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2012),對黨政機關公文字體格式做了明文規定,即黨政機關公文正文,一般用3號仿宋體字。
一方面,由于種種原因,公文寫作普遍使用的字體為仿宋GB2312。另一方面,由于我們的電腦存在多種仿宋字體,不同的人可能會使用不同的仿宋體字。由此,對公文寫作正文字體選用的問題上,出現了不同的觀點和意見。一些人認為應該使用仿宋GB2312,個別地區和單位甚至還作出規定;一些人認為只要是仿宋字體就行;不清楚公文規定的人更是隨心所欲,想用什么字體就用什么字體。仿宋字體是怎么出現的?GB2312代表什么?仿宋GB2312字體和公文寫作有什么淵源?公文正文究竟該用什么字體?
仿宋體是專門為印刷字體設計的印刷字體。我們知道,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術發明于唐代,而楷書在唐代被廣泛使用,同時唐代還是楷書藝術的集大成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下,楷體就成了最早的印刷字體。
為了提高雕刻效率,經過歷代改良,宋體字在楷體字的基礎上,初見雛形。到明代的時候,產生了專供雕刻、閱讀的宋體字。由于是模仿宋版書上的字體發展來的,最初的名字叫仿宋體——但這并不是如今的仿宋體。
楷體與宋體對比
咱們可以仔細觀察一下,楷體和宋體。楷體輪廓比較圓潤,宋體由更多直線構成,從雕刻的角度來看,同樣的文字,顯然宋體更易于雕刻,雕刻效率更高。
現在公文中經常提到的仿宋又是怎么回事呢?簡單來說,仿宋就是“模仿宋體”。現在仿宋字體最早要追溯到丁善之、丁輔之兄弟。1912年,丁氏兄弟為了紀念先父,打算將父親的著作印刷。為了把父親的著作做得更加精致,他們以宋代刻本為模板,進行設計仿寫,最終在1916年創造出了一種字體——仿宋體。
GB是“國標”兩個漢字拼音的簡寫。GB2312是中國國家標準總局發布的一套簡體中文字符集編碼標準,全稱為《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 基本集》,標準號為GB 2312-80。該標準于1980年發布,并于1981年5月1日開始實施。由上圖我們可以知道,該標準自2017年3月23日起,轉為推薦性標準。簡單點說,GB2312就是一套國家編碼標準。但當時只收錄了6763個漢字和682個非漢字圖形符號的代碼。
1995年,我國頒布《漢字內碼擴展規范》,簡稱GBK,這是GB2312的擴展版本。GBK編碼方案包含更多的漢字和符號,共收錄漢字21003個。
2000年,我國又頒布了《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的擴充》,標準代號為GB18030-2000。2005年、2022年,國家對GB18030進行2次修訂,現行標準收錄漢字87887個。
漢字編碼標準
20世紀初,我國信息化建設高速發展。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微軟公司發布了Windows XP計算機操作系統,并且經歷了長達十多年的流行期,成為歷史上最廣泛使用的操作系統之一。
而仿宋GB2312字體,是當時Windows XP系統預裝的唯一仿宋字體。與此同時,1999年頒布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GB/T9704-1999),正好對公文的字體字號作了相關規定。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的公文正文使用的字體就變成了仿宋GB2312。久而久之,大家的行為習慣就這樣潛移默化的形成了。
盡管我們已經習慣了使用仿宋GB2312字體,但事實上,現行《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2012)僅規定了公文正文使用3號仿宋體,并沒有要求必須使用仿宋GB2312字體。所以,只要我們使用的是仿宋字體,就是符合國家標準的。
實際上,不同的仿宋字體,雖然有所差異,但是總體效果差異不大,打印出來以后,差異就更小了。以下是三種仿宋字體,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一下。
三種仿宋字體對比
親愛的讀者朋友,謝謝您讀到這里!請別忘了關注、點贊、評論、轉發、分享,您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對我努力的最高贊譽!再次感謝您的支持與陪伴!讓我們攜手前行,在文字的海洋中乘風破浪,共創未來!
為什么公文要用「仿宋_GB2312」字體?
說起來,“仿宋_GB2312”這字體啊,還是咱們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它原來是從古代書法里學來的,現在經過電腦一加工,變得更方便了。這就像咱們家里的老物件,雖然年頭久了,但經過翻新,還是一樣好用,還多了些現代感。用這樣的字體寫公文,既是對老傳統的尊重,也讓現代的東西更有文化底蘊了。
大家對此如何看待呢?歡迎評論點贊!謝謝各位看官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