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在線,作者|沈嵩男,編輯|斯問
軟銀集團董事長、投資人孫正義有一套被廣泛引用的“時間機器”理論:
所謂時間機器,指美國、日本、中國等分處IT行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在日本、中國IT行業尚不成熟時,優先前往較發達市場如美國開展業務,累積經驗。伺機再回到日本、中國市場,就可以復用此前的先進經驗。
某種層面上,香港電商此刻正在搭乘“時間機器”,復刻著阿里、京東的成功路徑。
6月10日,香港最大消費電子、家用電器電商平臺“友和”集團成功于香港聯交所上市。開盤價2.28港元,當天報收2.1港元(6月17日收盤價1.97港元,總市值9.85億港元)。這是香港聯交所最大的本土電商IPO(首次公開募股)。
招股書顯示,2020/21財年(2020年3月31日—2021年3月31日),“友和”商品交易總額(GMV)約5.23億港元。網站月活180萬人(當月有打開網站行為人數),用戶規模超80.7萬人。而即便是香港本土電商龍頭“HKTV mall”(香港科技探索公司旗下),2021年商品交易額也只65.73億港元,用戶規模近128.7萬人。
對比阿里、京東、拼多多們,GMV、用戶規模、市值,任一方面,香港本地的電商平臺都顯得有些“微不足道”。這一方面緣于香港本土電商仍處在“混戰”階段,頭部玩家未能具備足夠的市場話語權。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香港電商行業有逾7500名參與者。以反映行業競爭程度的行業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數據為例,目前香港本土電商平臺CR5僅為21.5%,按份額排序分別為“HKTV mall”、“百佳超級市場”、“友和”、“屈臣氏”及“Zalora”,其中除“HKTV mall”超過了10%,其余2—4名的份額均不足3%。而在成熟的電商市場,CR5甚至能超過80%。
香港開放的營商環境,吸引了淘寶、京東、亞馬遜、易趣、蘇寧等眾多平臺在此設置新業務,2021年,阿里上線了服務本地消費者的“天貓香港”,京東也曾在2017年推出“限時達”服務,部分自營商品下單后可配送至香港。這些電商巨頭將香港視為拓展亞太地區市場的重要布點。
“大家購物主要還是線下實體店,但電商平臺也有很多。追求經濟實惠的會用淘寶,尤其從內地過來的。本地也有用亞馬遜、HKTV mall等?!痹谙愀酃ぷ鞯耐蹩「嬖V「電商在線」。
據香港電商協會數據,2020年香港電商交易額約495億港元。香港零售業銷售額3327億港元,計算可得,其電商在零售業的滲透率約15%,而內地這一數據接近30%。
市場蛋糕有限,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以“HKTV mall”為例,2021年四季度,其用戶平均下單僅4.61次。缺乏用戶忠誠,以至于平臺在私域搭建上,都略顯“懈怠”。對比內地電商平臺在2016年前后都已完成無線化轉型,“友和”至今還在用PC端、手機端兩個網站服務客戶,自有應用程序,預計最快于2022年二季度才會上線。
除零售業規模與電商滲透率的局限,影響因素還有:1、香港被稱為“購物天堂”,線下消費業態高度豐富,用戶的信用卡、現金消費心智較強;2、人力、地租成本較高,使得香港電商的倉儲、物流等固定成本居高不下,且難以通過規模化攤薄。
以地租成本為例,過去5年,香港倉儲空間每平方米的平均月租成本年復合增長率為2.7%,比如九龍地區,2015年每平方米月租成本為179港元,而2020年為207港元,即每平米的年租成本在2484港元左右。對比京東物流,據2021年財報數據,其倉儲網絡總面積約2400萬平方米,年租金約為95億元,折合每平米年租金約395元,差距昭然。
