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像過去的365個日日夜夜一樣,魯江濤從派出所的鐵欄門走出,下意識地把塞在褲子口袋的手銬向兜里塞了塞,隨后徑直走了出去,消失在川流不息的街道之中。這是魯江濤在西安公安碑林分局南大街派出所便衣中隊從事警務輔助工作的第十個年頭,今年37歲的他在十年前,因為心中的一個警察夢,放棄了地產公司高薪酬的工作,固執地來到警隊,埋頭一干就是整整十年。便衣隊辦公室存放著的大大小小50余面錦旗,記錄著南大街便衣中隊所取得的點滴成績,也記錄著10年間關于魯江濤的故事,他如何從一名新手成長為便衣中隊里的“一桿老槍”。

    從生死較量到真情服務 從未有過怨言

    翻看魯江濤的從警經歷,你會發現,關于他的“破案”故事數不勝數。從破獲系列毒品案、團伙盜竊案、到酒后尋釁滋事、打架斗毆等治安案件……談及這些年自己經手參與過的案件,魯江濤滔滔不絕,很多協助民警辦案過程中的細節至今讓他記憶猶新。

    “別動!警察!”2017年4月的一天,魯江濤在便衣中隊民警的帶領下,在轄區一個飯店的停車場里將正在交易的3名販毒人員一舉抓獲,現場查獲毒品3.3克,毒資1萬余元人民幣。整個抓捕過程從開始到結束不過短短的5分鐘,但為了這場抓捕,他們已經整整蹲守了一天一夜。在蹲守過程中學會忍受孤獨和耐心等待,在抓捕出擊中學會果敢和堅毅,魯江濤說10年的便衣反扒工作磨煉了自己。

    在魯江濤的胳膊上能明顯看到幾處大大小小的傷疤,這些傷疤都是在日常抓捕過程中留下的,在魯江濤眼中,這些傷疤是自己專屬的“勛章”。2020年9月一次配合抓捕販毒人員的過程中,魯江濤的腿部不幸被毒販用刀砍傷,瞬間血流不止,同事們也嚇壞了,緊急將他送往醫院縫針。便衣工作都是直面危險,受傷在所難。魯江濤常說,“作為一名便衣警察,每天都在街頭巷尾和違法犯罪人員斗智斗勇,有時候真是會遇到生死較量,受傷是家常便飯,創可貼、萬花油、云南白藥噴霧劑這些備用藥都是出門隨身攜帶,以備不時之需。”

    魯江濤所在的西安公安碑林分局南大街派出所位于西安城區中心的繁華地帶,人口集中且流動大,日常治安警情相對較多。晚上出警三四趟是常事,徹夜無眠的情況是常態。“很多喝醉的人被帶到派出所一鬧就到天亮,不僅丑態百出甚至對著民警謾罵動手,很多委屈只有自己知道。”魯江濤坦言。他與民警跟班負責的片區主要是酒吧、酒店等場所集中的商業區,酒后鬧事、發生口角糾紛的警情時有發生。當遇到此類警情時,派出所值班民警不光需要進行調查取證,還需要對雙方當事人進行批評教育,有時遇到一些糾紛問題,雙方各執一詞都不肯退讓,魯江濤也會耐下心來,跟著民警一起給雙方當事人苦口婆心地講道理。

    大案要案要破,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小案更是公安機關日常工作的重點。一次一個群眾報警稱其車窗被砸,車內一部單反相機丟失。為了幫助報警群眾找回相機,魯江濤和同事通過大量走訪摸排、連夜調取監控進行偵查研判,確定嫌疑人后,蹲點埋伏了整整兩天一夜,最后成功抓獲車內盜竊案的犯罪嫌疑人并追回被盜物品。

    僅2021年,魯江濤協助民警破獲盜竊案50余起,抓獲嫌疑人60余人,累計向群眾返還被盜摩托車、電動車10余輛,被盜手機20余部,被盜財物3萬余元。

    作為一名警務輔助人員,魯江濤認為雖然自己的職能有限,但是為群眾辦實事的心是無限的,把群眾的難處當作自己的難處,就能真正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多年來,魯江濤收到的錦旗、感謝信數不勝數,把便衣隊辦公室的墻面掛得滿滿當當,也讓魯江濤的從警之心更加堅定。

