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電腦中,圖片可以儲存為很多格式,攝影師常見的包括nef、tiff、dng、psd、jpg等等。
這些文件格式有什么區別,又應該在哪些情況下使用呢?本文托馬斯會做一個總結。
原廠Raw文件,直接記錄了相機芯片上的數字信號,因此也被稱為"數字底片"。
Raw文件保留了相機拍攝的所有信息,使用了芯片上原始的色彩空間,因此畫質極高,后期空間極大,攝影師在拍攝時,基本都會選用Raw格式來保存。
但是Raw文件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兼容性差。大部分Raw文件,都不能被主流電腦軟件直接讀取。
只有各大相機廠家自己的圖片軟件,或者Adobe Camera Raw這樣的處理程序,才能打開原廠Raw格式文件。而且每當新出了相機,老版本的圖片處理軟件都需要進行更新,否則是打不開新相機的Raw文件的。
值得一提的是,Photoshop軟件并不能直接讀取Raw文件,首先需要PS或Lightroom內置的Camera Raw程序,對Raw文件進行解讀轉換后,才能進行編輯。
而各大廠商的Raw文件,其后綴也有所不同,常見的有:
.ARW:主流索尼相機Raw文件后綴
.NEF:主流尼康相機Raw文件后綴
.CR2: 主流佳能相機Raw文件后綴
.DNG:主流大疆無人機、華為手機Raw文件后綴
前面提到過,各大廠家都有自己的Raw格式,兼容性很差,長此以往很難維護。
因此Adobe公司開發出了DNG(Digital Negative)格式,用于無損、通用的儲存Raw文件。
如果經常用Camera Raw或Lightroom做HDR合并、全景接片的朋友可能會發現,軟件把原廠Raw文件進行合成后,生成的合并數字底片,都是dng的后綴。
DNG最大的優勢就是通用,不光Adobe的軟件可以打開,windows、apple、android系統的內置瀏覽軟件,以及很多電腦、手機上的第三方軟件,都可以預覽這種格式。
甚至很多相機、無人機、手機廠商,機內直出的就是DNG格式文件。
在上圖所示的Windows系統中,dng格式的Raw文件可以直接看到預覽。而索尼原廠的arw后綴raw文件則無法顯示。因此dng格式的原片,更方便進行管理和維護。
與此同時,DNG格式會對文件進行一些無損壓縮,因此體積更小,有時甚至不到原廠Raw文件的50%。
因為DNG的無損性、通用性和更小體積,因此有的攝影師會在導入照片時,統一把原廠格式如NEF等,轉換為DNG后綴的Raw格式,以便更好的儲存和管理。
當然對于大部分攝影師和愛好者而言,并不需要多此一舉,保留原廠Raw文件已經足夠。
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區別,就是原廠Raw文件是無法修改的。如果你在Camera Raw中對原廠Raw文件進行了修改,這些修改并不是儲存在了Raw文件中,而是生成了一個.xmp的新文件,來保存這些更改。而Lightroom,則用catalog(目錄)來保存這些更改。
DNG文件則不然,如果我們對DNG文件進行了修改,這些修改可以直接寫入DNG文件本身,并不需要新生成文件。而且這些寫入是無損的,隨時可以一鍵復原成原始狀態。
PSD是Photoshop Document的縮寫,簡而言之,就是Photoshop原生的文件儲存格式,用于保存Photoshop修改后的文件。
PSD文件可以儲存修改后的照片信息,甚至圖層、alpha通道、蒙版等非常具體的調整步驟。如果一張照片在處理后,我們以后可能要再次對它需要修改,我們都可以以PSD的形式儲存起來。
PSD有一個小的缺點,就是文件大小不能超過2GB。
對于圖層、通道很多的后期精修,文件經常會超過2GB,此時我們可以使用PSB(大型Photoshop文件)的格式來進行儲存。
PSD文件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只有Adobe公司的相關軟件,才能直接打開和編輯。
如果我們要用一些第三方軟件對照片進一步編輯,比如用PTGUI來全景接片,用Helicon Focus來景深合成,用Startrails來合成星軌。
這些第三方圖片編輯軟件,無法直接打開PSD格式和Raw格式文件。如果保存成JPG,再用軟件打開,則畫質損失太大。此時TIFF格式就派上用場了。
標簽圖像文件格式(Tagged Image File Format,簡寫為TIFF)是一種靈活通用的圖像格式。
