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您帶來更及時
更專業的IT硬件資訊
就等你的關注
最近小編又開始追起了美劇《生活大爆炸》最新一季,細心的網友應該和我一樣都發現了,謝耳朵的筆記本電腦依然還是Alienware游戲本,那么你還記得謝耳朵是從《生活大爆炸》第幾季開始給 Alienware 外星人游戲本打起了廣告的嗎?
小編沒記錯的話,謝耳朵在前幾季里最早用的XPS,后來突然換成了紅色的Alienware 17游戲本電腦。之后有一集電腦顯卡和聲卡壞了,他又馬上升級到了當時最新的一代外星人。
如果要算上時間的話,謝耳朵在《生活大爆炸》里已經給戴爾旗下的產品打了很多年的廣告,Alienware游戲本至少也有好幾年的時間了,這算不算是史上最強勢的IT廣告植入呢?
國內廣告植入巨頭非OPPO和vivo莫屬,我們可以在各式各樣的電視劇、綜藝節目里看到他們的手機植入,但要具體提到某一款植入產品的知名度和曝光時間,謝耳朵和他的外星人游戲本顯然要更勝一籌。
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 GQ報道(GQREPORT)。在GQ報道后臺回復「彩蛋」,送你一個彩蛋。
今天,播出12年的美劇《生活大爆炸》收官了。這部劇不但在美國收視率高,在世界范圍內也引發了現象級討論。男主角Sheldon被中國觀眾親切地稱為“謝耳朵”,他毒舌、極度自我、不顧及他人想法,觀眾卻毫不吝嗇對他的喜愛。他的待遇堪比流量明星:兩顆天文學界新發現的小行星以他和他的口頭禪命名;最新的《美國數學月刊》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是《謝爾頓猜想的證明》,解釋了劇中謝爾頓提出的觀點,認為73這個數字比37更具科學美感。劇集收官之際,我們不禁回想,為什么會愛上這個“自私的混蛋”?
“如果Sheldon出現在我的生活里,我會恨他。可他恰恰成為了我看這部劇的理由。”這是tbbt官網上最普遍的劇迷評論。
在編劇Chuck Lorre的最初設定中,Sheldon并不是絕對的主角,但他承擔了劇中的絕大部分笑點:因為極度自我、自大,智商超人而情商負分所衍生出的種種生活鬧劇——他不允許別人坐他的座位,不允許別人觸碰他的食物,不喜歡和人有肢體接觸,并堅定地認為只有未來的人工智能才能在智識上超越他。
主創原本打算將Leonard設定為男主角,卻沒有料到,擁有一系列”反人類“特質的Sheldon在劇集播出后居然更受歡迎,在美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從扮演者吉姆·帕森斯的片酬就能窺見這一點,《生活大爆炸》12年,吉姆成為了美國電視界片酬最高的男演員。
在最新幾季中,謝耳朵發福了,駝背越發嚴重。他不再執著于他的spot(專屬座位)和日程表,時不時地與Amy秀個恩愛,曾經的孤僻、強迫癥、毒舌和不可理喻——那些惱人的特質逐漸消失了,如果不是編劇在最后幾集設定,讓他成為諾貝爾獎最熱門的候選人,即使像我這樣的忠粉也不得不承認,謝耳朵越來越像個普通人——這讓許多劇迷產生了某種失落。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為什么我們好像更愛那個“討人厭”的Sheldon?
