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商海競千帆,獨傲群芳新天地。步入位于張家界市永定區南莊的新天地電腦城,這里匯集了高端前沿的時尚旗艦品牌,薈萃了奢華與鋒尚的計算機核心業態。激情與浪漫交匯,典雅與風情共舞,歡樂與溫馨同醉。這里,就是張家界市常德商會執行會長、張家界新天地電腦有限公司董事長杜龍均一手打造的計算機王國。
初見杜龍均,這個80后桃源漢子給人的印象就是儒雅謙遜,豁達坦誠,親和力強。他2000年畢業于湖南應用技術學院計算機專業,鑒于成績優異,學院推薦他到“新浪潮”公司工作。他天賦秉異,勤奮好學,一步一個腳印。從技術員、維修員做起,然后擔任部門經理、總經理助理,直至副總經理。
人生就是一場博弈,人生路上,每個人都在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標,杜龍均更是不能例外。2007年3月,杜龍均在做了深入的市場調查后決定開辟自己的“新天地”。“創業實干,以德商情懷勇創新業績;探索創新,用勤奮智慧開辟新天地”,杜龍均發出了錚錚誓言。
隨后,杜龍均在張家界市永定區南莊坪選中了一塊風水寶地,開始東拼西湊籌措資金近百萬元創立了張家界新天地電腦有限公司。他靠廣泛的人脈關系、優質的產品質量、可靠的售后服務,很快就搶占了張家界電腦市場的制高點,公司滾雪球般越做越大。
公司壯大了,品牌樹立了,杜龍均個人也成長了。2020年,他再次當選為張家界市常德商會執行會長,這是對他個人品德的肯定,也是對他能力的認可。他坦言,小贏靠運氣,大贏靠品德,“德商”也與智商、情商一樣舉足輕重,“德商”的高低甚至比智商情商更能夠決定事業成功的大小。作為一名常德籍企業家,杜龍均認為,“德商”不應泛指常德籍企業家這一群體,更指“有德的商人”,“德”應該是所有企業家的靈魂內核和精神追求。
做企業必須要有社會責任感,杜龍均說,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是把自己的事業做好,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是積極投身公益事業救濟貧困。長期以來,杜龍均選擇用公益來詮釋“德商”的內涵。他以個人名義或與常德商會組織一起,熱心開展了很多扶貧、助學、幫困的公益活動,播撒人間大愛。他先后為慈利縣大峽谷村、桑植縣四方溪村等地捐款近萬元,為工商聯組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活動捐款4000元,還為桃源縣九溪中學捐贈辦公電腦8臺、打印復印一體機2臺,總價值4萬元。(作者:閆進堂)
網時刻記者 郭薇燦 長沙報道
“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1963年,浙江諸暨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出堅持群眾路線的“楓橋經驗”。
55年過去了,這個誕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全國性社會治理樣本,如今在湖南依然活力四射,講述著新的精彩。
截至今年6月底,湖南全省刑事發案同比下降16.24%,其中三類侵財犯罪同比下降24.5%。這組數據的背后,是湖南的政法機關充實“楓橋經驗”的時代內涵,讓群眾工作這個傳統舞臺,唱出了具有湖南特色的時尚大戲。
日前,記者走進他們,探索及挖掘新時代“楓橋經驗”,湖南打造城市新樣本背后的故事。
長沙朝陽街道綜治中心積極探索出“1+X”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新模式。
矛盾不上交
長沙芙蓉區朝陽街道地處長沙火車站窗口位置,用街道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羅希奠的話來形容,這里素來有著“三多兩難”的特點:“老舊小區多、流動人口多、弱勢群體多、亂源管控難、維護穩定難。”
近年來,在積極探索出“1+X”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新模式下,這里開始變得不一樣。
“這臺電腦明明之前說好的是4398塊,現在又說要4898塊,我不要了!”
“你自己說要高配置,微信我們都說好了的,現在我貨都拿了,你卻說不要?”
