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第一狠人自己清灰上硅脂,結果搞完以后顯卡用不了,拆機看一下,看看他是有什么神操作。跟大家說一下清灰上硅脂的注意事項。
·首先要把電池的線拔掉,拯救者包括其他所有的都是內置電池。先把電池的電給斷開,然后把散熱片包括風扇的螺絲卸掉,一個不剩的全部都卸了。
·那個絕對是廣州第一狠人,我在做電腦做了將近有20年維修,第一次見到這么離譜的事。之前總見到過cpu的晶體直接給拔起來,但是把六個顯存全部都給拔起來。第一次見到他這個電腦有八個顯存,他給我拍的那個圖,我看了他之前應該上過變相硅膠片,那個東西干完以后很硬的。
·把螺絲都卸完以后怎么取散熱片的?不是那么直上直下的去拔了,因為他這個已經取過,沒有那么硬了。正常來說是要左右去搖晃,當他確認是左右搖晃比較輕松,沒有太大阻力的時候再給它取。
·這個他找人去看過了,別人也給他焊盤補了一下,補完以后感覺工作量非常大就放棄了。他說修的話也太貴,他也不想修了,直接把顯卡芯片拆下來賣了。這個愿望肯定要給他實現,就把顯卡取了。
這里跟大家說一下,電腦上硅脂包括清灰就好比汽車上機油保養一樣的。但是如果你不是專業的人士,自己有一些經驗基礎才可以去搞。如果沒有什么都沒有,連螺絲刀都不是很專業情況下,我建議你還是找專業人士,因為畢竟他就是做這個東西,少收你一點錢,只要給你用好東西就可以了。
還好這個機器有集成顯卡,它有一個英特爾集成顯卡可以用。很多3070是獨顯直連的這款機器,還好它帶了集顯的功能。3070沒有了,這也只能當一個辦公本了。
這期視頻到此結束,謝謝大家觀看。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東辰tony
昨天下午驗票的3風扇藍寶石白金Pro版RX5600 6GB礦渣顯卡沒扛到今早就被車隊的大胸弟們擼下架了,好在我昨天中午預定的另外一個驗票車牌晚飯前送到快遞柜,吃完飯淘哥就抓緊給車友們送上新一輪的(也是近期最后一輪,因為國慶節要粗去玩咯)礦渣日記。閑話少說,老規矩看圖說話:
曬單之前特別說明一下,因為淘哥之前搞過幾年攝影,所以習慣拍照片時候多少打點光,把被拍攝物清理一下,弄得漂漂亮亮地再去發文,說不上是職業習慣還是肌肉習慣以至于很多車友和我一樣到手的礦渣成色差不少,便吐槽礦山差別對待。實際上,首先不排除礦老板看我是熟客多少都會挑個好看的發給我,也算是人情吧,其次我3年前開始寫頭條就是靠水洗顯卡火的,對于各種清理顯卡的方式也算輕車熟路了,因此這次曬單,我會從開箱到簡單清理顯卡以及裝機測試的全過程都拍照供大家參考。
這是我收到的顯卡情況,表面灰渣子和縫隙里面各種灰塵積垢也是一樣有的。
相信老車友們對于藍寶石這款外觀的顯卡很熟悉了,早幾年RX580的超白金版和這個布局可以說完全一樣,LED燈的位置也是相同的。
背板方面和昨天三風扇的白金Pro一個風格,大差不離。
顯示輸出方面三風扇的Pro白金是雙DP+雙HDMI,而這款則是傳統的3xDP+HDMI。
小毛刷盡量選中硬毛的,油畫筆就非常好~軟毛刷對于礦渣來說太溫柔了,積垢啥的根本清理不下來。
然后就是這兩年我最愛用的非水洗外觀清潔工具——無紡吸水吸油面巾,也就是老婆洗完臉或者卸完妝清水洗過臉之后用的一次性洗臉紙巾。這玩意兒質地很柔軟,表面有凹凸槽情節顆粒,吸水后擰干半濕狀態下除垢效果很好,配合無水酒精或者洗板水簡直完美~ 當然了,也要備一塊干巾做最終擦拭。
考慮到未來兩~三年大家會有很多很多機會玩礦渣顯卡,所以首先找個女朋友或者老婆吧,方便清理顯卡
用擰干的半濕面巾擦拭刷子清理不掉的積灰和污垢部分。
縫隙處也搓搓~
濕巾伺候一遍+干巾伺候一遍之后基本差不多了。赫然想起這版顯卡的風扇是快拆設計,那就順手也拆下來清理一下吧:
和多年前的RX580超白金/白金一樣,一顆螺絲固定一個風扇,拆下螺絲之后風扇彈起取下即可清理。
這款風扇是無排線卡扣Pin觸電式設計,很方便清理。PS,風扇的出廠日期是2020年8月8日,也就是說,整張顯卡的出廠日期肯定在2020年8月甚至9月以后,銷售時間應該在2020年9~11月左右,礦齡時間約一年3個月上下。
散熱鰭片部分回頭水洗的時候再著重清理,不算太嚴重也就不折騰了。
用毛刷把可以清理掉的積灰刷掉,然后再用半濕面巾擦拭(主要是為了避免灰垢污染面巾后擦完扇片有臟痕)。半濕擦完再用干面巾擦拭一遍即告完工。
擦拭前后的風扇葉片對比。
兩個風扇清理完畢+鼓足勁大口吹一吹散熱片積灰,然后裝上兩個螺絲固定好風扇即可。
照上述方式清理完礦渣之后,視覺效果多多少少會改觀一些,待過了包換期之后根據溫度表現情況再水洗+信越7921一波完事兒。
背板還好,沒有嚴重劃傷啥的,礦老板算個仔細人。
哦對了,這卡帶雙BIOS切換,可以去TechPowerUp網站的顯卡BIOS數據庫下載各類你想要玩的BIOS刷著玩。
原廠質保標簽也在,礦山的標簽也貼上了。
藍寶石的防拆蜂蠟也在,此卡也是原廠狀態,好處是不太可能拆修過,壞處是導熱硅脂大概率是需要換了。
國行版的封條及顯卡詳細型號。
準備完畢,裝個機吧!
