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老王和老伙計們在茶館聊天。他笑呵呵地說:"你們猜怎么著?我那iPhone用了大半年,今天才知道原來自帶一個叫'薩法里'的瀏覽器!"
"薩法里?那是啥玩意兒?"老李一臉茫然。
"就是Safari啊,蘋果自己開發的瀏覽器。"老王解釋道,"我一直以為那個藍色羅盤圖標是指南針呢!"
大伙兒哄堂大笑。老張拍著大腿說:"我也是!買手機那會兒,銷售員光顧著介紹微信抖音,壓根兒沒提這個。"
老王接著說:"我孫子告訴我的。他說這Safari其實挺好用,跟蘋果系統配合得天衣無縫。界面簡潔,速度快,還能保護隱私。"
"真的假的?"老李將信將疑,"那你咋不早用啊?"
老王摸摸頭,有點不好意思:"習慣了嘛。我們這些老年人,用慣了一個東西就不想換。再說,誰能想到蘋果自己的東西反而沒人用呢?"
老張若有所思:"也是啊。現在到處都是廣告,什么UC、QQ瀏覽器的,天天在電視上轟炸。蘋果這么低調,難怪沒人注意。"
"可不是嘛!"老王點點頭,"我孫子說,Safari有不少獨特功能。比如能自動屏蔽廣告,阻止那些跟蹤器偷偷記錄我們的信息。現在網上那么多騙子,這可太重要了。"
老李來了興趣:"還有啥功能?"
"聽說還能免費看電影,翻譯外語網站呢。"老王興致勃勃地說,"最厲害的是,它能在iPhone、iPad、蘋果電腦之間同步。你在手機上存的書簽,電腦上也能看到,多方便啊!"
老張笑道:"聽你這么一說,我都想試試了。不過我這老胳膊老腿的,不知道還能不能學會新東西。"
老王拍拍他的肩膀:"別灰心!咱們雖然老了,但求知欲不能老啊。再說了,這Safari設計得簡單,咱們肯定能學會。"
老李突然想到什么:"誒,你剛才說能免費看電影?那敢情好啊!最近老覺得視力不好,看手機屏幕太累。要是能在大屏幕上看,多舒服。"
老王眼睛一亮:"對啊!咱們可以一起學,互相幫助。要不這樣,明天我叫上我孫子,咱們幾個老家伙一塊兒研究研究?"
大伙兒紛紛點頭贊同。老張笑著說:"好主意!順便讓你孫子教教我們怎么用手機支付。我總是不敢用,怕把錢弄丟了。"
老王拍板道:"就這么定了!咱們老年人也要與時俱進。別人不用Safari,咱們偏要用。說不定還能教教子女孫輩呢!"
幾個老朋友相視一笑,仿佛又找到了新的樂趣。他們期待著明天的"Safari探索之旅",準備重新認識自己的智能手機。
離開茶館時,老王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孫子常說的話:"爺爺,學無止境啊!"是啊,雖然年紀大了,但只要保持好奇心和學習欲,生活就永遠充滿樂趣。
回家路上,老王琢磨著:也許應該組織個老年人智能手機學習小組?不僅學習Safari,還可以學習其他實用功能。這樣既能讓大家與時俱進,又能增進鄰里感情。
走到家門口,老王突然想到:如果Safari真有這么多優點,為什么蘋果不多宣傳宣傳呢?也許是蘋果太自信了?還是他們有什么不為人知的考慮?
帶著這些疑問,老王推開家門。他迫不及待地想把今天的發現告訴老伴,然后一起期待明天的"Safari探索之旅"。
這個小小的發現,不僅讓老王對自己的iPhone有了新的認識,更讓他意識到:生活中還有很多未知等待我們去探索。只要保持開放和學習的心態,每一天都可能有新收獲。
夜幕降臨,老王躺在床上,美滋滋地想著: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又有新東西要學了!帶著這份期待,他安然入睡。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是不是也和老王一樣,有很多沒發現的手機功能呢?不如趁這個機會,重新探索一下自己的智能設備吧。也許你會發現意想不到的驚喜哦!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發現,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假到云南西雙版納避寒
讓娃參加熱帶雨林冬令營
是不少家長的選擇
但要在雨林中開啟
6天5晚的科普研學之旅
除了要熱愛大自然和動植物外
對娃的體能也有要求——
那就是每天徒步至少2萬步!
