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前生產力,買后愛奇藝,真的是這樣嗎?
說到iPad,相信不少人都會想到這句話。iPad最開始的定位就是“娛樂平板”,它有著強大的性能,方便好用的iOS系統,以及大尺寸的高清屏幕,確實是看視頻、玩游戲的優選。不過,隨著Apple 、iPad OS、妙控鍵盤的引入,iPad也有了“生產力”的影子,最新的iPad Pro 2020甚至打出了這樣的:
當然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替代電腦”還不現實,但毋庸置疑的是,iPad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絕佳伴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購買iPad用于學習。去年考研上岸之后,我發了這樣一篇文章:
在這1年間,我的iPad也歷經數次更換,從Pro 9.7換到Pro 10.5,再換到現在的Pro 11。流水的iPad,鐵打的APP,今天就給大家帶來我的APP清單。
*紅色字體的APP不在本文中講解
01學習類APP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讓你手里的iPad和Apple 在學習上發揮作用,勢必需要一系列筆記APP的支持。
1日常筆記/標注: 5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習慣了手寫記筆記的我來說,iPad的最重要用途就是記筆記。電子筆記比起傳統紙筆,優勢明顯:首先,可以使用各種顏色的字體,可以用熒光筆標記重點,“一筆搞定”,而不需要像傳統紙筆那樣帶一堆彩色筆;其次,一個APP可以裝很多很多的筆記,攜帶更方便;再次就是筆記APP的搜索功能,可以快速找到你要的功能;最后,電子筆記可以很方便地插入圖表,比如PPT,書本插圖,類似于剪報。在多款記筆記的APP中,我用得最順手的就是和 5,這兩款APP可以說各有千秋,不過我最終還是選擇了 5。目前我主要用它來進行日常的筆記和短論文的閱讀。
▲這款APP最大的優點就是“無限筆記頁面”,嘩啦嘩啦一直往下拉,非常適合做草稿紙,此外還可以在筆記內直接嵌入錄音;不過模板形式較為單一,寫字感覺不如 5,而且不支持文檔(doc,ppt等)的標注。
▲ 5筆記界面我之所以最終選擇了 5,最主要還是因為良好的寫字手感。這款APP是我認為的寫字感覺最接近于真實紙筆的APP。看PDF的課本和論文,我開始用的是PDF ,后來還是覺得 5更好用:
▲ 5 標注PDF在分屏功能上, 5的操作比要稍微繁瑣一些:點擊Dock欄的APP圖標,在后臺界面右上角點擊“+”號,即可開啟另一個窗口,拖動Dock欄的圖標即可分屏:
▲ 5分屏一邊看書一邊記筆記問題也不大,不過如果經常分屏的話,12.9寸比較適合,11寸我覺得有一點小了。
▲ 5分屏示例這樣分屏的好處在于,如果看到書里有什么圖表要摘錄到筆記,直接用APP自帶的“套索”工具,復制粘貼就行。 5除了自帶的眾多模板之外,還可以去淘寶或者網上找一些第三方模板的資源,可以拿來做手帳。
▲ 5第三方模板最后就是筆記的同步問題, 5支持同步筆記,可以同步到其它平臺,以后更換了iPad也不用擔心筆記丟失。個人覺得, 5是一款非常不錯的“全能”筆記APP,適合日常筆記,課件、論文標注。如果經常使用,建議購買正版,以免重要筆記丟失。
2“拆解”書本: 3
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中,我也接觸了 3,這可以說是一款全新的筆記APP,可以將書本整理成思維導圖,更方便記憶。目前我主要拿它閱讀專業課本和綜述類論文。我個人看書,無論是課本、論文,都喜歡做筆記,加深印象;但對于篇幅較長的書來說,記筆記雖然可以加深印象,但是卻不能將知識“分門別類”,復習起來缺乏條理性。 3可以將PDF制作成思維導圖,將書本“拆解”,有利于整理和歸類。
