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辦公對于現在的許多用戶來說已是剛性需求,偏辦公的輕薄本在當下的筆記本市場大行其道,而在眾多的輕薄筆記本產品中,微軟由于擁有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辦公全家桶的先天優勢,因而旗下的Surface歷經多代更迭,至今依舊擁有不小的市場份額。在今年10月他們又推出了一款Surface Laptop 5筆記本,讓我們看看這款輕薄本有著怎樣的表現。
簡約設計結合精湛工藝
從外觀來看,微軟Surface Laptop 5采用了簡約的設計,A面只有一個微軟經典的田字形logo就再無其它浮夸的元素,但機身采用了高品質的陽極氧化鋁金屬工藝,所以質感相當出色。這款產品提供有13.5英寸和15英寸兩個不同大小的版本,這次評測體驗的是13.5英寸的產品,相對于15英寸的版本來說確實要更加輕便一些,機身重量僅有1325.3g,拿在手上也不會有明顯的沉重感。
由于是主打辦公的輕薄本定位,因此Surface Laptop 5的接口配置不算很豐富,機身的左側配有一個USB Type-A 3.1接口,一個USB Type-C接口以及一個3.5mm有線耳機接口,機身右側僅提供了一個Surface Connect磁吸電源接口,因此對于有外接多個電腦外設需求的用戶來說,他們就得跟蘋果的MacBook用戶一樣常備擴展塢配件了。
不過好在這個USB Type-C接口支持雷電4標準,既可以直接4K顯示器,也能給筆記本電腦進行充電,可以說雖然接口數量不多,但這兩個USB接口的配置都是拉滿的。
值得一提的是,Surface Laptop 5磁性不強,我個人在使用Surface Connect磁吸電源供電時出現過幾次意外磁吸意外斷開的情況,過于專注辦公時就可能會詫異于突然跳出低電量提示的狀況,因此在不外接顯示器的情況下,我會使用USB Type-C接口來進行充電,外出辦公時帶上一根Type-C數據線和氮化鎵充電器就能解決手機和筆記本兩個產品的續航問題,使用起來也比標配的充電器方便不少。
觸控屏幕搭配高配性能
Surface Laptop 5屏幕是一塊13.5英寸的LCD觸摸屏,沒有采用窄邊框的設計,分辨率為2256 * 1504,第三方應用中可看到屏幕面板的供應商是夏普,既然是辦公用的產品自然得要看一下這款屏幕的素質表現,雖說大量的辦公用戶主要需求是碼字工作,但畢竟還有些用戶有著修圖或設計等專業領域的需求,如果色域色準方面的表現還不錯,是可以在這些方面應急使用的。
通過紅蜘蛛的顯示器分析可以看到,這塊屏幕支持96%的sRGB色域,71%的Adobe RBG色域以及71%的P3色域,互聯網分享的sRGB色域算是基本滿足需求了,色準方面ΔE的最小值0.81,最大值8.99,平均值為3.31,想用這臺輕薄本修圖或調色的朋友只能打消這個念頭了,還是安心將它作為一個主要負責碼字的工具吧。
需要注意的是,這塊屏幕還支持10點觸控操作,但鑒于其不支持360度屏幕翻轉,無法作為Windows平板使用,而在日常辦公方面,相比觸屏操作,顯然還是鍵盤+鼠標要更加高效。另外屏幕上方還有一個720P分辨率的攝像頭,方便用戶在線上會議或遠程教育方面和他人進行溝通,只是沒有用上1080P分辨率的配置還是有些遺憾,而且攝像頭沒有物理上的隱藏設計,只能在Windows系統的隱私調用權限上進行設置。
或許是為了確保C面鍵盤區域的一體完整性,上下鍵的方向鍵沒有做成全尺寸的大小,并且鍵盤沒有提供指紋識別功能,好在這臺輕薄本支持Windows Hello 人臉識別登錄功能,不想輸入密碼的用戶也能快速登錄。鍵盤還提供有背光功能,在昏暗的環境下使用時也能看清鍵帽上的圖案。觸控板的操作體驗表現也很不錯,點按和滑動操作的響應速度都很快捷。
