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蘋果電腦的人就知道蘋果的觸控板體驗非常不錯,但是蘋果的妙控鼠標就別提有多難用了,冠以英文名字“Magic Mouse”,“Magic”主要Magic在功能上:顛覆了鼠標的概念,將觸控延伸到鼠標層面,豐富了鼠標的功能。
但是實際體驗感卻糟糕得很,完全不符合一般人的使用習慣,過于扁平。如果說它符合人機工程學,我相信很多人會對之付之一笑。筆者在使用過多款蘋果外接鼠標的基礎上,推薦一款個人認為是最適合蘋果電腦的外接鼠標。
妙控鼠標
一、羅技MX Anywhere 3外觀篇
初次認識這個鼠標還是在某論壇看到某網友的推薦,后面便決定買來試試,沒想到實際用過之后就更喜歡了,黑科技滿滿,并且不管是體驗的手感還是功能都很不錯。
外包裝
我個人選擇的是黑色款,當然還有銀色、粉色款,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即可。
躺在包裝盒內的鼠標
帶有接收器的鼠標
這款鼠標分為有接收器和不帶接收器的兩種版本,如果自己的電腦有充足的USB接口,就可以選擇帶接收器版本的鼠標,畢竟帶接收器版本的鼠標比不帶接收器版本的鼠標要便宜100多塊錢了,如果不差錢的,建議選擇不帶接收器版本,這樣會讓你的電腦預留更多USB接口以供其他設備使用,大家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購買即可。
鼠標背面
充電線
鼠標
二、羅技MX Anywhere 3功能篇
快速充電
這款鼠標充一次電可使用70天,一次充電大約1個小時就可以,配備的是USB Type-C充電線,充電1分鐘也可使用3小時,可以說非常方便省心了。
無視材質,自在追蹤
憑借4000 DPI的出色傳感器,幾乎可在任何表面上進行追蹤,即使是在柔軟的沙發上,也能使用,這款鼠標基本不需要配備鼠標墊。配備鼠標墊的唯一好處可能就是防止底部刮花了。
升級全新Magspeed滾輪
通過升級全新的Magspeed滾輪,可以實現兩種模式的切換:段落模式和疾速模式?!耙幻肭?、精準控制。”MagSpeed電磁滾動技術將速度和精度與安靜相結合。只需要點擊鼠標正面的橢圓形按鍵可實現兩種模式的快速切換。
一般來說,電磁滾動很安靜,適合于快速瀏覽資料的時候,如果要實現精準查閱資料,可使用段落模式。
支持自定義按鍵設置
通過Logitech Options軟件可實現對鼠標的“編程”,按照自己的需要自定義按鍵功能。
按鍵自定義設置
Logi Flow
此外,借助羅技Flow技術,這款鼠標還可以實現在多臺設備間自由切換,對于有多臺設備使用需求的用戶來說,這點實在太方便了,一個鼠標解決跨設備外設使用問題。
三、使用心得
這款鼠標不管是外觀顏值還是功能體驗都很不錯,價格在500元左右,按網友的說法是這款鼠標使用5年不成問題,實際使用成本是一年大約100元,看起來貌似有點高,但是帶給你的實際體驗遠超價格本身。對外設有追求的用戶,可心體驗一下,絕對物超所值。
當然這款鼠標也有個小缺點,那就是鼠標沒有實現完全靜音,但是點擊鼠標的噪音并不算大,完全可以接受。當然,對于只用靜音鼠標的某些人來說,這款鼠標可能不適合你。
綜合來講,我愿稱這款鼠標為蘋果電腦最好用的外接鼠標,沒有之一。
