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虹 iGame Neptune 水神系列顯卡,一直以來是僅次于九段的王牌產品。全新的 GeForce RTX 3090 Ti 顯卡作為英偉達 RTX 30 系列顯卡的巔峰之作,與七彩虹 iGame 水神產品強強聯合,帶來了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Neptune OC 顯卡(以下簡稱“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繼承了家族式的海洋之眼 RGB 水泵,配合雙風扇一體式水冷散熱讓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時刻保持更強大的散熱表現。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的全新表現如何。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最為顯著的一點就是搭載了一個 240 一體式水冷,水冷頭部分直接與 GPU 的核心接觸。純黑的外觀下,“海洋之眼”RGB 獨立水泵設計非常亮眼,其中使無限反射燈效烘托神秘氛圍,在顯卡右上角則是 iGame 的幻彩 Logo。
通過精加工銅制密集水道直觸設計,精密的紗片接口大幅提升了水冷液與 GPU 核心接觸面積,大幅提升散熱效率。
在顯卡頂部,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同樣提供海洋折射 iGame Logo RGB,彰顯信仰標識。在頂部的供電接口上,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采用了全新的 PCIe 5.0 供電,因此供電采用 12+4 Pin 供電,默認提供 3x8 Pin 轉 12 Pin 供電線,供電接口旁邊則是 ARGB 控制線。
為了方便適應更多機箱環境,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頂部水冷管連接處采用了 360 度旋轉設計,更好適應不同場景下水排的擺放。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的散熱冷排采用 2 個 120 毫米定制風扇,2 個定制風扇噪音小,更安靜,同時流體長槳扇葉有效的增強風壓。
搭配冷排散熱鰭片可快速將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這一性能巨獸產生的熱量排出。兩個風扇同樣支持 RGB 光效。
在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背部提供 Neptune 族徽背板,有效的提升 PCB 板強度,同時也能提升散熱面積,以此提高散熱效率。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提供一鍵超頻功能,通過按下超頻按鈕實現顯卡超頻,超頻后按鈕發出藍色光芒。
在接口配置上,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提供 3 個 DP 1.4a 接口和 1 個 HDMI 2.1 接口,足夠玩家日常的使用需求。接下來,我們通過底層架構來看一下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整體定位如何。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采用了 GA102-350 核心,基于三星 8nm 工藝研發,從官方核心示意圖上看,GA102 核心包含 7 組 GPC 單元,每組 GPC 單元包含 12 組 SM 單元。
與此前的 RTX 3090 不同的是,這次 RTX 3090 Ti 的供電采用了 PCIe 5.0 供電接口,RTX 3090 Ti 采用了全新的 16 Pin 供電接口(12 Pin 供電 + 4 Pin 信號傳輸),最高可以為顯卡提供 600W 的供電,不過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依舊為玩家提供的的是三個 8 Pin 轉 12 Pin 的供電線,至于額外的 4 Pin 并沒有提供,當然,這樣的變化也讓我們看到未來 RTX 40 系列顯卡在供電接口上的改變。
從 SM 單元架構上看,每個 SM 單元包含 4 個分區,每個分區包含第三代 Tensor Core,還包含由 16 個 FP32 單元、8 個 FP32+8 個 INT32 單元組成的混合單元,可執行 FP32 或 INT32 運算。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總共包含 10752 個 CUDA 核、336 個第三代 Tensor Core、84 個第二代 RT Core。同時還擁有 336 個紋理單元和 112 個光柵處理單元。其基礎頻率為 1560MHz,加速頻率為 1905MHz,相比于公版 1860MHz 的加速頻率,這次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可以說提升非常大了。
