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VIDIA在2018年9月推出了革命性的Turing圖靈架構,陸陸續續地推出了“圖靈四大金剛”游戲顯卡,雖然RTX 2060顯卡才是入門級光追顯卡,又有部分玩家憂慮其性能不足撐起后來的光追游戲,所以盯著RTX 2070顯卡的玩家還是非常的多,4000-5000元的價位也并非高不可攀,萬元配置電腦還是能用上一張很不錯的RTX 2070顯卡,那么到底哪家的頂級非公版RTX 2070才是最強呢?我們進行了全網最齊全的八款頂級非公RTX 2070顯卡橫評!


    這一代圖靈顯卡確實有意思,RTX 2080 Ti/2080/2070分別使用不同的核心,全部都是獨立型號,而RTX 2070顯卡使用的是TU106-400核心。簡單來說就是將RTX 2080 Ti規格剁剩一半,3組GPC單元,3×12=36組SM單元,36×64=2304個CUDA單元,那么RTX 2070是滿血版的TU106核心。

    其實TU106核心面積一點都不小,445mm2都接近上一代GTX 1080 Ti使用的GP102核心471mm2,12nm FFN工藝并不是沒有用,而是SM單元架構大改,加入了Tensor Core、RT Core以及CUDA規模增大引起的。RTX 2070一共有108億晶體管,對比GTX 1070的72億剛好增加了50%,但絕大部分新增晶體管都用在了專門的圖像處理模塊Tensor Core和RT Core上。

    圖靈顯卡無一例外都采用了14Gbps的GDDR6顯存,不同級別顯卡唯一區別就在顯存容量上,不過顯存容量上NVIDIA顯然覺得Pascal時代已經給的足夠了,同等級顯卡并沒有增大顯存容量,不像AMD那么大方,直接從RX Vega 64的8GB HBM2翻倍到Radeon VII的16GB HBM2,NVIDIA做法顯得有些摳門了。幸好RTX 2070的8GB依然滿足現在游戲,或許NVIDIA覺得更高效的顯存壓縮技術以及高達14Gbps的交互帶寬,可以實現容量不變但效率更高。

    同等級RTX顯卡的售價區間還是挺大的,最低端與最頂級相差1000元在RTX 2070顯卡中也不意外,不過大多數都定價在4500元左右,而我們本次橫評的對象都是頂級、準旗艦型號,售價最高可以達到5299元,NVIDIA“消費升級”可不是吹吹水的。

    本次RTX 2070顯卡橫評囊括了市面上我們能買到的8個品牌,包括:華碩、七彩虹、耕升、影馳、技嘉、映眾、微星、索泰(排名按英文首字母排序)。各家都有一款顯卡入選橫評,一共8款顯卡,皆為中高端系列,其詳細規格如下表所示:


    可點擊放大

    如何評比非公版RTX 2070之間的優劣?

    在以前眾多的顯卡橫評中,我們總結出了一套衡量顯卡性能的評測標準,包括衡量綜合性能的超能指數以及衡量購買推薦度的性價比指數,希望這兩個指標能切實地反映顯卡的實際表現,同時也符合主流用戶的消費需求。

    其實這套標準事無巨細,應該是大家所看到的橫評中評測細節最多的,可很好地衡量顯卡優缺點。但這也是針對以前顯卡,而去年下半年NVIDIA發布了RTX顯卡以后,由于工藝升級幅度不大,可供利用的頻率紅利并不多,基本上已經被Pascal一代顯卡榨干,因此到了RTX顯卡時代,非公版顯卡頻率大都接近,還有GPU BOOST 4.0加持,上限基本已經確定,大家頂級非公版性能差距不會太大,折算到游戲成績中,可能就是2-3fps的區別。

    你們別不信,這次橫評測試內容就先從基準、超頻性能測試開始,讓大家看看非公版顯卡們性能差距到底有多少。搞不好,到最后,可能你考慮的因素就只剩下外觀、價格了,這個價格合適、樣子又長不得不錯,然后就買了。