在Sheldon的眾多經典臺詞中,我最喜歡他在Howard婚禮上對新人的祝福:“人窮盡一生追尋另一個人類共度一生的事,我一直無法理解。或許我自己太有意思,無需他人陪伴。所以,我祝你們在對方身上得到的快樂,與我給自己的一樣多。”
多么符合互聯網一代的心聲:“為什么要談戀愛?是游戲不好玩?韓劇不好看?還是貓不可愛?”戲謔的調侃里,流露的是這一代高度崇尚自我,追求精神世界的群體面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那部現象級的美劇《老友記》里,編劇強調的生活方式是自由,是開放的朋友圈,鼓勵人際之間的交往。二十年過去,在《生活大爆炸》里,我們看到的是另一個世界:是收縮的人際圈(好朋友就這么幾個),是自我、原則和理想,以及必須為此忍受的孤獨。
曾有調研機構發布了一份《中國宅男宅女研究報告》,指出2005至2007三年來(期間《生活大爆炸》誕生),內地15到35歲之間的“宅人”數量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且80%的“宅人”是年齡在29歲以下的獨生子女,擁有突出的經濟能力、購買能力以及輿論力。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生活大爆炸》何以在中國如此風靡。身為受雇于加州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Sheldon和小伙伴們受過高等教育,財務獨立,有自己的審美趣味且善用互聯網——這些特征都與中國的年輕一代不謀而合。
中國觀眾尤其對Sheldon感到親切。他雖然不是獨生子女,卻有著強烈的“獨生子女感”:什么都要最好的,極度自我中心,希望別人來遷就自己。而他身上的孤獨感也剛好切中了我們的內心世界:出生在得克薩斯州(遠離文化中心的美國中西部)一個普通家庭,因為異于常人的高智商,即使擁有哥哥和妹妹,他也無法融入家庭和其他同齡人。孤獨從童年就開始伴隨他:13歲時,他便將自己鎖在屋里造出一個小型的核反應堆,但童年中的更多記憶則是被鄰居家的孩子們欺負,被小雞追趕著爬上樹。他在內心中渴望同伴,卻又不知道如何與同伴共處——這幾乎是獨生子女的畫像。
劇中隨處可見編劇著力打造的孤獨感:Leonard自幼渴望母親的關懷而不得,以至于他在童年時發明了一部擁抱機,只能用它來擁抱自己。Penny獨自從小鄉村來到洛杉磯闖蕩,一無所成時,鑰匙卡死在門鎖里,突然蹲在家門口大聲哭泣。還有印度小子Raj,在地道里回憶自己初來美國時,用行星來鼓勵自己,“每當我感到不知所措時,我就想著voyage號,它也不知茫茫路在何方,但它依然前進著。”
聽Raj說出那番話時,我剛畢業不久,正一個人窩在南二環的一間出租屋里。性格慢熱的我幾乎從不主動與同事說話,和Sheldon一樣,我堅信自己的世界足夠精彩,無需迎合他人;另一方面,我的性格也似Sheldon,驕傲自我又倔強。那段日子里,我經歷了不少職場新人會遇到的挫折和教訓。每天晚上,打開外賣盒子的同時,我習慣在電腦上播放《生活大爆炸》,聽著熟悉的片頭曲,和Sheldon標志性的滑稽的聲音,便感覺自己不再孤單。
現在,我還保留著飯間播放《生活大爆炸》的習慣。不同的是,我意識到孤單可以改變,而孤獨不能。天才如Sheldon,依然需要“人類溫暖的陪伴”,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精神世界的獨立,而獨立的本質則伴隨著孤獨。這或許是為什么相比于常人Sheldon,我們更愛那個被編劇"異化"的他。他象征著那些我們向往的、堅持的、不愿妥協的部分。
除此之外,《生活大爆炸》講述的還是一個關于弱者的故事。
不同于其他美劇擁有外表靚麗的主角,《生活大爆炸》的陣容從外形上看實在太不吸引人。這群其貌不揚的Geek科學家雖然是智力上的強者,卻因毫無社交能力在生活中被邊緣與排擠。角色背后是美國日益壯大的極客人群,但這部劇成功書寫了一場完整的理解與陪伴——觀眾們起初被一群怪胎所吸引,到最終能夠理解異類,理解每一個與自己不同的人。
2006年,編劇Bill和Chuck談起自己在上世紀80年代曾和一群程序員共事,“他們在專業領域是天才,但在生活的其他領域幾乎是個白癡。”這啟發了Chuck著手寫下《生活大爆炸》。按照他們的初心,這是一個關于弱者的故事,“因為每個人都有覺得自己是個弱者的時候”。讓觀眾看見這樣一群弱者的故事,形成了某種特殊的陪伴感。