外觀介紹完畢,我們來看一下這款輕薄本的性能配置,CPU是英特爾酷睿i7 1255U,移動平臺的10nm制程工藝,支持10核心12線程,10核分別是兩個性能核心和8個能效核心,在輕薄本領域中屬于高端級別的處理器,CPU-Z的單核分數為520.1,多核分數為3474.3,在CineBench R23的跑分成績則是單核1135pts,多核7796pts。
筆記本沒有配備獨立顯卡,圖形處理的運算處理器方面就得依靠英特爾i7 1255U處理器配備的Intel Xe Graphics核顯,其擁有96個執行單元,基礎頻率300MHz,加速頻率為1400MHz,可實現8K視頻的內容輸出,并通過了英特爾的EVO官方認證,別光看它沒有獨顯配置,核顯的威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存儲配置方面,這款輕薄本配有2根,在AIDA64的內存條性能測試中顯示,單通道8GB內存的內存讀取速度為59598MB/s,寫入速度63348MB/s,內存復制速度68650MB/s,硬盤配備的是512GB容量的SSD,在CrystalDiskMark測試中顯示其最大讀取速度為3563.17MB/s,寫入速度為2479.32MB/s。
較低功耗帶來超長續航
鑒于輕薄本主攻方向是續航而非提供極致性能,因此我們著重看一下Surface Laptop 5的辦公性能和續航以及單烤能耗表現就行了,首先在PCMark 10的綜合性能測試中,這款輕薄本的基礎得分為8209分,生產力得分為5425分,數字內容創作得分為4771分,總分為4278分,這個成績表明性能方面它能滿足用戶日常辦公的使用需求。
官方宣傳這款筆記本的電池續航最長可達18小時,不過18小時肯定不是多數打工人日常使用的環境,相對來說PCMark 10的電池續航測試成績更有參考意義,背光鍵盤的應用會對筆記本的續航成績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續航測試的環境我們將輕薄本的鍵盤背光功能關閉,屏幕亮度設定在70%,并且電腦關閉節電模式,在這個日常使用狀態下,筆記本從滿電到電量耗完歷時9小時29分鐘,一天高強度的辦公應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再來看一下單烤成績,30分鐘的單烤下,筆記本C面常用的WSAD按鍵區域溫度為46.3℃,C面中間的區域也發熱明顯,CPU的溫度控制在60℃上下,功耗基本維持在15W以內,調度策略上可以說是相當保守了,當然作為一款辦公向的輕薄本,續航的權重要遠高于性能,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講完性能配置,最后再聊聊這款輕薄本的影音體驗,讓我頗感意外的一點是它的外放音質十分優秀,支持杜比全景聲,而且得益于出色的外放效果,遠程會議的交流過程中也能清晰聽到對方的內容,從而在聲音方面提升了遠程會議溝通的效率。
總結
綜合體驗下來,微軟Surface Laptop 5輕薄本在當下的主要競爭力體現在做工品質高,配置性能優以及續航時間長以及這三個層面,要是近期你有移動辦公需求,并且特別在意做工,輕便和續航這三點的話,這款產品會是當下輕薄本市場中值得購買的一套移動辦公裝備。
我知道有便攜顯示器這種顯示設備是在2018年,那個時候Switch已經開售一年多,朋友買了奧德賽限定版的Switch,除了平常給我安利Switch的各種好處,就是說Switch的配件,知道有個專門給Switch做的15.6寸的便攜顯示器這一產品類別,因為那個時候一直沒有想買Switch的想法,再聽到便攜屏顯示器時候是錘子科技在堅果Pro2S上講解TNT系統的時候相比于堅果R1可以支持連接便攜屏實現TNT的系統。這就是我對便攜屏一開始的了解。