    所以本次RTX 2070顯卡橫評不會采用評分制,因為大家在各方面性能表現差異不大,去掉了評分環節,仍會列舉出相應的成績大家參考,并就每一款顯卡的特點以及缺點做一個點評。

    測試平臺:

    測試平臺基本上都是隨著Intel/AMD兩家發新處理器節奏更新的,這次是非常常見的Intel Core i7-8700K處理器搭配微星MPG Z390 GAMING EDGE AC,雙通道的芝奇Ripjaws DDR4 3200MHz 8GB×2內存,Intel 600p 512GB M.2 SSD,海韻 P1200W電源構成了基本測試平臺,此外我們換用了酷冷至尊H500作為溫度/噪音測試機箱,而裸機性能/功耗測試機箱則是聯立T70開放式機箱。

    操作系統更新到微軟Windows 10 Build 1809,驅動方面,使用的是NVIDIA GeForce 417.35版本。

    顯卡性能

    本次測試的非公版RTX 2070顯卡,由于定位都比較高端,頻率設定非常激進,主要分成兩檔,一檔是1815MHz,另一檔則是1830MHz,預估8張顯卡之間的性能差距不會相差太遠。

    既然默認頻率可能成績相近,要不比拼下超頻能力吧?前期大量測試表明,RTX顯卡超頻空間有限,RTX 2070往往核心+100MHz、顯存+1000MHz就已經是不錯了, 超頻能力高低與顯卡的良好的散熱設計、較高的功耗上限息息相關。既然這是頂級非公版的橫評,相比廠商的設定、預計超頻幅度都是類似,都是有兩把刷子的,但在末超頻時代,又有幾個玩家日常是超到冒煙使用呢?所以這部分成績都是僅供大家參考,畢竟你也可能遇上“神雕”,超頻能力一流的體質。

    外觀、用料、散熱設計

    上面我們已經提到,在NVIDIA強勢介入下,雖然核心有分普通版與超頻版,但廠商們出貨最積極的依然超頻版帶A后綴核心,其次廠商們顯卡低中高段系列已經相當完善,性能表現都無可挑剔,大家近乎一致,那么性能同質化嚴重的今天。一個吸引人的外觀設計已經成為非公版顯卡的重要選擇因素之一。不過外觀設計好看與否,還牽涉到散熱設計,PCB的用料好壞也會對供電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到顯卡性能、噪音表現,所以這是一環扣一環的,并不是說可以獨善其身。外觀上主要以客觀描述為主,僅供大家參考,畢竟大家審美觀不一樣嘛,避免出現“這是你一面之詞,并不能代表民意”一言堂情況。

    保修&售價

    除了上述比較關鍵的對比項目以外,還有更為關鍵的保修以及售價問題,畢竟RTX 2070是買回來用的,萬一出什么問題也能保修。東西雖好,但也得看價格(土豪請隨意),值不值這價格是關鍵。我們會列出保修年限以及要求,綜合售價看產品,給出一個中肯的購買建議。

    基準&超頻性能測試

    這一次我們顛覆以往的橫評,上來先看8張非公版的基準性能成績,看看頂級非公之間的差距。由于橫評時間比較早,當時3DMark專門的光線追蹤測試還沒有出來,因此我們測試項目是FireStrike Ultra以及TimeSpy Extreme兩個項目,使用顯卡的最高性能BIOS進行測試。

    成績一目了然,與預期的一模一樣,大家成績接近得離譜,FireStrike Ultra分數都落在5500分左右,Time Spy在4300分左右,也就說大家之間的表現可以視為一致的。

    接下來馬上再看看超頻能力,雖然超頻講求運氣(GPU核心體質抽獎問題),雖然與散熱、供電、TDP上限息息相關,但總體差距應該也不大。RTX雖然有NVIDIA OC Scanner加持,“一鍵AI超頻”,卻不夠“Geek”,我們還是手動吧。

    8張非公版顯卡的超頻幅度差異還是比較大,主要區別在核心頻率上,+80至120MHz,顯存基本上都可以超到16Gbps,相當于+1000MHz,然而GDDR6的潛力仍未被挖掘完。由于超頻幅度產生了變化,因此最后超頻成績差異比默頻成績拉開了一些,一檔5800分,另一檔比較優秀的可以上到5900分級別,相對幅度還是不夠大,主要頻率紅利被GPU BOOST 4.0榨干了。