    錘煉過硬作風練就真本領

    不定時接到報警電話、在海量的監控視頻中搜尋線索、臨時抓捕任務、徹夜蹲點守候,加班加點工作直到案件破獲是魯江濤的工作日常。“很多時候我們要查看幾十個甚至上百小時的監控,就為了尋找幾分鐘內作案的嫌疑人”魯江濤說道,“特別是遇到反偵察意識較強的嫌疑人,視頻看到眼花都可能一無所獲,就需要不斷地重復不放過任何一點信息,要相信所有犯罪嫌疑人總會留下蛛絲馬跡。”

    日復一日的追蹤循跡,使魯江濤培養出一種不同常人的敏銳嗅覺。2021年4月21日凌晨,南大街派出所轄區發生了一起團伙持刀搶劫案,魯江濤按照所支部安排部署協助民警開展偵查。夜間視線較差,模糊監控難以清楚確定嫌疑人身份,為破案帶來了極大的難度。但根據受害人對作案人員的描述,魯江濤抓住作案前后嫌疑人心理差異導致行為差異這一點,對案發前后幾小時的監控進行對比查看,初步確認了三名可疑人員,并通過2000余張人像比對最終找出嫌疑人的清晰照片,為后續成功抓獲嫌疑人提供了關鍵依據。整個案件從發生到嫌疑人到案用了不到24個小時,破案迅速,有力地打擊了違法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不破案不罷休的執著勁兒讓魯江濤成了嫌疑人眼中“神”一般的存在。2021年8月14日,轄區一輛轎車玻璃被砸,車內一箱價值三萬八千元的茅臺酒被盜。不同于以往盜竊車財案,嫌疑人作案著專用衣服,帽子、口罩、袖套全副武裝,作案后三次乘坐出租車輾轉多處返回其住所,反偵察意識極強,很難被發現其蹤跡。魯江濤決定用“笨辦法”,他調取了出租車公司和嫌疑人可能出現的所有街面監控。接下來整整一周的時間里,魯江濤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對著電腦查看視頻監控,一幀一幀地反復推敲,通過排查了60多輛出租車、200多小時的監控,眼睛熬紅了胡子也顧不得刮,最終成功找到了嫌疑人作案結束后的落腳民宿。經過與民警對民宿入住信息研判分析最終確定了嫌疑人身份。當魯江濤跟隨民警到犯罪嫌疑人家中將其抓獲時,他很是吃驚,“這都能被你們抓住?西安警察太‘歪’了!”

    雖為輔警但“疫”無反顧

    在疫情防控阻擊前線有這么一群人,他們主動請戰、沖鋒在前,為疫情防控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堅守崗位,忘我工作,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現責任擔當,他們就是保障一方平安不可或缺的力量——輔警。他們在平凡的崗位,書寫不平凡的事跡。

    “選擇了警察就選擇了忠誠、奉獻和擔當,我從未虧欠過自己的使命,只是對家人虧欠太多。”2021年12月,美麗的古城西安因為新冠疫情被按下“暫停鍵”,往日的喧囂繁華不再,留下的是凜冽的寒風和空蕩蕩的街道。眼看年關已近,妻子和兒子馬上放假了,已經連續幾周沒回家的魯江濤本打算回家與家人團聚,但疫情爆發……這樣的“選擇題”魯江濤遇到過太多太多次,上有老下有小的他每一次都選擇了自己熱愛的公安工作,這一次他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迅速投入到流調、核查、執勤等工作中。

