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 日,據美聯社發布的最新調查顯示,谷歌正利用安卓與蘋果手機上的許多谷歌服務追蹤用戶活動,并存儲用戶位置信息,即使用戶關閉位置服務,谷歌仍能獲取用戶的位置信息。據悉,這已不是谷歌第一次被爆獲取用戶信息。2017年11月已有人發現谷歌這一行為,當時的谷歌表示將在2017年12月刪除數據收集功能。
除谷歌外,還有多家企業曾經發生類似新聞。2017年10月,雅虎承認在以往的黑客入侵事件中,近30億個用戶賬號信息被竊取;知名社交網站在今年3月被爆泄露近5000萬用戶數據,不僅僅股價大跌、市值蒸發更是引發社會對的強烈不滿與抗議;而國內視頻網站A站于今年6月遭遇黑客攻擊,近千萬個人用戶數據外泄......
以上事例我們都可以看出,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數據蘊藏的大量價值推動著數據信息的獲取途徑的挖掘。而伴隨信息技術發展而來的卻是越發頻繁的信息泄露事件,這一切都在提醒著人們需要關注的重大問題——信息安全。那么,在大數據時代,我們應該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分類設置安全密碼
在信息時代,互聯網絡的高速發展,每個人都擁有多個賬號。不少人為了方便,密碼設置基本一致,這樣的圖方便將為日后的麻煩埋下隱患。而針對信息安全問題,用戶必須按照一定的標準或模式分級分類設置安全密碼并保證重要賬戶的獨立性。取消“一套密碼走天下”的思路大數據存在的信息安全,用分散式的安全密碼設置,將大大降低密碼泄露導致的“牽連”。
數據的備份與恢復
在數據時代,數據備份的重要性毋庸諱言。不論用戶的防范措施做得多么嚴密,也無法完全防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況出現。如果不小心刪除亦或是遭受其他的攻擊,操作系統與應用軟件能夠重裝,失去的數據則難以找回。定期備份的數據將為用戶抵抗一部分突發情況,保證數據的完整與安全。
權限的訪問控制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APP的方便性不言而喻,而APP使用所獲取的權限則與用戶的信息安全息息相關。在確保APP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將多余的權限信息取消。另外,網站登錄賬戶也面臨著這一問題。為避免網站信息泄露所導致的數據安全問題,用戶應將與網站授權的“快捷登錄”等關聯服務取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權限訪問,防止信息數據的泄露。
行業對數據的管理
除去用戶自身的努力之外,行業也應針對數據安全采取相應的防范與應急手段。在數據源的采集方面,行業必須保證用戶的知情權,制定并嚴格執行高標準的數據準入和審查標準。而在數據的保存和使用過程中,行業需要加大對個人信息的保護與把控。采用多種安全技術從發現、防御、響應三個環節全面保障用戶個人信息安全。
隨著數據時代的不斷推進,信息安全已成為用戶與行業需要共同解決的重大問題。不僅僅是個人對信息安全的注意與防范,行業也需要在保證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采取更具彈性、更緊密的邏輯架構來制定新的數據安全策略大數據存在的信息安全,保障用戶信息安全,促進信息時代的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