    因此我們在橫評引入了比較有趣的對比項目,就是觀察在FireStrike Ultra測試中,各款顯卡的頻率變動范圍,由于起始時間等因素影響,曲線可能對得不是太整齊,大家將就看看。

    超頻后:

    以下匯總了八張顯卡的長寬、重量、視頻接口、供電接口:

    RGB燈展示

    如今RGB燈在DIY硬件上大行其道,除了CPU不會發光以外,所有的硬件都學會了“發光”。顯卡作為其中的三大件,RGB燈更是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顯卡的燈好不好看,也成為了很多人購買這種顯卡的主要因素之一,下面我們來看看各AIC廠商的燈是怎么玩!

    華碩ROG STRIX RTX 2070 O8G——兩區,RGB

    華碩燈光主要以低調內斂為主,不認真看其實不容易注意到,有正面與背板兩個RGB光控區。通過華碩AURA軟件可以對其進行RGB燈光控制,如果你還有華碩家其他的產品,還能使用神光同步營造繽紛絢麗的視覺效果。


    七彩虹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兩區,ARGB

    七彩虹也屬于內斂型RGB燈,隱藏在縫隙之中,亮度適中,不會太刺眼。背板上也有大面積RGB燈,可以使用全新的 iGame Dynamik Light極幻霓虹軟件控制,它肩負其七彩虹旗下所有產品RGB光效同步任務,可以模塊化自定義不同區域RGB效果,流動、呼吸等多種RGB燈模式。


    耕升RTX 2070 炫光OC——兩區,RGB

    耕升RGB燈屬于炫耀型,非常搶眼,主要集中在正面,可分別控制,頂部也有LOGO燈。但正常方式安裝以后,就比較吃虧了,背板上沒有燈。


    影馳RTX 2070 GAMER——兩區,ARGB

    影馳這個RGB燈效果相當出彩,頂部的燈條可以七彩光流動,效果非常棒。現在影馳的GAMER顯卡也能使用Aurora Sync燈效同步軟件,與影馳主板、內存、外設機型燈光同步。 背板上也有RGB LOGO,但亮度偏低了一點。


    技嘉AORUS RTX 2070 Xtreme——三區,ARGB

    技嘉的燈光設計非常特別,它的燈隱藏在風扇上,通過特殊設計的導光管,令顯卡風扇邊緣發光,而且還能在轉動中營造出RGB顏色過渡,實現其他產品完全不同的燈光效果,既可以通過RGB Fusion軟件與主板、內存等設備進行燈光聯動,也可以在單獨展示時體現更多不同的燈光模式,整體表現非常炫酷,讓人印象深刻。

    不過技嘉這個燈光設計理念雖然很新穎,但風扇轉速降低以后,RGB燈視覺殘留效果受到影響,實際看起來就不如照片中那么美了。


    映眾RTX 2070 冰龍超級版——單區,RGB

    別看映眾長得有點黑,但RGB燈亮起來就知道有多出彩,仿佛全身上下都被燈光所包圍一樣,發光區域之多堪稱之最。稍微有點遺憾是全部燈光都是統一控制的,前后沒有分區,玩法被大大減少了。


    微星RTX 2070 Gaming Z——兩區,ARGB

    微星也是屬于內斂型的RGB燈,正面有四個發光部分,能夠以流光形式閃動,非常好看。頂部的發光區域也有RGB流光效果,微星的小金龍仿佛活了一樣。可以統一使用Mystic Light軟件進行控制,可以對微星的一切硬件進行燈光控制,而且供你選擇燈光效果數了一下居然有19種之多。


    索泰RTX 2070 PGF OC14——兩區,ARGB

    索泰新一代PGF的燈光效果相當不錯,正面導風罩上流彩效果比較出色,顯卡所有的LED燈都被點亮了,波光粼粼的感覺,十分帶感。燈光在紋理里流動的時候,甚至覺得顯卡仿佛有了生命。唯一缺點就是RGB背板的亮度太高,破壞了氣氛,如果能夠更加柔和一點,相信會更進一步。