“HKTV mall”曾于2020年12月9日完成了一筆價值5.409億港元的募資,主要用途也在于搭建配送中心以及采購配送貨車。需要說明的是,內地配送常用的三輪電動車,在香港早已納入管制,需要采用更高規格的專用貨車。人力、倉儲、車輛等共同推高了香港電商的履約成本。
2015-2020年每平方米倉儲空間的平均每月租金成本(香港):數據源自“友和”招股書
但香港電商市場,或又處在其爆發的前夜。首先,香港電商交易額于2020年錄得了近8年來的最高增速,達18.6%,而同期香港零售業銷售額額已經連續兩年錄得負增長。其次,香港15—65歲的消費者平均每年電商消費15004港幣,高居亞太區第二。對平臺而言,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已初具想象力,潛力在于頭部參與者需要做高行業集中度。
反映到公司財務,“友和”招股書顯示,其整體收益及純利一直維持可觀的升勢:
于18/19財年、19/20財年、20/21財年及21/22前八個月,友和總收益分別約為1.35億港元、2.60億港元、5.23億港元及4.97港元。純利分別為1230萬港元、1830萬港元、2870萬港元以及凈虧損1390萬港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的三個年度,收益的復合年增長率約96.5%。
“HKTV mall”為其2022年度定下的目標也顯示出其對香港電商市場的信心:訂單總商品交易額目標為80億港元至85億港元之間,按年增長21.7%至29.4%。
“友和”的創始人徐嘉瑩和胡發枝都為金融專業出身,各自家庭、工作涉及外貿背景,為日后一同創立“友和”,提供了基礎。創業的100萬本金,兩人當時各出了一半。
胡發枝(中)、徐嘉瑩(左二)
創立“友和”的動機,源于傳統零售渠道在海外商品獲取上的不足,以及香港本土電商平臺的匱乏。徐嘉瑩曾回憶:“早期的Amazon Kindle在當時屬顛覆性的新產品,在美國、日本等地十分熱賣,但是香港傳統的零售渠道根本買不到?!?/p>
曾經“友和”的供應鏈,基本依靠創始人游說海外品牌以獲得代理權。比如在“友和”累計賣出9萬臺的日本Iris Ohyama除塵滿吸塵機,徐嘉穎在采訪中表示最初因為自己對塵螨過敏,才主動找到對方進行代理合作。
“友和”招股書顯示,線上、線下自營零售(B2C)及線下批量銷售(B2B模式,主要面向貿易公司,及家電、消費電子零售商)總收益中,超過95%來自電子產品的銷售。
目前,友和上有超過23000個SKU,由590個品牌提供,主要涵蓋5個種類,為電子產品、美容及護理電子產品、家庭電器、電腦及周邊產品和生活時尚產品。
電子產品及家用電器,也是香港零售電子商務行業的主要產品類型之一。截至2021年3月底的最近一年,其占香港零售業網上銷售總額的31.3%。其中“友和”市場占有率約5.6%,略高于“HKTV mall”,為行業第一。
“友和”PC端網站頁面幾乎全是消費電子、家用電器
“自營”模式,涵蓋絕大部分的香港本土電商平臺?!柏S澤”、“百佳超市”、“屈臣氏”等基于線下商超向線上轉型,依靠自有供應鏈,都不出意外地選擇了自營模式。商品主要涵蓋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美容及護理、家庭百貨等。
普遍的自營,也與香港繁榮的進出口貿易密不可分。香港2021年的商品整體出口貨值較2020年上升26.3%,商品進口貨值上升24.3%,2021年全年商品貿易總額達102684億港元。作為對比。2021年上海市進出口總值創歷史新高,達4.06萬億元人民幣,但與香港仍有不小差距。
