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企業作為IT成熟度最高的行業,多年來一直引領著中國、甚至全球信息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互聯網級的運營能力也就成了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首要目標。而在過去三年里,阿里、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巨頭陸續啟動“中臺戰略”,通過中臺為企業發展和創新提供統一支持,更加靈活的“大中臺、小前臺”體系逐漸成為互聯網企業的標配。那么,對于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中大型傳統行業來說,中臺有什么意義?DOCP數字化運維中臺能夠給數字化企業帶來什么價值呢?本文將為您逐一解讀。
中臺的概念和價值
中臺的概念不是憑空而來,而是企業平臺化架構的自然演進。許多大型互聯網公司都會建立一個平臺技術部門,把業務基礎設施和技術基礎設施下沉,然后再分配給不同產品線和業務線的研發部門。久而久之,平臺部門成了連結前臺產品與后臺系統的資源樞紐和運營支撐中心,中臺的概念由此產生。
阿里巴巴的企業中臺典型架構
2015年12月,馬云在參觀著名手游公司之后,首次提出中臺戰略的概念和“小前臺,大中臺”的管理模式,將阿里巴巴搜索事業部、共享業務平臺、數據技術及產品部組合成“共享業務事業部”( ),通過這一部門溝通前端的業務部門和后端的云平臺,促進其內部各部門間在數據、資源、產品和標準等方面的共享。
北大縱橫高級副總裁劉慶韜對中臺的定義是:“中臺首先指的是平臺,是介于前臺和后臺的另一種平臺化形態。如果說前臺指的是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業務部門,后臺是指財務系統、風險管控系統、戰略指揮系統、生產建設系統等管理企業核心資源的系統,那么中臺是鏈接前臺與后臺的橋梁和紐帶,強調資源整合與共享、能力沉淀的平臺體系,是為“前臺”提供業務模式、技術、數據、人才等資源和能力提供炮火支援和強力支撐,以不斷適應前臺業務發展的需要。”
在互聯網企業中,中臺根據功能的不同被細分為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運維中臺、算法中臺、研發中臺、組織中臺等。無論是哪種中臺,都需要具備高內聚、低耦合的特點,并符合數據完整性原則和業務可運營原則。
王健在《白話中臺戰略》的觀點更貼近數字化企業的發展需求,他認為中臺的價值在于更好的為前臺、為用戶服務,他說:“中臺是真正為前臺而生的平臺(可以是技術平臺,業務能力甚至是組織機構)數字化運維是什么意思,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更好的服務前臺規模化創新,進而更好的響應服務引領用戶,使企業真正做到自身能力與用戶需求的持續對接。”
因數據割裂、智能決策程度有限的瓶頸制約,越來越多企業將全面升級 IT 架構,利用中臺模式打破不同業務部門之間的煙囪式 IT 架構,實現“一切業務數據化”的目標,前端業務部門可以像搭積木一樣調用平臺上的產品技術模塊, 從而快速搭建新業務場景。
DOCP數字化運維中臺的定義和價值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線上系統、移動端、物聯網終端等數字化平臺逐漸取代企業運營多年的線下渠道成為主要用戶入口,用戶體驗對業務影響加大、市場競爭加劇、創新需求迫切等問題都在倒逼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數字化企業是以客戶為中心,以科技為引領,在統一的數字化目標下建立起來的擁有實時戰略和敏捷生態的生機型組織。因此,數字化轉型成功意味著企業擁有互聯網級的數字化運維和運營能力。
然而,傳統企業根據建立的信息化系統、IT服務管理模式數字化運維是什么意思,與前臺數字業務、移動應用之間存在著明顯的信息斷層和管理鴻溝,雙態IT管理難題導致IT部門無法滿足數字化業務實時、敏捷、高效的運營需求和數字化創新的快速迭代需求,這也是企業數字化轉型所面臨的最大瓶頸。因此,要推動數字化轉型走向成功,就需要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打通前臺業務與后端系統斷層,讓管理流程更加高效、敏捷的創新工具和方法體系,也就是數字化運維中臺。
是Y血白以冷旅嶺回總巴-巡冠必qa2人占近力e?上上申心" img-code="2" img-size="600,342">
DOCP數字化運維中臺架構圖
DOCP(全稱: )數字化運維中臺以數據為基礎,以算法為支撐,以場景為導向,應用先進的實時海量大數據處理技術和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通過輕量級、低入侵、松耦合的立體化監控與管理工具集、數字化運維統一事件管理、數字化運維服務管理等模塊化組件,打通后臺IT支撐系統與前臺業務應用之間的信息斷層和管理斷層,向上提供數據與能力支撐,在快速響應前臺的變化和創新需求的同時,向下保障系統穩定可靠運行,進而實現互聯網級的數字化運維高效管控。
對于從信息化時代一路走來的中大型企業,以運維為突破口和數字化轉型抓手的數字化運維中臺,能夠充分利用企業原有業務系統、管理系統和IT系統生成的海量數據,同時IT部門作為企業中距離數字化最近的部門,有利于數字化轉型的單點突破和小范圍試錯,逐步建立數字化運營管理體系,賦予業務快速迭代、創新和試錯能力,進而帶來管理效能的提升。
DOCP數字化運維中臺對于不同行業和不同應用場景,可以提供以下一種或多種價值:
? 業務聚合:整合基礎的公用服務,如會員、交易、物流、結算等功能,用統一的業務指標體系快速發現前臺業務的發展瓶頸和運營風險,用可視化手段全面提升整個組織的管理效率。這相當于在企業原有業務平臺基礎上的平臺化改造,讓其成為可以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調度、靈活調配的“中控平臺”。
? 數據與技術支撐:整合分析歷史數據和系統運行的實時流式數據,實現業務運行的跨系統追蹤和基于機器學習的趨勢預測,降低IT故障帶來的經營風險。提煉各條業務線的共性需求,打造成組件化的資源包,然后以接口的形式提供給前臺各種業務形態使用,可以使產品在更新迭代、創新拓展的過程中快速試錯,快速擴展業務,打破平臺數據隔閡,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復產生帶來的資源浪費。
? 資源組織調度:海爾等大型的企業集團基本都完成了公司的平臺化改造,但在強調分權、各業務獨立發展的組織模式下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大企業病”,這也需要在公司內部構筑平臺,讓各部門保持相對的獨立和分權的同時,用一個強大的中臺來對這些部門進行總協調和總支持,以平衡集權和分權的成本,同時比較靈活地為新業務、新部門留下接口。
目前,DOCP數字化運維中臺已經在銀行、證券、基金、航空、物流、房地產等典型行業獲得了落地,極大提升了相關企業的IT運維和運營管理效率,數字化轉型成果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