    溫度測試

    RTX 2070采用的TU106核心,別看是圖靈家族中的老三,但445平方毫米、108億個晶體管,足以硬剛Pascal時代旗艦GP102核心,發熱量絕不可小覷。公版Founders Edition為此轉用了“煤氣灶”雙風扇散熱,溫度倒是壓下來了,滿載76℃,距離溫度墻還有一段距離。

    但如此溫度表現簡直將AIC廠商們逼上梁山,“再菜也不能比公版菜”的理念,造就了絕大部分顯卡都是采用了三風扇設計,務求將溫度壓制到70℃左右。現在顯卡的散熱能力成為最能體現廠商們的設計、研發實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廠商們在顯卡的性能、散熱、噪音三者之間做出權衡的時候。

    測試時全程進行封箱處理,測試環境溫度約為21.5攝氏度。待機溫度是開機以后15分鐘開始記錄,滿載溫度則是完成3DMark Fire Strike壓力測試后記錄下。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各家顯卡的散熱器設計吧,看看用料與效果是否成正比,哪一家又會暗藏黑科技呢?

    華碩ROG STRIX RTX 2070 O8G

    上一代的風扇


    與ROG STRIX RTX 2080 Ti O8G同樣散熱規模,六根6mm鍍鎳熱管

    七彩虹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

    扇葉上有仿鯊魚牙齒紋路,既起到裝飾,也降低風噪


    純銅底座+5根8mm熱管

    耕升RTX 2070 炫光OC

    類似鐮刀的扇葉



    影馳RTX 2070 GAMER

    紅色扇葉別具一格,但質感稍欠


    純銅底座+3根6mm熱管

    技嘉AORUS RTX 2070 Xtreme

    技嘉的風扇設計一直很用心,重巒式風扇最大限度減少散熱死角


    散熱措施很完善,使用大量導熱硅墊為顯存、供電模塊元件散熱

    微星RTX 2070 Gaming Z

    全新設計的龍鰭扇葉,扇葉片數目多大14片,風扇風壓更高


    有供電模塊散熱位置

    映眾RTX 2070 冰龍超級版

    扇葉非常像鐮刀風扇


    散熱鰭片體量非常巨大

    索泰RTX 2070 PGF OC14

    葉片更多的風扇


    六根熱管+純銅底座

    待機上溫度最好依然是我們拆解中看好的華碩ROG STRIX RTX 2070 O8G顯卡,多熱管+鏡面鍍鎳銅底效率優秀,只有29℃。同樣風扇待機不停轉的耕升 RTX 2070 炫光OC以及影馳RTX 2070 GAMER顯卡均為29℃,表現比較糟糕的是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顯卡,居然有38℃,盡管待機風扇停轉,但其余的都是在32-33℃之間。

    沒想到,滿載溫度表現最好的是華碩ROG STRIX RTX 2070 O8G顯卡、影馳RTX 2070 GAMER,兩張顯卡直接在溫度表現中“封神”;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技嘉AORUS RTX 2070 Xtreme顯卡為68℃,其余均為70℃。總體表現均不錯,接下來就要看看噪音表現如何了。

    噪音測試

    在傍晚時分的會議室中,環境噪音甚至可以達到噪音測試儀的最低測量值30dBA,測試機箱基本上和散熱測試是同一套平臺,酷冷至尊 酷冷至尊H500為機箱,此時CPU采用九州風神玄冰24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前置有兩個大風扇,但通過主板PWM控制調整至默認轉速,之后就不干預。

    在整臺機器待機時,環境噪音為33.5dBA。測試方法:封閉機箱按照習慣放在茶幾上,在距離機箱10cm位置放置噪音儀,噪音儀正對顯卡正中央。

    8張顯卡中有三種顯卡在待機狀態下默認風扇是開啟,其中華碩的可以通過軟件選擇待機停轉,如果待機停轉就不測量噪音值了。

    雖然數值上看上去差異挺大的,不過噪音這個東西很微妙,每個人感受都不太一樣。以小編為例,親自聽上去各家差別都不大,噪音控制都非常優秀,不過索泰家的PGF倒是比其他家噪音要明顯一些。而雙風扇的微星顯然占據了優勢,噪音是最低的,濃眉大眼的映眾表現也相當安靜。

    顯卡用料分析:

    前面已經考察完非公版RTX 2070顯卡差異較大外觀、溫度、噪音表現了,現在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就是顯卡用料問題。NVIDIA RTX Founders Edition公版用料本身就非常不錯了,非公版顯卡也只能做得比公版更奢華,下面我們拆開顯卡看看里面的廬山真面目吧!