近,Apple 終于推出被鴿了半年的通用控制,讓同一個環境下的 Mac 和 iPad 有了非常好的跨設備協同體驗。然而,并非每個人都會選擇 Apple 平臺,且隨著身邊的數碼設備越來越多,如何使用一套鍵鼠方便地在這些設備實現跨平臺協同,就成為了我們提高設備使用效率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但當我們認真開始尋找的時候,很可能就會發現琳瑯滿目的解決方案卻讓我們不知所措。除了 Apple 平臺獨有的通用控制之外,還有純軟件的解決方案,如 Synergy、遠程桌面,以及通過硬件設備,如 KVM 來實現的切換方案。那么,到底都有什么優缺點?下面就讓我們來一一進行對比。
如果你用的是 Apple 全家桶,那么通用控制絕對是你最佳的選擇。無需任何額外硬件和軟件,只需要將支持的設備升級系統到 macOS 12.3,就可以在「設置 > 顯示器 > 通用控制」中開啟它。
使用體驗上自然不必說,Apple 的通用控制很可能是所有多設備鍵鼠共用方案里面最無感的。只需將同一 Apple ID 的設備并排放在一起,無需任何額外的設置,就能流暢地在多個設備間操控和傳輸文件。而且,借助自家生態的優勢,這套方案不僅僅適用于 Mac,也同樣適用于 iPad。
實際使用下來,如果是蘋果自家的外設,那么便與設想中的「完美體驗」幾乎無異。無論是鼠標、觸控板還是鍵盤,都能達到 Apple 宣稱的效果。不過如果用的是第三方的鍵鼠,那么就會遇到兼容性問題,例如滾輪失效、鍵盤映射失效和鼠標手勢失效等等 bug,嚴重影響到使用體驗。
但很顯然,通用控制的缺點也是致命的:它只適用于 Apple 生態內的設備。如果是有多平臺鍵鼠共用方案的需求,那么就只能另請高明了。
從成本上來考慮,Synergy、無界鼠標、ShareMouse 等這類多平臺鍵鼠共用的軟件自然要比硬件低不少。從原理上來說,這些軟件都是通過局域網來實現的,只要本地的網絡環境良好,也能有不錯的體驗。不過,不同軟件支持的平臺、支持的設備數量和實際體驗都會有些許差別:
Synergy | 無界鼠標 | ShareMouse | |
Windows | ? | ? | ? |
macOS | ? | ? | ? |
Linux | ? | ? | ? |
剪貼板 | ? | ? | ? |
文件傳輸 | ? | ? | ? |
最大支持設備數量 | 15 | 4 | 9 |
是否分服務端和客戶端 | ? | ? | ? |
在這些軟件中,大名鼎鼎的 Synergy 是不少人的首選。如今,它不僅支持了 Windows、macOS、Linux 三個主流的桌面操作系統,甚至還支持了樹莓派的 Raspbian,且最大支持 15 臺電腦共用一套鍵,幾乎已經能滿足幾乎所有個人的多平臺鍵鼠共享需求。
但需要注意的是,Synergy 如今已經不再是一款免費的開源軟件,且不提供試用。如果想要使用就必須在官網進行購買:基礎版 29 美元,專業版 39 美元。一般來說,如果你沒有超過 3 臺以上設備的鍵鼠共用需求,那么基礎版的 Synergy 就可以滿足使用需求了。
當然,你還可以在一些地方下載到 Synergy 還沒有收費時的開源免費版本,或是基于早期 Synergy 代碼的開源軟件 Barrier。但由于這個版本已經發布多年,因此對新系統、新硬件的支持可能會出現問題,尤其是 Apple 芯片這些采用了新架構的電腦。所以出于穩定性考慮,能夠購買最新版的話還是建議購買。
自由地排列組合顯示器
此外,Synergy 也不支持文件和文件夾復制粘貼,且會分服務端和客戶端(即只能由「服務端」的鍵鼠控制其他「客戶端」,而「客戶端」是無法操控其它設備的)。如果同時還有跨平臺設備的文件傳輸需求, 那么就還需要其他的傳輸軟件來進行協同。
無界鼠標是微軟官方推出的免費跨設備鍵鼠共用軟件,最大支持 4 臺電腦,同時還支持傳輸剪貼板和拖拽文件。而且,無界鼠標的設備是不分服務端和客戶端的,將鍵鼠接到任意一臺安裝了無界鼠標的 PC 上,就能操作同一局域網下設定好的另一臺 PC。