這種格式可以支持RGB、CMYK等多種色彩模式,adobeRGB、proPhoto RGB等多種色彩空間,8位、16位、32位等各種色彩深度,甚至也能保留圖層和alpha通道。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第三方軟件、打印機,都能支持TIFF格式。
TIFF格式支持LZW無損壓縮和ZIP無損壓縮,可以極大的壓縮其大小,一般來說壓縮后大小與PSD差不多甚至更小。
因此很多攝影師,也喜歡用TIFF,而不是PSD來保存編輯的圖片文件。
從托馬斯個人角度而言,保存成TIFF和PSD幾乎沒有大的差別。
如果幾乎不用其他圖片編輯軟件,那么保存成PSD/PSB文件最方便。如果經常用其他修圖軟件編輯,則推薦使用TIFF格式來儲存編輯后的文件。
上面提到了,TIFF文件不僅被各大修圖軟件支持,還被印刷工業廣泛支持。
因此如果是要進行高品質打印輸出,或者在專業顯示器上進行欣賞,一般我們都會把文件輸出為 16位 adobeRGB 的TIFF格式。
對于輸出打印的TIFF,我們在保存時可以勾上“扔掉圖層并儲存拷貝”的選項。這樣可以大大縮小文件的大小,常常從幾個GB降到百來MB。
其實對于大部分攝影愛好者而言,我們都很少再次對PSD或者TIFF文件反復修改,因此在最終儲存和備份時,我們都可以使用扔掉圖層的TIFF格式。
雖然TIFF格式在圖像工業、印刷工業中被廣泛支持。但對于分享照片而言,主流的操作系統、瀏覽器以及網站,還是不支持TIFF格式的。
因此如果要把照片發給別人,或者在網上分享,最佳的格式仍然是JPEG。
JPEG是一種有損壓縮格式,只支持8位的色彩深度,一般大小只有幾MB甚至幾百KB。不過JPEG的畫質,對于網絡分享已經足夠了。
因此一般修完的照片,我都會保存一份原始尺寸的TIFF文件,用于欣賞、打印和繼續修改;保存一份壓縮尺寸(如長邊1600像素)的JPEG文件,用于網絡分享。
總而言之,各大文件格式的用法,可以總結如下:
相機拍攝記錄:原廠Raw格式
照片原片備份、儲存:原廠Raw格式或DNG格式
照片編輯后儲存:PSD/PSB或TIFF格式
打印輸出:TIFF格式
網絡分享:JPG格式
兩天很多人跑來問我:照片的儲存格式是選JPG格式好還是選RWA格式好?其實這兩種照片儲存格式并不存在誰好誰壞,只是各有所長、所短,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照片儲存格式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RAW格式
Raw格式是直接記錄了相機芯片上的數字信號,保留了拍攝的原始信息,所以被大家稱為“數字底片”。因為保留了拍攝時最原始的信息,所以畫質很高,擁有很大的后期空間,對其后期需求大的攝影師基本上都會把照片儲存格式調為RAW格式。
給大家舉兩個例子吧,這樣大家好理解:
①后期調整白平衡,如果你的照片是RAW格式,后期你可以隨意調整白平衡,不會對畫質形成影響。如果你的照片是JPG格式,那么你就不能隨意去調整了,因為在拍攝時相機已經設置好了白平衡,你再去調整就會影響到照片畫質。
②后期去噪,如果你的照片是RAW格式,后期去噪不會對畫質有多大影響,如果你的照片是JPG格式,那么就會讓畫質變得很差。
RAW格式后期空間雖然大,但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兼容性非常差。大部份RAW格式的照片都不能被主流電腦直接讀取,只有各大相機廠商自己的圖片軟件或者Adobe Camera Raw這樣的處理程序才能讀取RAW格式照片。另外,相機廠商出了新機子,相機廠商的圖片處理軟件就要更新,不然讀取不了,也是十分麻煩。還有就是ps、lr等后期軟件需要Camera Raw才能讀取RAW格式照片。
二、JPG格式
JPG格式是標準的工業標準格式,所以大多數計算機系統、圖片處理軟件都能讀取JPG格式的照片。另外,JPG格式的照片是被壓縮過的,所以文件小,不會占用太多內存空間,并且讀取速度也很快。
因為JPG格式的照片是被相機處理過的,所以JPG格式的照片在色彩、銳度、對比度等方面都要比RAW格式的照片要好,JPG格式的照片可以直接用。就算你對照片的亮度、對比度等方面不滿意也可以用后期軟件快速處理。
但是JPG格式的缺點也很明顯,它的后期操作空間很小。因為JPG格式的照片是被相機處理過的,說簡單的就是被相機后臺處理過一遍了。被相機后期處理過了,照片的信息都是不是最原始的信息了,所以后期空間小。如果你要后期或者對后期空間要求大,那么用JPG格式肯定是不行的。
后期空間一對比就出來了
三、選JPG格式好還是RAW格式好?