    華碩ROG STRIX RTX 2070 O8G

    七彩虹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

    耕升RTX 2070 炫光OC

    影馳RTX 2070 GAMER

    映眾RTX 2070 冰龍超級版

    微星RTX 2070 Gaming Z

    技嘉AORUS RTX 2070 Xtreme

    索泰RTX 2070 PGF OC14


    下圖是對以上拆解內容分析匯總:

    可以看到用料最猛依然是“堆料王”索泰,區區RTX 2070用上了RTX 2080 Ti級別的16+4相供電;而七彩虹、技嘉都是10+2相供電;華碩、微星、映眾稍微理性一些,為8+2相;影馳、耕升則是公版級別的6+2相。

    MosFET選擇上,大部分廠商都采用了安森美的FDMF 3170 DrMOS,最大通過電流70A,但也有規格相近的CSD95481RWJ,影馳的方案則是在Pascal架構中比較常見,一上兩下橋接。

    不僅RTX 2060開始采用三星的GDDR6顯存,部分非公版RTX 2070也開始換用三星顯存,例如華碩與七彩虹的,不過這完全看運氣、看批次,三星顯存的超頻能力確實要比美光更好一些。

    如果非要說那個用料比較好,索泰、七彩虹應該是名列前茅,華碩、映眾、技嘉、微星為第二梯隊,耕升、影馳為最次。

    功耗測試

    功耗測試上,本次采用再次升級版的專用儀器單獨測定整卡待機、滿載下功耗作為成績,同時為了提供精確到,將功耗采集時間調整至μs級別,因此滿載時功耗波動要比我們之前測定的稍微更大。待機狀態是指系統無操作狀態下,負載狀態是運行《3DMark Fire Strike壓力測試》,測試時長為3分鐘。

    功耗控制一致都是NVIDIA顯卡的強項,在RTX 2070中,表現最好的微星RTX 2070 Gaming Z平均待機功耗只有13.9W,其余的大都是15W/18W級別。

    而滿載功耗差異就相對大一些,涉及到TDP上的限制、供電模組用料問題,不過8張顯卡都是在230W以內,平均功耗表現最好的是華碩ROG STRIX RTX 2070 O8G顯卡,只有199.6W,其余都是在225W以下,區別不是很大,都是符合TDP上限設定。

    特色功能

    顯卡特色可以說是不同廠商之間差異化的最佳體現,能夠看出顯卡廠商在這張顯卡上傾注了多少心思,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

    華碩ROG STRIX RTX 2070 O8G

    顯卡頂部有Dual BIOS切換按鈕,能夠在高性能模式(P_Mode)跟靜音模式(Q_Mode)之前切換,旁邊能夠選擇關閉所有燈光的按鈕。

    在顯卡的尾部我們能夠看到第二代FanConnect連接接口,包括兩處4-PIn風扇接口,能夠同步連接機箱內其他風扇,這樣顯卡溫度過高的時候其他風扇就會有響應,還有一個華碩神光同步接口,其他配件RGB同步也可以接這里接受控制。

    七彩虹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

    PCI-E擋板上還有一個特殊按鈕,那就是“一鍵超頻”,按下開關,顯卡自動進入頻率高達1815MHz的超頻模式(需要重啟),進入了超頻狀態就會有一圈藍色燈亮起。

    iGame Status Monitor還是第一代,因此屏幕顯示的內容是固定好的,共分為三個區域,左側是顯示參數指示和動態負載條,上區只顯示顯卡型號RTX 2070,下區則是各種數值信息顯示。屏幕內容不能自定義,但可以選擇輪播哪些參數。