如果你需要共用鍵鼠的設備都是 Windows 電腦,那么它肯定是最好的選擇。畢竟從體驗上來說,無界鼠標是 PC 下最能接近通用控制體驗的方案 —— 盡管你需要額外安裝軟件,且需要經過一些相對復雜的設置過程。
非常復古的界面設計,不過體驗和通用控制很像
ShareMouse 也算是老牌的跨平臺鍵鼠共用軟件了,支持 Windows 和 macOS,功能上也和上面提到的這些軟件大同小異,能夠支持剪貼板共享和文件拖拽。
不過與 Synergy 相比,ShareMouse 提供了個人免費版。雖然免費版受限制較多,但它卻可能是能夠以最低成本實現兩臺電腦間鍵鼠共享的純軟件方案。
相比純軟件方案而言,純硬件的方案雖然需要購買額外的設備,但由于設備間直接通過線纜連接,因此在使用體驗上往往會比前者穩定不少。但純硬件方案也有著它的缺陷:支持橫跨的設備較少,基本上最高只支持兩臺設備。
KVM 切換器從原理上來說很好理解,有點類似于音響設備上的音源選擇開關,通過切換到不同的視頻和 USB 信號,來操作對應的設備。得益于它本質上只是一個選擇開關的優勢,KVM 切換器不僅能實現多臺電腦共用一套鍵鼠,還能共用一個顯示器,且無需驅動就能兼容大部分的操作系統。
可供選擇的產品很多,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挑選就行了。
但很顯然,KVM 切換器適用于不同時使用的多個設備,例如電腦和游戲主機、電腦和電視盒子這樣的情況。如果你希望是像通用控制和無界鼠標那樣在多個屏幕之間穿行,且還能共享剪貼板和文件,那么 KVM 就不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了。
而且,KVM 切換器偶爾會出現信號傳輸不穩定的問題。從我個人的使用經歷來看,有些 KVM 切換器不能很好地傳輸視頻,有時候鍵鼠已經有反應了,但外接的屏幕卻一直是黑屏。在這種時候,一般都需要重新給 KVM 切換器上電或重新拔插線纜才能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的顯示器本身也支持了 KVM 切換功能,這個功能往往要比外置的 KVM 切換器要穩定不少。只要將兩臺或以上電腦的視頻信號和 USB 接口連接到顯示器,就能在切換顯示器輸入信號源時,自動將鍵鼠接入到對應的設備中。一些超寬屏更是直接支持了同時顯示多個設備的畫面,并提供軟件進行無縫切換,也支持了文件傳輸功能。
LG 49 寸超寬屏顯示器就支持 3 個設備的信號輸入
至于值不值得投資去買個好些的顯示器設備,就看你是否能負擔得起這樣的需求了。
對拷線可以算是一個相對低成本的最佳硬件解決方案:它通過 USB 協議來在兩臺設備之間進行傳輸,在共享一套鍵鼠同時,也能支持剪貼板和文件的互相傳輸。
而且得益于高速的有線連接,對拷線完全不用擔心局域網波動帶來的不穩定情況,傳輸速度也更高。理論情況下,對拷線能達到其對應 USB 協議的最高速度,讓大文件的傳輸也有良好的體驗。
不過對拷線的缺點也一樣明顯:只能在兩臺設備間使用,且不支持 Linux 系統的電腦。如果你有多臺設備或 Linux 的需求,那么還是考慮其他的方案吧。
如果你和我一樣用的都是羅技的外設,那么羅技提供的 Logitech Flow 就是最好的選擇了。除了體驗上接近通用控制和無界鼠標之外,最主要的是它支持了雙平臺,且最高支持到了 3 個設備,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已經是綽綽有余。
