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整理自高教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教程——C語言程序設計》和人郵版《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教程 二級C語言程序設計》
程序和程序設計C程序
人們把可以連續執行的一條條指令的集合稱為“程序”。
可以說,程序就是人與機器“對話”的語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程序設計語言”。
目前,使用比較廣泛的語言,如 Basic,Java,C++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c語言程序設計,C語言等,它們都被稱為計算機的“高級語言”。
但是對于計算機本身來說,它并不能直接識別由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c語言程序設計,它只能接受和處理由0和1的代碼構成的二進制指令或數據。由于這種形式的指令是面向機器的,因此也被稱為“機器語言”。
匯編語言是介于機器語言和高級語言之間的一種語言。
我們把由高級語言編寫的程序稱為“源程序”,把由二進制代碼標識的程序稱為“目標程序”。為了把源程序轉換成機器能接受的目標程序,軟件工作者編制了一系列軟件,通過這些軟件可以把用戶按規定寫出的語句一一翻譯成二進制的機器指令。這種具有翻譯功能的軟件稱為“編譯程序”,每種高級語言都有與它對應的編譯程序。
C源程序經過編譯程序編譯之后生成一個后綴為.obj的二進制文件(目標文件),然后由稱為“連接程序”的軟件,把.obj文件與C語言提供的各種庫函數連接起來生成一個后綴為.exe的可執行文件。
程序設計
程序設計,就是用程序設計語言編寫程序的過程。
簡單的程序設計一般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確定數據結構。根據任務書提出的要求、指定的輸入數據和輸出結果,確定存放數據的數據結構。確定算法。針對存放數據的數據結構來確定解決問題、完成問題的步驟。編碼。根據確定的數據結構和算法,使用選定的計算機語言編寫程序代碼,輸入到計算機并保存在磁盤上,簡稱編程。在計算機上調試程序。消除由于疏忽而引起的語法錯誤或邏輯錯誤;用各種可能的輸入數據對程序進行測試,使之對各種合理的數據都能得到正確的結果,對不合理的數據也能進行適當的處理。整理并寫出文檔資料。算法
計算機科學中的算法是指為解決某個特定問題而采取的確定且有限的步驟,它是為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
算法是指為解決某個特定問題而采取的確定且有限的步驟。一個算法應當具有以下五個特性:
有窮性。一個算法包含的操作步驟應該是有限的。也就是說,在執行若干個步驟后,算法將結束,而且每一步都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確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條指令必須有確切的含義,不能有二義性,對于相同的輸入必能得出相同的執行結果。可行性。算法中指定的操作,都可以通過已經驗證過可以實現的基本運算執行有限次后實現。有零個或多個輸入。在計算機上實現的算法是用來處理數據對象的,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數據需要通過輸入來得到。有一個或多個輸出。算法的目的是為了求“解”,這些“解”只有通過輸出才能得到。
算法的描述方法:
結構化程序設計和模塊化結構結構化程序
結構化程序由三種基本結構組成:
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
已經證明,由三種基本結構組成的算法可以解決任何復雜問題。
由三種基本結構所構成的算法稱為結構化算法;由三種基本結構所構成的程序稱為結構化程序。
模塊化結構
在程序設計時,用一個個小模塊來實現一項簡單的功能,每個程序設計人員分別完成一個或多個小模塊。我們稱這樣的程序設計方法為“模塊化”的方法,有一個個功能模塊構成的程序結構稱為模塊化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