在朝陽街道社會矛盾調解室內,一場糾紛正在上演。看到雙方爭執不下,調解室主任沈振武顯得游刃有余,一邊勸說買家冷靜,一邊讓賣家詳細說明緣由。經過沈振武的耐心勸導,雙方各讓一步圓滿解決了問題。
這是朝陽街道綜治中心調解員——“朝陽大叔”的日常工作。“有時候雙方情緒都比較激動,我們就不急于調解,可以用‘冷處理’的形式,給雙方當事人一些思考時間,然后再來解決問題……”說起矛盾調解工作,沈振武如數家珍地講述自己的經驗。
“朝陽街道周邊環境復雜,周邊有火車站、電腦城和各類商鋪,消費矛盾多,平均每天發案20余起,最多的一天達到36起。矛盾不上交,換句話說,就是把社會矛盾化解在基層,就地解決。”羅希奠告訴記者,這里特殊的街情導致每天因經營合同、民間借貸、婚姻家庭、涉拆涉軍等產生的社會矛盾較多。
近年來,朝陽街道按照“以點帶面”的工作思路,在全街道推廣調解“1+X”矛盾調解工作模式。“1”就是以派出所矛盾調處中心為平臺,由經驗豐富的民警、街道司法所長等人牽頭24小時值守調解,同時聘請律師事務所輪流駐點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服務。“X”是街道調委會充分整合司法、公安、交警、信訪、工商、安監、城管等部門的調解資源,建立緊密型、常態化的聯動機制。目前,全街已建立6個人民調解委員會,14個駐單位調解室,形成了由56個民調小組,100個調解信息員組成的調解組織體系,實現了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無縫對接。今年1至10月全街受理各類矛盾受理1447起,同比下降了19%,調解成功率達到95%以上。經調處中心參與調解糾紛和治安案件實現了零投訴、零信訪,均未發生二次糾紛或“民轉刑”案件,充分發揮了“第一道防線”作用。
整合綜治、護路、公安及相關工作力量,建成全國首個區級鐵路護路聯防指揮中心;在全省首推人民調解辦案管理系統,實現了人民調解工作全面提速提效;大力完善基層綜治中心建設,于全市創新建立110非警務事項分流處理機制……同樣,在長沙市雨花區侯家塘街道,也因地制宜創新了屬于他們的辦法。
夫妻慪氣吵架打110報警,樓上鄰家漏水,也找警察——為讓民警從這些非警務報警中解脫出來,專注打擊犯罪,2016年以來,雨花區侯家塘街道試點成立長沙首個社區警務分流綜治中心。中心吸納律師、公安、司法、民政和社區德高望重的“鄉賢”等基層力量入駐,并通過公開招聘配備3名專職人員,配合公安接處警人員實行輪班制,律師則每個工作日坐班提供法律咨詢、援助等免費服務,對警情實行集中調度、動態管理、科學分流。
試點以來,110分流的矛盾糾紛均由專業調解力量進行調解,成功率達到97%以上,不適合調解的糾紛引導其進入司法訴訟渠道,非警務求助由對應職能部門受理,占總報警數約三成的非警務警情成功化解在基層,2017年一季度刑事發案下降36%,成為了全面深化改革,更好服務群眾的典型案例。
而這,僅僅是傳承“楓橋經驗”矛盾不上交的一個縮影,從源頭預防社會矛盾,湖南各地探索創造了不少新做法新經驗。2017年6月27日,湖南省公安廳召開高規格的全省公安機關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推進會,積極推動110與“12345”平臺聯動,分流非警務警情,岳陽等地成效明顯;郴州、常德推行司法員駐所調解,益陽、湘西州依托鄉鎮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落實“三調聯動” 推動社會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建設。株洲推行“安保+保險”、張家界建立旅游景點巡防等多種社會化防控模式,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治安防控。
邵陽快警24小時守護平安。
平安不出事
安居樂業,簡簡單單四個字,涵蓋了百姓對幸福生活最樸實的追求。而平安,也一直被視為最大的民生、最重要的軟實力,也是發展“楓橋經驗”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為此,湖南公安全面落實屯警街面、定點備勤、常態化聯勤武裝巡邏等巡邏模式,強化顯性布警,提高了街面見警率,提升了快速反應能力。全省單日投入聯勤巡邏力量1170人、車輛280輛,其中民警870人、武警300人。各地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勤巡邏,長沙全警夜巡、永州黨政干部夜巡和株洲、邵陽打造33個“邵陽快警”移動警務等巡防新模式,對壓控發案、防范發生突發案事件作用明顯。
1分25秒。
邵陽警方依靠“邵陽快警”移動警務平臺,在短短的時間內,鎖定并處置一名拿刀砍人的犯罪嫌疑人。
3月4日9時15分許,“邵陽快警”雙清區陶家沖平臺帶班民警周振宇接到指揮中心指令,得豐市場對面有人因糾紛拿刀砍人。接到任務后,周振宇帶領4名輔警僅用1分25秒就趕到現場,發現雙方當事人正在爭執,其中一人揮舞著一把菜刀,現場險象環生。周振宇迅速上前奪下菜刀,讓雙方冷靜下來。經了解,雙方當事人系鄰居,由于樓層漏水問題多次發生爭執,一直協調不好,最終爆發沖突,幸虧“邵陽快警”及時趕到,避免了事態惡化。報警人張先生目睹了這一切,感嘆道:“報警電話剛剛掛斷,警察就來了,真快!”
