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NEXT共有約 350 個新產品上線,被選出的 10 個產品涉及到可穿戴設備、增強現實、移動電商、手勢識別、獨立音樂、線下社交、效率提升、開發者工具、專業設備智能化等領域。
大到改變人的心智、小到只是把平常的兩個步驟變成一個。無論怎么變化,不變的總是打動人心。一起看看哪一款產品打動了你:
「Flow」是一款敏捷的無線控制器,可以用來代替鼠標操控電腦等智能設備,它小小的身軀內實現了相當于鼠標、觸摸板和手勢識別三種交互功能。
「Flow」的操作方式有 3 種:旋轉圓環、點擊和滑動控制器的表面、在可識別范圍內凌空手勢操作。看看主要規格:
它已經支持包括 AutoCAD、Photoshop、Spotify、YouTube、Vimeo 在內的 30 余種目前非常流行的軟件,這個數字每一周都在增加。在系統方面,「Flow」 目前著重做好對 Mac 的支持,然后陸續兼容 iOS、Android、Linux 和 Windows 等操作系統。
「Flow」正在 Indiegogo 上發起眾籌,50,000 美元眾籌目標的目前完成度為 177%,預計明年的 6 月份正式出貨,現在支付最低 99 美元就可以提前獲得產品,另加 20 美元國際物流費用。
「調調」是一款幫助提高生活品味的應用,它專注于發現并傳遞更精致的生活方式,讓你變得更有范兒!
每天一篇文章,著重于世界范圍內具有特殊格調的品牌分享。文字細節、配圖都很精致,轉載其他渠道內容時會細心進行文字的斟酌和微調,以保持風格的統一。
每天 10 件高品質商品分享,又新又酷蠻不落俗套,大部分商品都有給力的折扣,這一部分相當于一個更有品位的“什么值得買”。
每天 1 個旅游省錢攻略,介紹信用卡、酒店、航空等省錢妙招,但一切節省都在不損品味的前提下進行。
「調調」總體上是一個很容易讓人體驗到美感的應用,開發者用心在寫每一行字,行文風格接近廣受歡迎的《外灘畫報》和《壹讀》。更新節奏不緊不慢,值得品味!
「Fingerkey」可以讓 Mac 用戶直接用 iPhone 中的 Touch ID 解鎖自己的 Mac,操作十分簡單。
第一步,在 iPhone5S、iPhone6 和 iPhone6 Plus 中的任意一臺安裝「Fingerkey」,該應用在 App Store 中售價為 1.99 美元。
第二步,在 Mac 電腦中安裝 FingerLock,該款軟件可在開發者 Leandro Luizari 的網站上免費下載。
第三步,iPhone 和 Mac 同時打開以上安裝的程序,通過藍牙進行解鎖匹配。然后就可以隨意通過 Touch ID 解鎖 Mac 啦!