加之香港作為自由貿易港特殊的關稅政策,讓“友和”們得以從全球市場,以較有競爭力的價格采購商品。
招股書顯示,B2C自營占“友和”線上零售額的比重,于18/19財年、19/20財年、20/21財年及21/22前八個月,分別為48.6%、64.0%、76.2%及77.9%。
綜合來看,“友和”就像是“小京東”。
邀請第三方商家入駐的“平臺”模式反而不受青睞,但并非沒有成功案例。香港電商龍頭“HKTV mall”即是平臺、自營雙輪驅動,且平臺占比更高。其64.94億港元的商品銷售總額中,有21.17億元來自于自營業務,43.77億來源于特許銷售收入及其他服務收入(平臺入駐的第三方商家)。
對比自營,平臺有其獨特優勢,不止于更輕的運營成本。財報顯示,“HKTV mall”供應規模已從2020年的50萬種產品,擴展到2021年的80萬,囊括雜貨、美容、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等。合作商戶也從4200家,擴展到超5500家。對比“友和”23000個SKU,優勢明顯。網站上,我們也能直觀地看到,“HKTV mall”有更豐富的商品供給,這也是其能占據更大市場份額的差異化優勢之一。
“HKTV mall”網站頁面
如果把“友和”比作京東,那么“HKTV mall”則更接近阿里。與此同時,香港本土電商們,也正感受到自營模式的局限性,開始嘗試向平臺發展?!坝押汀闭泄蓵@示:
我們擬于22/23財年推出線上平臺業務,第三方商戶可在此平臺向消費者銷售產品,而我們將賺取傭金收入。與此同時,我們亦主張擴大電子商務平臺上提供的產品組合至電子產品及家庭電器以外的全新類型。
“HKTV mall”則強調將繼續加大對第三方商戶的支持力度,推進“平臺”模式進一步發展:
2021年對于香港許多線下商戶來說是艱難的一年,尤其是對中小型企業而言,我們認為降低傭金率和回贈傭金獎勵計劃,能領商戶更具勇氣去建立一個可行的業務個案,將業務重點從線下轉移到線上。
從推進“平臺”的搭建,到對商戶進行傭金減免,這一系列的舉措,都可以看到香港電商平臺對阿里、京東成功路徑的借鑒。甚至在“大促節點”的設置上,同樣有諸多參考。比如“友和”從2014年開始,即跟進了“雙11”,目前還有“雙12”、“818VIP節”等。當然,也有其基于自身特色的“313周年慶”。
在“HKTV mall”上,能看到對“電商直播”先進經驗的學習。2021年其入駐的健康品牌“維特健靈”與運動品牌“PUMA”在平臺上進行了兩場直播,觀看人次分別為4.2萬、3.7萬,后者訂單成交額增長60倍(對比過去30天日均商品交易額)。
借鑒內地電商先進經驗之外,香港電商也有其“本土特色”。
“友和”在招股書中頻繁強調其主打的“OMO模式”,本質即我們所熟悉的線上、下融合的新零售。這在內地早有先例,比如“蘇寧易購”早年即是線上平臺和線下門店雙輪驅動。全國最知名的“十元店”名創優品,其天貓旗艦店、微信小程序千萬級會員規模,及超10%的線上營收占比,都得益于線下超4000家門店的引流作用。
據“友和”招股書,其“線下零售店”(觀塘店、長沙灣旗艦店)銷售額占比,18/19財年、19/20財年、20/21財年及21/22財年前8個月,分別為27.4%、18.2%、14.8%、16.7%。線下銷售額呈增長態勢,但增速整體不及大盤,原因在于香港線下零售業年復合增長率低于線上。
“友和”往績記錄期間所錄得按銷售渠道劃分的收益分析
在疫情反復的環境下,堅持線下門店的意義在于:1、香港本土電商需要線下門店提供“消費者信任”;2、作為物流履約最后一公里的自提點。
徐嘉瑩創辦“友和”之初就開了“觀塘店”,當時花了3萬元的裝修費,創始人帶頭鋪地板,自行采購壁紙。她表示對更習慣于線下購物的香港消費者來說,線下門店是電商的“背書”。