▲ 3界面它的界面分成左右兩側,我們直接用“手”這個工具,拖動你想建立思維導圖的文字,即可生成思維導圖,拖動即可修改思維導圖的分支關系。
▲思維導圖每一個節點都可以自定義,可以用不同顏色表示,還可以用Apple 標注,有問題還可以點擊“研究”按鈕,目前可以鏈接到維基百科、知乎和谷歌翻譯。在同一個筆記本下,還可以放置多個思維導圖,你可以把同一類型的多篇文章全部歸類到一個筆記本中,來自不同文檔的摘錄也可以放到同一個圖中,還可以用虛線建立聯系。
▲多選某一些節點,加入卡片組加入卡片組有什么作用呢?這就不得不提及 3的另外一大功能——復習。
▲復習模式每一個思維導圖節點,都是一張卡片,卡片的正面就是標題,背面就是你框選的內容,點擊“??”符號,即可進入這樣一個頁面:
▲考試模式點擊一下,答案就出來了。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功能,對一些需要反復記憶的東西,比如公式、單詞等,進行多次自測,加深記憶。思維導圖現在已經成了大家廣泛使用的一個工具,用來對知識進行歸類整理,讓復習更具有條理性。而 3,則免去了我們手動制作思維導圖的麻煩,復習模式更是可以對一些知識點實現“重點突破”,確實是學習的又一大“神器”。
3轉換工具人:CAJ云閱讀
中國知網出品的APP,可以閱讀知網CAJ格式的論文。其實它不僅可以閱讀,還可以一鍵轉換為PDF:
▲一鍵轉換功能直接右滑就可以看到菜單。轉化為PDF之后, 5、就能輪番上陣了,不需要用那個功能很少、界面簡陋的云閱讀來看論文。所以我把它當“工具人”用。
4查詞神器:歐路詞典
適配的詞典類APP非常多,也有一些經典的詞典可以選擇:
▲的詞典合輯但是今天推薦的APP是歐路詞典,一款非常適合論文閱讀的詞典APP。在不少學科英文文獻的閱讀中,常常會涉及不少專業詞匯,也好,也罷,都能調用系統自帶的詞典,不過在專業詞匯面前,自帶詞典經常抓瞎。而歐路詞典完美地解決了我的需求,面對化學類專業詞匯游刃有余。
▲分屏查詞我太喜歡這個功能了,只需要點擊“拷貝”,歐路詞典就能自動幫你查詞,不需要手動復制粘貼。實測專業詞匯的查詞準確率非常高,在線的“聯網翻譯”也相當精準。此外,歐路詞典還可以背單詞、甚至全文翻譯。這些功能因為我平時沒怎么用不太熟,就不在這里講了,有需要的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
5本地視頻播放器:
是一款非常好用的本地視頻播放器,支持“畫中畫”模式。
考研的時候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網課,包括英語、政治和數學,這個APP能讓你一邊聽課一邊記筆記,不需要其它的設備。
02工作類APP
說到“生產力”,大家肯定會想到,在iPad平臺上也有不少不錯的辦公軟件,配合一把藍牙鍵盤,可以臨時地充當筆記本用,寫一些東西。
6支持格式的編輯器:熊掌記
對我們這種需要“一文多發”的作者來說,堪稱“神器”。它可以通過轉換小工具,直接轉化為微信公眾號所需要的排版樣式;還可以搭配圖床使用,無論在哪發布都不會丟圖,省去了手動上傳圖片的煩惱;部分網站(比如知乎)更是支持一鍵導入.md格式的文檔,非常便捷。iPad端的編輯器,我選擇了熊掌記,它界面美觀,操作方便,也支持語法。
▲熊掌記界面
還可以插入待辦事項、代碼塊、圖片,甚至可以用Apple 手寫,再插入到筆記當中。有了熊掌記,在iPad上寫公眾號的推文,也不是什么難事兒。
7思維導圖:幕布
平臺也有不少好用的思維導圖APP,幕布就是其中一個。和傳統的思維導圖(比如XMind)不同,它默認就是大綱模式,用起來更順手(當然XMind也可以切換為大綱模式,只不過它默認是腦圖模式)。
▲幕布界面前面提到了,思維導圖可以讓思路更加有條理化,不僅在學習中如此,在工作中也是這樣,這篇文章也是先用幕布APP做好思維導圖,再組織內容的。
8自帶的三件套
iPad自帶了蘋果的三件套——Pages、和。套件也是我經常要使用的,更是“生產力”的標配。
▲Pages自帶模板Pages常見的功能都有,自帶的模板也不少,支持保存為doc格式。
▲自帶了一些簡單的公式,如果只是制作一些簡單的表格,完全可以勝任。