「Fingerkey」采用公認可靠的 256 位 AES 加密,在一定距離范圍內可對多臺 Mac 進行解鎖,開發者表示將很快增加對 Windows 和 Linux 電腦的支持。
「Jigglist」提供一站式的無縫解決方案,幫助用戶輕松地和朋友在一個有趣的地方相聚。讓許多好友在同一地點相聚面臨許多難題,要么時間不匹配,要么沒有一致喜歡的地點,要么知道的好地方離得太遠。如果常去同一個地方,膩都膩死了。
「Jigglist」這樣解決朋友相聚的難題:
App 中集成了群組聊天、地點發現、地圖、地點評價、投票、預訂、支付等一站式功能,地圖數據來自谷歌,餐廳、夜店、酒吧、地點評價等數據來自 Yelp 。直接通過短信邀請朋友一起建立群組,每個群組中的用戶都可以拋出 ta 認為值得去的地方,然后大家在應用中討論并投票,直接能看到地點相關信息就不用跳出應用了,為了找地點在應用中跳進跳出很煩的。
確定時間點跟確定地點差不多,也是大家拋出自己認為合適的時間點一起投票,當下就定下來。既然時間和地點都定下了,順便在應用中訂旅館及叫車也不是難事。
不同于國外的很多應用如 YPlan 、Meetup,及國內的有約、周末去哪兒等先確定地點再跟朋友相約,「Jigglist」把這個順序反過來,先把朋友圈在群組里再決定去哪,幾乎被放棄的交流方式被「Jigglist」撿起來,典型的 Think Different 啊。
不跳出應用搞定一切是個蠻吸引人的地方,事實上移動系統存在一個致命問題:多任務操作及跳轉極不方便,「Jigglist」抓住了可以打動用戶一個點。然而除非好友都愿意使用,否則也容易淪為自娛自樂的玩物。在國內的話「Jigglist」集成了高德地圖,卻幾乎搜索不到附近的推薦,開發者得加緊嘍~
「MUSE」是一種可快速幫助人改變情緒的增強現實設備,由加拿大初創企業 InteraXon 研制。
解決什么問題:頻繁的負面情緒讓自己抓狂
如何解決:
「MUSE」將冥想放松機制同“腦電波感應與控制(EEG)”技術結合,為用戶提供注意力訓練,引導用戶專注于自己的呼吸。
相對于傳統的 EEG 設備來說,「MUSE 」頭帶沒有任何線纜,使用非常方便快捷。
通過“浸入式”體驗,用戶逐漸控制自己的呼吸和思想,從而控制自己的心智狀態,進入到冥想的世界……
「MUSE」開發的 Calm 應用會記錄每次的腦電圖數據,便于用戶深入了解自己大腦內的活動找出情緒好壞的原因。
用戶只需重復做幾個步驟:配戴智能頭帶,用藍牙將頭帶與手機連接,打開手機中的 App,閉上眼睛接受訓練引導。每天 3 分鐘,最長一次 20 分鐘。
「MUSE」的規格:
「MUSE」已經上市,零售價為 300 美元(約合人民幣 1837 元)。雖然受到多方關注,
「MUSE」頭帶現在還不是得到醫學界認可的設備,有比較嚴重的情緒問題的話,咨詢健康專家更要緊哦!
為了開發用于控制設備的芯片組,智能硬件領域的創業者幾乎都會遇到 ASIC(專用集成電路)制造方面的難題,那是個費時費力的辛苦活。日本的一個創業公司為此推出了「AgIC」,一種直接加在噴墨打印機上的墨盒,把普通打印機變成電路板制造設備。
基于材料科學的最新進展,「AgIC」讓用戶通過噴墨打印機,用導電墨水將晶體管設計打印在紙上,從而降低了芯片開發的成本以及制作原型產品的時間,每次打印的成本僅 200 日元(不到 2 美元)。「AgIC」的技術讓 ASIC 開發變得更快速、更實惠,為全球創客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會會」是一個針對行業精英的職業社交平臺。跟目前比較特殊的約會應用如“請吃飯”、“約飯”類似,「會會」走的社交路線是“先見面再認識”。讓地理位置接近的資深人士通過邀約見面快速碰撞出有利于彼此的火花。