“友和”也提到,顧客可選擇將已訂購產品運送上門,或按其意愿自全港各區逾2000個提貨點提取已訂購產品。招股書顯示,20/21財年及21/22前八個月,客戶選擇到零售店收取已訂購項目的網上訂單數目,分別占網上訂單總數的27.8%和19.4%。
“自提”是香港電商的常規操作,“屈臣氏”依靠線下門店,編織起了密集的線上、下零售網絡。而即便是“HKTV mall”,其最新財報顯示,首間“超級市場”線下店于2021年10月開業,提供超3000款商品,同時作為網上客戶訂單的自取點、現場銷售點和極速送服務,推動線上、下協同效應。
香港電商重視自提,主要因為上文提到的高居不下的履約成本?!坝押汀弊?022年前“包郵”門檻為滿400港元,今年以來提升到了500港元。而付費配送價格在30—200港元之間。好在其主營的高價值電子產品、電器,提高了平臺平均客單價,20/21財年為1463港元,最新8個月則為1623港元。
當然,作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自提未嘗不是更效率的一種物流方式。
“友和”長沙灣門店
上市后,“友和”們需要給投資人講出更動聽的新故事。
“友和”招股書顯示:預計將本次IPO募資所得的資金中的8.6%,用于拓展大灣區客戶(港粵澳),注資約3百萬港元(或所得款項凈額約3.4%),以支持擴大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營運的規模,包括建立在中國主要電子商務門戶網站(根據目前的業務計劃,應包括將于2023年第二季度開始運作的天貓及京東)設立旗艦店。
“HKTV mall”表示,考慮到香港市場的局限性,待疫情緩和后,仍將大力發展全球市場,其中包括倫敦等大城市。
從香港走向更大的市場,似乎已成香港本土電商的共識。它們可以循著阿里、京東的成功路徑,從香港走向大灣區,甚至全國,乃至全球市場。但其間,無疑也會遭遇數百倍、千倍于它們規模的對手,以及“水土不服”的問題。
將“全球化”的野望寫進財報,不難。難的或許是,將文字的表達,轉化為財報上切實的數據。
本報記者 王健
“看到人,就覺得公司有活力了!”3月16日,山東靈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全員復工,總經理孫立柱穿著嶄新的藍色西裝,不到8點就到了公司。2020年的這個春節假期實在太煎熬了,因為疫情,靈創信息無法正常開展業務,急得他起了一嘴火泡。
2015年4月1日,35歲的孫立柱單槍匹馬從淄博來到濟南,創立了山東靈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在淄博干了十多年軟件開發的他,想來省城闖出一片天地:“創造有靈性的產品?!?/p>
隨后的4年多時間里,這家基于物聯網技術研發和應用的創新型高科技企業,主要為紀委監委、公安、檢察院、法院等提供信息化建設規劃、系統研發和實施服務,服務于400余家政法機關單位。
“我們1月20日開始放假,原本打算正月初八上班。”然而,孫立柱卻沒等來如期復工。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他所有的計劃:年前合作商中標的項目沒法簽合同,公司遲遲沒有進賬,而年后的推廣計劃同樣沒法實施。
“我們一個月的運營成本需要30萬元左右,包括人員工資、房租、水電費等?!睂O立柱說,雖然公司賬上還有點錢,但是撐不了多久,無奈之下,財務、辦公室等沒復工的崗位只能發基本的生活費。但即使這樣,公司一個月的工資支出也要十幾萬元。
降薪的下一步就是裁員甚至關門。“團隊散了,這幾年的心血就白費了!”程序員出身的孫立柱,最看重的就是研發團隊。
正在他愁眉不展的時候,濟南高新區財政局的各項惠企政策來了。3月2日下午提交了高新技術企業補貼申請材料,3月5日一早20萬元就到賬了?!斑@筆錢給了我們喘息的機會,真是雪中送炭!”