Chuck Lorre在接受一家國外媒體采訪時說:“對我來說,生活大爆炸是關于那些無法融入生活的人,努力想要融入但不知道該怎么做的故事。”
作為本劇的靈魂人物,Sheldon性格的出彩建立在一群朋友對他的長期包容(甚至說容忍也不為過)之上。編劇制造了一個理想的烏托邦:Sheldon的朋友們懂他、理解他、愛護他。這折射了我們對完美交際圈的向往——原生家庭以外,真正的歸屬感是在長大之后建立的。成年之后,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完美的友誼、愛情,那構成了新型的親情——這是非常童話式的。
但同時,劇情告訴我們,你需要如何去努力。
劇組的服裝師曾表示,她最喜歡那件印著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的T恤——“這就象征著謝爾頓(的進化過程)。”
亞里士多德曾將友誼分為三種形式:享樂型、實用型以及最高的境界——相互的善意與關心。在劇中,Sheldon和朋友們每周一起享受游戲之夜,打真人CS和各種電子游戲,擁有一系列共同愛好(看漫畫、搞發明、做實驗等),這是享樂型;把Leonard當成司機,簽訂極其不平等的室友協議,為了使用實驗設備而決定與Barry Kripke交朋友,這是實用型。
因此我們看到了前期的Sheldon冷漠如機器人,朋友不開心時,他只會象征性地送上一杯熱飲,不走心地說一句there there。當他決定交一個新朋友時,第一反應居然是:要先結束當下的一段友誼關系,因為“同時維持五段友誼關系,這簡直就是赫拉科勒斯式的任務”(注: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臘英雄,完成過12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到后期,Leonard因鼻竇炎無法呼吸要做個小手術時,Sheldon因為擔心他出事而堅決反對,甚至買了兩個骨灰盒——一個給Leonard,以防他在手術中死了,另一個給自己,上面刻著“我旁邊是個笨蛋”,表明了自己對朋友的感情,死后都要挨在一起。
我們會被那些用Sheldon的不近人情所打造的笑點吸引,但更會因為他開始“進化”而動容:比如他在不經意間表白:Leonard是我最好的朋友。比如在他收到簽有萊納德·尼莫伊名字的餐巾紙后回饋給Penny一個漫長的擁抱。又比如當Howard的母親去世時,編劇們讓Sheldon對他說:“當我失去了自己的父親,我就沒有任何朋友來幫助我度過難關了。但是你有。”以及在圣誕,當Sheldon嘗到Amy親手做的帶有meemaw口味的餅干時感嘆:it tastes like hugs!
就像劇名一樣:All start with a big bang!在不同的人與人之間的一次次碰撞中,改變逐漸發生了。
而真正的“完滿的”友誼,是道德上善的人之間的關系,不出于自我動機,包含了對對方優良品格的真切關心。
就像質子教授問Leonard,為什么能夠忍受Sheldon?Leonard回答說:“哦,你知道,因為我們是朋友……我知道他可能會讓人惱火,但請你記住,他不是故意的,他就是這樣的。但他也是忠誠和值得信賴的……Sheldon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人。他有點壞,他需要我,我想我也需要他。”
我們能夠感覺到,編劇們不止一次地在劇中關懷著那些在生活當下看起來處于弱勢的人們。
他們借Amy的口說出:“我的滾輪床有人來睡,還有男生來我家?真想穿越回去告訴13歲的我,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他們讓Leonard回母校做演講:“或許你在學校格格不入,或許你是學校里最矮小、最胖的、最怪的孩子,或許你都要畢業了,可到現在初吻還在,其實這根本無所謂,但我的重點是那些你獨自一人度過的時間,比如組裝電腦或練習大提琴,其實你正在做的是,讓自己變有趣,等有天別人終于注意到你時,他們會發現一個比他們想象中更酷的人。”
正如這部劇里走紅的臺詞:Smart is the new sexy。用美國劇評界對Chuck Lorre的評價來說,他使知識分子英雄化了。也讓人們看見,聰明、獨立、追求真理,替代了美貌和性感,是魅力的最高境界。
而談到結局,私心來說,我更希望Sheldon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因為他和這部劇的價值,無需這個獎項來印證。
