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學院
軟件工程專業
1.專業情況介紹
軟件工程是國家一流專業、國家特色專業、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重慶市本科高校大數據智能化類特色專業,所屬學院是重慶市首家“示范性軟件學院”。本專業按照國家新工科建設要求,對標國際工程教育標準,立足信息通信行業特色,積極推動“軟件+行業+外語”人才培養模式。本專業以大數據行業智能化為基礎軟件工程 系統信息表,強化學科專業基礎和國際合作辦學,通過系統化的實踐教育和企業全真項目實習實訓體系,培養學生的軟件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赴俄羅斯圣彼得堡皇家理工大學研學訪問
赴重慶仙桃數據谷開展企業調研
2.專業核心課程
編程基礎(1)面向過程,編程基礎(2)面向對象,軟件需求工程,數據與算法基礎(1)(數據結構),數據與算法基礎(2)(數據庫),軟件測試與維護,軟件分析與設計,軟件過程與項目管理。
軟件+行業方向緊密圍繞行業應用領域,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念為基礎,將行業領域、企業全真項目實踐、工程教育緊密結合,在通信軟件、數字媒體技術、軟件測試、金融軟件等方向具有較為鮮明的專業特色。
各方向特色介紹
1.軟件+行業方向
軟件+行業方向緊密圍繞行業應用領域,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理念為基礎,將行業領域、企業全真項目實踐、工程教育緊密結合,在通信軟件、數字媒體技術、軟件測試、金融軟件等方向具有較為鮮明的專業特色。
2.軟件+英語方向
軟件+英語方向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及專業技能的跨專業人才為目標,將英語語言能力的學習與行業領域、企業全真項目實踐、工程教育緊密結合,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軟件人才。
3.軟件+日語方向
軟件+日語方向注重學生開發能力、良好的工程組織與協調能力的培養,以培養學生日語的溝通能力與技巧,具備日本IT企業項目開發、實施和管理的能力為目標,著重培養面向日資企業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國際型、應用型高級軟件人才。
4.軟件工程卓越工程師方向
軟件工程卓越工程師方向培養具有良好軟件設計能力、國際交流能力、管理與溝通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的復合型、工程型高層次軟件人才,能夠適應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變化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軟件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
2022屆畢業生整體狀況和特點
本屆畢業生共有504人,其中軟件+行業方向280人,軟件+英語方向139人,軟件+日語方向37人軟件工程 系統信息表,軟件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 48人。
專業技能扎實:本屆畢業生能夠基于數學、計算機、軟件工程等學科知識,采用數學建模、統計分析等科學方法和軟件構造、運行和維護的系統性、規范化方法,對軟件工程及應用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扎實掌握計算機構造以及運行原理,具備良好的數據結構、數據庫基礎和算法基礎,能夠熟練使用C/C++、java、等編程語言進行復雜軟件系統的分析、設計、編程、測試、質量監控等工作。
科創競賽突出:本屆畢業生積極參與教師科研團隊研究項目、科研訓練計劃和各類科創競賽,共有900余人次參加過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藍橋杯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中國軟件杯軟件設計大賽等各類科創競賽。其中,70余人次獲評國家級獎項,180余人次獲評省部級獎項,其中在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全國銅獎。
綜合素質較高:本屆畢業生整體素質優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英語四級通過率61.63%;榮獲校級先進班集體4個、五四紅旗團支部4個、重慶市文明寢室1個、市級各類先進個人13人次、學校百佳先進個人稱號166人次、3人次獲國家獎學金、34人次獲國家勵志獎學金、260余人次獲校級各類學業獎學金。
2018級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2020年學生工作表彰大會
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銅獎
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重慶市金獎
2020年大學生武術比賽 重慶市一等獎
高教社杯全國大學數學建模競賽 重慶市一等獎
本專業近三年畢業生主要畢業去向
主要在互聯網、通信、軟件、金融、教育娛樂等行業以及政府和公共事業部門從事軟件設計、測評、管理、維護和應用等工作,或者在本專業相關領域繼續深造。
軟件工程學院2022屆畢業?
就業?作聯系?式
點擊上表可查看大圖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