▲自帶模板上還有很多優秀的軟件,比如 、WPS 等,具體用哪一款還是取決于個人的使用習慣,實測用Pages寫的文檔,在上打開會有一些字體兼容的問題,所以如果你搭配電腦使用,或者需要在電腦上做匯報,我覺得還是用 或者WPS更好。
9PDF簽名神器:PDF
最開始我用這款APP來標注PDF,后來實在不習慣它的寫字觸感,換成了 5。不過我依舊保留了這款APP,主要是它的簽名功能太好用了。疫情期間,很多時候需要遠程辦公,PDF 可以設置好簽名,直接插入到PDF文檔中:
▲PDF 簽名功能
除了簽名之外,它還可以保存圖章,或者填寫?和?,堪稱“填表神器”。
10簡單的視頻剪輯:剪映
上最強大的視頻剪輯軟件應該就是,這是一款專業級別的視頻剪輯APP,B站上不少up主也有演示過。不過對于簡單的視頻來說,有點“大炮打蚊子”了,系統自帶的固然可以勝任,但是模板有點少,對比了幾款APP之后,我選擇了剪映。
剪映比較適合短視頻剪輯,尤其適合抖音。上面有很多模板,可以輕松剪出“網紅視頻”,本文開頭的視頻,也是用iPad上的剪映制作的。
不過剪映不能橫屏使用,對于習慣橫屏用iPad的我來說有點不適應。
11隨手涂鴉:概念畫板
人的思維有時候是很跳躍、很抽象的,靈感可能稍縱即逝,而涂鴉,是保留靈感的最佳方式。平臺上也有不少專業的繪畫軟件,比如,不過對于我這種“靈魂畫手”來說,概念畫板夠用了。
▲概念畫板界面
各種筆刷基本齊全,色輪里可選的色彩也比較多,會畫畫的完全可以用這款APP創作出一幅相當不錯的畫作,對于我等沒學過畫的人來說,這款APP也是絕佳的涂鴉工具,可以隨手記錄下自己的一些想法。
03閱讀類APP
iPad的屏幕,無論是分辨率還是色彩表現,都比絕大多數的手機要好,再加上大屏幕的優勢,使得它成為當之無愧的“閱讀神器”。
12電子書庫:
相信有不少人因為一時興起,購買了閱讀器,結果沒過多久就吃灰,淪為蓋泡面的神器。不得不說,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擠占了人們的閱讀時間,現在能靜下心閱讀的人越來越少了。盡管如此, APP的體驗還是非常不錯的,亞馬遜網站上買的電子書可以直接推送到iPad上進行閱讀:
▲ APP
▲電子書閱讀橫屏和豎屏時候的排版有一些不同,橫屏分成兩欄,豎屏更像傳統的書籍,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
13電子雜志閱讀:博看書苑
博看書苑是一款非常好用的APP,添加機構號之后可以獲得相應的權限,有不少雜志可以免費看。(機構號的賬號密碼大家可以自行去網上找)
▲博看書苑雜志的排版非常精美,跟真實的雜志沒什么區別,有一些雜志有文字版(精簡了排版)和圖片版(雜志原排版)可以選。
▲雜志界面
▲還有這種逼真的翻頁特效
14古詩詞閱讀:西窗燭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給我們留下了不少寶貴的文化遺產,而詩詞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要在iPad上閱讀各種古詩詞,我個人推薦西窗燭這款APP。
▲西窗燭的詩詞庫除了上面這些,還有《論語》《中庸》這樣的儒家經典著作,四大名著,還有像《西廂記》《老殘游記》這些非常經典的書籍。更難得的是,APP還根據情景進行分類,比如夏天有什么詩,邊塞詩有哪些,找起詩詞來更方便。
▲詩詞譯文注釋、譯文、賞析都很齊全,再也不用擔心讀不懂詩詞了。
伴隨著《中華詩詞大會》的熱播,不少朋友也在學習中國古代的詩詞,我覺得西窗燭是一款非常不錯的古詩詞學習APP。我也很喜歡它的名字,出自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04時間管理APP
今年,“時間管理”突然成為了一個熱詞,當然這里要講的“時間管理”和那個不太一樣。現在不少人都有做計劃的習慣,制定每天的計劃,用計劃推送行動。
15自帶日歷
自帶的日歷是一款非常好用的日程計劃神器,如果有iPad和Mac,還可以實現多平臺同步,不需要去下載別的第三方APP。
▲可以設置提醒時間和地點