    為了做好流調溯源工作,派出所成立流調工作小組,有著豐富視頻偵查經驗的魯江濤主動請纓,參與到密接人員現場軌跡落實和電話流調工作當中。魯江濤和同事們日夜堅守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封控執勤點、核酸檢測點、居民家門外,到處都是他們藏藍色的身影。魯江濤的妻子在陜西咸陽旬邑縣一所中學工作,疫情防控期間肩負起全校的消殺工作,兒子在西安市長安區讀高中,因為疫情較嚴重學校宿舍封閉管理也沒能回家,一家三口只能抽空在視頻里“云”團聚。在這樣的特殊時期,魯江濤毅然堅守疫情防控一線,默默耕耘,負重前行,為人民群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從警的10年,因為工作忙,只是對家人的虧欠太多。有一次因為執行任務,魯江濤連軸轉了三周沒有休假,更沒有回家。“那次我媳婦因為聯系不上我,氣得把我的電話、微信都拉黑了。我知道她是擔心我,有時候忙起來,我也無法及時接到她的電話,只能任務結束后回家里好好哄他。”魯江濤說,雖然妻子有時跟他賭氣,但每次在他回家前都做好他愛吃的飯,自己工作忙,家里老人、孩子都靠妻子一人照顧,她也辛苦。

    用辛勤的汗水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因為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和認真負責的態度,從事便衣輔警工作以來,魯江濤與同事們一起成功破獲350多起侵財類案件,抓獲違法犯罪分子370多名。僅僅是群眾送來的錦旗就有四五十面。由于工作成績突出,魯江濤2018年至2020年連續三年被評為西安市公安局優秀輔警,2017年至2020年連續四年被評為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十佳反扒輔警”。2021年被省廳表彰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期間安保維穩工作突出輔警。

    回憶起10年前剛干輔警的時候,也曾有人對魯江濤說,輔警工資不高,社會認可度也不高,就是一份沒有前途可言的臨時性工作。對此,魯江濤是這樣說的:“談家國情懷太空太大,談個人理想又覺得虛無縹緲,那就歸結為熱愛吧!或許就是一群有共同夢想的人,團結在一起的感動,或許是工作中酸甜苦辣、風雨兼程、披星戴月地一一品嘗,或許是一群人一起感受正義的光芒。”“喜歡干,得能干,要干好!”當新入職的同事向魯江濤“取經”,魯江濤如是說,“干便衣警察是個腦力、體力、良心相結合的工作,缺一都不能干好,他每每盡己所能幫助受害群眾的財物、生命安全得到保護,他就有種難以言說的成就感。”

    正是因為這種難以言說的成就感,正是和魯江濤一樣的一位位便衣警察,他們用自己的青春、汗水甚至是鮮血鍛造守護這座城市的安寧與祥和的那面金色盾牌。

    來源: 三秦都市報

    12月30日,一些香港市民在灣仔警察總部附近,游行撐警。他們舉著國旗和區旗,大聲呼喊著“支持警察,嚴正執法。”

    30日當天,香港警方在社交網站上發布視頻,回顧了香港警隊在過去7個月止暴制亂的情況。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表示,過去半年多來,有不少犯法、支持犯法和暴力的人,想削弱警方的執法能力,不斷用假新聞和假消息,煽動社會對警方的仇恨和誤解,分化市民和警方以及警隊內部。但警隊并非孤獨,而是有好多市民和機構支持。

    鄧炳強說,市民對暴力已感到厭倦,他向使用暴力的人喊話稱,他們的行為不會得到社會支持,警方會盡一切辦法拘捕他們。

    香港警察公共關系科向新京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從6月9日到12月29日,一共有544名警員在行動中受傷。

    “仿佛一夜之間,變得亂糟糟”

    那是一枚自制燃燒彈,簡單易做,瓶子里灌上汽油,點燃瓶口塞著的布條,劃著火光就飛了過來。

    10月7日,香港警察在旺角巡邏。

    瓶子落在阿珍面前,瞬間爆燃,接著黑煙彌漫,空氣變得焦灼,充滿燃燒的味道。除了燃燒瓶,呼嘯而來的,還有下雨一樣的磚頭。

    2019年6月中旬,香港警隊機動部隊女警阿珍接到命令街頭執勤,不敢相信自己會面臨這樣的境地。“原本理性、克制的示威活動,仿佛一夜之間,忽然全變了,變得亂糟糟。”她說。

