想平板獨樹一幟的風格,全金屬的外殼顯得格外高大上。該機的轉軸設計在業界堪稱獨樹一幟,這里不僅是個平板支架,而且把電源開關、耳機接口、9000毫安時大容量電池、攝像頭以及TF卡插槽都設計在此,展現了聯想強大的工業設計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該機的吸附式全功能巧克力藍牙鍵盤,自然開合,攜帶與使用都很方便。硬件方面該機采用Intel第三代Baytrail處理器(面臨被淘汰的境地),輔以2GB內存和32GB機身存儲,預裝Win8.1,帶來流暢的運行體驗。
點評:聯想YOGA在平板領域還是頗有心得,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入手。
參考價:2448 購買指數:★★★★
戴爾(DELL)Venue10 5050
在平板領域,戴爾同樣表現出色。該機搭載了英特爾凌動處理器Z3735F,輔以2GB內存和32GB固態硬盤,集成式120W像素前置攝像頭,10.1英寸觸控顯示屏(分辨率為1920*1200),運行Android 5.0操作系統。
其它方面,該機支持標準USB、藍牙4.0及Micro HDMI等多種連接方式,支持WiFi以及寬帶技術。
點評:做工出色,展現了戴爾作為大品牌的工業實力,但在性價比方面還是稍差,畢竟凌動處理器還是遠遜于神舟的Core M。
參考價:2499 購買指數:★★★★
本文由中國派CN314自媒體聯盟成員撰寫,想了解更多手機資訊更精彩的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CN314(具體方法:打開微信→通訊錄→公眾號→右上角“﹢”→搜索:CN314→關注即可,一定要大寫哦)
一天到晚低頭盯著手機和顯示器,你的脖子還好嗎?
如果總是坐著工作,可以做一下這個測試,得分能預測未來1年會不會脖子疼[1]:
回答符合下列描述的頻率,記錄每個問題的得分(從不=0分,很少=1分,有時=2分,經常=3分,總是=4分):
1. 工作時坐姿如下圖;
2. 除了午休,工作中還可以間斷休息;
3. 即使出現頸部疼痛,還是可以繼續坐著工作;
4. 工作中出現頸痛時,會用頸部前屈、后伸或左右側屈來緩解癥狀;
5. 拉伸頸部肌肉;
6. 做加強頸部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練習。
頸部豎直、背部挺直地靠在椅背上 | 參考文獻[1]
6項得分相加為測試總分(0~24分),總分越高越好,如果低于9分,1年內出現頸部疼痛的可能是88.1%;總分低于6分的話,幾乎可以肯定頸痛將會找上門來。
坐“正”不能靠別人,
要自己找到感覺
得分很低也不用慌,把問題中的第1、5、6項變成“總是”,就可以明顯減小頸痛的可能[2-5]。
第1項說起來最簡單,找個人站在側面指點,很快就能擺成正確坐姿。不過幾分鐘之后,多數人都會變回駝背伸頭的樣子。依靠其他人提醒不是辦法,只有自己找到坐正的感覺,才能隨時隨地調整好。
躺著比坐著更容易擺正身體,先從仰臥姿勢開始找“正”的感覺。
下面的練習僅針對健康人,患相關疾病者請遵從醫生的建議。特別是頸痛伴有頭暈、視物不清、肢體無力、感覺異常、發熱等癥狀者。
躺在枕頭上,讓額頭與下巴連線、耳屏與脖子連線都基本平行地面,腳踩地;腰背部前屈、后伸,找到中間位置(軀干拉到最長)并維持住丨作者供圖
在這個姿勢下,舌頭頂上顎,嘴唇合攏,牙齒稍分開;把下巴拉向地面(擠出雙下巴),拉長頸部,同時避免頸部前側肌肉用力而突出(手觸摸位置)丨作者供圖
不要出現下巴揚起或頭抬起的錯誤動作丨作者供圖
這種軀干和頸部被拉長的感覺,通常代表身體是“正”的。熟悉之后,試著在坐姿和站姿下重復“正”的感覺,對著鏡子確認自己的姿態,并牢牢記住[6, 7]。