▲可以用不同顏色來標注不同活動俗話說:一日之計在于晨。我個人習慣早上起來電腦頁面字體突然變大怎么辦,用制定好日程,用iPad就可以隨時查看了。
16自帶的提醒事項
除了日歷之外,提醒事項也是一個時間管理的神器,它是一個任務清單。如果說日歷是幫助你規劃“成塊”的時間,那么“提醒事項”就是幫你記住某個“節點”。
▲設置提醒日期、時間甚至地點日歷和提醒事項“點面結合”,多平臺同步,確實非常好用。我個人也嘗試過不少第三方的時間管理APP,比如滴答清單、等等,但是用多了還是覺得系統自帶的好用,功能齊全,而且多平臺同步也不用額外下載APP。
17番茄鐘:Flat
“番茄工作法”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時間管理方法,一個周期30分鐘,25分鐘工作,5分鐘休息,每進行4個周期,休息時間延長到15分鐘。在iPad平臺也有大量的番茄鐘軟件,我也對比過好幾款,最后選擇了這款Flat 。
▲Flat 主界面這款APP的操作非常簡單,可以選擇手動或者自動控制,點擊一下即可開始計時,時間到了會提醒。
▲休息時間
▲工作和休息時間可根據個人習慣調整
18自控力:APP應用限額
這也是系統自帶的一個寶藏功能。很多人在學習/工作的時候總是忍不住玩手機,針對這一點,(專注森林)之類的APP,成為了人們常用的自控工具。然而我們還要用iPad學習呢,在這種條件下,“APP應用限額”大顯身手。首先建議用iPad復習重要考試(比如考研、考公、法考)的朋友,你的iPad不要安裝與學習無關的APP!那可能有人會問,iPad自帶的瀏覽器,包括微信和QQ,都會成為分神的“罪魁禍首”,怎么辦?那就用APP應用限額給它們“上鎖”。
▲在“設置-屏幕使用時間”里面選擇“APP限額”,選擇幾個你認為會分神的APP電腦頁面字體突然變大怎么辦,給它們設定每天最多使用的時間即可:
▲對特定APP設定使用時間到了限額會怎樣呢?會不讓你打開這個APP,但這其實只是一種“軟約束”而不是“硬控制”,自制力不強的人可以讓朋友幫你設置一個屏幕使用時間密碼。
▲設置屏幕使用時間密碼到點后,如果要解除限額,需要輸入這個密碼:
▲第一次可以給你用1分鐘,后面就需要輸入密碼了
不得不說,“APP應用限額”這一功能確實是改變“買前生產力、買后愛奇藝”狀況的神器,然而自控力這種東西更多是看個人,這種功能只是作為輔助手段,幫助你更好地自控而已,指望依靠這種功能讓一個自制力差的人變得更自律,我覺得不太現實。
05快捷指令
系統上還有一個非常好用的功能,就是“快捷指令”,你可以將一些常用的操作設置成快捷指令,省去了手動操作的麻煩。
▲我自己用的幾個快捷指令比如“開始看書”,點擊之后就會自動打開 APP,跳到我上次閱讀的那個位置,在視頻里也有演示,就不用手動開啟APP了。
▲系統自帶了一些快捷指令,可以用智能家居設備聯動不過,系統自帶的終歸有限,借助第三方指令,可以讓你的iPad更好用。
在“捷徑社區”等論壇,我們可以找到不少好用的快捷指令,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下載。
06寫在最后
去年那篇文章的標題是“iPad+Apple 是不是大學生學習的好伙伴?”,一年過去了,我的答案是:當然是。我周圍也有越來越多的同學開始使用iPad+Apple 來學習。不過,我覺得還是看個人的自制力,有些人自制力很差,游戲卸了下,下了又卸,如果你是這種人,我建議你采用更強硬的控制手段,不要買iPad學習了,直接一支筆,一本草稿本,幾本書,這種最傳統的學習方式,興許是最有利的;而對于自制力較強,目標明確,計劃合理的人群,iPad自然會成為你學習的好幫手,這個不需要顧慮(我也相信你不會顧慮)。今天一共推薦了18款APP,都是我個人常用,覺得不錯的應用,推薦給大家,權當拋磚引玉。昨天晚上和幾個老朋友聚會,剛巧大家都有iPad,職業也不同:醫學生會用Altas看人體解剖圖;室內設計師用CAD看圖王看圖紙;教師則用看課件,并做修改。由于我自己所學的專業也沒有什么特別的APP,所以今天推薦的這些,適合大多數大學生/研究生使用。
如果大家的iPad有一些不錯的APP,歡迎留言分享。讓iPad物盡其用,而不是單純的娛樂平板。
選哪款iPad好?
