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在蘇格蘭一所大學召開的安全會議上,斯蒂芬·湯姆金森介紹了這種通過藍光(Blu-Ray)光盤進行入侵的方法。
PowerDVD是廣為流行的光盤播放器,預裝在很多主流廠商的計算機上。包括惠普、戴爾、宏基、聯想、東芝和華碩。而藍光光碟支持豐富的內容,包括使用藍光Java(BD-J)制作的動態菜單和嵌入式游戲。BD-J則使用小型應用,如xlets,實現與用戶的交互。
顯而易見,xlets應該被禁止訪問計算機操作系統和文件系統的。但湯姆金森發現PowerDVD中的一個漏洞允許他繞過沙盒,從而執行惡意程序。
還有一個漏洞則存在于藍光播放器的硬件當中,這是一個“相當小”的嵌入式系統,運行帶有命令行BusyBox交互界面的Linux。湯姆金森使用另一位安全人員編寫的漏洞利用程序,可以獲得藍光播放器的root訪問權限。然后編寫一段xlet,誘使ipcc客戶端在本地運行,以啟動光盤上的惡意軟件。
為了簡化攻擊,湯姆金森讓光盤主動檢測播放器的類似,以決定使用哪一種攻擊方法,并且光盤還被設定為,先運行漏洞利用程序然后再播放光盤中的正常內容。
湯姆金森表示已經就此問題通知到廠商,但廠商并沒有給予明確的答復。在問題解決之前,他給出了以下防范方法:
不播放來歷不明的藍光光盤,同時禁止光盤的自動播放功能;
禁止光盤播放器連接到互聯網。
015-02-22 05:40:00 作者:鄭偉1
2008年2月21日發表的大作《一個人的戰役 BD粉眼中的格式之爭》。歷時6年,次世代影碟格式之爭才終于畫上了句號。在此期間不知有多少消費者栽在了HD DVD的手上,但即便如此我們依然覺得那段歷史驚心動魄,也不乏奇妙與有趣之處。
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藍光的勝出,結果卻并沒有像DVD與VCD那樣在全球遍地開花。雖然發行藍光影碟已經成為電影影院下線后的慣例,但真實的情況是藍光連帶著光存儲已經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以至于前幾日,“超高清藍光標準”再次出現在一些報道里,我們才幡然醒悟:對哦,還有藍光4K這回事啊。此時也不再有其他標準與藍光爭奪4K光存儲的霸主地位,不能再次圍觀廠商們的掐架,也真是件遺憾的事。
遲到的贏家 提前的超高清
在互聯網尚不能支撐高速傳輸的年代,適合流通的磁存儲介質與后來的光存儲介質在文化的傳播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至于究竟是電視的發展推動了影碟的進化,還是影碟的技術革新使得電視被迫提升分辨率,這已經是個深奧且糾纏不清的問題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電視與影碟的向前邁進一定與我們日益增長的娛樂需求有關。因此,硬件與內容都必須跟上時代的潮流。過去的VCD、DVD已證明是被人類所需要的內容,而藍光卻顯得姍姍來遲。
在CRT電視時代,屏幕分辨率達到640×480已經頂天了。當然有些廠商也會拿出像1080p CRT電視這樣的黑科技來耀武揚威,但高清電視開始真正普及也是千禧年后的事了。而誕生于新世紀前的VCD與DVD,后者所提供的電影分辨率達到了720×480,也就是我們俗稱的480p,VCD則差些最高可提供352×288像素的影片。這些標準在今天看來簡直就是低畫質的產物,但在那個年代,用電視播放DVD畫質,可以說是毫不浪費。
圖片來自網絡
相較之下,藍光誕生于2002年,比DVD也不過是晚了6年的時間。那時高清分辨率的平板電視雖然價格高昂,但全面擊潰CRT已指日可待,因此藍光標準的發表可以說是順應時代發展。它錯就錯在與HD DVD糾纏了長達6年的時間,期間HD DVD甚至在內容儲備上占據了上風。結果HD DVD落敗,藍光勝得不明不白,與藍光配套的Blu-ray ROM、藍光播放機的發展遠沒有跟上快速普及的高清分辨率液晶顯示器,那時大多數家庭中的影碟機、電腦光驅依然是DVD標準。藍光獲勝后不久的2011年年末,4K超高清電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直到2013年4K電視的價格已不再高不可攀,而最高分辨率僅1080p的藍光終于還是沒能實現前任DVD的那般風光,就徹底淪為了一個落伍的光存儲介質。此時流媒體時代的到來,更是加速了將藍光掃入歷史垃圾桶的進程。
流媒體稱霸 光存儲退散
與光存儲不同,互聯網發行不存在標準上的門檻,這使得其自身的進化可以以超乎想象的速度進行。以全球最大的在線視頻網站YouTube為例,它在2008年11月,就開始提供720p高清視頻,而在當年年初藍光才剛贏得高清影碟標準之戰。2009年11月,1080p全高清視頻也獲得了支持。盡管流媒體的誕生比影碟晚了不止十年,但在分辨率上已經可以比肩藍光。2010年7月,YouTube也終于宣布支持4K超高清視頻。光存儲方面呢?直到2014年9月,藍光聯盟才宣布下一代UHD 4K Blu-ray將加入對4K 60fps、HDR等視頻播放的支持,幸焉?醒焉?