“‘邵陽快警’最大的特點,就是將警務前移,把警力布置到街面上,將移動平臺車當作辦公室。24小時駐守街面、24小時巡邏防控、24小時服務群眾。”邵陽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支隊長唐赤衛介紹,每個“邵陽快警”平臺配備1臺移動警務指揮車、2臺巡邏處警車、4臺巡邏處警摩托車,每個移動警務平臺配備6名民警、24名輔警。
為實現“重點部位1分鐘、中心城區3分鐘、其它城區5分鐘”趕到現場的目標,“邵陽快警”平臺實行一系列的創新改革。
首先打破城區派出所的管轄界限,每個“邵陽快警”平臺至少劃分四個網格單元,實施網格化管理,按照“有警處警、無警巡邏”的要求,變“靜態候警”為“動態處警”,實現網格化巡邏、動態化處警。同時,改革指揮體系,實行扁平化指揮。依托科技信息化手段,市局指揮中心能夠第一時間將警情推送到“邵陽快警”平臺,由平臺將處警指令直接下達到各巡邏處警車組,實現了接警與處警的無縫對接,省略了派警的中間環節,節約了時間。
8月12日中午10時44分,邵陽城南公園5號平臺接到報警,某小區門口發現有一中年男子暈倒在地上。帶班民警黃超齊帶領3名輔警在3分鐘之內趕到現場,只見該男子臉色蒼白、眼睛緊閉、嘴唇發烏,已沒有了呼吸。黃超齊立即對該男子采取心肺復蘇、掐人中等方式,經過8分鐘的反復,終于使其恢復了呼吸,逐漸清醒。隨后,民警配合醫生將其抬上救護車送至醫院。圍觀群眾不停拍手叫好:“警察速度這么快,如果不是他們,這人就沒命了!“
“邵陽快警”運行以來,群眾求助明顯增多,幫兒童找媽媽、幫迷路老人回家、幫失主找錢包等成為家常便飯,在接處警回訪調查中群眾滿意度達99%。而快警平臺接到群眾送來的錦旗,如今在“邵陽快警”平臺上隔不多久就會上演,已成為值班民、輔警身邊的家常便飯,位于城南公園的5號平臺從2017年9月30日創建至今,就已經收獲了近30面錦旗。
駐村的大部分時間,這抹“藍”經常穿梭在鄉間的小路上。
小事不出村
警力不足是如今農村治安面臨的一大困境。隨著農村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傳統的農村警務模式正暴露出“警力下沉難、治安管控難、調處糾紛難、新問題處理難”等“四難”。如何有效解決農村警務工作中遇到的這些問題,湖南近年來強力推進全省公安派出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以派出所建設和社區農村警務為重點,不斷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先后涌現出長沙派出所建設、邵陽“一村一輔警”、懷化社區警務和衡陽“四合一”農村警務等典型經驗。
2017年4月20日下午,衡陽縣曲蘭鎮中心派出所。
值班民警接到群眾報警稱,幾名外地婦女利用迷信在桐梓村實施詐騙活動,被識破后乘車逃跑。該所迅速調度“大網格警區”民警、交警及巡警,設卡盤查追捕,成功將實施詐騙的3名婦女、1名男子抓獲。經訊問,該團伙在廣西、湖南等地農村共實施詐騙20余起。這是衡陽縣建立“四合一”網格化農村警務新模式后,多警種聯合出擊,快速破獲農村犯罪案件一起典型案例。
記者了解到,由于農村警力資源相對分散割裂,而且受警力、經費、機制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派出所對于維穩處突、偵查破案往往有心無力,一些多發性案件特別是入室盜竊侵財案件久偵不破、進展緩慢,受害群眾頗有怨言,極大影響了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為適應當前農村社會治安綜合管理的新常態,2017年來,衡陽市從解決農村地區人民群眾共同安全需求日益增長與警察服務短缺低效之間的突出矛盾入手,主動轉變理念、深化內部挖潛,在衡陽縣探索推行巡警、刑警、交警、派出所“四合一”網格化農村警務新模式。
結合地理區位情況,衡陽縣在全縣25個農村鄉鎮設立了“三級網格警區”:第一級由8個“大網格警區”組成,第二級由25個“中網格警區”組成,第三級由491個“小網格警區”組成。每個大網格警區包含3—4個中網格警區,中網格警區以行政鄉鎮為單位,小網格警區以行政村和農村社區為單位。為推行“四合一”所隊合建,衡陽縣在全縣8個大網格警區分別確立一個區位優勢更集中的鄉鎮派出所為“中心”,把片區內的農村交警中隊、巡防中隊、刑事技術中隊等與“中心”派出所進行“四合一”合建。同時,將三個中隊全部下到“中心所”合署辦公,從營房到警力,從職能到管理,全面實行統一規劃與保障。為打造“一盤棋”的警務格局,衡陽縣靈活采取了“兼、并、合”等方式,對原有警力重新進行排兵布陣,由大網格警區進行“一盤棋”調度。