負責光追運算的 RT Core 在 NVIDIA Ampere 架構上得到更新,其最大的更新是增加了動態模糊的加速運算支持,英偉達表示第二代 RT Core 光追效率是上一代的 8 倍。負責 AI 計算的 Tensor Core 這次在 NVIDIA Ampere 架構中也升級到第三代,作為顯卡的 AI 大腦,Tensor Core 通過加速深度神經網絡處理數據,相比第二代 Tensor Core,第三代的 Tensor Core 能效更高。
這次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提供 40 TFLOPS 著色性能、320 TFLOPS 的張量性能、78 TFLOPS 的光追性能,而上代 TITAN RTX 的三項性能指標分別 16.3 TFLOPS、130.5 TFLOPS、49.2 TFLOPS,全新 RTX 3090 Ti 整體性能暴打上一代卡皇 TITAN RTX,一節更比兩節強。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所采用 24GB GDDR6X 顯存位寬達到 384bit,顯存頻率達到 21Gbps,而顯存帶寬達到了恐怖的 1008GB / s。GDDR6X 舍棄了 GDDR6 采用的 NRZ 編碼方式轉而采用對電壓控制更加精細的 PAM4 編碼。
PAM4 編碼方式可以通過四種不同的電平來代表 2 個 bit 的邏輯信息,分別是 00、01、10、11,而原先的 NRZ 編碼方式則只能在單位時間內由高低電平表示 0、1 兩個數據,因此 PAM4 編碼的波特率僅為 NRZ 編碼的一半,由此也為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帶了接近 1TB / s 的帶寬,基本上是現階段顯卡顯存的天花板,這樣強大的顯存表現更適合 3D 建模、渲染等創作場景。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也對 AV1 編碼格式以及 DP 1.4a、HDMI 2.1 接口進行了支持,HDMI 2.1 其傳輸能力更加強大,顯卡可以輸出 8K@60Hz 或者 4K@120Hz 視頻內容。
另外,基于第三代 Tensor Core、第二代 RT Core 等新特性,RTX 3090 Ti 顯卡也增加了 NVIDIA Encoder、NVIDIA DLSS 2.3、NVIDIA Reflex、NVIDIA Broadcast 等功能,為游戲、直播創作等場景提供更好的性能表現。
到目前為止,基于 GA102 核心的 RTX 30 系列顯卡產品基本上全部亮相完畢,從紙面參數來看,無論是從核心還是顯存 RTX 3090 Ti 都是 RTX 30 顯卡的超強完全體。
同時我們看到,RTX 3090 Ti 甚至還提供專業計算卡才有的 ECC 糾錯功能,還有接近 1TB / s 的超強顯存帶寬無疑是創作人士以及有著專業計算需求用戶的高性價比之擇,對比動輒大幾十萬的 RTX A6000 Quadro 工作站等產品,RTX 3090 Ti 自然是香爆了。
當然我們通過紙面參數上也看到對于游戲用戶來講,RTX 3090 Ti 在核心數量上與 RTX 3080 Ti 其實差距并不大,只不過在顯存能力更強,但現階段很多游戲并無法全部吃滿那么大的顯存,游戲玩家如果想要出色的游戲體驗,那么 RTX 3080 Ti 絕對就是天花板了。
對比公版和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這樣的非公版顯卡,非公版在超頻能力上更加強大,特別是類似水神這樣的水冷散熱版本,無疑還能進一步推高 RTX 3090 Ti 顯卡的頻率表現。
在進行理論測試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此次的測試平臺,測試平臺具體信息如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 GPU-Z 識別的參數信息,最近更新的 GPU-Z 版本對 RTX 3090 Ti 顯卡有了很好的識別,此次測試版本的顯卡驅動為 512.16,在 Windows 11 系統下進行相關測試。雖然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已經采用了最新的 PCIe 5.0 供電,但 PCIe 總線依舊采用 4.0 版本。默認核心頻率為 1560MHz,Boost 頻率為 1905MHz。支持 DirectX 12 Ultimate。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的 3DMark 理論跑分表現,測試分數如下:
Time Spy:21862
Time Spy Extreme:11566
Fire Strike:52630
Fire Strike Extreme:27252
Fire Strike Ultra:14268
Port Royal:14819
為了更好對比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的整體性能定位,這里我們選取了與之定位相近的幾款產品的 3DMark 跑分平均數據,其中我們看到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在基于 DirectX 12 的 Time Spy 測試、基于 DirectX 11 的 Fire Strike 測試以及光追測試 Port Royal 中表現均遠超同為 GA102 核心的 RTX 30 系列產品。
