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內存和SSD的玩家一定對“原廠顆粒”這個詞不陌生。不管是商家的產品宣傳,還是玩家的口碑,原廠顆粒都可以說是高品質的代名詞。如果想更好地了解原廠顆粒,并將選購方法應用到實際中,就請隨我走上DIY從入門到放棄之路。
原廠顆粒目前只限于內存和SSD這兩個產品線,如果其他產品中有相同或相似的宣傳,那肯定是騙小白用戶錢的,直接視為騙子即可。
在內存和SSD中,負責存儲數據的部件就是存儲顆粒,也叫閃存顆粒。存儲顆粒的大小直接決定了內存/SSD的容量大小,而原廠顆粒指的就是存儲顆粒。
那什么是原廠顆粒呢?這要從存儲顆粒的制作方式說起。和CPU一樣,存儲顆粒也是用硅晶圓制作的,不過因為硅晶圓中會有微量的雜質,再加上工藝并不是完美的,使得制作存儲顆粒的晶圓會有一些瑕疵。
CPU和存儲顆粒都是用硅晶圓做的
在晶圓制作完成后,瑕疵會成為切割好的存儲顆粒的一部分,存在瑕疵的顆粒就會有質量問題。
對此,存儲晶圓廠商會對顆粒進行測試,將合格的顆粒挑選出來。其中高品質顆粒(Good Die)用于要求更高的手機存儲及內存,固態硬盤,普通的顆粒(Ink Die)則用于TF卡,U盤等對存儲要求不高的設備。
不管是Good Die還是Ink Die,都是通過存儲顆粒的性能測試的,這些顆粒就被稱為原廠顆粒。
那么沒有經過測試的顆粒呢?晶圓廠商為了彌補一部分成本,會將測試不通過的顆粒留在晶圓上一同出售,一些廠商就會將其購回,進行進一步的測試,一般來說標準會低于原廠顆粒的標準。
因為存儲顆粒不合格會有多種原因,所以第三方廠商的測試主要針對性能和容量對顆粒進行區分:容量不達標的,會將損壞的部分予以屏蔽,降低其容量標志后用在內存/SSD上;速度不高的,會將其用在SATA協議的SSD上;嚴重不合格的,會銷售給下一級廠商繼續制作產品,直到榨取完所有顆粒的價值。
廠商打磨之后的顆粒
而且,有些廠商為了大幅降低成本,或有部分情況是原廠顆粒供不應求,SSD廠商會回收舊設備上的存儲顆粒,打磨后將其偽裝成新品進行銷售。
此外,還有一種自封片,是晶圓廠商直接銷售整片存儲晶圓的,但是由于后續封裝品牌的測試方法和標準不同,雖然也會有高品質的顆粒,但是對于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判別難度極大,所以一般不做考慮。
所以說,一方面原廠顆粒是存儲顆粒的品質保障,證明其通過了標準的高性能測試,在讀寫速度和使用壽命方面都有很好的性能;另一方面原廠顆粒意味著存儲顆粒為全新產品,不會有回收的二手顆粒以次充好,用戶對其品質可以進一步放心。
體現在消費者這里,就是原廠顆粒的內存/SSD可以使用更長的時間,而低劣顆粒的產品有更高的“中獎率”,存在電腦死機藍屏,甚至數據全丟的風險。所以說雖然原廠顆粒價格更貴,但是其使用壽命可以淘汰好幾個山寨貨,所以原廠顆粒產品可能更便宜。
那么如何鑒別原廠顆粒呢?一個靠譜的方法是看顆粒的標識,常見的原廠顆粒標識為:三星原廠顆粒會在左上角有二維碼,右側有SEC字樣;英特爾原廠顆粒會在左側有一個占據3行的鏤空小寫字母i;美光原廠顆粒在右側有一個鏤空的大寫字母M,兩個環繞的弧形拼成一個傾斜的橢圓;東芝原廠顆粒會在第一行有全大寫的TOSHIBA字樣。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查驗顆粒需要拆開SSD,導致保修失效,另外還有無良廠商將存儲顆粒表面的標識打磨掉,印上高仿的原廠標識,沒有專業知識也會中招。
閃迪原廠顆粒
所以,我們建議大家的重要數據放在確定使用原廠顆粒的品牌產品中,主要包括:三星(只供應三星自家產品,其他地方見到即為二手回收);英特爾;東芝(鎧俠、浦科特、希捷);美光(英睿達);閃迪(閃迪,西數);長江存儲(致鈦)等。
其他大品牌的SSD參考網友的拆解對比顆粒以及性能測試也可以購買,但是要注意產品價格,因為內存/SSD廠商不會倒貼錢,所以產品價格低于顆粒價格的肯定也有貓膩,貪便宜吃虧的往往是自己。