    技嘉AORUS RTX 2070 Xtreme

    技嘉這張RTX 2070的視頻輸出接口已經達到喪心病狂程度,主要是滿足你不同的多聯屏需求。

    映眾RTX 2070 冰龍超級版

    映眾顯卡以穩定、散熱效果不錯而著稱,今年繼續發揚冰龍精髓,附送了一個10cm直徑雙風扇模塊,主要是為了降低噪音,又不影響散熱效果,拆裝還是十分簡便的。

    此外散熱器頂部有一個LCD屏幕,可以顯示顯卡的溫度、GPU顯存頻率和風扇轉速等信息,但屏幕為單色,內容不能自定義。

    索泰RTX 2070 PGF OC14

    索泰的看家本領Power Boost芯片了,可以增強顯卡的供電穩定性,也是PGF顯卡必備技能。

    成績匯總:

    我們將主要的測試成績結果匯總到一起,結果如下表所示,并且將各項表現最突出的顯卡標出,供大家參考。

    可點擊放大

    保修&售價

    既然性能、外觀、用料談得差不多了,是時候下手了吧?這時候你可能會關注到價格,RTX 2070建議零售價為3999元起,Founders Edition則為4799元,而本次參測試的非公版RTX 2070顯卡售價兩極分化嚴重。

    像耕升、影馳這兩款分別只要4299、4399元,性能與其他差異不大,表現也都不錯,就是用料、特色上比較吃虧,所以這兩款是非常值得那些“只愛性能、外觀/附加功能無所謂”的玩家選購。

    4899-4999元有四款產品,分別是七彩虹、映眾、微星、索泰,沒想到吧?昔日高貴的華碩ROG顯卡售價居然和別家差不多哦,這個情況可不多見,如此一來競爭力非常強了。

    5299元售價的分別是華碩以及技嘉,一款以信仰為賣點,另一塊以“大雕”為賣點,雖然貴了點,但肯定有買家愿意為它們埋單,畢竟頂級售價有頂級體驗。

    保修可能也是大家比較關注的點,畢竟現在一臺電腦使用周期可能長達3-5年,如果保修時間盡量長一些,那么使用起來更加有保障。目前除了技嘉AORUS顯卡提供注冊多送一年保修(共四年)外,其余7家顯卡均為三年保修,基本上可以覆蓋到游戲顯卡的使用壽命。

    RTX 2070顯卡評獎&總結

    評獎真是個艱難的活,因為作為各家的頂級非公版顯卡,各家表現都相當出色,確實難分伯仲。不過最終我們綜合各方面來看,選取更為突出的好產品授予超能網推薦獎。

    華碩ROG STRIX RTX 2070 O8G


    華碩ROG顯卡在過去售價可能要是其他家高出一個段位,但今年卻不一樣了,價格持平了其他家的高端產品,此外信仰加成、極為優異的散熱設計、精巧的外觀設計、大量實用的附件功能呢,很讓容易就讓人著迷,忍不住下單。

    微星RTX 2070 Gaming Z


    作為罕見的雙風扇RTX 2070,微星RTX 2070 Gaming Z腳踏實地,各方面表現都非常不錯,特別是能具體衡量的各種測試中,獲優項目較多。特別是風扇、散熱器設計上確實有微星自己一套研發理念,同時擺脫了上一代Gaming系列顯卡質感不夠、RGB燈缺失問題,這一次直接用上了隱藏式流光RGB燈,美而不落俗套。

    耕升RTX 2070 炫光OC


    如果你是性價比黨,只追求實在的性能表現,只要4299元的耕升RTX 2070 炫光OC相當適合你。雖然不是最頂級的G魂系列,但它擁有極高的起步頻率,所以性能從此刻就獲得保障。全新的模具使其擁有出彩的RGB燈表現,盡管只出現在顯卡正面這個容易被遮擋的地方,但瑕不掩瑜。