為了更好的展示數據結果,我們對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以上一代 TITAN RTX 為基準進行對比,相比于 TITAN RTX,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理論性能提升平均為 44%,其中提升較為明顯的是光追性能,提升達到 50%。
相比于同代的 RTX 3090 顯卡,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理論性能提升平均為 11%,其中 DirectX 12 平均提升 11%,DirectX 11 平均提升 13%,光追表現提升 9%。相比于主要面向玩家的 RTX 3080 Ti 顯卡,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理論性能平均提升 13%。
接下來我們看一看 V-Ray Benchmark 下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的表現。通過 V-Ray GPU CUDA 和 V-Ray GPU RTX 測試,我們看到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得分分別為 2178 vpath 和 2883 vray。
與其他顯卡產品的對比如下:
我們看到在 V-Ray Benchmark 的測試中,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其性能遠超 TITAN RTX,提供了成倍的性能增長。
通過以上兩項測試我們看到,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其理論性能已經突破了英偉達顯卡的天花板,RTX 3090 Ti 和 RTX 3090 定位類似,都主要還是面向有著創作需求和科學計算的專業人士,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理論性能的大幅提升,已經讓這款顯卡無懼現階段市面上的任何一款游戲,要知道在 RTX 3080 Ti 下游戲體驗就已經到了天花板,這次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則直接跨越了這一高度。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擁有這超高的核心頻率以及 24GB GDDR6X 超大顯存,對游戲玩家而言,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已經足以面對市面上的絕大部分的主流游戲和大型 3A 游戲,甚至于說可以輕松跑滿游戲預設的最大幀率。
對于創意生產人士,特別是有著專業的圖像建模和 3D 渲染需求的用戶,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擁有超大的顯存、超快的帶寬,能為專業設計需求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來我們通過游戲和創意生產場景來看一下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的表現如何。
游戲體驗
游戲部分我們采用了《賽博朋克 2077》、《邊境》基準測試工具、《古墓麗影:暗影》、《刺客信條:奧德賽》、《孤島驚魂:新曙光》、《CS:GO》、《彩虹六號:圍攻》、《德軍總部:新血脈》幾款游戲對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進行測試。測試均在最高畫質進行,光追質量采用最高(如果游戲支持),DLSS 場景默認開啟自動或質量模式,測試的分辨率分別為 1080P、1440P、2160P 和 4320P,其中 4320P 是通過英偉達 DSR 動態超級分辨率實現的,DSR 平滑度為 33%,由于 DSR 只是以更高、更細膩的分辨率渲染游戲再將畫面智能地縮放至顯示器的原生分辨率,因此其實際表現與真實硬件條件測試場景會有 3-5% 的損失。
《賽博朋克 2077》這款游戲支持光線追蹤和 DLSS 功能,在 DLSS 自動情況下,1080P 幀率幾乎已經達到游戲允許的上限,因此即便開啟 DLSS 超性能實際幀率都沒有明顯的提升。而在 2K、4K 以及 8K DSR 場景下,開啟 DLSS 超性能模式,畫面幀率分別提升 20 幀、25 幀、14 幀。
對于游戲玩家來講,4K 分辨率幾乎已經是游戲的高階分辨率了,使用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在 4K 情況下幀率達到 90 幀已經是非常好的水平了。
在《邊境》基準測試工具中我們看到,開啟 DLSS 超性能模式情況下,幀率得到極大的提升,1080P 場景下提升達到 120 幀,1440P 超 100 幀。
《古墓麗影:暗影》支持光線追蹤和 DLSS 技術,1080P 和 1440P 場景下我們看到雖然游戲開啟最高光追質量,但對顯卡壓力并不大,因此 DLSS 超性能模式下顯卡幀率提升有限。但在 4K 和 8K DSR 場景下,游戲幀率提升分別為 43 幀和 29 幀,大幅提升了游戲畫面的流暢程度。