站立時擺正姿勢丨作者供圖
預防,從最常用的姿勢開始
找到“正”的感覺之后,無論用什么姿勢做什么事,都盡量保持這種感覺[8]。
每天維持時間最長的姿勢,通常是測試中的第1項——坐在桌前盯著顯示器。除了維持上面的姿勢,靠在椅背上時,盡量讓顯示器與眼睛高度相近,胳膊支撐在椅子扶手或桌面上。如果有條件多站起來活動,提高第2項的得分,當然更好。(詳見《科學久坐指南》)
用時第二長的是睡眠。無論仰臥還是側臥,都保證枕頭高度讓頭頸與脊柱在一條直線上。(詳見《如何科學地躺著玩兒手機》)
另外,每天用手機的時間也很長。無論站、坐或躺,看手機的時候都別低著頭。打電話的時候,不要把手機夾在耳朵和肩之間,如果通話時間長,最好使用耳機或免提功能。
除了調整姿勢,戒煙、減少肩負或手提重物也能幫助減少頸痛[9]。坐車時系好安全帶并避免在車上睡覺,可以減少急剎車對頸部的損傷。最后,不要接受非專業人員提供的肩頸按摩,否則可能因手法不當或過重而損傷頸部[10]。
拉伸緊張的肌肉
感覺對的姿勢太累,保持不住?可能是久坐和運動少,讓頸部肌肉有的太緊,有的太松,變得不平衡。測試中的第5項拉伸頸部可以放松過緊的肌肉,幫助身體回到正常位置[11]。
下面的每個動作重復10次,每天做兩組(可以在頸部不舒服的時候做),每周至少練習5天,能幫助減少頸痛[6, 7, 12]。做所有動作之前都需要把頭頸擺正,緩慢拉伸到有牽拉感覺后保持10秒,不要猛地用力。
1. 前屈后伸-下巴靠近胸,然后頭靠近背;2. 側屈-頭向左側屈的同時把右肩向下沉,換另一側;3. 旋轉-保持視線平行地面,頭向左或向右旋轉丨作者供圖
側屈時聳肩,無法充分拉伸肌肉丨作者供圖
左手觸左肩,盡力讓大臂貼近耳朵,頭稍向右轉并低頭,換另一側丨作者供圖
左腳在前跨立,右大臂平行地面,小臂抵住固定物,重心前壓,拉伸胸肩部丨作者供圖
加強無力的肌肉
放松之后,還需要完成最后一項——加強力量弱的肌肉,才能輕松保持健康姿勢。
說到練力量,很多人期望通過用力仰頭來糾正平時低頭、彎著脖子的姿勢。其實,頭前伸的不良姿態比低頭更難改變,頸痛預防中最需要練習的是后縮下巴的肌肉[13-18]。
先用文章開頭的仰臥姿勢找到下巴后縮、頸部拉長的感覺,然后坐起來練習。
雙手放在頭后,盡力把下巴水平向后縮,抵抗雙手的力,維持10秒,休息10秒,重復10~15次丨作者供圖
手放得過低或過高,練不到期望加強的肌肉丨作者供圖
除了縮下巴,還可以加入其他動作,讓頸部在各個方向上都更加穩定[7]。
1. 雙手放在前額,用頭抵抗手的力量;2. 右手放在右臉頰,頭向右側屈,換另一側;3. 右手放在右耳后,頭向右旋轉,換另一側丨作者供圖
所有動作做完后,記得重復一下頸前屈、后伸、側屈、旋轉的拉伸動作,放松一下肌肉。
如果加入肩部力量和穩定性訓練,預防頸痛的效果更好,不過那屬于另一個話題了[7]。
除了針對局部的動作,全身運動也有減輕頸痛的效果,比如快走、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以及瑜伽等[11, 19, 20]。不過,盡量不要選擇需要用力抬頭、低頭或頭頸部容易受到沖撞的運動[8]。
看到這里,回想一下剛才測試的得分,是時候逐條把“從不”變成“總是”了。
作者:代天醫
編輯:odette
參考文獻:
[1] Areerak K, van der Beek AJ, Janwantanakul P. A health behavior screening tool for non-specific neck pain in office workers: a 1-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 Occup Health. 2018;60(5):410-418.