如果預算真的有限,我也不建議購買雜牌SSD,一個好的解決方案是選購CMR的機械硬盤,不僅容量大,而且同樣有穩定性保障,正常使用10年8年也不會出問題,用起來也更省心。最后還是那句話,硬盤有價數據無價,即使廠商給你維修或換新,數據丟失帶來的損失往往成本更高。
“DIY從入門到放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您可以在微信公眾號搜索“DIY從入門到放棄”,或掃下方二維碼進行關注,您可以在第一時間內獲取到新的內容,公眾號后續會將全部專欄內容導入,歡迎關注并和我們互動,好的內容離不開您的支持。
(7895895)
繼續繼續,書接上回。
今天說一下如何檢測硬件吧,這個需要用到啟動優盤或者啟動光盤,至于怎么做啟動優盤啥的請去看我前面寫的文章,今天就來說說里面有些工具的用法。
其實ghost鏡像里就有很多工具,不同名字的鏡像帶的工具都大同小異,差不多,所以不用糾結說我用的ghost鏡像跟你不一樣,工具會不會也不一樣這樣的問題。
給你們看幾張圖就知道了。
是不是都差不多?
如果我們只是裝系統的話,選第一項就可以了,什么都不用管。
跑題了,今天說下里面的工具。
前幾篇文章說到有些故障可能是硬盤有壞道,但只是懷疑,所以我們要檢測,那用什么檢測?
用MHDD這個軟件。
上面的啟動畫面里基本都可以看到硬盤掃描,如果你的啟動盤里沒有,那就進DOS工具箱里看看。
DOS工具箱里有MHDD
打上MHDD這個名字,回車會進入到下面這個。
一般會自動進入到這界面如果不進,回車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到3后面顯示了一個名字,這個就是硬盤,牌子是Maxtor,這個是牌子。
如果你有多塊硬盤會顯示多個名字,如果有光驅的話光驅也是會顯示的,建議把不需要檢測的都拔掉,新手不一定能分的清楚。然后鍵入硬盤前面的序號,這個是3,那就輸入3,回車。
進入到這個界面↓↓↓↓↓↓↓
這上面顯示了一些參數,檢測壞道的話,直接按兩次F4,就開始檢測。
順便說一下上面的參數吧
Start LBA:被檢測硬盤起始扇區(默認為0);
End LBA:被檢測硬盤結束扇區(默認為硬盤的最大扇區數值);
Remap:壞道重映射,打開這項功能后會把被檢測硬盤中的壞扇區的物理地址寫入硬盤的GLIST表,并從硬盤的保留區拿出同等容量的扇區來替代,所以使用該功能并不會造成硬盤總容量的減少,數據也不會丟失(前提是你沒有太多的壞道,100以下),默認為OFF關閉狀態;
Time out(sec):檢測超時時間,默認為200ms,超過這個時間就是為壞扇區;
Spindown after scan:檢測完成后關閉硬盤馬達;
Loop test/repaire:循環檢測/修復,默認關閉狀態;
Erase Delays *DESTRUCT IVR*:刪除等待,主要用于修復壞道(不能和Remap同時使用,修復效果要比Remap更為理想,尤其對IBM硬盤的壞道最為奏效,但要注意被修復的地方的數據是要被破壞的,因為它以255個扇區為單位低格)
按兩次F4后開始檢測
看好紅框
掃描過程中出現綠色和褐色:說明硬盤讀取到這里時,讀取數據異常,但還沒有到產生壞道的地步,還是可以用的,就是有些卡。
掃描過程中出現紅色:如果出現紅色的話,說明硬盤在讀取到這里時比較吃力,說明馬上就要就要產生壞道了。最好直接把紅色表示的扇區直接隔離。經常讀取這個扇區的話,可能加快產生壞道。
如果硬盤出現大量的這些東西,那么此硬盤已經半廢了,可以考慮換個新的硬盤了。
掃描過程中出現紅叉:這是已經出現壞道了。
檢測的話不用全部檢測完,因為如果開機進系統就藍屏,或者出現啟動畫面就藍屏,說明壞道在前面,我們不用去檢測后面,因為太廢時間了。檢測個百分之十就可以了。在檢測的過程中隨時可以按ESC退出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