《刺客信條:奧德賽》在默認極高畫質下,1080P 場景下幀率達到 100 幀,1440P 場景下幀率達到 92 幀,2160P 場景下達到 75 幀,4320P DSR 場景下達到 31 幀。
《孤島驚魂:新曙光》游戲測試中,在默認極高畫質下,1080P 和 1440P 場景基本上已經到達游戲幀率的上限,約在 123 幀上下,4K 場景游戲幀率更是達到 111 幀,8K 場景下幀率接近 40 幀。
《CS:GO》測試中,在默認最高畫質下,1080P 和 1440P 場景幀率也幾乎達到游戲允許的上限,430 幀上下;2160P 場景下幀率達到 340 幀;即便是在 4320P DSR 場景下,幀率都超過了 100 幀。
《彩虹六號:圍攻》游戲中,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在 1080P 和 1440P 場景下幾乎也達到了游戲幀率最高畫質下的上限,分別為 382 幀率和 371 幀,2160P 下也有 305 幀。
《德軍總部:新血脈》與其他游戲類似,在開啟光追、最高畫質,默認 DLSS 情況下,1080P 與 1440P 場景下幾乎完全跑滿,幀率在 245 幀上下,即便是在 2160P 下仍舊有 236 幀,4320P DSR 幀率接近 100 幀。
通過幾款游戲來看,對于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來講,1080P 和 1440P 場景毫無壓力,可以輕松跑滿這些游戲幀率的上限,即便是 2160P 場景下,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也依舊可以非常流暢的運行常見的光追游戲,通過 DLSS 的智能畫質提升,4320P 也有著流暢可玩的體驗。這些測試也反映出,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在游戲領域的表現已經毫無壓力。
前面我們說到,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現階段的主要目前群體已經不單單是游戲群體了,這一款顯卡主要還是瞄準專業的創意設計人士,比如 3D 渲染、建模等場景,這些場景往往需要巨大的顯存作為支持。這里我們首先來看一看英偉達面向專業創意設計群體推出的免費 3D 設計開發平臺 NVIDIA Omniverse。
NVIDIA Omniverse 集合了多種 3D 設計開發工具以及測試 Demo,這些開發工具包括 Omniverse Audio2Face、Omniverse Code、Omniverse Create、Omniverse View 等,幫助實現快速的開發。另外用戶也可以通過與 Omniverse 連接,互聯多種應用工程,如 AutoDesk 3DS MAX、AutoDesk Arnold、Blender、Maxon Cinema 4D、Adobe Photoshop、AutoDesk Revit、Chaos V-Ray、Epic Games UE 4 等。
這里我們通過 Omniverse Audio2Face 還有幾個 Omniverse 提供的光追體驗工具來看一下 Omniverse 的體驗如何。在 2021 年 GTC 線上峰會上,英偉達 CEO 黃仁勛在介紹相關產品時,有一小段視頻是通過 Omniverse Audio2Face 合成的“數字人”,目前這項功能在 Omniverse 上就可以免費獲取到。通過預先建設的人物模型,配合語音即可實時生成會說話的“數字人”。
用戶只需要上傳音頻,Omniverse Audio2Face 通過預先訓練的神經網絡中,生成數字人,當然不光是人物說話,這項技術也可以套用在不同的人物或者動物面孔上。未來生成的數字人也可以通過眨眼、面部表情、頭部運動等方式表達情緒。
Omniverse 還提供 Omnivores Marbles RTX、Showroom 等工具,展示光線追蹤技術以及實時渲染能力等場景。用戶可以通過這些 Demo 程序了解到英偉達顯卡產品的強大之處。
對于內容創作者來說,iGame 水神 RTX 3090 Ti 顯卡無疑是他們創作的好選擇,接下來我們通過大型工程文件來看一下創意生產場景下表現如何。
許多專業的創作工具往往要求硬件有足夠大的顯存,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因此當顯存不夠時,軟件也會從系統內存中借用共享,將一些材質、幾何數據放到系統內存中以此緩解顯存不夠的問題,當然通過借用系統內存來充當臨時緩存自然沒有直接使用顯存來的方便也因此會影響顯卡核心發揮最大效能,這次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的 24GB 超大顯存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對于重度內容創作者來講,大顯存的 iGame 水神 RTX 3090 Ti 自然是他們創作的首選項。
首先我們使用 Blender 進行文件渲染,直接渲染工程文件瞬時顯存占用達到 8GB,如此大的工程文件只使用了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 24GB 顯存的 1/3,如果提前在 Viewport 中實時渲染,再進行最終渲染,這時候顯存占用達到 16GB,但這離著 24GB 顯存上限還有很大空間。