首先是白金RX5600XT兄弟合照,這兩個卡都是白金版,但3風扇的屬于中國專供版,2020年8月上市銷售,藍寶石海外官網查不到此型號。而2風扇的則是國際版,發售時間在2020年1月底。
四張顯卡里面最壯觀的還是左下這塊迪蘭X戰神RX5600XT,用了5700XT的供電散熱布局裝了個160W的RX5600XT可以收藏了~
頂部視角,X戰神自然是個頭最高的,然后是XFX的RX5700,高度和雙風扇白金版RX5600XT基本一樣(都是越肩卡的規格),三風扇的白金Pro個頭最矮,小機箱的兼容性也最好。
換個角度看一下幾個卡的高度。
三風扇的白金Pro卡長在26.7厘米,而雙風扇的白金長度也達到了26厘米。
背板方面,白金Pro的感覺更合理一些,白金的PCB板則要大很多(畢竟和RX5700XT共用)
行了不說了,這次真的要上機了。
運氣不錯,雖說是越肩高卡,在我這小悶罐機箱也能順利插上線不擋機箱側板。
燈光效果和幾年前的480/580超白金一樣的,聊勝于無吧~ 畢竟有光了。
老測試流程繼續送上,系統配置不同、散熱環境不同會影響不同的測試數據表現,看官們僅供參考哈:
毫無意外的,同一個礦山的5600XT都刷的撼訊的,估計是礦老板圖省事吧╮(╯▽╰)╭ 反正都是AMD官方的統一BIOS,只有子供應商的設備ID號區別罷了,其他都一樣。
不過游戲++還是挺Dior的,直接可以越過BIOS查到顯卡信息來自藍寶石SAPPHIRE~
魯大師測試平臺參數一覽(大家不要吐槽我配置垃圾了,我努努力賺點稿費年底換一套)
魯大師2K分辨率雙屏下顯卡性能測試得分301769分,測試期間顯卡峰值參數情況:GPU峰值頻率1688MHz;顯存頻率1750MHz;GPU溫度峰值67°C;顯存溫度峰值67°C;GPU芯片功耗峰值154W。
3DMark FireStrike測試得分19669,按照系統Legendary的評價,貌似超越了所有的RX5600XT?測試期間顯卡峰值參數情況:GPU峰值頻率1644MHz;顯存頻率1746MHz;GPU溫度峰值71C;顯存溫度峰值70°C;GPU芯片功耗峰值153W。
3DMark FireStrike Extreme測試得分9886,測試期間顯卡峰值參數情況:GPU峰值頻率1644MHz;顯存頻率1750MHz;GPU溫度峰值71C;顯存溫度峰值72°C;GPU芯片功耗峰值154W。
3DMark FireStrike Ultra測試得分5349,同樣按照系統Legendary的評價,也是超越了所有的RX5600XT?測試期間顯卡峰值參數情況:GPU峰值頻率1659MHz;顯存頻率1750MHz;GPU溫度峰值71C;顯存溫度峰值72°C;GPU芯片功耗峰值154W。
3DMark TimeSpy測試得分7755,測試期間顯卡峰值參數情況:GPU峰值頻率1659MHz;顯存頻率1750MHz;GPU溫度峰值77°C;顯存溫度峰值78°C;GPU芯片功耗峰值155W。
3DMark TimeSpy Extreme測試得分3637,測試期間顯卡峰值參數情況:... ...抱歉手賤按了GPU-Z退出,所以截個系統自帶峰值溫度的圖,GPU峰值77°C。
3DMark穩定性測試20輪循環TimeSpy最終通過率98.4%,測試期間顯卡峰值參數情況:GPU峰值頻率1688MHz;顯存頻率1750MHz;GPU溫度峰值82°C;顯存溫度峰值82°C;GPU芯片功耗峰值154W。對比3風扇版溫度(GPU77°C、顯存86°C)有高有低,姑且算半斤八兩吧。
PS:筆者的機箱是封閉狀態下的小喆C3,適用ATX寬敞風道機箱的車友實測溫度會好看不少。
PUBG吃雞2560x1440分辨率三極致其他全低畫面設置。
場景1幀數133fps,顯卡溫度70°C、核心頻率1676MHz、顯存頻率1742MHz;
場景2幀數120fps,顯卡溫度76°C、核心頻率1644MHz、顯存頻率1742MHz;