2019年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去沈陽的時候已經看完了Switch但是沒有買,2020年開年就遇到了新冠疫情,不幸的是我也被隔離了,居家隔離十四天的時間里面就想要是有個Switch該有多好,這樣就不用那么無聊,伴隨著疫情Switch的價格也水漲船高,三月份的時候動森限定版發布之后價格居高不下,年底的時候看到價格合適,就入手了動森版。這算是自己第一個正兒八經的游戲主機。買了Switch之后就開始看Switch的配件,常規的殼、膜、包之外,便攜顯示器也正式在我的考慮范圍內。
從開始接觸便攜屏到現在,自己手上已經有三塊便攜顯示器,都已經到2021年,便攜顯示器的功能已經進化了很多,作為一開始Switch或者是筆記本的配件,演變為具備自身獨特功能。甚至可以作為生產力設備,對,你沒看錯,就是因為iPad Pro這幾年被人頻頻提及的生產力,如果你想入手便攜顯示器但是不了解現在的便攜顯示器都能做什么,那就往下看這篇文章會告訴你答案。
開始之前,先介紹文中會提到的三塊便攜屏,他們都是來自INNOCN(聯合創新)旗下的產品,INNOCN是來自國內專注于專業顯示器的品牌,旗下有設計、美術用的常規尺寸顯示器,還有便攜顯示器,上圖中的三塊便攜顯示器型號分別為N2F Pro、N1U、Q1U。三塊便攜顯示器的價格從N2F Pro的1598到Q1U的4498,價格差別如此之大,那么它們各自都有什么特點。
作為顯示器,不論是便攜顯示器還是常規顯示器拋開參數談價格或者其他都是扯淡,所以先來說一下三塊屏幕的參數,屏幕參數上面首先色域網頁上面介紹到的都只有一個色彩空間內的色域,作為攝影師,需要經常在不同色域間切換使用顯示器,所以有必要知道每塊屏幕在常用色彩空間下的色域表現,為了測試到準確的數據,用到了紅蜘蛛校色儀,之前入手紅蜘蛛是為了每過半年對顯示器顏色校準,這次正好就用到了紅蜘蛛的測試功能,經過紅蜘蛛測試得到的每塊屏幕結果如下。
正所謂一份線一分貨,入手產品時候的價格直接決定著便攜顯示器屏幕表現,參數是枯燥的,使用感受才是真實的,每塊便攜顯示器自己都是有長時間使用的,他們擁有的共同點是接口上面采用的都是雙type C和miniHDMI,而三塊便攜屏各有各的特點和用處,
一、INNOCN N2F Pro
這是三塊屏幕中價格最低同時屏幕參數不亮眼的,分辨率1080P,內置電池。這塊屏幕我是帶出門和朋友一起玩Switch的時候會用到,因為Switch的機能限制輸出畫面的分辨率就到1080P,連接Switch之后還可以給Switch充電。如果只是連接Switch的話這塊屏幕最合適。
但是不只能用來連接Switch,前面提到這塊屏幕內置電池,同時還有無線投屏的功能,和手機或者iPad連接到同一Wi-Fi之后,就可以在愛奇藝或者B站等支持投屏播放的視頻軟件中將視頻投屏到這塊便攜顯示器上,對于宿舍或者是租房住沒有電池來說方便很多,包裝內帶了保護殼方便講屏幕立起來,我是使用Skippertech的iPad落地支架,剛好可以將N2F Pro卡進去。這樣的話躺在床上就可以看。解鎖更多的使用姿勢。但是這個時候這塊便攜顯示器的缺點也暴露出來,自帶的音響音質表現不好,加上沒有耳機接口,沒辦法通過外接耳機或者音響改善音質。這也是三塊屏幕都有的缺點。
屏幕本身也是支持觸控操作,在連接windows或者安卓手機就可以使用觸屏操作系統,但是不支持蘋果macOS的觸控操作,我是偶爾連接三星note10,自動激活三星的DEX模式,觸屏使用DEX模式下的系統。三塊便攜屏都是帶有觸摸功能的。
