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檔介紹: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與中國當代
文學理論建設文學理論建設
重點
掌握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形成過程和基本特征;
熟悉并思考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建設的關鍵問題。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
一、馬克思主義文學思想的主要理論來源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整體中的有機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它是在吸收德國古典
哲學和美學合理因素的基礎上,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理論依
據,在文學批評實踐中形成的文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思想來源是德國古典哲學和美學,德國古典哲學
是西方哲學發(fā)展的高峰,也是集大成時期。其代表人物是康德、黑格爾等。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主要吸收了康德哲學中關于主體的能動作用和形式對內
容的反作用的觀點,黑格爾美學理論中的歷史感和辯證法,費爾巴哈的唯物
主義等等。19世紀以前的文學實踐經驗是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形成的基礎。
費爾巴哈 1804—1872
黑格爾1770-1831
二、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基石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的基石是文學活動論、文
學反映論、藝術生產論、文學審美意識形態(tài)論、
藝術交往論.
馬克思主義首先把文學理解為人的一種活動,把
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造和欣賞歸結為人的生活活動。人的生
活活動的基本特征是“自由自覺”,也就是合規(guī)律、
合目的的自由創(chuàng)造過程。旨在強調文學藝術與人的本
質力量的關系。認為文學藝術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
化。
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是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
的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是在人類遵循客觀
規(guī)律和主觀目的的進行自由創(chuàng)造的活動中表現出來的。
它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的能動因素,是促進人類進步、
推動歷史前進的求真向善的積極力量。凡是人們在創(chuàng)
造性的活動中顯示出來的聰明、智慧、才能,在追求
新生活中所顯示出來的理想、情感、愿望,都是人的
本質力量的具體體現。
黑格爾在《美學》第1卷(38-39P)中說:
“人有一種沖動,要在直接呈現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實現他
自己,而且要在這實踐過程中認識他自己。人通過改變外在事物來達
到這個目的,在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內心生活的烙印,而且
發(fā)見他自己的性格在這些外在事物中復現了。”
“一個小男孩把石頭拋在河水里,以驚奇的神色去看水中所出現
的圓圈。覺得這是一個作品,在這作品中他看出他自己活動的結果。”
人的生活活動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即通過
主體的活動,把自己的本質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
體現在客體當中,使客體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和展示。
文學藝術活動作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動,也是人的本質
力量的對象化,人的本質力量的一部分通過文學藝術的創(chuàng)
造和欣賞才展現和外化出來。這突出說明文學藝術是人的
自由的創(chuàng)造。
文學是對生活得能動的反映,這是馬克思主義對文學的總的界說
和規(guī)定。文學是人的一種活動文學理論基本問題 pdf,那么這種活動就具體性質來說究竟是
一種什么活動呢?馬克思主義從哲學的存在與意識的相互關系理論出
發(fā),把文學活動看成是一種人的主體對于客體的認識與反映。文學藝
術作為意識形態(tài)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文學創(chuàng)作是對社會生活的能動反
映。反映論這個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視角,成為揭示文學活動的基本視
角,因此以反映論為基礎的文學哲學是文學理論的一個重要基石。
文學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藝術生產”論把整個藝術活
動視為藝術生產操作和消費過程,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作為一種社會的精神
創(chuàng)造,是在藝術生產中實現的。這種理論主要強調了文學藝術不是孤
立存在,它的發(fā)展是與社會的政治經濟形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密切相關的,
這就從社會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實踐的各種聯系中,獲得對文學藝術
最終的解釋。
文學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是馬克思主義對文學的一種基本看
法。把文學藝術看成是“審美意識形態(tài)”,意味著文學藝術是社會意
識形態(tài)的變體,它既具有意識形態(tài)的性質,又具有審美的性質,是這
兩者的有機結合。這里要特別指出,文學不是一般意識形態(tài)文學理論基本問題 pdf,而是審
美意識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