極限競速地平線4游戲2560x1440分辨率特效全高(非極致)畫面設置下最終獲得117fps的性能總結(其中最高幀書141.5fps、谷底幀100.3fps、平均幀數119.7fps),對比昨天3風扇白金Pro的119fps基本一致(含1%誤差幀),測試期間顯卡峰值參數情況:GPU峰值頻率1717MHz;顯存頻率1746MHz;GPU溫度峰值82°C;顯存溫度峰值82°C;GPU芯片功耗峰值153W。
本次礦渣車牌驗票前淘哥最擔心的其實是出廠時間問題,因為這張藍寶石5600XT白金版是AMD此系列GPU芯片首發上市的第一批產品序列,如果是第一波發售的話,出場時間可能是2019年12月或者2020年1月的產品,拆卡清理后看到顯卡風扇2020年8月8日的信息才算安心一些,車友們如果也上車的話,不妨看看顯卡風扇的出廠時間,比比誰的運氣好些
性能方面,除了3DMark測試的幾個場景跑出同GPU數據庫最強得分之外,其他測試環節的性能、功耗表現和昨天的3風扇白金Pro版基本沒太大區別,GPU溫度上略遜一籌,不過GDDR6的顯存溫度稍低一些,算是半斤八兩不分伯仲吧。至于為啥貴了10塊錢?估計是它吧:
帶燈,帶燈,帶燈!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多個燈效也算是物有所值,另外這塊顯卡的雙BIOS配置也為將來的玩卡刷BIOS(尤其是未來自制降壓低功耗高頻低溫BIOS)留下安全空間,車友們覺得是不是這么個道理呢
以上就是Tony哥本次礦渣曬單的全部內容,感謝閱讀本文,我們下期節目再見ヾ(?ω?`)o
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相關,歡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諧討論~
PConline 資訊]如今,許多年輕人對筆記本的好奇心也亞于“攢機”。比如購買筆記本后,總是喜歡拆機、加裝硬盤、清灰等。但這些工作都浮于表面,并不能讓他們對筆記本有更深的認識。如果要了解筆記本的“硬知識”,還需要從筆記本的源頭看起——生產工廠。
↑微星在昆山的工廠
談起筆記本工廠,昆山則是一個圣地,傳說全球四分之三的筆記本都出自這個地方。近日,太平洋電腦網受邀來到了微星處在昆山的筆記本工廠,帶大家一塊來了解筆記本的前世今生。值得一提的是,微星工廠有別于市面上多數OEM廠商的工廠,微星產品完全由自己研發、生產,而大多數筆記本品牌多為代工,即俗稱“貼牌”。
此次工廠之行,太平洋電腦網資深編輯探訪了PCBA車間、筆記本組裝車間、測試實驗室、成倉等地,全方位帶用戶了解一臺筆記本是如何誕生的“硬知識”,并且借助于和微星工廠副總經理Ethan交流,帶觀眾和微星的粉絲、用戶深入淺出去了解工序、測試對于我們日常使用“有什么用?"
↑PCBA生產線
比如我們使用筆記本都會涉及到翻蓋,微星在測試環節會對筆記本進行25000次的翻蓋測試。此外,在工廠行中還有USB連接測試(反復拔插)、系統效能測試過程、重壓測試、濕溫測試、落下測試、沖擊測試、震動測試等。區別于日常跑分等冰冷的數字,在微星工廠行鏡頭下,大家會看到更加震撼的筆記本測試。
↑百萬次鍵盤按壓測試
對于此次探訪,太平洋電腦網高級主編馮偉表示,“非常震撼......此次工廠行,我們看到了最先進的生產線,看到了一個未來(筆記本)工廠的樣子,非常不虛此行!”
↑壓力測試
據了解,微星從研發到生產都是自己的團隊,其產生的結果也是非常明顯。其一就是保證了產品的穩定性。微星掌握了大量調研數據,相比起一些找代工廠的品牌,微星成品的穩定性和良率都更好。
↑筆記本跌落測試
另一方面則是最新的技術比代工品牌更快地引入。最近兩年筆記本更新的非???,有自己的研發跟制造團隊,有任何的新科技,微星都能夠更早的引入。比如Wi-Fi 6E,微星在很早之前就在評估未來怎么導入到成品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微星工廠探訪從前期策劃、溝通到實地,準備數月有余,我們拍攝了1041個視頻文件,累計123GB的素材。近期我們將剪輯成片,期待大家的關注和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