另外,根據“兩免四減半”政策,他們還能省下5萬元左右。再加上社會保險費返還等政策,他們可以享受到約30萬元的政策扶持。
靈創信息的危局,解了。
“現在主要是做公檢法涉案財物集中管理平臺和智能視頻分析平臺,目前已經進入測試階段。”靈創信息的技術總監甄彥福介紹,他們的技術團隊一共10個人,正好利用這段時間沉下心來研發新產品。
在孫立柱看來,疫情期間大量人工智能技術、5G技術應用火速上線,對身處“新基建”熱潮中的他們也是機遇。
“我們的技術優勢是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包括人臉識別、人體姿態識別、人體檢測和行為識別。”靈創信息已經確定和獵豹移動合作,共同進行智能機器人的應用開發。他們還準備開展智慧社區、智慧園區安防等業務。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靈創信息的春天已在路上。
新網晉中11月25日電 題:從“大學城”到“智創谷”山西晉中著力構筑人才集聚新高地
作者楊杰英張云
位于山西智創城NO.4的靈創映畫網絡科技公司里,畢業于山西傳媒學院的張鑫和他的團隊正在電腦上專注地制作文創動畫產品。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該公司營業額已經增長了40%。
在公司負責人張鑫看來,業務不斷增多,說明晉中開放型經濟特別是晉中提出打造山西“智創谷”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正在不斷擴大。
“以山西大學城入駐高校和山西農大、山西師大為依托,規劃建設核心區域面積66平方公里的山西‘智創谷’,打造成為極具活力、充滿潛力、富有魅力的山西版‘中關村’?!边@是大學城轉型蝶變的開始,也是晉中的時代答卷。
山西大學城現有高校11所、22萬在校生,云集了山西省頂級的高等學府,是山西最大的高校聚集區。據統計,11所省屬高校中,有22名院士、365名博士后、5700多名教授,22萬在校生當中,有1800多名博士、1.6萬多名碩士,高端人才的集聚度全省獨一無二。
如何充分挖掘山西大學城這座重要寶藏,把區域內的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高校與地方共同發展,一直是晉中市探索的課題。
“晉中要發揮山西大學城、晉中國家農高區優勢,強化科技和人才集聚,建設全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边@是山西給晉中出的考題。
作為答卷者,晉中市謀篇起筆“智創谷”,下大力支持高校發展、人才培育和師生創業,盤活大學城的人才資源存量、做大增量,讓人才資源成為智創谷的硬支撐。通過校校聯合、校地聯合、校企聯合、人人聯合,實現學校單一性“創”向全方位“創”、高質量“創”飛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同步構筑教育、文化、環境、產業城市區域生態,讓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與城市定位相互影響,創新活動與科教文化、高新技術產業與城市氣質相互滲透,打造山西省領先的全球創新孵化基地、高新技術落地轉化區、創新創業示范區。
“為打造山西版的‘中關村’,我市對標對表先進經驗,學習廣州大學城,取經北京中關村,借鑒新加坡裕廊創新區、武漢未來科技城等成功范例,高標準編制規劃,進一步推動‘智創谷’形成國際品牌標簽、國內頂尖創造,給晉中乃至山西帶來全新的科創發展新模式。”晉中市委書記吳俊清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
截至目前,山西智創城NO.4已引入培育企業68家,培育省內重點、試點項目企業5家,引進省內外高成長性項目企業10家;金科創新孵化中心已招商落地簽約企業130余家,進駐企業80余家。
在晉中市推進省校合作工作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市已與47所省外高校開展合作,落地省校合作項目146個,正在洽談77個,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及其團隊23個。
推進省校合作共建“12大基地”,以科技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為載體,推動產教融合、產城融合、校地合作、校企合作;鼓勵和扶持各類高校建設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在校內外布局各類科研平臺、科創平臺、孵化平臺;山西大學城科研創造、智創城科創成果、金科基地孵化產品與實體經濟無縫對接;推動市城區“百億百項”城建工程向山西“智創谷”集中,使山西大學城與百草坡植物園、百里瀟河生態產業區、百里龍城區域交相呼應……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等重點領域產業項目加速落地深耕,正不斷為“智創谷”高質量發展積聚創新動力、釋放創新活力。
未來五年,依托山西“智創谷”,晉中市建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00個、省級成果轉化示范基地10個以上,立項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50項。全市儲備和集聚百名高端領軍人才、千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萬名青年優秀人才,培育和引進各類創新團隊50個以上。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0戶,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
從“大學城”到“智創谷”,激活“智創谷”這一動力源,向創新生態要活力,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曾經締造“匯通天下”“海內最富”的山西晉中,正在驅動人才“強引擎”、激發創新“加速度”。(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