iPad建議買128G的,兼顧了日常使用和娛樂需求,如果只是記筆記看論文,64G也足夠了。目前Apple官網在售的iPad有以下幾款:
入門級的iPad 2019(10.2寸)、中端的iPad Air 3(10.5寸),高端iPad Pro(11寸和12.9寸),還有一款iPad mini 5(7.9寸)
這幾款中,除了iPad Pro之外,別的型號都用Apple 一代。配置上,iPad 2019采用A10處理器,Air3和mini5是A12,Pro是A12Z。
1
iPad mini 5
iPad mini 5如果拿來記筆記,我覺得還是稍微小了點,畢竟現在手機都接近7寸了。不過如果閱讀居多,我覺得還是不錯的,一手掌握,看電子書剛剛好。
2
iPad Air 3
iPad Air 3是目前我覺得最適合大學生的一款iPad,屏幕夠大(10.5寸),性能足夠。目前官網上Air3還有送的教育優惠,可以一起買了。
3
iPad Pro 2020
全面屏的iPad Pro,它有多強大就不用我多說了,預算多的直接買就完事兒了。不過,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它替代不了和 PC,鼠標操作還不是很完善,相應的軟件配套還不夠成熟。9月份蘋果會舉行發布會,屆時會有新的iPad型號上市,準大學生不妨等等看。
iPad需要買什么配件?
iPad需要搭配一些配件,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強大功能,這里推薦一些實用不貴的iPad配件。
1
Apple
如果有筆記需求,那么Apple 絕對是必需品!必需品!必需品!任何第三方的筆都替代不了,預算吃緊可以買二手的筆。
要注意不要買錯了,只有iPad Pro 2018/2020才支持二代筆,其余型號都是一代筆。
2
貼膜
iPad的幾種膜我都嘗試過了,簡單地給大家分享一下使用體驗吧。*不貼膜:我目前的狀態,感覺良好,寫字也不怎么打滑*鋼化膜:寫字會打滑,屏幕清晰度高,貼膜簡單*類紙膜:寫字非常舒適,但是屏幕清晰度有一定損失,貼膜難度大
▲日本是比較常見的類紙膜品牌
3
保護套
帶筆使用的情況下,最好買帶筆槽的保護套:
二代筆型號,我自己用這種磁吸式帶搭扣的:
需要用筆的時候,搭扣可以吸附到背面,不影響使用。
4
藍牙鍵盤
藍牙鍵盤不是iPad的必備配件,如果需要經常用iPad碼字,不妨考慮買一把藍牙鍵盤。
▲羅技K380,一款非常經典的藍牙鍵盤,支持多設備連接,操作簡便
▲Anne Pro 2,一把手感不錯的61鍵藍牙機械鍵盤,實測iPad連接很穩定
更多無線機械鍵盤推薦:
5
充電頭和充電線
我覺得有必要為iPad配一個PD快充頭,畢竟iPad原裝頭只有12W的功率,iPad Pro的原裝頭也不過18W;而iPad Air 3、Pro都支持PD快充,最高功率可以到35W上下;mini5也能達到20W,因此假如要獲得更快的充電速度,需要一個更高功率的充電頭。現在PD充電越來越流行,不少輕薄本都支持PD快充,PD充電頭可以充手機,可以充iPad,也可以充筆記本,“一頭”搞定多設備充電需求。
▲聯想“口紅”快充頭,新款支持折疊插腳
▲努比亞“氘鋒”快充頭,三口設計如果想要iPad快充,必須買一根c to 的線,記得買MFi認證的就行(iPad Pro自帶c to c線,因此不需要)
▲蘋果PD快充線
真正的結尾
雖然我不認為現在的iPad可以替代Mac/PC,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還真的不好說。現在的iPad Pro,接上一個擴展塢,再配上妙控鍵盤,已經可以完成不少原來只能在電腦上完成的任務。盡管iPad一開始的定位是娛樂平板,但蘋果近年來一再發掘iPad的生產力潛力,iPad OS現在已經擁有相當完善的文件管理系統,跟PC/Mac完全一致的網頁瀏覽體驗,在可見的將來,iPad或許能擁有媲美PC/Mac的生產力。在我看來,iPad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講,是手機、PC之后的第三設備,是大學期間學習娛樂的好伙伴。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更多地是讓大家充分利用手里的iPad。 這么好的設備,只是拿來看視頻打游戲,甚至拿來蓋泡面,是不是有點可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