我最喜歡的一集里,學院的老教授出車禍去世,Leonard、Howard和Raj一起收拾辦公室里逝者的遺物。Leonard找到了一瓶教授母親留給他的香檳,香檳上面有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Abbott,我希望你在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時就打開這瓶香檳。可直到教授去世,他都未能有機會打開它。于是主人公們產生了以下這番對話: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人的一生,怎么能一無所成呢。”“事實就是這么悲哀,不是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我們中有些人注定要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尋找生命的意義。”
那一集的最后,不知情的Sheldon擅自打開了香檳,來慶祝他的節目“fun with flags”復活——我一直覺得這像是某種隱喻,生活中最終留下的往往不是功成名就,而是生活中某些極其樸素,或許透著詼諧的小時刻。
最后,祝大家如同萊納德·尼莫伊寫給Sheldon的話一樣:Live long and prosper。█
《生活大爆炸》收官,你有什么想說的?
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吧。
本文來源于微信公眾號 GQ報道(GQREPORT)。在GQ報道后臺回復「彩蛋」,送你一個彩蛋。
撰文:衛詩婕
編輯:靳錦
運用編輯:佟通通
微信編輯:尹維安
百年阿里”的培訓制度,“百年湖畔”、“破冰儀式”等入職必備節目,蔣凡統統沒有經歷過。甚至都沒有花名,但這一切并未影響蔣凡成為淘寶天貓的掌門人、阿里巴巴38位合伙人中最年輕的一個。
撰文 | 藍洞商業(ID:value_creation)郭朝飛
幾年以后,蔣凡成為淘寶總裁。回想起進入阿里巴巴的第一天,他依然覺得很特別。沒有入職流程、沒有培訓、沒有花名,直接進入具體工作。
“那些事情都對我忽略了。”蔣凡回憶。
對于強調組織、價值觀與培訓的阿里巴巴來說,實屬罕見。要知道,正是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阿里最困難的時候,馬云與彭蕾建立起“百年阿里”的培訓制度。后來又有了“百年湖畔”、“破冰儀式”等入職必備“節目”,以上這些,蔣凡統統沒有經歷過。
花名是阿里的文化特質之一,馬云花名風清揚,阿里CEO張勇花名逍遙子,蔣凡的花名是什么?沒有。
這樣一個“乍看上去很不阿里”的85后,在2017年倒數第五天被任命為淘寶總裁,在此之前,張勇告訴了蔣凡這個決定。
“是一次比較正式的談話,就是他宣布前那幾天,具體時間我也忘了。跟逍遙子經常聊,我也不知道他會提到這件事。”
“那一刻心里是否有波瀾?”
“要說沒有肯定是假話,但也沒有覺得非常驚喜。”
2019年3月,蔣凡兼任天貓總裁。阿里公布的2019財年年報顯示,34周歲的蔣凡首次進入阿里巴巴合伙人名單,其中包括馬云、蔡崇信、張勇、彭蕾等人,蔣是38名合伙人中最年輕的一個。
蔣凡低調內斂,話不多,是一個典型的技術男,有時間會去研究算法,甚至覺得學開車都是浪費時間。在同事眼中,他就像是現實版的《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
他打過一個比方,從技術角度來說,人的思維方式就相當于一個算法,在一定環境下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這就像一個模型。進入一個更大更新的環境,接受更多新信息,學習中有輸入輸出,模型會變得更完善、更健全,這個過程跟大數據算法本質上沒有區別。
當前,蔣凡經常會被拿來與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做比較。兩人有著諸多相似之處,同為80后,也都有谷歌的工作經歷,如今在電商戰場相遇。美團點評CEO王興曾在朋友圈評論,接下來幾年,看拼多多的黃崢和淘寶/天貓的蔣凡這兩個非常聰明的人如何較量,應該會很精彩。
蔣凡未必同意這一說法,“有一些競爭是常態,拼多多跟以前那些對手有什么不同嗎?需要格外重視嗎?”