    示威者們四處設置路障,阻斷交通,擾亂秩序,甚至砸毀一些店鋪,試圖給香港政府施壓。警察的任務則是驅散示威者,恢復街面平靜。

    從警21年的警長阿華也說不清楚,為何示威活動會變得暴力。他說,香港每年大大小小的游行上千次,警方會向游行者下達不反對通知書,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游行都能順利進行,警察還會幫助游行隊伍維持交通秩序。

    而如今暴力持續不止,觸目驚心。有人砸壞商鋪飯店,有人搗毀地鐵售票機和屏蔽門玻璃,有人在交通要道設置路障,甚至縱火,一些講普通話的人被圍堵,落單的警察也被圍毆。

    阿珍和阿華分屬不同的防暴小隊,但任務一致——驅散暴力人群。

    防暴護甲、胡椒噴霧、警棍、防毒面具、一支能發射催淚彈的防暴槍,還有裝著六顆子彈的左輪手槍。20多斤重的防暴裝備,背負在防暴警員身上。

    他們手持防暴槍,向前邁步,對著空中射出催淚彈,后退,裝彈,邁步,再開槍。

    11月12日,阿華參與了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港中大”)著名的“二號橋沖突”事件。有示威者占據港中大校園內的二號橋,向橋下的東鐵線地鐵路軌和吐露港公路投擲單車等雜物,阻斷交通。

    當日,阿華所在的小隊50多人在二號橋上建立防線,跟50米外的數百名示威者對峙,下午3點左右,警方使用防暴槍發射的催淚彈和霰彈槍發射的布袋彈驅散示威者,示威者則向警方防線投擲燃燒瓶、磚塊,“10多分鐘時間,我們打了300多顆催淚彈和布袋彈,然后持盾牌和警棍沖散了示威者。”

    在沖突至今6個月的時間里,無論是阿華還是阿珍,他們每天至少工作13個小時,最長連續工作40個小時,吃能量包充饑,睡在警車里。香港夏日30多度的濕熱天氣,常使他們汗流浹背。

    半年來,每天能和同事一起平安下班,阿珍就倍感欣慰。唯一的一次受傷,是在向暴力示威者疾速推進時,負重的她摔倒在地,雙膝紫腫,三個星期才治愈。

    針對警察的襲擊時有發生

    最近一段時間,香港警察使用催淚彈被質疑為濫用武力,阿華和阿珍則認為,這符合操作規范。

    “大的原則是超過50人非法集結,對方扔汽油彈和磚頭就可以使用催淚彈。催淚彈聲音巨大,煙霧彌漫,目的是為了驅散,是最低級、最安全的武力,可以說催淚彈的傷害性比警棍還低。”一名退休的香港警署警長告訴新京報記者,催淚彈射程六七十米,釋放的煙霧能讓人呼吸困難,而布袋彈射程20多米,能讓單個人失去反抗能力,兩種武器均不會致命。

    9月29日,香港警察在金鐘抓捕破壞公共設施的示威者。

    “跟警方的催淚彈相比,暴力示威者的武器有汽油彈、腐蝕液體、弓箭、綁有鐵釘的石油氣罐、磚塊。”阿華說。

    近期針對警察的襲擊時有發生。8月12日,一名警員在尖沙咀警署內執勤時被暴徒投擲汽油彈燒傷雙腳。10月13日,巡邏小隊警員Alex在觀塘地鐵站執勤時,被一名襲擊者持刀刺中脖子,鮮血直流。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手術,至今仍在康復中。11月17日,一名警察傳媒聯絡隊隊員在香港理工大學附近,被人用弓箭射中小腿。

    “警察使用多少程度的武力,要看他們受到了多少襲擊,針對警察都是致命的暴力襲擊,而警察使用的是低層次武力,我不認同警察使用了過多的武力。”遇襲警員Alex說。

    觀塘警區警民關系主任譚汝禧曾從事與海外其他執法機構的聯絡工作,認識許多世界各地的警察。

    “他們對香港警察的評價是,很專業很克制,他們跟我說,如果現在的情況在他們國家發生,他們討論的不是有多少人受傷,而是有多少人死亡,他們很欣賞香港警察的作風。”譚汝禧說。