最省時間的見面方式莫過于“邊吃邊聊”,「會會」針對的用戶群更是如此。用戶通常會在上檔次的餐廳見面聊,也有蠻多人喜歡去咖啡廳。不同于男女約會只是“談談性說說愛”,資深人士之間的交流話題廣闊很多,比較熱的有創業、投資、資源對接、招聘等。
為了維持社區水準,「會會」目前認真審核每一個用戶注冊申請,資格夠了才通過審核,同時不斷邀請行業 TOP 人士入駐。為了更快實現用戶之間的認識,「會會」引入了二度關系網探測機制,鏈接朋友信得過的人。
「Morning Routine」是一款純粹的鬧鐘應用,俏皮可愛,它的交互設計堪稱驚艷,給 NEXT 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Morning Routine」讓人印象深刻的幾個地方:
首次進入 App 時有一個產品引導頁(而后隨時可在 GUIDE 中開啟),每一個頁面上方有一個水珠,當一個頁面滑向另一頁時,代表每一頁的水珠會彼此相連、變形和回彈
當關閉產品引導頁時,整個頁面會變成一個擬人的窗簾躡手躡腳爬下去
在任何頁面向右滑該頁面都會像窗簾一樣折在一起,然后左邊出現側邊欄,頁面左上角的圖標會變成向左的箭頭形成一個動感,整體變化順滑如水,有點像 Mac 窗口晃動效果
在以上拉窗簾的過程中,頁面變成窗簾向右拉時側邊欄中 3 個設置項所代表的輪子圖標會向左滾,讓用戶感受到 PUSH 推力,進一步加強順滑感
在鬧鈴設置中點擊每周哪一天會重復鬧鈴時那一天所在的圖標會向上提,另外,手指向下滑時頁面上方的樹會彎曲,手指放開后樹會回彈
「Morning Routine」2.4M,一個輕盈之身正好跟它的順滑相配。鬧鐘部分也有不少可書寫的地方,比如在鬧鐘響了被關閉后可以選擇觸發一個網站或別的 App,可是整體交互設計比如此驚艷,鬧鐘本身好與否似乎已不再重要。
「Mikme」是一款盒形話筒,它可以在室內以錄音室的質量進行無線錄音。
音樂人普遍對錄制音樂所需的大量時間感到不滿,器材設置繁瑣到簡直不能忍。所有錄音話筒看起來都非常沉悶和過時,外觀和效果跟 30 年前的幾乎沒什么兩樣。但他們渴望將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創意之上,而非錄音本身。
「Mikme」就是為解決錄音問題而生的,這個話筒配備的鍍金電容器可以達到 96kHz/24bits 的高清采樣率,在錄制人聲和器樂方面都有比較好的效果。如果放置得當的話,它還可以完美錄下整支樂隊的聲音。
「Mikme」正在 KickStarter 上籌款,早期支持者可以出 179 美元的價格買到,預計將在 2015 年 5 月首次交付給 KickStarter 用戶,9 月份全球范圍供貨。
「Cow Factory」是個為 Rapper 們免費發布原創音樂的平臺兼交流社區,專注于原創的 Rap 和 Beat(Rap 的調調)。它小而美,正如 Rap 在中國小而美,在大音樂平臺上被邊緣化的 Rapper 們在這里相互取暖。
在 「Cow Factory」上發布音樂后,每首歌都會有一個獨立的博客頁面,音樂人可以創作一篇博客展示這首歌背后的故事。可以是歌詞的意義、歌曲的創作背景等任何藏在音樂背后的東西,開發者認為故事比音樂本身更能引起聽者共鳴。
「Cow Factory」集成了一個能以創作人地域分類歌曲的音樂播放器,這正是 Rap 的特別之處,不同地域的歌手不一定能聽懂對方在唱什么,一方面 Rap 語速都很快,另一方面不同地區的曲風有它獨特的韻味,只有在那片土地成長起來的人才能領會。
【后記】