進入阿里,蔣凡最開始負責手機淘寶用戶側的一些產品。
那是2014年年初,在這之前的幾個月,他創立的公司友盟被阿里8000萬美元收購。作為創始人,蔣凡有一定的鎖定期,之后是否離開,當時的他還沒想好。
“也許我待一年就走了,也許會更久,當時沒有一個非常成熟的想法。”蔣凡說。
關于此事,還流傳著另外一種說法,時任阿里COO張勇聽說蔣凡待一陣子就要走,專門找他喝茶,希望他能留下。
《中國企業家》曾記錄下這段話:“想不想咱們一起折騰點事情,以后你可以講故事給孫子聽。在一個國企或者在一個外企里按部就班的干上十年,每年賺有數的多少錢,然后各地參加個馬拉松等等,這樣的日子你現在就能看得清清楚楚。這不是不對,只是每個人有他的選擇。那么我說你想不想一起,在阿里這個舞臺上來表演一下,留下一點記憶?”
蔣凡對這席話印象并不深,甚至“(張勇找我)喝茶這件事真不太記得了”。
張勇挽留蔣凡的大背景是阿里處于轉型移動的焦慮期。2013年10月,張勇在集團組織部大會上提出“all in無線”,當時CEO陸兆禧的思路是做大“來往”,通過社交轉型無線。第二年3月,張勇從陸兆禧手中接過無線事業部。
今年4月,張勇在清華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提到,2013年轉型移動互聯網,阿里嘗試了很多,讓擁有多年淘寶經驗的人去升級平臺,最后發現不對。因為這些人即便非常年輕,但過去10年是跟著淘寶成長起來的,有很多基于PC端的傳統思維。
“最后我決定任用年輕人,一點淘寶經驗都沒有的年輕人,他們天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六年之后,這個人已經是淘寶天貓的總裁了,今年也只有35歲。”張勇說的年輕人就是蔣凡。
李開復曾經與張勇有過類似的抉擇。
2006年,蔣凡從復旦大學畢業加入谷歌中國,主要做地圖方面的研發工作。四年后,蔣凡離職創業,創建友盟,此時李開復也由谷歌轉戰投資,友盟是創新工廠繼豌豆莢之后投資的第二個項目。
李開復說,“蔣凡非常年輕,投資這樣的一個人是很冒險的,但是他在谷歌跟我做了兩年,我看到這個人是非常聰明有潛力的,如果一定要投資一個25歲的人,蔣凡還是值得試試的。”
最終,友盟被阿里收入旗下,李開復的冒險被證明是值得的,蔣凡也聽從了張勇的建議,留在阿里。
“畢竟整個阿里,包括淘寶,世界上很難找到第二家這么大的平臺了。還有,可以做一些比較有意思的事情,做的東西可以影響整個中國商業發展。”蔣凡覺得阿里是可以升級自己“算法”的地方。
讓蔣凡慶幸的是,谷歌是工程師文化,他印象中的阿里更偏運營,轉型移動的過程中阿里更偏技術,這讓他避開了痛苦的磨合期。不過,更大的考驗還在后頭。
能成為淘寶總裁,主要得益于蔣凡帶領淘寶實現了無線化與社區化轉型。
淘寶轉向無線,內部有過一次討論,有人認為未來無線化占60%,有的覺得會是80%,蔣凡的觀點是95%。
“這個數字的判斷決定了你在這件事上的決心多大。過去幾年,我們可以說all in無線,就是所有的資源、精力都投入在無線端、無線電商體驗的建設上。”蔣凡覺得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他并沒有非常焦慮。
事實并非他描述的這般云淡風輕。
一位參與了淘寶轉型無線的中層員工說,如今996被口誅筆伐,那段時間無線團隊從各業務部門調兵遣將,強度遠大于996。可能早上八點多就在辦公室了,下班很晚,幾天就要發一個版本,大家都在項目室,以便隨時溝通,壓力非常大。
生理上的壓力還在其次,更大的是精神壓力,這主要是不確定性造成的。一方面,他們不知道轉向無線端的淘寶,是否還能保持PC端的市場優勢。另一方面,不確定自己做的東西,是否適應無線化場景下的用戶需要,這背后還有大量的賣家和商品。
“當時外界有很多觀點和聲音,我們有時候會去思考,不停地對照,我們這樣做究竟對不對。”前述淘寶中層說。
蔣凡“不阿里”的特點則對淘寶轉型無線大有裨益。一位負責淘寶內容的員工回憶,老阿里人經常會沿用PC時代的套路,蔣凡更多用外部視角審視,會提出“為什么是這樣子?憑什么是這樣子?”
