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梁長軍
編輯| 楊進
曾經被唾棄和取締的AI“一鍵脫衣”再次引發關注。
近日,廣州地鐵一張女子“裸照”引發輿論熱議。 事實上,照片中的女人是一位博主。 原圖沒什么問題,但有心人用AI軟件一鍵脫衣,傳到網上。
在博主的原圖和文字下方,已經有不少網友提醒博主該謠言系編造事實,敦促其盡快報警,也有網友熱心幫助其辟謠澄清。 目前博主已回復稱正在取證中,將進行相關維權處理。
“這是我所知道的流傳最廣的AI圖畫,如果能順利正權,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和震懾懂這種技術的人。” 有網友評論道。
無獨有偶,近日另一名明星AI換臉事件也備受關注。 網紅特效合成師洪謀用AI制作合成了一段吻女星迪麗熱巴的視頻,將電視劇中的男主角換成了自己。 后來,他說自己被找上門的女明星粉絲“毀容”,抓破了他。
目前該賬號的相關視頻已不可見,其私信功能因違反社區規定已被關閉。
有網友表示ai中怎么批量替換鏈接,如果隨意改變視頻中人物的臉,可能會給當事人帶來很大的麻煩。 是不是掌握了這個技術就可以隨意換臉了? 只是想一想。
當前,人工智能生成技術正在全球掀起科技浪潮。 它可以快速生成文案、圖片和視頻,但由此產生的虛假信息、隱私、版權等問題也值得關注。
《人工智能最惡心的應用》
AI“一鍵脫衣”其實并不新鮮,只是最初因為用來“換臉”而引起了更多關注。 明星劉昊然曾在2021年8月發表打假文章,指責網上流傳的一段淫穢視頻系AI換臉技術造假,并向警方報案。
說到AI“一鍵脫衣”,不得不提的是,2019年6月,一款名為“脫衣”的國外APP發布僅數小時,就因訪問請求過多而被關閉。 它采用了類似深度學習的偽造技術,自動分析傳入的照片并識別出人物衣服所在的位置,然后通過特定算法剔除衣服,制作出一張近乎有說服力的合成裸照。
隨后,這款軟件也引起了國內外廣泛的輿論批評,指責其侵犯隱私權等。 深度學習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當時也寫道,這是人工智能最令人厭惡的應用之一。
后來,開發團隊選擇了關閉該項目。 但隨后該作品再次出現在即時通訊應用程序上,并公開發布了超過 100,000 張色情圖片,其中不包括私下分享的圖片。
美國網絡安全公司Sensity發現,這些圖片中有70%來自社交網絡中的真實女性,甚至包括未成年人。 換句話說,很多人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分享的自拍很可能被用來生成裸照。 值得注意的是,該軟件僅供女性使用。 如果上傳男性照片,系統會自動將其替換為女性照片。
面對外界的批評,這款軟件的開發者阿爾貝托公開回應稱,自己不是偷窺狂,而是科技愛好者,不在乎裸照。 但這背后也可能有利益。 該應用程序的標準版是免費的,高級版售價為 99 美元,但免費用戶合成的照片會帶有水印或僅部分曝光。 100 張門票僅限 7 天。
對于廣受詬病的“一鍵脫衣”等灰色軟件,這些軟件在國內各大應用商店中基本找不到,但在一些網站上還是有不少“替代品”,甚至出現了破解版的破解版。
搜狐科技搜索發現國內有游戲網站推出軟件合集ai中怎么批量替換鏈接,包括脫衣破解版、中文破解版、手機版等多個版本可供下載。 人臉等功能。
另外,通過關鍵詞搜索,你可以在很多網站上找到帶有AI脫衣功能的軟件。 有的軟件甚至直接標明一鍵脫衣的AI算法,在產品介紹頁面有詳細的軟件特點和亮點。 .
事實上,針對AI換臉等一系列軟件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國內也在進行監管。 此前,陌陌孵化的AI換臉APP“ZAO”,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從風靡社交圈,到深陷輿論漩渦。 最終被工信部要求進行自查整改,要求其依法依規收集和使用用戶信息,加強網絡數據建設。 用戶信息安全保護,防范利用自有業務平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等風險隱患。 但從實際情況看,相關現象仍屢禁不止。
誰為 AI 作惡負責?
人工智能的發展解放了人,成為提高生產力的有力工具。 但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技術應用門檻的降低,更多會用技術的人并不總是正確應用技術。 AI換臉脫衣服就是典型。
AI換臉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位用戶名為某某的國外程序員,他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將名人的面孔與色情視頻演員的面孔進行了互換。 網羅了很多歐美知名女明星。 由于受害人的投訴和外界的質疑,賬號被封,但這項技術的代碼開源并放在了GitHub上,AI換臉技術被命名為“”。
通過開源工具衍生出fakeapp、、、、等一系列AI換臉、AI脫衣程序。 雖然這些程序聲明只涉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不會被濫用,但技術應用門檻的降低讓更多人參與,使得涉及人工智能換臉脫衣的隱私、版權、倫理等惡性事件更多發生而且更嚴重。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每個人都可能成為 AI 邪惡的受害者。
對于此次引發關注的AI一鍵脫衣傳播女性照片事件,有博主表示,在目前強大的AI算法下,天時地利人和,造謠讓普通人難以接受。人們爭辯。 同時,非法利用他人個人信息編造、傳播涉及性隱私的虛假信息,是明顯的違法行為。 情節嚴重的,構成犯罪,涉嫌侵犯當事人的肖像權、名譽權。
更有什者,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些軟件制作不雅照片和視頻,在互聯網上傳播、銷售,以牟利或實施詐騙。 此前有報道稱,AI換臉已經形成一條黑色生產鏈。 在二手平臺上,一些賣家提供明星變臉色情視頻,甚至可以根據買家的要求進行定制。
目前,隨著人工智能生成技術浪潮的興起,文字、圖片、視頻的生成變得越來越容易,也出現了大量的虛假信息。 穿著囚服的特朗普、下鄉再就業、街頭拉黃包車、教皇換上羽絨服,這些都是AI生成的假圖,一度讓很多人信以為真。
在技??術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不能保證使用技術的人不會越界。 借助AI,我們可以用人工智能模擬事物,無中生有,肆意鍛造,這或許離人性只有一步之遙。 想要擺脫人工智能造假的困境,這需要監管者、科技公司和應用機構,每個人都需要負起責任。
此前,針對AI換臉、脫衣等深度合成信息服務,我國多部門聯合出臺《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要求深度合成服務商和應用商店查驗深度合成內容來自來源和禁止濫用,不使用深度合成服務侵犯他人權益,要求保護個人信息等。
但從現實角度看,人工智能造假的“灰色生產”仍需加強。 如何保證技術向善,不讓AI為惡,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需要在其發展過程中探討和制定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