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本文預計需要 6 分鐘,并提供了資源下載。2、本文是「網上沖浪指南」專題i10篇的3.0版本。3、第一時間獲取更新,歡迎關注「奔跑中的奶酪」。
導讀
我們在上網的時候,經常會不自覺地打開很多個標簽頁,如果是趕上做某個項目,50 多個標簽頁也不在話下。
過多的標簽頁,不但會導致內存占用急劇增加,瀏覽器面臨崩潰丟失數據的風險,而且還會讓瀏覽失去焦點,就連切換標簽頁都變成了一件困難的事。
多標簽頁困擾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世界性難題。
本期內容迎來了「標簽頁管理」 3.0 版本,全新的理解,相信肯定能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01
標簽頁的打開方式
我們知道,鏈接有兩種打開方式,一是在「當前標簽頁打開」,二是在「新標簽頁中打開」。
我們國內有習慣將鏈接在「新標簽頁中打開」的偏好。你會發(fā)現,國內大多數網站,還有瀏覽器書簽的默認打開方式都是在「新標簽頁中打開」。
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互聯網興起的時候,國內大多數網民不懂英文網頁中的選項點不開,不知道 Ctrl 是什么意思,更不會知道按 Ctrl 鍵可以讓鏈接在新標簽頁中打開。
再加上當時網速普遍緩慢,將鏈接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可以實現一邊瀏覽一邊等待的預加載效果。
所以,將鏈接「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在國內就成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
而國外習慣將鏈接在「當前標簽頁中打開」。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谷歌搜索,所有的搜索結果都會在「當前標簽頁中打開」。
不但如此,谷歌瀏覽器的書簽、地址欄的默認打開方式,也是在「當前標簽頁中打開」,而且沒有修改選項,谷歌甚至還強制下架了修改打開方式的擴展,谷歌的做法可以說十分的“偏執(zhí)”。
因為一旦設置了默認在「新標簽頁中打開」,那么鏈接的打開方式也只就剩下了一種選擇。
比如在用百度搜索時,鏈接在新標簽頁中打開,那么原來用于搜索的標簽頁就會成為“廢標簽頁”,我們還需要切換回這個標簽頁,然后把它關掉。
而如果是在「當前標簽頁中打開」的話,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將鏈接設置在「當前標簽頁中打開」,不但能減少標簽頁數量,還能讓用戶始終在一個標簽頁中瀏覽,能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減少中斷的可能。
但就像股市上漲是用紅色,又或者是綠色來表示,我們很難說這個就是對的,那個就是錯的,符合我們的需求才是關鍵。
使用「鼠標拖拽」的方法來打開鏈接是一個好選擇。
首先,它可以無視鏈接本身的打開方式,然后完全按照我們想要的方式來打開鏈接。
其次,相比于按 Ctrl 鍵或者中鍵點擊鏈接,使用拖拽的方法更加順手,只需要一只手就能完成,而且也不用花大力氣去點擊鼠標滾輪。
而要如何拖拽鏈接,一種簡單的判斷方法是:
拖拽鏈接后,當前的標簽頁還要不要了。
1、如果要,那就拖拽鏈接向右,讓鏈接在「新標簽頁 / 后臺」中打開。
2、如果還需要立即切換過去,那就拖拽鏈接向上,讓鏈接在「新標簽頁 / 前臺」中打開。
3、如果不要了,那就拖拽鏈接向下,讓鏈接在「當前標簽頁中」打開。
至于用什么拖拽擴展的話, 推薦 閃耀拖拽, 推薦 ,Edge 推薦 Drag。
PS:回復關鍵字 i10 獲取奶酪配置。
02
標簽頁的打開位置
標簽頁管理的另一個難點是「標簽頁的打開位置」。
如果標簽頁的分布位置是不確定的,那么標簽頁的切換難度也會大大提高。
將相關的標簽頁放在一起,以項目為單位,讓標簽頁一組一組地排列,能幫助我們厘清思路。
瀏覽器推出的“標簽組功能”,還有 瀏覽器推出的“標簽棧功能”都是這個原理,做法就是將相關的標簽頁“組合”在一起。
但其實如果我們心里有“標簽頁分組”的概念,沒有這些功能,我們就能自行“腦補”出來。
首先,我們將標簽頁的默認打開位置,修改為在「當前標簽頁右側」打開,這樣新打開的標簽頁就會自動聚集在一起。
然后,如果要打開的標簽頁不屬于當前的項目,那就讓它在「標簽頁的最右邊」打開。
要實現這個效果,需要使用擴展 Tab 。
它的原理是設置一個白名單日,比如設置 about:、:// 等在標簽頁最右邊打開。
這樣一來,只要點擊新建標簽頁按鈕,又或者使用快捷鍵 Ctrl+T,新建的標簽頁就會自動排列到最右邊去。
如果你不習慣要點擊一下新建標簽頁按鈕,又或者使用快捷鍵 Ctrl+T,使用快捷鍵工具 (Mac 用 -)。
可以將 F1 鍵設置為 Ctrl+T,那么只需要順手按一下 F1 鍵,新建的標簽頁就會自動排到最右邊了。
此外,我們還可以將 Shift+F1 設置為 Ctrl+Shift+T 恢復關閉標簽頁。
還有 Alt+F1 設置為 Ctrl+W 關閉標簽頁、Alt+F2 設置為關閉右側標簽頁、Alt+F3 設置為關閉其他標簽頁,這樣操作會更加的方便。