做手機淘寶時,老阿里人覺得各模塊都很重要,按照PC的布局,各業務單元在手淘都布置了運營主陣地。蔣凡建議,可以在最底部再排一些其他東西,團隊放了張圖片上去,內容是心靈雞湯、心情故事之類。蔣凡看后不解,問為什么要放一張圖,是不是可以試著放一些商品。
一開始,大家紛紛反應效果太差,蔣凡覺得用戶不喜歡可以再往上滑動,淘寶也不損失什么。這就是后來的“猜你喜歡”,如今成為淘寶實現“千人千面”的重要手段。
2016年3月,張勇在淘寶賣家大會說,淘寶已經完成原來淘寶團隊和手機淘寶團隊的合并,已經是一個無線化的淘寶,淘寶總體運營和平臺運營的思路已經徹底無線化。
當時,淘寶接近80%的流量來自無線,全網接近70%的成交來自無線。2017年雙十一,無線端成交率超過90%。
同時,張勇宣稱,社區化、內容化和本地生活化發展將是淘寶未來的三大方向。
前述負責淘寶內容的員工說,2015年7月淘寶開始向內容領域探索,比如引入達人。同年年底,蔣凡在淘寶內部將之總結為“內容化、社區化”,向張勇和集團管理層匯報得以批準。后來,包括直播、短視頻等內容形態也為淘寶所用。
蔣凡認為,內容和社區對商家經營模式帶來很多變化,也為用戶帶來新的購物體驗。與很多互聯網社區不同的是,淘寶有非常強的電商交易屬性,融入社區元素與內容,形成一個廣義的社區形態。
轉型無線化、社區化之后,擺在蔣凡面前的另一個問題是智能化,即如何一方面幫助用戶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搜索推薦,另一方面,幫助商家實現智能化運營。
蔣凡承認,淘寶離真正的智能還有距離,這取決于對人的了解、對消費者的理解,這不僅是個技術問題,而且是一整套體系問題。
“我們需要同時考慮需求端和供給端,個性化帶來的是經營的極大不確定性,對商戶有很大的風險,我們滿足用戶更好體驗的同時,要滿足商家對經營的確定性需求,需要達到一個平衡,這是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蔣凡說。
如果將淘寶面對的所有問題歸結為一條,就是能否通過創新保持年輕,畢竟淘寶已經走過16年,在中國互聯網圈不再是新事物了。
手下人覺得,蔣凡是“一個為移動互聯網而生的人”,是現實版的《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
在辦公室,幾乎沒人見過蔣凡用電腦,他手握兩個手機,經常用到都快沒電,抓著一個人就說,“手機馬上沒電了,幫我找根充電線。”回頭別人問他要充電線,聽到的回答總是“不知道了”。
對于手機能否應對日常工作的疑問,蔣凡如此解釋,“我好像也沒有需要去敲很長的文字這樣的事情,一般字不多,手機都可以弄。每天本身也需要有很多交互,看一些產品之類的都在手機上。”
蔣凡對“吃穿很不講究”,越簡單越好。參加各種論壇會議,蔣凡極少穿西裝。他身邊人說,告訴蔣要開發布會,得穿正式一點,他不穿拖鞋就算好了,衣服都很休閑,如果要演講也會很簡短。2018年5月的淘寶商家大會,蔣凡首次以淘寶總裁身份公開亮相,面對臺下近兩千名淘寶賣家,發言不超過15分鐘。
蔣凡經常忙到讓同事幫他點吃的,他似乎很鐘情杭州一家連鎖包子店,“幫我買倆包子、一包豆漿”幾乎成了口頭禪。
