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基金成千上萬,我們都知道不能直接通過收益率選基金,但怎么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一只基金的好壞呢?
阿爾法、貝塔、夏普比率、最大回撤……,市場上有很多用于分析基金表現的系數和指標,今天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貝塔(β)
貝塔(β)系數,是衡量基金收益變化幅度相對于業績基準收益變化幅度的總體波動性指標,是一個相對概念。
β的絕對值越高wind數據庫中貝塔系數的計算方法,意味著基金相對于業績基準的波動性越大。β大于1,則基金的波動性大于市場的波動性。反之亦然。
這種波動,既包括上漲幅度,也包括下跌幅度。
比如:
如果一只基金的β系數為1,則意味著基金與業績基準的漲跌幅度基本是一致的。
如果β系數大于1,說明基金的波動比業績基準大。當業績基準上漲10%時,基金的上漲幅度大概率會超過10%;業績基準下跌10%時,基金的下跌幅度也大概率會超過10%。
如果β系數小于1,說明基金的波動比業績基準小。當業績基準上漲10%時,基金的上漲幅度大概率會小于10%;業績基準下跌10%時,基金的下跌幅度大概率也會小于10%。
所以,不能簡單地說β系數越高越好,或者越低越好。更準確的說法是,β系數越高,收益的彈性越大。
在挑選主動基金時,β的大小并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可以結合具體的市場行情進行判斷:
如果市場或板塊處于相對低位,可以考慮選擇β較高(比如>1)的基金,當市場開始上漲時,這只基金可能漲得更快,即爆發力可能更強;而市場處于階段性高位的時候,選擇β較低的基金更合適,如果經歷市場回調,下跌的幅度相對基準會更少,相對比較抗跌。
阿爾法(α)
阿爾法系數,簡單理解就是超額收益。
我們用一個例子類比:一個人在火車里面走路,前進方向與火車行駛方向一致,那么他的實際速度等于他在火車里走路的速度加上火車行駛的速度。火車行駛的速度相當于貝塔,這是基礎速度,他走路的速度相當于阿爾法。
也就是說,阿爾法值越高,說明基金獲得超額收益的能力越大。
這部分的超額收益并不是市場給的,而是基金經理通過擇時、選股帶來的。
夏普比率()
夏普比率,是衡量在每承擔1個單位風險的情況下,所獲得相對無風險收益率的超額回報。
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一個類似的概念,叫作“性價比”,就是每付出一個單位的價格能獲得多少的性能。
夏普比率越高,說明在承擔一定風險的情況下,所獲得的超額回報越高。反之wind數據庫中貝塔系數的計算方法,如果夏普比率很小甚至為負,說明承擔一定的風險所獲的超額回報很小或者沒有超額回報。
最大回撤
最大回撤,是指在選定周期內任一歷史時點往后推,產品凈值走到最低點時的收益率回撤幅度的最大值。
最大回撤是一個重要的風險指標,可以用來描述買入產品后可能出現的最糟糕的情況,也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基金經理的風險控制能力。
計算方式為:最大回撤=max[(Px-Py)/Px ]。其中,Px、Py指x日、y日的基金凈值,y要在x之后。 結合下面這個圖可能更好理解:
1月~3月期間,這只示例基金的最大回撤值是(1.8-1.1)/1.8=38.9%;
而1月~4月這段時間的最大回撤則是(1.8-0.9)/1.8,也就是50%。
換手率
換手率,也被稱為周轉率,是指一定時間內市場中股票轉手買賣的頻率。
對于基金而言,指的是基金經理每年買賣手里持有的股票,占手里持有的股票的總比例。
100%換手率,代表手里這些股票,在一年的時間里會全部交易一遍。通常來說,基金經理的換手率平均水平在250%~300%左右,換手率越高,說明基金經理買賣股票越頻繁。
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指標更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比如張坤的某基金,年換手率在100%上下,屬于換手率較低的類型。
上述這些數據在哪里可以看到呢?
據豆妹所了解到的,夏普比率、最大回撤值在大部分第三方銷售機構平臺上都有展示;基金換手率在天天基金電腦端可以查看;阿爾法、貝塔在一些更專業的平臺可以查看(比如wind)。
最后要提醒的是,我們在評價基金時,最好對基金進行分類,盡量把配置行業類似的基金放在一起比較,使其具備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