不過比起通用控制來說,Logitech Flow 的設置和要求相對來說較為復雜。除了需要安裝 Logitech Options 軟件之外,還需要所支持的設備分別連接到對應的計算機,且計算機要在同一網絡環境下。達到了這三個前提條件之后,我們才能在 Logitech Options 軟件中開啟 Logitech Flow。
但在體驗上,Logitech Flow 可以說是第三方提供的方案里最為好用的了。它最多可以支持 3 臺設備同時使用,支持 Windows 和 macOS。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功能之外,羅技還提供了防誤觸和觸發角的選項,并且每臺設備上都可以擁有自己獨立的鍵鼠調節,考慮得更加細致。
除此之外,Logitech Flow 還避免了 Synergy 這類軟件需要分服務端和客戶端的問題。由于鍵鼠是同時獨立連接到三臺設備上的,Logitech Flow 會在你將鼠標移動到對應設備時自動切換,因此互不干擾,也無需建立模擬輸入設備。即使三臺設備中任意一臺設備離線、關機,都不會影響到其他設備的使用。
不過缺點同樣也很明顯:一筆不小的投入。想要使用 Logitech Flow 的話,就必須要擁有一套支持這一功能的羅技外設,無法使用非羅技品牌的外設。如果直接上 MX Master 和 MX Keys,那算下來的價格可不便宜。
而即使是羅技自家的產品,支持 Logitech Flow 的也不多。例如現在羅技自家的機械鍵盤,都還沒有一款能支持 Logitech Flow。想要用的話,只有薄膜鍵盤可以選擇。
另外還要提到的一點是,由于質上 Logitech Flow 是在鼠標移動時通過軟件來檢測位置,并自動將鍵鼠切換到配對設備的方案,因此受到影響的因素會非常多。除了鍵鼠與三臺設備的連接穩定性外,軟件的穩定性、局域網絡的穩定性等等都有可能造成體驗不佳,導致用戶體驗受到影響。
而且在我的實際體驗中,偶然發現在鼠標過渡到其他設備上再回到 Mac 上時,有概率會觸發系統的復制操作(Paste 反饋的復制音效),但實際上并沒有復制任何東西。由于無法分辨是 Paste 的問題還是 Logitech Flow 的問題,這里就不再詳細講述了。
總的來說,如今的跨設備鍵鼠共享方案中,并沒有一個是能夠做到十全十美的。能把體驗做好的,大都局限于同一個生態之內,并不兼容其他系統;而能做到跨平臺的,要么收費較高,要么就經常會有「薛定諤的共享」情況發生:該跨屏的時候跨不過去,不該跨屏的時候卻跨過去了。
針對普通用戶來說,如果你沒有專業級的需求,對拷線可能是最便捷的解決方案,可以在不挑外設的情況下使用。只需要將線的兩端插入到電腦的 USB 口,安裝簡單的軟件即可。
Logitech Flow 雖然也是個很好的方法,但投入的價格畢竟較高,這里就見仁見智了。不過本身作為羅技鼠標的用戶和 MX Keys 的前用戶來說,只要局域網環境穩定,它的體驗其實真的不差。
而對于更高級別需求的用戶,或者需要使用 Linux 系統的同學,那么考慮多個方案混合或許是最合適的。例如通過 Synergy 來實現鍵鼠共享,再通過局域網 Samba 來實現文件共享等等。畢竟我相信,有這種需求的用戶,已經擁有足夠的能力來做這些事情了。
有多臺電腦的時候,每臺電腦都需要配套鼠標鍵盤使用,該怎么辦呢?想簡單一點,這種情況當然有線的鼠標鍵盤是不能解決了,說實在這種情況在以前是比較困擾的,現在想要解決已經變成輕松簡單的事情了,只需要使用藍牙鼠標鍵盤就好了。只是目前不少的藍牙鼠標鍵盤只支持一臺設備的連接,如果要用在第二臺設備的話,就要重新配對才能使用,確實麻煩了一些。