PS:回復關鍵字 i10 獲取奶酪配置。
03
標簽頁的切換方法
當打開的標簽頁很多時,切換標簽頁也就會變得麻煩起來,下面的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快速切換標簽頁。
1、Ctrl + Tab 切換
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快捷鍵 Ctrl+Tab、Ctrl+Shift+Tab,它可以讓我們在標簽頁中循環(huán)切換。
2、Ctrl + 數學鍵
快速定位第 1、2、3 個標簽頁可以用快捷鍵 Ctrl+1、Ctrl+2、Ctrl+3。
對于每天都要訪問的網站,比如公司網站、郵箱、微博等網頁,我們可以將它們“固定”起來,這樣就方便用快捷鍵 Ctrl+數字鍵 來快速切換了。
快捷鍵 Ctrl+0 不太一樣,它對應的不是第 10 個標簽頁,而是最后一個標簽頁。
通過快捷鍵工具 ,我們還可以將 Ctrl+Shift+1 設置為 Ctrl+0,這樣就可以一只手完成操作。
3、切換最近瀏覽標簽頁
擴展 Tab 還有一個在當前標簽頁和最近瀏覽標簽頁之間回來切換的功能,默認快捷鍵是 Alt+C。
但修改為 Alt+X 更好,因為將 Alt+C 設置為復制標簽頁鏈接更加合理。
4、顯示所有標簽頁
當打開的標簽頁實在很多,多到連標題都看不清標題了,使用擴展 Tree Style Tab 可以豎向展示標簽頁,這樣就能快速定位標簽頁。
Tree Style Tab 還有一個讓相關標簽頁“鎖定”在一起的功能,也就是移動「標簽組內」的任意一個標簽頁,都能讓整個標簽組一塊移動,這樣就避免了打亂標簽頁的可能。
的擴展推薦 Aerys ,除了點擊標簽頁立刻跳轉外,也支持拖動標簽頁改變位置,而且它還有自動歸類標簽頁的功能。
我們的使用習慣是將 Tree Style Tab / Aerys 設置為 Alt+1,Tab 設置為 Alt+2,油猴腳本設置為 Alt+3,這樣就可以左手鍵盤,右手鼠標同時操作了。
04
標簽頁管理的本質
有了上面這些了解,現在我們來談談標簽頁管理的本質。
瀏覽器的標簽頁瀏覽模式,最早出現在1994年,然而它真正流行起來成為主流,卻是從 2006 年 IE 瀏覽器發(fā)布 7.0 版本才開始的。
也就是說,早期瀏覽器的瀏覽方式,是以窗口為單位的,點擊某個鏈接就意味著會切換瀏覽內容,想要保留當前瀏覽內容,又要岔出一個分支,那就需要多打一個瀏覽窗口。
而標簽頁瀏覽模式的出現,可以讓窗口集中在一起展示,并方便了窗口切換。
換句話說,標簽頁管理其實就是窗口的管理,而窗口管理其實又是工作流的管理,所以,標簽頁管理的本質是工作流的管理。
工作流管理的難點在于:
我們的思維是網狀的,在不斷地接收信息和處理信息的過程中,我們隨時都可能從當前思路中岔出一個分支來,然而時間的流逝卻是線性的,我們只能一件接一件地處理事情。
以百度搜索“奔跑中的奶酪”為例,我們經歷的瀏覽線程可能是這樣的:
所以,要厘清工作流,我們需要將網狀的思維,用樹狀的結構,然后在線性的時間上展現出來。
我們可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入手。
在橫向方面:
我們要應對的是瀏覽的線程問題,也就是要如何處理多個或多組標簽頁。
方法就是如上面所說,先判斷鏈接是否要在新標簽頁打開,然后用不同的拖拽方法來打開鏈接,這就是工作流是否要多開一個分岔的重要節(jié)點。
而如果需要,那么讓標簽頁以項目為單位,一組一組地排列。
在縱向方面:
我們要應對的是瀏覽的順序問題,也就是要如何處理這些不同重要程度的標簽頁,讓我們在更合適的時機去處理這些分岔任務。
具體方法可以參考 GTD 的做法,來實現工作流任務的結構化延遲。
1、稍后閱讀
比如遇到了感興趣的網頁,但它和我們當前要做的任務不相關,那么可以使用「稍候閱讀」功能標記一下,然后關閉標簽頁,等有空了再重新瀏覽。
解決方案: (支持 / )
不但能集中管理這類臨時網頁,避免了書簽的臃腫,而且它支持在多平臺上使用,管理起來更加方便。
2、會話保存
又比如我們正在做一個項目,打開了一些標簽頁,但由于上下班等原因需要暫時停止,這時我們就需要將當前打開的標簽頁保存起來。
拓展 Tab 是一個好選擇。
解決方案:
Tab (支持 / )
如果說 的「稍后閱讀」是用于保存一個或者幾個標簽頁,那么 Tab 的「會話保存」功能,針對則是一個或者多個項目的標簽頁。
3、保存到筆記
如果一個項目短期內無法完成,需要持續(xù)收集相關的內容,那么我們通過筆記本,將這些相關的內容收集在一起是個好方法。
Edge 瀏覽器特有的“集錦功能”,其實就是一個筆記本的功能。
它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集錦”,然后將網上有用的文字、鏈接、圖片等內容收集一起,通過添加注釋,還可以將抽象的思路記錄下來。
不過,集錦功能只在 Edge 瀏覽器上才有,使用筆記軟件 (或者 、)的方法更加全面 ,也更適合做“主題式”的記錄。
這些稍后閱讀、會話保存、保存到書簽的標簽頁,會被有序地保存在某個地方,靜靜地躺著。
但等到合適的時機,我們就能快速將其找回,然后發(fā)揮巨大作用。
結尾
最后劃重點網頁中的選項點不開,我們來總結一下標簽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