二、INNOCN N1U
這是三塊屏幕中價格居中的一款,參數上面也是居中,但是這是三塊屏幕中唯一一款自帶支架的,接口也在支架上面,屏幕本體可以做到很薄,這塊屏幕的分辨率是4K。而它在參數上面和我桌面上使用的明基PD2700U一致。所以我是將這塊便攜顯示器放在明基PD2700U下面,經過紅蜘蛛校準兩塊屏幕的色準之后。組成雙屏,這樣在FCP剪輯視頻的時候將素材庫放在這塊屏幕上,提升工作效率,從這里開始,便攜屏就具備了一定的生產力。需要帶筆記本和便攜顯示器一起出門的時候,將兩者通過包裝內帶的雙type C顯示線連接起來,就可以擴展出來一塊屏幕開始工作,這樣也可以提升效率。
只是因為沒有內置電池,所以在直接連接筆記本的時候功耗問題顯示亮度被限制在50%,如果想要更高亮度的話,就只能接大功率充電寶給屏幕供電。但是N1U也是很遺憾的不不支持macOS的觸摸操作,只能在Windows或者支持桌面擴展的安卓手機上觸摸使用。
三、INNOCN Q1U
這是三塊屏幕價格最貴的一塊,同時也是各項參數最亮眼的。前面兩塊便攜顯示器在屏幕材質上都是LCD,Q1U采用的是三星的4KOLED屏幕,OLED和LCD工作原理的不同讓這塊便攜屏在對比度、功耗、可視角都有優勢。而這只是Q1U優勢的一角,屏幕4096級別的壓感,包裝里面有一根主動壓感筆,這就直接讓Q1U可以當作數位屏進而成為三塊屏幕中生產力最高的。
京東上面同壓感級別的數位屏價格在3500元左右,在屏幕參數上面遠沒有Q1U的出色,如果這樣來看的話,除去數位屏的功能,Q1U的頂級OLED便攜屏約等于白送。
同時Q1U也是三塊便攜屏中唯一一款支持macOS觸摸操作的,蘋果沒給你的觸摸版macOS,Q1U給你了,只是在使用的過程中發現觸摸版的macOS還是不如鼠標鍵盤操作來的更方便,這可能也是蘋果不給Mac產品加入觸摸屏的原因吧。
配合壓感筆使用上,在Photoshop里面不論是修圖或者繪畫都是可以的,使用上面的筆記本連接壓感筆的藍牙,我使用上面微了方便操作的話才系統設置里面勾選鏡像顯示器,這樣的設置在macOS下修圖或者繪畫誤操作更少。
這塊屏幕算是目前便攜顯示器天花板,不論是三星4K OLED壓感屏,還是屏幕參數上面給滿。缺點除了三塊屏幕都有的音響表現不好之外,就剩下價格太貴了,這好像是自己的缺點不是產品的缺點。
三塊屏幕介紹完了,看到現在的你如果還是想要入手便攜顯示器的話,那就我給出我自己的建議,只是想連接Switch的話N2F Pro最合適,并且還可以無線投屏偶爾客串一下小電視的角色。對于分辨率或者顏色顯示有更高階要求的話,N1U合適,自帶支架可以在桌面當作副屏使用,顏色參數上已經和絕大部分專業顯示器并肩,預算夠,有繪畫或者攝影后期修圖需求的話,Q1U更好,畢竟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我全都要,
因為自己工作屬性,對于游戲更多的也就是Switch偶爾玩玩,市面上還有高刷新率的便攜顯示器沒有涉及到,所以就只對于文中提到的三款便攜顯示器講出自己的使用感受和見解,2021年,便攜顯示器已經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顯示的基上擴展出來無線投屏、觸摸、更高色域、壓感屏操作等更多功能。相信通過今天的分享可以將自己對于便攜顯示器這一產品在2021年主要的幾個功能講清楚讓你知道,選擇便攜顯示器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使用需求入手合適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