上周除了平均每天平均有超過 40+ 款產品發布,我們也推出了包括「Pinapps 創始人 5key」、「印象筆記及周邊產品」、「海淘上哪兒」等產品集,歡迎移步 NEXT查看和收藏哦~
[36氪原創文章,作者: 廖梓丞]
索尼全新PS+會員服務現在已經正式登陸亞洲市場(日本除外),我們最關注的港服,已經公布了具體的訂閱價格和升級方案。過去多年顯得有些躊躇猶豫的索尼,現在終于全面擁抱游戲訂閱業務。
(圖源:索尼官網)
按道理說,索尼放出更豐富的訂閱方案,給了用戶新的選擇,尤其對那些羨慕微軟XGP服務的索粉而言,這甚至是個福利。
然而,當全新PS+會員方案真的擺在臺前時,卻遭受了鋪天蓋地般的批評聲,主要還是因為這個方案中的一個“小細節”。
先來看看具體的方案,PS+會員分成三檔,分別是“基本”“升級”和“高級”。其中基本版大致和舊PS+方案一致,主要權益為每月可獲得兩三款會免游戲,一年訂閱價308港幣;升級版則在基本版的基礎上,額外可暢玩400款PS4和PS5游戲,一年訂閱價515港幣;高級版則在前兩個版本權益的基礎上,可以玩大量PS1、PS2和PS3的經典游戲,一年訂閱價599港幣。
(圖源索尼官網)
可以說,新PS+會員方案的價格以及權益,是比較符合大家的預期的。雖然說,可能部分人會認為它的性價比不如微軟陣營。但考慮到獨占游戲等因素,新PS+會員仍然可能會有不少受眾。
然后,就當不少索粉準備歡天喜地地購買新PS+會員時,卻遭受當頭一棒。具體來說,老PS+用戶可以以加錢的方式升級到新PS+升級版或高級版。這種方式理論上會得到玩家的認可,畢竟補差價就行了。
但在實際操作時,玩家卻發現,索尼的升級方案非常迷惑。如果玩家此前購買的老PS+會員享受了折扣,那么在升級到新方案時需要補上之前打折的差價。而且,升級后的新方案會員開通時間,要和老會員一致。
舉個例子,如果有人之前以200港幣每年的優惠價開通了三年老版會員,現在還剩兩年。如果他要升級到新PS+升級,則需要補上(515-200)*2+(515-308)*2=1044港幣,新方案還是兩年,不能有別的選擇。比較極端的情況,有網友之前購買過20年的PS+會員,升級新會員則要補足20年的優惠折扣。
(圖源推特@i31665960)
看到這里,你估計就能理解老索粉的憤怒了,索尼對想升級會員的玩家的態度,簡單來說就一句話:把之前的優惠都還回來,之前打的每一筆折扣,我可都記在本子上。
索尼這次展現出的摳摳索索的操作,深深傷害了索粉的心。而和微軟陣營對比后,索粉就更心態爆炸了。我們都知道,微軟打造的XGP,應該算是御三家中最徹底的游戲訂閱制。玩家付費后,就能玩到大量3A大作,微軟第一方游戲更是一發布就會進入XGP庫。
(圖源Xbox官網)
更重要的是,微軟在XGP上瘋狂砸錢,甚至默許玩家們的薅羊毛行為。玩家購買XGP時,如果賬戶有剩余的金會員,微軟會直接給你免費換算成XGP。
正常情況下,XGP一年訂閱價港服是949港幣,但金會員一年大概是556港幣。如果用戶先去買一年金會員,再買一個月XGP(首月10港幣),那么就能以566港幣的價格獲得13個月的XGP會員。而很多羊毛黨,甚至還會先去低價海外區買幾年的金會員,再轉區買一個月XGP,最后以極低的價格獲得幾年的XGP會員。
正常來說,微軟肯定知道這項漏洞,但仍然長期讓它存在著,說明并不介意被薅羊毛,至少現階段并不介意。在微軟的財大氣粗和慷慨面前,索尼的斤斤計較就顯得非常小肚雞腸了。
要說明的是,御三家中的任天堂,它的會員方案是比較特殊的。相對微軟全面采用訂閱制和索尼的逐漸走向訂閱制,任天堂Switch則根本還沒推出實質性的會員方案。簡單來說,對玩家而言,Switch會員的主要作用其實就是聯機和買任虧券。