    索泰RTX 2070 PGF OC14


    索泰PGF系列顯卡可以說刷新了自己的堆料紀錄,超級重分量的散熱器、16+4相變態級供電都是賣點,同時渾身都是燈的RTX 2070 PGF OC14可以實現近似于《創戰紀》戰車的酷炫燈效,確實用心了,如果能夠改進背板燈光定能更上一城樓。

    七彩虹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


    七彩虹iGame顯卡自從以Vulcan之名出師以來,就以創新、精致外觀打動用戶,在充分思考用戶所需,“靈視RGB背板”、“iGame Status Monitor監控屏”、“一鍵物理按鈕超頻”都是最好表現,各方面表現上它八面玲瓏,大家贊譽有加。如果能夠用上第二代能自定義的iGame Status Monitor彩色LCD屏幕,推薦獎一定給它,畢竟創新精神在日漸同質化今天需要提倡。

    技嘉AORUS RTX 2070 Xtreme


    作為AORUS大雕顯卡,與獲獎產品的表現其實相當接近,全新模具搭配別致的RGB燈讓大家眼前一亮,經典的重巒式風扇再次表現出其散熱效能、靜音之間的絕佳平衡,提供三年之外額外的保修彰顯技嘉對自家顯卡可靠品質的信心,如果價格加入5000元范圍之內,競爭力就更強了。

    映眾RTX 2070 冰龍超級版


    映眾雖然采用了公版PCB方案,卻補全了供電,并將頻率提升至頂級的1815MHz水平,讓冰龍超級版出廠性能名列前茅。配備了單色LCD屏幕,可以顯示顯卡參數,配備了可更換時風扇設計,三風扇/雙風扇之間自如切換,就看你自己個人選擇了,即便是三風扇下噪音依然非常地低。

    影馳RTX 2070 GAMER


    影馳RTX 2070 GAMER同樣使用了全新的模具,具備了極為亮眼的流光RGB燈效,而且顯卡設計風格與影馳Gamer系列產品高度統一,搭配起來也更美觀。雖然用料平平,基準性能、超頻性能都沒有任何問題,甚至表現得更好,溫度表現也同樣如此,4399元的售價也很親民。

    從今年5月起,NVIDIA發布了新一代基于帕斯卡架構的GTX1080/70顯卡,掀起了沉寂多時的獨顯市場一番波瀾。AMD隨后則推出RX 480進行錯位競爭。時隔一年多的顯卡大戰再度拉開帷幕。而著時間的推移NVIDIA終于在上月終于發布了基于帕斯卡架構的最后兩款顯卡GTX1050/Ti,至此,NVIDIA新一代顯卡全線布局完畢。

    GTX1050是老黃布局2016顯卡市場最后一枚棋子

    有鑒于此次NV并沒有為GTX1050系列顯卡推出公版產品,全權交由廠商自由發揮。而今天到達我們游俠硬件評測室的是七彩虹iGame 1050烈焰戰神U。作為一款非公版GTX1050,它的表現確實令人期待,下面就跟隨筆者的腳步一齊去了解它吧。

    顯卡外觀賞析:

    七彩虹這款GTX 1050顯卡外觀可謂賺足了眼球,散熱器導流罩基本上都采用了圓的元素,令整卡看上去充滿萌萌噠元素、該款散熱器七彩虹名為“Blade Duo”,是一款雙風扇熱管散熱器。整卡外殼采用塑料材質,有磨砂質感,加上紅黑的配色,給人一種金屬的質感。

    顯卡肩部上帶有iGame系列特有的“玩家·定制”的口號,實際上七彩虹推動“玩家定制”的概念口號已經有不短的日子了,現在只要提起玩家定制,不少DIY用戶大多會想起是七彩虹、iGAME這些關鍵詞,雖然相比華碩的ROG知名度還是有一定差距,但它還是在快速成長當中,不是么?七彩虹iGame 1050烈焰戰神U采用單6pin供電接口。

    Blade Duo散熱器特寫:雙9CM風扇

    散熱器導流罩下方的鋁擠鰭片厚度還是面積都較為可觀,并采用黑色配色,讓顯卡整體觀感一體性更強。如市面上一些黑色風扇后面配的是鋁擠的本色,一黑一銀看起來非常不和諧。給人很廉價很low的感覺。