整體來看,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在游戲表現上已經遠遠超過了不少游戲在開發過程中的上限,4K 場景配合 DLSS 功能即便是 3A 大作業可以穩穩的上 100 幀,常見的網游更是“灑灑水”,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更大的能力依舊著眼創意制作,畢竟 24GB 的超大顯存帶來的創作體驗是事半功倍的。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提供一個 240mm 的一體式水冷,并支持超頻。公版的 RTX 3090 Ti 顯卡 TGP 為 450W,作為非公版產品,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功耗被設定為 480W,這里IT之家使用 Furmark 甜甜圈壓力測試對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不同情況下進行溫度、功耗測試。
在默認情況下,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單烤風扇轉速為滿載的 60%,峰值功耗達到 480W,顯卡溫度為 69.5 度。
在風扇滿載情況下,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溫度為 62.4 度,相比于默認狀態下降低了 7.1 度,并且風扇整體并沒有太大的噪音。
進一步將默認功耗提升到最大,風扇依舊是滿載狀態,這時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峰值功耗接近 520W,此時顯卡溫度達到 64.3 度。
通過溫度檢測我們看到,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在滿載狀態下有著巨大的功耗釋放,這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性能發揮空間。當然熱量與此同時也在快速的產生,不過,通過水神強大的一體式水冷,這些熱量也被快速的壓制住了。
通過紅外線測溫我們看到,在壓力測試階段,顯卡正面溫度在 40 度上下,顯卡背面金屬背板溫度在 53 度左右,裸露出來的金手指部分溫度達到 62 度。
通過熱成像我們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水冷管的進水和出水方向溫度的差異,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通過水排散熱后可以明顯的看到入水區溫度高于出水區,通過這樣的散熱結構,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可以時刻保持冷靜,保證核心區的散熱需求。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Neptune OC 顯卡延續了七彩虹 iGame 水神系列家族式的外觀,無線反射的“海洋之眼”燈效,搭配強勁的一體式水冷散熱,這讓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充滿神秘的同時還有這強大的性能釋放。
在性能上,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Neptune OC 水神顯卡足以輕松駕馭現階段市面上的任何一款游戲,8K 分辨率下玩兒《CS:GO》這類 FPS 游戲都是輕輕松松超過 60 幀,當然,它更大的作為依舊是在創意生產上,強大的 GPU 核心表現、24GB 超大容量的 GDDR6X 顯存、穩定充足的功耗釋放,這些專業顯卡所擁有的,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顯卡統統都有。
如果你是游戲的狂熱愛好者或者有著專業的 3D 建模渲染以及科學計算需求,這款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水神一定很對你的胃口。目前 iGame GeForce RTX 3090 Ti Neptune OC 已經全面上市,售價 16499 元。
用途說明
stty命令用于顯示和修改終端行設置(change and print terminal line settings)。
常用參數
stty命令不帶參數可以打印終端行設置,加上-a參數可以打印得更詳細些。
stty size可以顯示終端的大小,即行數和列數。
stty命令還可以更改終端行的設置,格式如下:
stty SETTING CHAR
其中,SETTING可以是如下
eof : 輸入結束,文件結束,默認為Ctrl+D。比如:用cat >file來創建文件時,按Ctrl+D來結束輸入。
erase : 向后刪除字符,擦除最后一個輸入字符,默認為Ctrl+?。注意默認情況下退格鍵Backspace不是刪除字符。
intr : 中斷當前程序,默認為Ctrl+C。
kill : 刪除整條命令,刪除整行,默認為Ctrl+U。
quit :退出當前程序,默認為Ctrl+\或Ctrl+|。
start : 啟動屏幕輸出,默認為Ctrl+Q。
stop :停止屏幕輸出,默認為Ctrl+S。
