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前段時間,姐姐2014年12月購買且到目前為止只開機4次的Macbook Pro落入我手,于是我就想試試這蘋果的筆記本使用起來到底如何。但是我一直用的都是windows系統的電腦,比如目前的生產工具Thinkpad X230和當作家庭電腦用的Thinkpad T530,都是用的windows系統,而且目前已經升級到windows10了,用下來感覺還不錯,特別是觸摸板的設置方式和macbook一樣了。
二,偽開箱
這臺Macbook Pro 13是頂配的,i5-4308U+8G+500G SSD,目前來說配置還是不低的,特別是處理器,和目前2015版的i5-5257U都是差不多的性能。這是我幫她買的,當時想曬單的,拍了很多照片,包括安裝windows7系統,后來想想還是算了,又不是自己的,世事難預料啊,終究還是落入我手。
和我當時以及現在使用的TP X230做對比,大一圈,但是薄很多,重量差不多,不含電源X230是1.34KG,Macbook Pro 13是1.58KG,還是略重了一點,個人還是喜歡1KG的12寸Macbook,不知道這個月是否更新,如果更新的話考慮把這個出售換12寸的 。
對于Macbook的單手打開屏幕,我要給12個贊,TP這點做的實在不合格。
為了給這個安裝windows7系統,折騰了好幾個晚上,最后終于安裝了雙系統,右邊是家里的TP T530.
windows的評分還不錯,對于集顯來說。
寫入速度也相當快。
因為姐在國外,如果電腦出問題我無法救急,于是做了兩個系統恢復U盤,后來想了想,真的是多余的,如果真的出了問題,不是她拿去給國外修電腦的,那就肯定是叫人帶回來給我重新安裝系統。
好了,想在落入我收也是“良禽擇木而棲”了,不過我的筆記本都是安裝的固態硬盤,空間有限,所以一般都有一個外接移動硬盤或者用U盤轉移文件,比如Sandisk CZ80 64GB,和自己DIY的256GB mSata SSD移動硬盤。但是眾所周知,Mac和windows系統的磁盤格式不一樣,不通用,所以想找一個兩者都兼容的格式來儲存文件,方便兩者訪問讀寫。
三、常用的硬盤格式
先說一說windows支持的格式,老鳥可以跳過
1,最早是FAT格式,分FAT16和FAT32,前者支持的分區最大容量只有2G,所以被后者替代了,但是后者也有兩個問題,首先不能存放大于4G的文件,其次容易產生磁盤碎片,性能不佳,這就是windowsXP時代的定期“磁盤碎片整理”對使用了一段時間的電腦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2,這個FAT目前已經被性能更優異的NTFS格式取代了,現在安裝Windows7以后的系統,默認就是這個格式。這個格式可以支持4GB以上的單個大文件,現在隨便一個游戲的安裝包,或者一部1080P的電影就會超過4G,所以這個目前就替代了FAT格式,而且擁有了更高的安全屬性。
3,exFat格式,這個格式最早開發出來其實是給U盤使用的,因為FAT32不支持4GB以上的單一大文件,而很多U盤已經超過了4G ,所以這個格式出現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
下圖左邊是32GB的SD卡,默認的FAT32格式,這個是當初相機的存儲卡,默認的就是這個格式,而右邊是250GB的msata固態硬盤自己DIY的移動硬盤,默認的格式是NTFS格式。
接著我們說一下Mac的格式,HFS+文件系統是蘋果電腦中默認的最常見的文件系統,來源于UNIX,替代了之前的NFS(分層文件系統),也被稱為MacOSExtended(或誤稱為“HFSExtended”)。但是Mac除了支持NFS+格式外,還支持Fat、exFat格式的讀寫,但是對NFS格式只支持讀,不支持寫,所以很多人會安裝支持NTFS讀寫的插件,比如paragon NTFS,但是這種插件一般都是收錢的,當然也有破解版的,但是類似的插件也是有缺陷的,就是有很低的可能性,讓您的系統崩潰。如果有重要資料的朋友,還是建議多做備份。
咱說說從磁盤格式上選擇,相信有朋友看到上面的時候,已經想到了,使用exFat格式就可以了,沒錯,但是使用了exFat格式之后,對于大容量的移動硬盤來說,實際的速度如何呢?