    但阿華坦承,按照嚴格的執法操作規范,如果暴力人員不反抗了,警員應該停止武力,但這個尺度在沖突現場并不好拿捏。

    7月21日,有白衣人在元朗地鐵站無差別攻擊乘客,警方被指未有效制止襲擊,被稱“警黑勾結”。8月11日,有消息稱尖沙咀警署外一名少女被警方的布袋彈擊爆眼球。8月31日,傳言稱警方在太子站地鐵內打死人。

    面對這些傳言指責,阿華也希望能夠還香港警察一個清白,“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警察可以合法使用武力”

    62歲的退休警長李龍生1977年加入警隊,他認為,此次事件香港警察備受指責,聲譽一落千丈,源自香港人對警察不切實際的過高預期。

    李龍生入警當年,趕上數千名警察沖擊廉政公署,毆打廉署人員,并要求不被懲罰,“無論是英籍警察還是香港籍警察,名聲一直不好,但市民都很怕警察,去店里買東西,沒人敢收警察的錢。”

    李龍生曾談過三個女朋友,她們的父母一聽說他是警察,極力反對,“背地里,市民都喊我們是有牌照的爛人。”

    10月13日,旺角,香港警察清理示威者留下的路障。

    1997年香港回歸前后,香港的暴力犯罪減少,加之香港電影的烘托,香港警察的形象大幅度提升,并以專業、高效聞名世界,是香港警隊的“高光時刻”,獲贊為全球最佳紀律部隊。一部由梁朝偉主演的警匪片《新扎師兄》一度風靡香港,影視劇里香港警察的風采讓阿華著迷,和許多年輕人一樣,看了這部劇,立志要當警察。

    阿珍曾是寫字樓里的一名白領,她想找一份更有挑戰性的工作,辭職應聘警察。警察學院培訓畢業后,先去巡邏隊、機動部隊、沖鋒隊、特勤隊,最后又調回機動部隊。新入職的警員如今月薪兩萬一千港元左右,每年加薪一千港元,“在香港算是相對體面的職業。”阿珍說。

    與香港電影中警察偵破國際大案、警匪街頭槍戰的演繹不同,現實中港警處理的案件大多瑣碎。阿珍說,她在灣仔執勤時,下午3點到晚上12點,接到的案件超過100個,打架、偷東西到違停、吵架,事無巨細。

    阿華處理的事情更加瑣碎,“貓上樹下不來、鳥叫吵人、狗走丟了,甚至孩子不做作業,都會有人報警,都要去解決。”這些工作讓他覺得,自己更像是一個上門服務的客服。

    退休警長李龍生認為,正是這種瑣碎細致,使得港警與市民關系融洽,“警察天然的武器就是威嚴,當市民喜歡警察,就相當于警察放棄了這件武器。現在警察上街打催淚彈,只不過干了該干的事情,但人們就受不了了。”

    “香港人太久沒有見過催淚彈了,他們覺得香港警察像溫順的貓一樣,但他們不知道,警察可以合法使用武力。”上述退休警長說。

    “不能因為顏色不同而對立”

    燃燒瓶與催淚彈交織,黃色火焰和白色煙霧在香港街頭彌散。人們也用顏色劃分陣營,變得難以溝通。

    對警察的態度更加極端化。一些暴力示威者甚至開始針對警察個人,他們張貼警員的家庭子女信息,揚言報復。

    譚汝禧的住址、電話以及家人信息等個人資料就被人貼在網上。他和孩子半歲時的一張合影也被人翻了出來,照片一側,寫著一行針對孩子的污言穢語。

    9月29日,香港警察在銅鑼灣警戒。

    譚汝禧說,有一周的時間,他的家人連續不斷接到騷擾電話,收到恐嚇信息,“太太得知自己懷了二胎的那一天,很多人給她打電話,全是騷擾言語,太太不是警務人員,是普通香港市民,當晚她就崩潰了,在我面前失聲痛哭。本來剛懷上寶寶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但是完全沒有喜悅之情,最近幾個月,好幾次差點小產。”