susp : terminal stop當前程序,默認為Ctrl+Z。這樣當前進程就會變成后臺進程了。
werase:刪除最后一個單詞,默認為Ctrl+W。
stty命令還有一些其他用法,如:
stty -echo 關閉回顯。比如在腳本中用于輸入密碼時。
stty echo 打開回顯。
使用示例
示例一 打印終端行設置
[root@web ~]# stty
speed 38400 baud; line = 0;
-brkint -imaxbel
[root@web ~]# stty -a
speed 38400 baud; rows 41; columns 132; line = 0;
intr = ^C; quit = ^\; erase = ^?; kill = ^U; eof = ^D; eol = <undef>; eol2 = <undef>; swtch = <undef>; start = ^Q; stop = ^S;
susp = ^Z; rprnt = ^R; werase = ^W; lnext = ^V; flush = ^O; min = 1; time = 0;
-parenb -parodd cs8 -hupcl -cstopb cread -clocal -crtscts -cdtrdsr
-ignbrk -brkint -ignpar -parmrk -inpck -istrip -inlcr -igncr icrnl ixon -ixoff -iuclc -ixany -imaxbel -iutf8
opost -olcuc -ocrnl onlcr -onocr -onlret -ofill -ofdel nl0 cr0 tab0 bs0 vt0 ff0
isig icanon iexten echo echoe echok -echonl -noflsh -xcase -tostop -echoprt echoctl echoke
[root@web ~]#
示例二 打印當前終端的大小(行數和列數)
[root@web ~]# stty size
41 132
示例三 設置退格鍵Backspace的刪除行為
在默認情況下,我們按退格鍵Backspace時,會在屏幕上回顯^H,而不是把前一個字符刪除。比如使用sftp/ftp/sqlplus/ij等命令時,就會碰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stty命令把Backspace的行為變成刪除前一個字符。
[root@web ~]# sftp 192.168.6.12
Connecting to 192.168.6.12...
root@192.168.6.12's password:
sftp> get abc^H^H^H^H
Couldn't stat remote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File "/root" not found.
sftp> quit
[root@web ~]#
[root@web ~]# stty erase ^H
[root@web ~]# sftp 192.168.6.12
Connecting to 192.168.6.12...
root@192.168.6.12's password:
sftp> get abc
Couldn't stat remote file: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File "/root/abc" not found.
sftp> quit
[root@web ~]#
示例四 在vi編輯文件時按Ctrl+Q來結束終端僵死的局面
[root@web ~]# vi 1.txt
1
2
3
Ctrl+S
~
注:按了Ctrl+S之后,就會禁止屏幕輸出,從而出現終端僵死的情況。
這個時候,只要按Ctrl+Q就會結束這種局面,因為它會允許屏幕輸出。
Ctrl+Q
示例五 在bash腳本中與tty命令配合使用
在下面的腳本中,先取得終端文件名稱,以判斷腳本是否運行在交互式方式還是在管道方式。
[plain] view plain copy
轉自:http://codingstandards.iteye.com/blog/826924
附:Linux終端常用快捷鍵:
Ctrl + d 刪除一個字符,相當于通常的Delete鍵(命令行若無任何字符,則相當于exit;處理多行標準輸入時也表示EOF )
Ctrl + h 退格刪除一個字符,相當于通常的Backspace鍵
Ctrl + u 刪除光標之前到行首的字符
Ctrl + k 刪除光標之前到行尾的字符
Ctrl + c 取消當前行輸入的命令,相當于Ctrl + Break
Ctrl + a 光標移動到行首(Ahead of line),相當于通常的Home鍵
Ctrl + e 光標移動到行尾(End of line)
Ctrl + f 光標向前(Forward)移動一個字符位置
Ctrl + b 光標往回(Backward)移動一個字符位置
Ctrl + l 清屏,相當于執行clear命令
Ctrl + p 調出命令歷史中的前一條(Previous)命令,相當于通常的上箭頭
Ctrl + n 調出命令歷史中的下一條(Next)命令,相當于通常的上箭頭
Ctrl + r 顯示:號提示,根據用戶輸入查找相關歷史命令(reverse-i-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