不過,Switch會員價格也比另外兩家便宜很多,如果是開通家庭年會員,每個人分攤下來不過30幾塊人民幣。所以,即使它沒啥權益,玩家也不會有什么怨言。
在抱怨和吐槽一通后,我們還是要回歸到理性決策上來——新PS+值得開通或升級嗎?前面我們已經簡單介紹過,PS+基礎款基本和老款一致,主要考慮的還是升級版和高級版。相比基礎款,升級版增加了不少大作,但基本都是發行有一段時間的了,如果大鏢客2、對馬島等。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游戲都是可玩性很高的大作。但要注意的是,索尼不太可能像微軟一樣,把新鮮出爐的第一方大作也放進會員游戲庫。
所以,對忠實PS粉絲或老玩家來說,新PS+方案可能沒那么香,主要是因為新入庫的游戲,很多他們都已經玩過了。現在開通新會員,也可能只是重溫老游戲的過程。
反而對新入坑的玩家而言,PS+會員更有吸引力。以小雷個人來說,在PS5之前沒有買過索尼游戲主機,買PS5時開通了一年會員,PS5新機贈送的游戲加上每個月的會免,基本夠小雷玩很久了。
(圖源索尼官網)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里,小雷都沒有額外購買游戲。現在,如果小雷開通新PS+會員的升級或高級版,就能再體驗到一大批經典游戲,成本比直接買游戲要低得多。
因此,站在更加理性的角度來看,拋開索尼的騷操作不談,是否開新PS+會員,歸根結底還是要看玩家自己的需求,和玩家的游戲經驗、游戲偏好等因素密切相關。
當然,索尼新PS+方案剛上架亞服,就已經招致了排山倒海般的批評聲音,讓人不敢想象它后續上線日服、歐洲和北美市場后的反饋。這種情況下,不排除索尼后續在玩家批評壓力下調整政策的可能性,如果你不是特別著急的話,建議再觀望一段時間看看。
游戲主機,一直以來是一個相當特殊的行業。索尼、微軟和任天堂御三家形成了相對穩固的市場格局,基本阻斷了外來者進入的可能性。同時,任天堂的玩法和另外兩家有明顯的差異化特征,并不在一個競爭賽道。而索尼和微軟之間的競爭則顯得更為針鋒相對,也更加曠日持久些。
微軟Xbox和索尼PS主機的競爭過程中,索尼獨占優勢要更大些,粉絲黏性也更強。目前PS5的銷量已經有1700多萬臺,領先微軟Xbox新主機大概500萬臺。如果不是疫情限制了產能,索尼估計能交出更漂亮的成績單。
(雷科技版權圖,嚴禁侵權)
只是,微軟全面轉向訂閱制后,已經在轉變打法。XGP并不局限于Xbox主機,同樣適用于其他Windows PC。甚至乎,微軟已經讓游戲上市首日就同步出現在PC上,獨占將會逐漸變成一個陌生的詞匯。相比主機銷量,微軟應該更加關注XGP的訂閱人數。
因此,微軟會在XGP上放水,允許玩家薅羊毛來增加訂閱人數。索尼則還沒有堅定地走向訂閱制,依然在買斷制上有盈利預期,新PS+方案更像是一次試水。
作為普通玩家,小雷可以理解索尼在市場策略上的猶豫,甚至可以接受它那種“我就是要賺錢”的態度。但問題在于,新PS+會員要求老玩家為之前的折扣補差價,則就是赤裸裸的傲慢了,透支著忠實玩家群體的信任,也不符合正常的商業邏輯。
實際上,這種傲慢并非第一次出現。之前PS5代領游戲Ban機事件、地平線升級次世代版要加錢等,無一不暴露出了經營策略上的短視和傲慢。
但再忠實的用戶群體,也會有耐心被耗盡的一天。如果玩家們持續不滿,那就會用腳投票。這次PS+升級風波,已經讓大量索粉準備脫坑,跳入Xbox和XGP的懷抱。長此以往,索尼在主機市場上的陣地,可能就真的要拱手讓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