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關于國內二次元向產業出了這樣一條消息,那就是布丁動畫下線動畫相關功能的公告。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曾經靠著布丁動畫追番的,在那個正版與盜版并行的時代里,布丁動畫強勢崛起,靠著一站式動畫播放吸引了不少人。
布丁動畫的前身應該是火花追劇,這個不太清楚,七夜就不詳細說了,布丁動畫上線時間大致是2014年,這個時候網絡新番的格局相對還是混亂的,各家視頻網站之間對于正版新番平臺獨占播出的意識還不強,只有B站在搞著相關的東西,而且很多還是從各家視頻網站引流,布丁動畫做的也是同樣的行為,不過其中又有一些是字幕組放出的熟肉,這也使得布丁本身擁有更全面的新番資源。到了 2015 年 3 月的時候根據布丁內部的數字要么是累計用戶百萬要么是日活躍用戶破百萬,可以說這對于二次元公司來講是個非常漂亮的數據。
然而大版權時代的到來終歸還是太快了,各大視頻網站開始靠著一部部獨家版權筑起自己的護城河后,布丁這種一站式觀看新番動畫的 APP 處境自然尷尬。即便在初期累積了如此之多的用戶群,但更多的粉絲在面對無法看到自己想看的番時還是會離開,最多只是深切悼念一下和布丁一同走過的時光。
大清終歸是要亡的,雖然布丁的上層曾有和B站決一雌雄的信心,但在大版權時代下,沒有資本、版權一切就只是泡影。
布丁動畫的隕落是必然了,與此相同的還有當年我們追漫畫的神器布卡漫畫,二者的未來是一樣的。雖然目前來說布丁動畫在砍去主營業務之后也在慢慢增加一些別的東西來給平臺續命,但沒有資源流失用戶,商業模式又無法成型只能是死路一條。
布丁動畫這次公告也預示著二次元產業幾個草莽創業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核心的二次元項目是靠資金、版權堆砌而成,小公司好點的還能吃點殘羹剩飯,差點的就只能餓死,B站的成功也是靠著錢才做出來的,這個時代有資源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布丁動畫在亂世崛起,而亂世終結,它也將走下歷史的舞臺,最后祝福它能有個成功的轉型,也感謝它給我們帶來的歡樂時光!
過米娜8天的投票,
布丁動畫4月新番最受期待榜粗來啦~
原本跟基友打賭No.1一定是某部番的,
然而米娜是不是成心讓我輸飯錢啊哼唧!
現在就來看看大家的投票結果吧,
真無語啊那部番不是No.1,
你們就等著被打臉吧(﹁"﹁)
不喜歡花江夏樹的萌音咩?
梶裕貴也羈絆不鳥你們的心:
懶癌晚期的田中君只好排第8:
四月是你的BL排第7:
小林裕介笑了:
任性的工口漫小姐排第5:
殘念啊這部都沒進前3:
坂本也不是最叼的……
看到南條愛乃LL大法就好激動啊……
No.1居然是——
目前評論區會有一堆不服,
其實撕逼不可怕,最怕沒文化,
相信米娜可以有理有據地撕起來!
啊咧,沒看夠?