在內容的儲備上,Netflix已經提供了不止一部4K電視劇集,包括《紙牌屋》、《絕命毒師》等熱門美劇。在超高清電影存儲介質缺席的情況下,流媒體成為4K視頻推廣的最有效途徑,這個趨勢符合當今的互聯網潮流。你會發現音頻界早已實現了從物理介質到數字介質的進化,數字音樂取代CD,而流媒體也正逐漸威脅到數字商店的存在。相較而言,影碟的規格標準比音頻復雜得多,因為它不僅包含視頻,還包含音軌。一張藍光光盤可以提供最高54Mbps的傳輸速率,視頻與音軌平均傳輸碼率則最高48Mbps,單層藍光光盤擁有25GB的容量。在光纖網絡及個人存儲容量尚不發達的年代,藍光確實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隨著如今光纖的快速普及,以及存儲介質價格的下跌,就連擁有一塊1TB硬盤都已經是件家常便飯的事了。盡管現在還不存在正版的電影拷貝文件,但至少讓4K超高清電影存儲在電腦上奠定了基礎。雖然Netflix推薦的觀賞4K視頻的網速為25Mbps,不過H.265編碼的普及能夠讓視頻文件的大小在同等質量下縮減50%。在解決了網絡傳輸與存儲問題后,未來4K電影的在線發行指日可待。
再見藍光 走好不送
事實上已經有廠商在積極推動4K電影的線上發行,索尼的4K播放器FMP-X10內置了4K電影商店,目前已經有超過31部4K電影可供下載。當然這些4K電影的文件大小基本在50GB左右,與目前的藍光光碟容量相差并不大,所以這些4K電影可能有畫質與音質上的妥協。我們不否認藍光依然是最好的電影欣賞介質,如今的私家影院也離不開藍光播放機。但問題是,與大多數認為手機就能聽歌的平民老百姓一樣,它們對高畫質與高音質并沒有太多興趣,在線觀看已經成為他們最主要的視頻欣賞方式。
而且UHD 4K Blu-ray標準預計要到今年年底才會發表,相關的配套內容可能要等到明年春季才能投放市場。且不說超高清藍光的畫面與音效品質究竟如何,但以這種發展速度而言,我們很難相信它能抵擋住流媒體前進的鐵蹄。所以藍光,走好不送。或許從你贏得格式大戰那刻起,就注定是個悲劇。
報訊 (記者 劉蓉 通訊員 彭欽平)最近學生們都在家里上網課,不少家長擔心孩子每天盯著電子屏幕視力會受損,紛紛咨詢醫生是否需要給孩子戴防護眼鏡。對此,醫生建議,注意勞逸結合科學用眼,盡量減少視覺疲勞,才是最佳的護眼方式。
近日的一個上午,一位媽媽帶著上小學二年級的兒子來到廈門前埔醫院五官科就診。焦急的媽媽對主任醫師林曉青說,孩子本來濃眉大眼視力良好,但這段時間在家上網課,經常出現瞇眼睛和揉眼睛等動作。孩子媽媽聽人說,給孩子買個防藍光眼鏡戴,也許會有一定好處。她因為吃不準,便帶著孩子來醫院,一方面看看孩子的眼睛有沒有出現問題,另一方面請教醫生防藍光眼鏡是不是真能保護孩子視力。醫生通過仔細檢查,發現孩子眼睛只是一時疲勞,注意休息就好,并建議防護眼鏡不戴為妥后,家長帶著孩子放心離去。
林曉青介紹,最近來醫院咨詢是否給孩子戴防藍光眼鏡的家長不斷增多。她表示,藍光的最大來源其實是太陽光,手機、電腦、平板等屏幕上的藍光曝光量遠小于太陽光,不會比來自太陽的藍光更具破壞性,而防藍光眼鏡的設計初衷主要用于老年性黃斑變性,其是否能減緩孩子近視的產生目前沒有定論,而且市面上的防藍光眼鏡質量參差不齊,如鏡片質量不合格,會阻擋可見光,導致光線偏弱,加重視覺疲勞反而得不償失。林曉青提醒,青少年兒童時期是視力發展的關鍵階段,人為對自然光環境進行干擾,刻意隔絕可能會導致其屈光發育平衡受到破壞。因此,不建議給青少年兒童戴防藍光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