如果你有后期需求,照片都要進行后期處理,那么建議你用RAW格式。如果你沒有后期需求,那么建議你用JPG格式。對于大多數攝影愛好者來說后期就是調調色,調調曝光完全沒必要用RAW格式,用JPG格式就可以了。如果你真的是要后期精修,那么肯定是要RAW格式的,要不然根本修不了。
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Thomas看看世界
在我們的電腦中,圖片可以儲存為很多格式,攝影師常見的包括nef、tiff、dng、psd、jpg等等。
這些文件格式有什么區別,又應該在哪些情況下使用呢?本文托馬斯會做一個總結。
原廠Raw文件,直接記錄了相機芯片上的數字信號,因此也被稱為"數字底片"。
Raw文件保留了相機拍攝的所有信息,使用了芯片上原始的色彩空間,因此畫質極高,后期空間極大,攝影師在拍攝時,基本都會選用Raw格式來保存。
但是Raw文件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兼容性差。大部分Raw文件,都不能被主流電腦軟件直接讀取。
只有各大相機廠家自己的圖片軟件,或者Adobe Camera Raw這樣的處理程序,才能打開原廠Raw格式文件。而且每當新出了相機,老版本的圖片處理軟件都需要進行更新,否則是打不開新相機的Raw文件的。
值得一提的是,Photoshop軟件并不能直接讀取Raw文件,首先需要PS或Lightroom內置的Camera Raw程序,對Raw文件進行解讀轉換后,才能進行編輯。
而各大廠商的Raw文件,其后綴也有所不同,常見的有:
.ARW:主流索尼相機Raw文件后綴
.NEF:主流尼康相機Raw文件后綴
.CR2: 主流佳能相機Raw文件后綴
.DNG:主流大疆無人機、華為手機Raw文件后綴
前面提到過,各大廠家都有自己的Raw格式,兼容性很差,長此以往很難維護。
因此Adobe公司開發出了DNG(Digital Negative)格式,用于無損、通用的儲存Raw文件。
如果經常用Camera Raw或Lightroom做HDR合并、全景接片的朋友可能會發現,軟件把原廠Raw文件進行合成后,生成的合并數字底片,都是dng的后綴。
DNG最大的優勢就是通用,不光Adobe的軟件可以打開,windows、apple、android系統的內置瀏覽軟件,以及很多電腦、手機上的第三方軟件,都可以預覽這種格式。
甚至很多相機、無人機、手機廠商,機內直出的就是DNG格式文件。
在上圖所示的Windows系統中,dng格式的Raw文件可以直接看到預覽。而索尼原廠的arw后綴raw文件則無法顯示。因此dng格式的原片,更方便進行管理和維護。
與此同時,DNG格式會對文件進行一些無損壓縮,因此體積更小,有時甚至不到原廠Raw文件的50%。
因為DNG的無損性、通用性和更小體積,因此有的攝影師會在導入照片時,統一把原廠格式如NEF等,轉換為DNG后綴的Raw格式,以便更好的儲存和管理。
當然對于大部分攝影師和愛好者而言,并不需要多此一舉,保留原廠Raw文件已經足夠。
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區別,就是原廠Raw文件是無法修改的。如果你在Camera Raw中對原廠Raw文件進行了修改,這些修改并不是儲存在了Raw文件中,而是生成了一個.xmp的新文件,來保存這些更改。而Lightroom,則用catalog(目錄)來保存這些更改。
DNG文件則不然,如果我們對DNG文件進行了修改,這些修改可以直接寫入DNG文件本身,并不需要新生成文件。而且這些寫入是無損的,隨時可以一鍵復原成原始狀態。