這次要分享的東西,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剛才我所提到的連接煩惱,它們是:羅技Pebble鵝卵石輕薄鼠標+K380多設備藍牙鍵盤。單從名字就可以簡單看出它是為解決手中多設備的人而準備的,亮點就是能夠進行多平臺、多設備的連接。多平臺就是支持不同系統之間的跨平臺連接,包括常見的: Windows、Mac、Chrome OS、Android 、iOS、Apple TV。如果用過羅技MX Master就知道了,多設備之間能夠與多達3臺設備之間保持配對狀態,同時可以在它們之間隨意切換,而不需要重新匹配,這點是在多設備之間共用一套鼠標鍵盤很實用的。
▲羅技K380多設備藍牙鍵盤,包裝盒采用比較小清新的淺綠色設計,正面是鍵盤的渲染圖,比較醒目的就是左上角標注可以在電腦/手機/平板上進行輸入,右下角標注了藍牙可以連接的設備。包裝的背面是這款鍵盤的一些特點和參數介紹。
▲羅技Pebble鵝卵石輕薄鼠標,鼠標的包裝盒是白色盒子包裝的,不過正面不是渲染圖,而是整體鼠標造型的勾略圖,背面介紹了這款鼠標特點:支持藍牙和USB接收器連接,同時鼠標是靜音鼠標。靜音鼠標對于辦公室或者圖書館等不能打擾他人的地方使用最實用了。
▲羅技Pebble鵝卵石輕薄鼠標+K380多設備藍牙鍵盤 它們配套的說明書都非常的簡單易懂,直接是圖形向導圖介紹如何連接使用,相比一些傳統文字說明要簡單易懂多了!鍵盤和鼠標只要按指定配對按鍵就可以實現配對,不過要說明的是羅技Pebble鵝卵石輕薄鼠標最大支持2個設備連接,也就是支持藍牙+USB接收器 兩種方式連接2臺不同的設備,而K380多設備藍牙鍵盤則是通過藍牙可以最大連接3臺不同的設備。
▲羅技K380多設備藍牙鍵盤的鍵帽采用橢圓和圓形設計,顯得整體感非常的圓潤,很卡哇伊的。仔細看鍵盤的F1、F2、F3鍵的顏色是和其他不一樣的,這3個按鍵來對已配對的3臺設備進行快速切換,在工作使用中只需簡單一按就可以切換好。除此之外F4~F12、INS鍵支持媒體快捷功能。
▲鍵盤的背面是電池安裝槽,使用2節AAA電池供電。在鍵盤的四角是防滑硅膠腳墊,在平面桌面上使用,它防滑性都很好,有點可惜的就是沒有鍵盤抬高支腳。
▲在左側邊,是電源開關和指示燈??梢钥匆婃I盤是自帶了微傾斜坡度,約16毫米的高度,日常打字不需要手托也不會覺得疲勞感,同時也相比純平面式的超薄鍵盤手感要好很多。
▲鍵盤的按鍵之間的間隙都比較富裕,跟傳統的超薄鍵盤一樣,不會很緊湊,在選擇鍵盤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按鍵之間的間隙,建議就是選擇標準鍵帽的,對于一些異型另類的鍵帽除了有感不舒適外,可能按鍵與按鍵之間的間隙很緊湊,會降低打字手感。羅技K380多設備藍牙鍵盤是是薄膜鍵盤,鍵程比較短,但是會比巧克力鍵盤好,如果你習慣了機械鍵盤的鍵程的話,用上它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畢竟鍵程手感會比機械鍵盤差一些。
▲仔細觀察鍵帽,鍵盤是包含有2中鍵帽:一種凹 和 一種凸,主要按鍵部位采用了凹設計,附屬按鍵采用了凸設計。官方稱這是低剖面設計,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這種區別設計,就算盲打的時候也能快速區分是常用鍵還是附屬鍵。
▲羅技K380多設備藍牙鍵盤支持配套軟件,在電腦端下載安裝軟件之后,注冊賬號&登錄即可,建議第一次使用的話就下載配套軟件使用,這樣可以通過云端實現備份鍵盤的設置,這樣更換其他電腦設備的時候也能快速同步到屬于自己的專屬設置。