四、測試讀寫速度
測試平臺:Macbook Pro 13:i5-4308U 、Thinkpad X230:i5-3320M,(全部使用USB3.0)
存儲設備:Sandisk CZ80 , mSata固態硬盤組裝的移動硬盤
測試軟件:Mac平臺Disk Speed Test 、Windows平臺Crystal Disk Mark
準備工作:exFat格式使用Macbook來創建的磁盤格式,而NTFS是用Windows創建的磁盤格式。Macbook安裝了Tuxera NTFS 2015插件,用來支持NTFS格式寫入。
先來看一下CZ80這個Sandisk性價比最高的U盤使用兩種格式在Mac和Win系統下的讀寫速度:
從上面兩張測試截圖來看(測試多次,結果相差不大),得出以下速度:
1,在Windows系統下,exFat和NTFS兩種磁盤格式的讀寫速度相差不大;
2,在Mac OS系統中,exFat格式下的讀寫速度與Win系統下的速度相差不大;但是NTFS格式下,Mac OS系統的讀寫速度遠不如exFat格式的讀寫速度。
3,exFat格式下,Mac OS系統比Windows系統的讀寫速度略低,但相差不大;在NTFS格式下,兩個系統的讀寫速度相差巨大。
接著我們用mSata固態硬盤組裝的移動硬盤來測試一下:
從上面兩張圖可以看出,前面得出的結論可以成立,算是做了一下驗證,下面用表格總結:
到了這里,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結論了,這里我來說說我的想法:
1,如果你追求速度,那么exFat格式是不二之選,但是exFat格式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兼容性略差,比如老系統如XP無法支持,需要安裝插件,哪怕是win7,我就遇到過兼容問題,需要格式化,但是插回win10中打開又沒有問題,沒錯我用的就是這個格式。
2,我個人不建議在移動設備中使用NTFS磁盤格式,首先很傷U盤(機械移動硬盤可以不考慮這個),因為ntfs分區采用“日志式”文件系統,需要記錄詳細的讀寫操作,肯定會比較傷閃盤芯片,因為要不斷讀寫;其次就是對MacOS兼容不是太好,需要安裝插件才能寫入,并且速度也差不少。
最后,Macbook Pro有雷電接口(Thunderbolt),每個雷電接口都有兩個通道,每個通道的帶寬都可以達到雙向10Gb/s,而USB3.0的最大傳輸帶寬高達5.0Gbps(500MB/s),可惜我沒有雷電接口的移動存儲設備,這接口設備價格實在是太貴,性價比太低了,不常用。
希望這份磁盤格式的測試報告對您有參考意義,謝謝。
【結語】
本文由什么值得買網友“東皇太一”撰寫并授權轉載,由于篇幅原因,僅選取了精華的部分進行分享。完整原文可去我站《干貨:Win和Mac中NTFS和exFat格式讀寫速度對比》查看,如果你有更多好物想跟我們分享,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互動。
最近入手了移動硬盤或者大容量的U盤的小伙伴,有沒有注意到它們的文件格式,沒有的話不妨現在看一看,你大概率會看到一個稍微有點陌生的格式——exFAT。它到底是個啥格式,為什么變成了移動存儲甚至是Windows系統的“默認”選擇?我們曾經熟悉的FAT32和NTFS出了啥問題嗎?咱們今天就來聊一下這些事吧。
從名稱就可以看出,exFAT是一種基于FAT格式的發展型,它最主要的改進就是能保存4GB以上的文件了。至于和NTFS格式相比,它最大的優勢就是完全開源,所以可以獲得Android、MacOS等操作系統的支持,喜歡玩其他開源系統的小伙伴一般也能很容易地找到相關驅動,隨便哪個電腦甚至手機都能用,當然更適合移動存儲了。
那有了exFAT,FAT32和NTFS是不是就沒用了?當然也不是,exFAT的推出和開源比較晚,經常更新的Android、MacOS雖然可以支持,但一些“底層”的操作系統,比如主板BIOS并不認識它,想截個圖或者升級下BIOS,都只能用FATA32的U盤。更精簡或更老的UNIX、Linux版本及衍生品也要自己去找驅動才能掛載exFAT硬盤。
至于NTFS,大家格式化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它的存儲單元管理還是要比exFAT強不少的,更小的存儲單元可以避免小文件浪費空間,更好的管理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性能。
所以說,怎樣規劃手頭移動存儲的的文件格式還挺重要的。小編的建議是,16GB以下的功能型U盤,比如想做啟動盤、系統維護盤啥的,最好用FAT32格式。這里要注意的是,FAT32肯定是放不下新版系統ISO的,做安裝盤的時候必須處理一下,要做多系統安裝盤更是得選對了制作工具,還可能需要手動給ISO“減肥”才行。
16GB以上的U盤和移動硬盤就得分一下應用了,比如蘋果電腦與Windows電腦使用同一個盤,或者支持OTG,想接手機用的話,肯定選exFAT。但只用在Windows上,而且追求性能的話,NTFS仍然是首選,在速度和空間利用方面更好一些,甚至和一些高端Windows應用的兼容性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