“如今,每逢趕集日都能看見民警在集市巡邏,大家的安全感更強了。”九江村村民朱天雙告訴記者,以前要到縣車管所辦理的車駕管業務,現在在派出所就可以辦理了。
據了解,今年以來,衡陽公安借鑒“楓橋經驗”,結合自己實際,因事制宜,在村級全力推行巡警、刑警、交警、派出所“四合一”網格化農村警務新模式,有效盤活全縣農村警務資源。全時空守護平安、零距離服務群眾、多元化化解矛盾,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
一個平安法治和諧的社會,必定是富裕得以保障、矛盾得以化解、治安得以調適、公平得以體現、正義得以伸張、和諧得以實現的社會。
他們的故事還有很多,以上的一幕幕情景,乃是湖南政法推行的借鑒“楓橋經驗”,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基層社會管理新模式的一個縮影。
網時刻通訊員 龔笑明 長沙報道
在最熱的“三伏天”里,長沙市展開了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芙蓉區朝陽街道地處長沙火車站窗口位置,下轄6個社區,常住人口4.6萬人,流動人口近10萬人。因地處市中心區域,街道長期以來面臨外來流動人口多,群眾矛盾多、環境差、管理差的幾大問題。
面對復雜的社情為疫情防控帶來的諸多挑戰,朝陽街道黨工委迎難而上,對抗疫要點迅速反應,進行防疫工作全面鋪排。在朝陽街道“紅動朝陽共享匯”帶領下,聚合轄區街道、社區、各企業多方力量,用多種方式攜手筑起朝陽疫情防控墻,為轄區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
社區速行動
“您好,請問您近期有南京或者張家界等中高風險旅居史嗎?”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浪潮,二里牌社區立馬成立疫情防控小組,社區工作者通過電話詢問人員情況,對核實后的轄區重點人員由網格管理員進行為期14天的居家健康監測。街道社區工作人員24小時待命,對上級下發的核查數據做到日清日結,及時處理上報居民的報備信息,嚴格按政策落實分類匯總管控類型及“五包一”制度。
社區工作人員打電話詢問人員情況。
宣傳無死角
同一時間,社區人員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對疫情防控進行全方位無死角宣傳。一方面,線下社區工作人員戴上口罩在轄區各樓棟、物業小區等公共區域張貼疫情防控溫馨提示,為門店經營戶發放健康碼、行程碼“雙碼”提示單,并通過巡邏車喊喇叭的方式,走街串巷進行防疫宣傳,提醒廣大居民加強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范能力。另外一方面,社區工作人員在線上微信群中發布防疫事項、及時通報疫情情況等多形式宣傳,形成良好的防疫氛圍。
抗疫共行動
炎炎夏日,志愿者們的熱情也正如太陽一般絲毫不減,他們紛紛響應,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國儲電腦城黨支部第一時間組織黨員、積極分子20余人開展志愿者行動,沖鋒在前,引導商戶加強自我防護,查看健康碼、行程卡,提醒消費者佩戴口罩。疫情防控工作當前,朝陽社區70歲銀發老人蔣水庚也毫不吝嗇自己的力量,主動報名加入志愿服務隊伍中,站在社區疫情防控前線。
70歲銀發老人蔣水庚對進入小區的居民開展體溫測量工作。
當前正處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朝陽街道將繼續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從嚴從緊抓好疫情防控頭等大事,抓緊轄區疫情防控管控工作,加大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力度,提高轄區居民疫情防控意識,守護轄區居民健康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