▲配套軟件中可以針對羅技K380多設備藍牙鍵盤進行一些指定設置,例如可以開啟F1到F12的標準按鍵功能外,還可以針對F4~F7鍵進行指定功能快捷鍵,F4~F7日常只作為手機設備連接使用的快捷功能鍵使用。在軟件的Easy-Switch中可以查詢匹配的3個設備名稱,軟件還可以查詢電池電量和藍牙的連接狀態等。
▲羅技Pebble鵝卵石輕薄鼠標的造型真的非常纖細,就真的如同鵝卵石一樣,難怪也會定義了鵝卵石這個品名。鼠標外觀設計是不區分左右手的,如果是左撇子的話也能正常使用,只需在系統中把左右鍵對調一下功能。仔細看鼠標的正面設計滾輪設計很大,按鍵微動按下和滾輪滾動都非常靜音,就算是在圖書館或者夜間辦公也不用太擔心噪音會干擾到他人。
▲鼠標的底面可以看見腳墊采用了2條U形設計,電源開關鍵的旁邊是連接切換鍵,可以同時連接2臺設備,通過按鍵進行藍牙+USB接收器之間連接的切換。采用了高精度的光學追蹤傳感器技術,傳感器的分辨率:1000 dpi,如果是使用4K顯示屏的話,這款鼠標可能就略顯吃力了,因為dpi很低,建議在1080p或者2K顯示分辨率下使用。
▲打開鼠標面板就可以看見安裝電池槽,使用一節AA電池,續航力18個月左右,實際續航長短還是要根據個人使用習慣頻率來判定的,當然官方稱的18個月續航力理論上還是非常不錯的。除了電池槽外還有一個USB接收器收納槽,這次不用擔心鼠標USB接收器無處可放會容易丟失了。
▲羅技Pebble鵝卵石輕薄鼠標的尺寸107*59*26.5mm,重量100克(包含電池),從這個參數看鼠標算是小鼠標了,它的手感怎么樣呢?
▲小手的女生使用當然是沒有任何問題了,能抓滿重量也比較輕。以我個人的手感來說,我還是比較偏向于喜歡大鼠標,因為這樣男生手可以抓滿鼠標,長時間使用也不會太疲勞,可以在上圖中看見我食指和中指扶靠鼠標面上還是有懸空間隙的,但是手感好不好來說,也不能把這個鍋硬給了鼠標,畢竟它就是主打輕便攜帶,所以會對于手感上有所犧牲的。
▲因為我日常使用的設備是iOS的手機和平板,所以這次測試就在iPhone手機和iPad、Windows筆記本電腦3個設備之間體驗。
▲首先是給iPhone手機和iPad連接使用,使用中非常方便,除了傳統的打字輸入外,還支持了一些快捷鍵,例如返回主頁、程序切換等。不過羅技K380多設備藍牙鍵盤有一個比較可惜的設計就是針對平板和手機端使用,沒有配備支架功能,所以給這些設備本身沒有自帶支架功能的話就需要另外準備一個支架了,不然平面放置的話,真的觀看會很費力。
▲最后是在Windows筆記本電腦上使用,雖然藍牙匹配后就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但是還是最好下載配套軟件,這樣就可以方便管理鍵盤鼠標了。同樣在Windows系統上使用也是完美支持的,如果仔細觀察羅技K380多設備藍牙鍵盤上最下方的功能鍵上有Mac系統的Option和command功能圖標,說明它在Mac系統上也是能完美支持Mac系統按鍵布局的。
羅技Pebble鵝卵石輕薄鼠標+K380多設備藍牙鍵盤套裝解決了我多設備之間的連接煩惱,體驗上當然是很不錯的,可以把多設備需要的鼠標鍵盤簡化到只需要1套就能解決。當然這套鼠標鍵盤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從便攜重量看它的確解決了,但是對于日常需要使用小鍵盤和超過2K分辨率的大顯示屏使用鼠標dpi都會顯得它不完美,所以這套裝還是比較推薦需要多設備使用和經常需要攜帶鍵鼠外出使用的人選擇。如果喜歡時尚,想知道新潮電子產品的小伙伴可以關注我,下次再分享我的時尚電子生活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