那就戳開往期原創文章吧
▼
因(meme)也稱為米姆、謎米、彌因、彌母、文化基因等等,是文化資訊傳承時的單位。模因目前比較公認的定義是“一個想法,行為或風格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的傳播過程。 ”這個詞是在1976年,由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所創造,將文化傳承的過程,類比成做生物學中的演化繁殖規則(有共同先祖、隨著環境改變進化、優勝劣汰等等)。模因包含甚廣,包括宗教、謠言、新聞、知識、觀念、習慣、習俗甚至口號、諺語、用語、用字丶網絡爆紅事物等。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meme被定義為:“文化的基本單位,通過非遺傳的方式,特別是模仿而得到傳遞。”
或許關于模因這個名詞解釋還是過于晦澀難懂,但如果代入實例,我想大家肯定都不會陌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各類群里流傳著一行神秘的代碼—game.granbluefantasy.jp。不管是什么問題,最終都大概率會指向這行神秘代碼,甚至連永遠奮斗在背鍋第一線的帶帶大師兄的微博也是它。
模因的行為優先級高于復讀,卻也常常引導出復讀這一行為,它更像是沙雕群友們對于某個梗的發散性利用,然后就會有一幫更沙雕的群友在下面復讀。
這個game.granbluefantasy.jp到底是什么,為什么引得眾多網友爭相玩梗,無腦復讀?其實它的本體是一個日本的現象級手游RPG—《碧藍幻想》,又別稱GBF、雞碧愛撫、給藍幻想,登錄手機和PC頁游雙平臺,由日本Cygames開發,自2014年運營至今,已經有超過2300萬的玩家注冊,許多知名聲優都沉迷于此。在中國,因為沒有官方中文而勸退了眾多玩家,但這根本不妨礙他們即使不是騎空士(GBF主角職業),卻喜歡看到GBF的網址無處不在的沙雕模樣。
GBF風靡日本,GBF的網址風靡中國
同樣是日式舶來品,GBF經常會被拿來和讓更多新粉絲通過手游加入月廚行列的FGO做對比,FGO是型月已經發展了10多年世界觀下的衍生物,數百萬字的文本量,多個編劇共同譜寫的幻想史詩,還有那么多好看又好用的英靈卡面,GBF又何德何能,就敢和FGO碰一碰?
雖然GBF是整個游戲系列的第一作,應該沒有任何系列游戲的粉絲基數,但能第一作就能獲得這樣的成功絕不是運氣好而已。
和歐美奇幻故事中,強調國家之間,種族之間的沖突不同,日式的奇幻故事更擅長從人這一個體展開,所傳達的主題更多也是個人的成長。因此DQ和FF兩大日式奇幻冒險的開拓者,故事大多以“boy meet girl”作為開端,對于單個角色更為細膩的角色刻畫是日式奇幻更勝一籌的地方。
GBF的游戲宣傳口號是“與你編織、空之物語(日語:君と紡ぐ、空の物語)”,故事發生在在某一座小島?賽克汀瑟,與小只的龍?碧為伙伴一起成長的主角懷抱著前往被稱作傳說之島的伊斯塔魯西亞的夢想。在踏上旅途的那一天,遇到了軍事國家?艾爾斯提帝國以及被其追捉的少女露莉亞、和守護著她的女騎士卡塔莉娜。主角團就這樣踏上了尋找傳說之地的旅程。
劇情展開可以說非常俗套,但也很王道,搭配一個個浮空小島加上穿梭在小島間冒險的騎空士這樣的世界觀設定,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和格局更龐大的歐美奇幻相比卻絲毫不落下風。
FGO畫風華麗,插畫師善于各種角度打高光,用色大膽鮮艷的英靈立繪兼顧了美觀和實用性,可GBF也一點不差啊,由早期《最終幻想》的美術監督皆葉英夫領導角色設計團隊,團隊中還有吉田明彥、相場良佑等日式老牌插畫師。大家對于FF插畫和立繪的印象可能還是畫面色調通常偏大地色的暗黃,意境飄渺富有真實的動感,帶有東方式的古典式的韻美與歐洲幻想文學情結的內涵,這樣“天野喜孝流”的華麗感。
皆葉英夫的美術風格,相比于天野喜孝就要質樸許多,雖然同樣喜歡用暗色調,皆葉英夫卻更喜歡用簡單的筆觸描繪人物形象。在他的筆下,角色大多都是豆豆眼,線條稍顯粗獷,更柔和的色調,寥寥幾筆,一個充滿日式奇幻味,個性鮮明的角色便能躍然紙上。
從來沒有人系統定義過日式奇幻的音樂該是怎么樣的。但在FF常年的發展中,提琴+長笛表現悠閑的日常,長號+鼓+吉他演奏出戰斗的緊張,這樣的套路仿佛已經固定下來,畢竟FF中許多音樂都是由植松伸夫所打造。