PSD是Photoshop Document的縮寫,簡而言之,就是Photoshop原生的文件儲存格式,用于保存Photoshop修改后的文件。
PSD文件可以儲存修改后的照片信息,甚至圖層、alpha通道、蒙版等非常具體的調整步驟。如果一張照片在處理后,我們以后可能要再次對它需要修改,我們都可以以PSD的形式儲存起來。
PSD有一個小的缺點,就是文件大小不能超過2GB。
對于圖層、通道很多的后期精修,文件經常會超過2GB,此時我們可以使用PSB(大型Photoshop文件)的格式來進行儲存。
PSD文件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只有Adobe公司的相關軟件,才能直接打開和編輯。
如果我們要用一些第三方軟件對照片進一步編輯,比如用PTGUI來全景接片,用Helicon Focus來景深合成,用Startrails來合成星軌。
這些第三方圖片編輯軟件,無法直接打開PSD格式和Raw格式文件。如果保存成JPG,再用軟件打開,則畫質損失太大。此時TIFF格式就派上用場了。
標簽圖像文件格式(Tagged Image File Format,簡寫為TIFF)是一種靈活通用的圖像格式。
這種格式可以支持RGB、CMYK等多種色彩模式,adobeRGB、proPhoto RGB等多種色彩空間,8位、16位、32位等各種色彩深度,甚至也能保留圖層和alpha通道。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第三方軟件、打印機,都能支持TIFF格式。
TIFF格式支持LZW無損壓縮和ZIP無損壓縮,可以極大的壓縮其大小,一般來說壓縮后大小與PSD差不多甚至更小。
因此很多攝影師,也喜歡用TIFF,而不是PSD來保存編輯的圖片文件。
從托馬斯個人角度而言,保存成TIFF和PSD幾乎沒有大的差別。
如果幾乎不用其他圖片編輯軟件,那么保存成PSD/PSB文件最方便。如果經常用其他修圖軟件編輯,則推薦使用TIFF格式來儲存編輯后的文件。
上面提到了,TIFF文件不僅被各大修圖軟件支持,還被印刷工業廣泛支持。
因此如果是要進行高品質打印輸出,或者在專業顯示器上進行欣賞,一般我們都會把文件輸出為 16位 adobeRGB 的TIFF格式。
對于輸出打印的TIFF,我們在保存時可以勾上“扔掉圖層并儲存拷貝”的選項。這樣可以大大縮小文件的大小,常常從幾個GB降到百來MB。
其實對于大部分攝影愛好者而言,我們都很少再次對PSD或者TIFF文件反復修改,因此在最終儲存和備份時,我們都可以使用扔掉圖層的TIFF格式。
雖然TIFF格式在圖像工業、印刷工業中被廣泛支持。但對于分享照片而言,主流的操作系統、瀏覽器以及網站,還是不支持TIFF格式的。
因此如果要把照片發給別人,或者在網上分享,最佳的格式仍然是JPEG。
JPEG是一種有損壓縮格式,只支持8位的色彩深度,一般大小只有幾MB甚至幾百KB。不過JPEG的畫質,對于網絡分享已經足夠了。
因此一般修完的照片,我都會保存一份原始尺寸的TIFF文件,用于欣賞、打印和繼續修改;保存一份壓縮尺寸(如長邊1600像素)的JPEG文件,用于網絡分享。
總而言之,各大文件格式的用法,可以總結如下:
相機拍攝記錄:原廠Raw格式
照片原片備份、儲存:原廠Raw格式或DNG格式
照片編輯后儲存:PSD/PSB或TIFF格式
打印輸出:TIFF格式
網絡分享:JPG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