    香港機動部隊校長、英籍總警司莊定賢的家人和孩子也“被人肉”,他13歲的女兒在學校甚至被體育老師灌輸“應該對父親做的事感到惡心”。

    如今,譚汝禧和其他被起底的警員家庭一樣,生活受到很大影響。他不再讓孩子上街,自己和父母陪同太太一起出門,“我和太太是好客之人,現在對人比較謹慎,不會邀請別人來家里做客,以前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現在什么都不說了。”譚汝禧說,他最慶幸的是,親戚朋友都非常支持他。

    阿珍最直觀的感受是,風波之前,她在馬路上給違章車貼告票(類似于罰單),車主頂多嘮叨兩句,“風波之后,車主張口就罵黑警。”

    讓阿珍痛心的是,“顏色”侵蝕了親情。以前每個月,警員阿珍一家人都會聚餐,如今因為和家人的立場不同,聚餐也取消了,“我和老公站藍營,姐姐姐夫站黃營,父母吃瓜中立。”

    姐姐姐夫曾勸阿珍,“不要再做警察啦。”

    “不做警察你養我啊。”阿珍懟回去。不歡而散。

    交友的標準不再是志趣相投,而是立場一致。在朋友群里,總能看到親朋轉發辱罵警察的留言,半年來,阿華和阿珍不再跟黃絲朋友、黃絲同學聯系,“免得爭吵。”

    甚至連吃飯的餐廳,都有藍營黃營之分,有人還畫出了香港“藍黃商戶地圖”,加以區分。在尖沙咀,兩家冰室因為藍黃立場不同,各自驅趕不同立場的食客,而店鋪又被持不同立場的人員打砸。

    “大家都是香港人,不應被分成不同的顏色而變得對立。”阿華說。讓他欣慰的是,有次他在機場執勤,乘客偷偷走到阿華身邊,小聲說“加油”“撐警”,給他打氣,公園帶著孩子散步的媽媽,遠遠地向他豎大拇指。

    “希望各方盡快彌合裂痕”

    觀塘警區警民關系主任譚汝禧想搞清楚,為什么香港一下子變成了這樣。

    有示威者被抓,譚汝禧會去問他們,“破壞自己的家園,破壞自己搭乘的地鐵,這對你爭取的任何一件事的幫助是什么呢?很多時候他們都回答不了。”

    一名香港出租車司機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對內地的了解主要是來港旅游的內地游客,而對許多內地人來說,提起香港,想到最多的是粵語歌、港片,同樣缺乏深入了解。

    9月29日,香港警察在銅鑼灣警戒。

    如今,阿珍仍每日執勤,下班后聽內地流行音樂,不看電視不看新聞,靠養貓養狗排解壓力。

    今年7月份,阿珍在內地開通了微博,想加深對內地的了解,“以前港警很少看內地新聞。”開通不到4個月,粉絲數就過了4萬。

    “以我不服輸的性格,自從6月中旬開始,就不再穿黑色衣服,全身除頭發外,都沒有黑色。”她在微博上寫道,贏得了內地粉絲一片贊譽。

    讓譚汝禧和阿珍欣慰的是,針對暴力示威者,香港市民的和平“撐警”集會讓他們感動。

    11月16日,“香港和平力量”組織在香港港島金鐘發起撐警集會游行,呼吁“反暴力、愛和平、撐警隊、護安寧”,市民手持“支持香港警察”的標語并高呼“警察加油”。

    一名參加集會的女士哽咽著告訴新京報記者,她家樓下天天有人搬磚砸磚,樓下的護欄全被拆光了,出門都是沙坑,車子推不出去,自己的寶寶十分害怕。

    “任何家長、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想見到小朋友在暴力和沒有道德的環境中成長。如果警察不止暴制亂,我們香港就完了,東方之珠就完了。”一對帶著寶寶參加集會的夫婦說。

    阿華說,當下最緊要的,是各方如何彌合裂痕,回到當初一起“飲早茶、吃宵夜”的香港,“香港的自由并沒有減少,大家應該坐下來談,大家秉持法治理念,回歸理性,香港仍可以渡過難關。”阿華說。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阿珍、阿華、李龍生均為化名)

    圖、文/新京報特派香港報道組 編輯 胡杰 校對 張彥君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