這可以說是植松伸夫的個人風格,但多年發展下來,這也已經成為了日式奇幻音樂的代表。GBF中的音樂也是透露著濃郁的“日式奇幻”的味道。
FF式的故事,FF式的人設,FF式的音樂,GBF在日本可以經久不衰的道理應該都能想明白了吧。日本人對于FF這個國民級的RPG系列總是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懷,這種情懷在許多中國人身上也能看到,畢竟對于80后和90后來說,接觸過的FF作品數量并不輸給日本人。
縱覽近30年,橫跨ACG領域的各個作品的聯動,《秀逗魔導士》、《街霸》、《櫻花大戰》等,看著這些其他作品中的角色匯集在自己的騎空團里,對于某些作品真愛玩家來說應該是氪和肝的動力源泉。
在氪金方面,Cygames相比于中國大部分送點蠅頭小利的運營團隊來說,要給力不少,動不動就送你幾百連的抽卡次數。但玩家間一直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如果有人推薦你去玩GBF,那你得好好想想最近做了什么傷天害理的事得罪了他。”雖然有調侃的意味在里面,但別的游戲要氪金,GBF里或許是真的要氪命,職業等級,角色等級,裝備等級,每一個都要練,“十天眾”這樣相比于普通SSR都要強力的角色甚至只能通過肝得到。每個玩GBF的玩家在游戲上所花的時間成本如果折算成金錢成本的話,可能都是這個游戲中氪了幾十萬的大佬了吧。
GBF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神作”,卻也意外的非常好玩,能被網友們病毒式的強行安利也合乎常理。我曾以為手游的低投入高產出,Cygames或許會選擇安心運營現有的GBF,畢竟大部分享受過手游大賺特賺的廠商對于高投入高風險的主機和PC游戲態度也是非常微妙。
靠手游頁游起家,已經比大部分游戲開發商都要有錢Cygames這次選擇“浪了起來”。
Cygames成為了“游戲界的netfilx”
動畫版的《碧藍幻想》已經讓Cygames過了一把“玩票”癮,也是GBF系列大企劃的開始。白金工作室外包開發,完全3D化,系統大變革的ARPG,不變的騎空士和王道幻想故事,《碧藍幻想Project Re:Link》對于主機玩家來說是一道不折不扣的主菜。雖然自公布到現在就發布了兩個預告演示,但能看到動畫渲染下精美的3D場景浮空島,不再是Q版,同立繪等比例還原的游戲角色和熟悉的角色招式。讓人不知是該吹一句“白金工作室牛批”,還是贊美Cygames擁有無限可能的資本力量。
看看FATE的主機游戲,完全就是騙月球廚師的錢;再看看最近的最終幻想15,制作人跑路,后續DLC被腰斬;DQ系列則是搞個角色語音都磨磨唧唧,讓人失望。人設音樂故事都不輸給傳統,獨具新意的世界觀加上依舊讓人感動的少年少女的成長故事,GBF接檔新時代的日式奇幻冒險RPG大梁現在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在主機上火了的IP出手游騙錢是非常常見操作,但從手游向端游轉型還真不多見,更別說GBF這樣一出就是兩個不同類型的情況,格斗游戲《碧藍幻想Versus》后發先至,制作人透露應該會和“Re:Link”先后發售。由曾經開發《罪惡裝備》系列、《蒼翼默示錄》系列,在格斗游戲領域飽負盛名的“Arc System Works”開發,“Versus”絕不是那種隨隨便便找個小廠粗制濫造壓榨粉絲購買力的騙錢作品。
不止是吸引系列粉絲,“Re:Link”和“Versus”光從一個游戲的角度來看也是“超模級”的。這或許就是資本的力量,也是Cygames對于“碧藍幻想”系列企劃志在必得的決心。
砸錢追尋夢想什么的實在是太棒了!
Cygames財大氣粗的研發投入,后續良心的運營,是GBF能引得網友紛紛“模因”的根本原因。就現在的市場環境來看,搞3A真的還不如搞手游,但有的人做手游是真的只想賺錢,而有的人卻和當年“要做有骨氣的動畫”的骨頭社一樣,迎合市場只是為了積累資本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已。
《碧藍幻想Project Re:Link》和《碧藍幻想Versus》能否大賣現在討論還為時尚早,但Cygames已經活成了我們最想要變成的樣子。
最后讓我真心實意的來一句,想要玩《碧藍幻想》,請認準:game.granbluefantasy.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