和團隊開會,蔣凡也不是一板一眼。很多時候,開會地點就在他辦公室,為了累的時候可以躺下休息,辦公室還擺了一個沙發。開會時,椅子、沙發隨意坐。開會效率很高,比如淘寶做一些版面修改,大家覺得解釋說明各種細節,怎么也得一個小時,蔣凡往往15分鐘就能搞定。
團隊慶幸蔣凡能充分授權,只要拍板的東西,不會朝令夕改或干涉細節。但如果據此認為他好說話那就錯了,對于自己認為對的東西,他非常堅持。
在直播領域,打賞主播是行業慣常玩法,淘寶直播團隊認為淘寶也應該有打賞。蔣凡不同意,打賞對于電商“可能不太靠譜,不太符合方向”。團隊爭辯說,打賞有趣,大家都喜歡,淘寶為什么不能做?但蔣凡很堅定。
淘寶直播不同于秀場模式,更重要的是帶貨能力。淘寶的數據顯示,2018年淘寶直播達成超千億成交,進店轉化率超65%。淘寶內容電商事業部總經理聞仲對外解釋,一個產品的心智,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維護,淘寶是基于生活消費維度去做的,所以不會專門去做打賞,打賞是相對割裂的。
過去幾年,蔣凡這個“為移動而生的人”遇到了不少對手,拼多多、網易嚴選等在其眼皮底下快速崛起。在外界看來,淘寶先后推出淘寶特價版、淘寶拼團、淘寶心選等就是戰略防御。
蔣凡卻說,淘寶心選只是內部的一個小創新和嘗試,淘寶特價版是看到2017年下半年以來,下沉市場用戶增長的趨勢非常明顯,基于用戶需求做一些相應決策。
今年3月,蔣凡兼任天貓總裁后,給了聚劃算全新定位,即加速滲透下沉市場。同時打通聚劃算、天天特賣、淘搶購三大營銷平臺,目的在于無論淘寶商家還是天貓品牌,都能從升級的聚劃算體系中找到位置,更好滿足消費者更多元化的需求。
短期看,蔣凡頂住了壓力。
5月,阿里公布的2019財年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3月底,淘寶天貓移動月度活躍用戶達到7.21億,比去年同期上漲1.04億。截至3月底,年度活躍消費者達6.54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02億。而超過一億的新增用戶,77%來自下沉市場。
或許,這也是蔣凡能同時兼任淘寶、天貓總裁的原因。張勇的解釋是,淘寶和天貓是兩個高度整合的市場,手機淘寶對用戶來說是一個重要入口,讓用戶得以探索淘寶和天貓,需要高度整合的產品結構,滿足不同用戶需求。
“蔣凡有非常強大的產品界面背景,蔣凡會是淘寶和天貓這兩個高度整合市場的總產品設計師。”相比五六年前的喝茶挽留,張勇對蔣凡給出了更高的評價與定位。按照他的說法,未來,淘寶依舊是一個消費者社區,其價值在于探索、發現探索的樂趣以及深入的體驗;天貓旨在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有很高的確定性。
其實,戰爭剛剛開始。黃崢如何帶領拼多多走出下一步有待觀察,京東將重點深挖微信市場,與騰訊一同打造區別于京東現有場景和模式的社交電商平臺,等待蔣凡的,必將是考驗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