    顯卡拆解賞析:

    七彩虹iGame 1050烈焰戰神U PCB概覽

    GP107-300-A1核心

    海力士GDDR5顯存,512MB/32bit共4顆組成2048MB/128bit顯存規格,顯存頻率為7000MHz。

    該卡采用3+1相供電設計,其中3相為核心供電,1相為顯存供電,均配備七彩虹獨家的IPP至純供電電感。

    七彩虹iGAME1050烈焰戰神U配備名為Blade Duo的雙熱管雙風扇散熱器。熱管直徑為6mm,散熱風扇直徑為9cm。散熱底座采用熱管直觸配置,從圖中熱管底座上殘留的硅脂痕跡可見,GP107-300-A1小核心面積恰好與熱管面接觸積相當。散其實對于像GP107這樣的小核心、整卡功耗不過100W的顯卡來說,雙熱管和雙風扇的配置已經完全足夠。具體它的散熱效能如何請繼續往下看。

    測試平臺介紹,CPU:I7 6700K OC 4.4GHz,Z170主板,威剛XPG DDR4-2400 8G*2內存,測試系統Windows 10,采用NVIDIA ForceWare 375.63驅動。

    有鑒于GTX1050顯卡為帕斯卡入門級顯卡,游戲分辨率均設為1080P,畫質設定最高。有人說為什么不加入4K分辨率?筆者想說對于這個價位的顯卡來說就不要用4K去折磨自己了。如果目前千元價位的顯卡都能玩轉高畫質4K,那么GTX1080不用賣了.......

    性能測試:碾壓網游還可戰單機

    3DMARK FireStrike成績

    3DMARK FireStrike Extreme成績

    3DMARK Time Spy成績

    熱門游戲試玩平均幀速

    魯大師5.15版跑分,七彩虹iGame 1050烈焰戰神U得分為71780

    在千元級的顯卡上,不少人都認為玩網游是肯定沒問題的,但是如果想要全高畫質玩下熱門單機的話就有點強人所難了。從GTX750Ti到GTX950均是如此。但從GTX950開始,這種窘況開始緩解。那么到了GTX1050這代入門級產品上,我們能看到在1080OP分辨率下,即使面對全高畫質玩最新或者最熱的單機大作如戰爭機器4、古墓麗影:崛起、GTA5等,它表現讓人欣喜,平均幀速都達40幀以上。

    溫度/功耗、總結:

    游戲表現讓人放心,那么功耗和溫度方面的表現又如何呢?筆者采用Furmark軟件進行時長10分鐘左右的烤機測試,利用GPU-Z記錄核心溫度的最高值。

    運行Furmark時整機功耗:145W

    從GPU-Z記錄的核心最高溫度值來看,七彩虹iGame 1050烈焰戰神U顯卡的散熱表現算是可圈可點,在今天的室溫25°左右的環境下(對,廣州又入冬失敗了),GPU核心最高溫度為73°。考慮到日常游戲中顯卡不可能如烤機般全時間全速滿載,相信它在游戲時溫度表現會更佳。同時,散熱器59%(1700轉)的風扇轉速也沒什么明顯的噪音,即使顯卡風扇沒有低載停轉技術,也是十分安靜,顯然這與它采用更大直徑風扇(9cm)獲得低轉速高風量的原因不無關系。145W的顯卡烤機功耗非常適合還在用GTX650、750Ti的用戶進行無縫升級,無需擔心電源功率不足。

    總結:

    2016年即將要完結,此時此刻NVIDIA也基本完成了帕斯卡顯卡旗艦到入門的布局(只剩GTX1080Ti),GTX1050的定位非常明確:購置顯卡預算有限,但對性能期望和功耗上限又有一定要求的用戶。這類用戶很多都是用著GTX650或GTX750Ti的顯卡。GTX1050的出現給了他們無縫升級的動力,不用花太多的錢就能爽玩熱門單機大作,也不用擔心電源功率不夠。可以說GTX1050顯卡是一碗實惠夠飽的白米飯,有需要的用戶不妨多多留意一下。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