[2] Blanpied PR, Gross AR, Elliott JM, et al. Neck Pain: Revision 2017. J Orthop Sports Phys Ther. 2017;47(7):A1-A83.
[3] Bier JD, Scholten-Peeters WGM, Staal JB,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Physical Therapy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Neck Pain. Phys Ther. 2018;98(3):162-171.
[4] 中國康復科學、骨科以及運動科學科專家組. 運動療法治療頸痛的中國專家共識.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2020;44(1):59-69.
[5] KNGF. KNG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Physic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eck pain. 2016.
[6] Caputo GM, Di Bari M, Naranjo Orellana J. Group-based exercise at workplace: short-term effects of neck and shoulder resistance training in video display unit workers with work-related chronic neck pain-a pilot randomized trial. Clin Rheumatol. 2017;36(10):2325-2333.
[7] Dusunceli Y, Ozturk C, Atamaz F, Hepguler S, Durmaz B. Efficacy of neck stabilization exercises for neck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J Rehabil Med. 2009;41(8):626-631.
[8] 中華外科雜志編輯部. 頸椎病的分型、診斷及非手術治療專家共識(2018). 中華外科雜志. 2018;56(6):401-402.
[9]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neck-pain/symptoms-causes/syc-20375581
[10] 中國康復醫學會. 頸椎病診治與康復指南(2010版). 2010.
[11] C?té P, Yu H, Shearer HM, et al. Non-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persistent headaches associated with neck pain: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Ontario protocol for traffic injury management (OPTIMa) collaboration. Eur J Pain. 2019;23(6):1051-1070.
[12] Tunwattanapong P, Kongkasuwan R, Kuptniratsaikul V. The effectiveness of a neck and shoulder stretching exercise program among office workers with neck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lin Rehabil. 2016;30(1):64-72.
[13] Borisut S, Vongsirinavarat M, Vachalathiti R, Sakulsriprasert P. Effects of strength and endurance training of superficial and deep neck muscles on muscle activities and pain levels of females with chronic neck pain. J Phys Ther Sci. 2013;25(9):1157-1162. doi:10.1589/jpts.25.1157
[14] Jull G, Trott P, Potter H,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exercise and manipulative therapy for cervicogenic headache. Spine (Phila Pa 1976). 2002;27(17):1835-1843. doi:10.1097/00007632-200209010-00004
[15] S?derberg EI, Carlsson JY, Stener-Victorin E, Dahl?f C.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physical training, and relaxation training. Clin J Pain. 2011;27(5):448-456.
[16] van Ettekoven H, Lucas C. Efficacy of physiotherapy including a craniocervical training programme for tension-type headach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ephalalgia. 2006;26(8):983-991.
[17] Sihawong R, Janwantanakul P, Jiamjarasrangsi W. Effects of an exercise programme on preventing neck pain among office workers: a 12-month cluster-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ccup Environ Med. 2014;71(1):63-70. doi:10.1136/oemed-2013-101561
[18] Ghaderi F, Jafarabadi MA, Javanshir K. The clinical and EMG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stabilization exercise on nonspecific chronic neck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 2017;30(2):211-219. doi:10.3233/BMR-160735
[19] Ahmed S, Khattab S, Haddad C, Babineau J, Furlan A, Kumbhare D.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 in the treatment of myofascial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J Exerc Rehabil. 2018;14(6):902-910.
[20] Li Y, Li S, Jiang J, Yuan S. Effects of yoga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specific neck pain: A PRISM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edicine (Baltimore). 2019;98(8):e14649.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果殼,如需二次轉載請聯系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