一趟研學下來
既增長了見識
又鍛煉了身體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占地1125公頃
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植物園
孩子們徒步其中會經歷什么?
當走進約250公頃的熱帶雨林
就像進入了電影《阿凡達》的場景
跟隨中國科學院的老師們
一起遇見雨林中的
絞殺現象、大板根、望天樹
寄生花、滴水葉尖
大壁虎、黑蹼樹蛙……
數不勝數的雨林動植物
會讓人感嘆生命的神奇
夜幕降臨,繼續徒步
聽羅梭江流淌,觀浩瀚星空
用手電筒尋找晝伏夜出的動物
2萬步僅僅是個“門檻”
徒步雨林并不簡單
它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比如“雨林巨人”東京龍腦香
它的果實在冬季成熟
其花萼猶如兔耳朵形狀的翅膀
成熟后,果實會像降落傘一樣
旋轉飛墜,掉落地面
孩子們把撿到的東京龍腦香果
使勁拋到空中
觀察這些“螺旋槳”落地
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從雨林觀鳥到給蘭花安家
從認識大蟻蛛哺乳到蘭花螳螂滑翔
從觀察榕樹與榕小蜂的奇妙故事
到利用紅外相機探索哺乳動物
在中國科學院科學家的引導下
孩子們走近科學前沿
了解雨林生物的行為密碼
更埋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種子
對雨林環境了解和熟悉后
老師們用竹子、芭蕉、野菜等
做一頓雨林大餐
用芭蕉葉鋪桌,竹筒當碗
徒步帶來的運動消耗
再加上別具特色的美食
再挑食的小朋友都能胃口大開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環境教育組組長趙金麗表示
“雨林博物科學營強度大
除了傳遞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思維外
對孩子體能也是一個鍛煉
每天2萬步僅是挑戰自我的一方面,
在山水間成長,在運動中學習
在坎坷中歷練,在團隊中擔當
收獲健康的身體、愉快的假期
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讓旅程變課程,讓自然變課堂
體驗團體生活,學習野外技能
用腳步丈量大自然
在自然中發現生命的偉大
在學習時錘煉健康的體魄
將“讀萬卷書”融合“行萬里路”
這也許是假期研學的真正目的
文案:岳冉冉
圖視:張鵬(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編輯:吳俊寬、黃緒國
合自央視新聞、齊魯晚報
比起一直火熱的四川麻辣燙、東北黏糊麻辣燙,最近,甘肅麻辣燙火了。
甘肅麻辣燙店內,菜品一般由竹簽串起成捆擺放,通常一兩元一串。按喜好自取后遞給老板,各式食材在滾燙的湯底中燙熟,擇進盤里,舀進原湯,最后澆上兩勺油潑辣子,香氣便在碗里炸開來。
誘人的賣相不僅勾起了全國各地網友的味蕾,還讓很多人踏上了“說走就走”的尋味之旅,拿著一把把“蔬菜花束”排隊等待美味。
天天爆滿排隊
單日營業額破萬
3月8日,濟南首家“甘肅麻辣燙”小吃店面市,短短6天里,濟南已有4家“甘肅麻辣燙”小吃店。
“沒想到這么火!我媳婦是甘肅人,專門讓我來買,還特意囑咐我多買一份辣椒底料帶回去。”為讓愛人嘗嘗家鄉味道,市民張先生專程驅車三十多公里前來購買。
隊伍中,除了少部分懷念家鄉味道的食客,大部分食客則是被好奇心驅使而來。“網上太火了,就想來嘗嘗到底啥味道。”市民張女士說。
“燙熟之后通通放進盤里,舀進原湯,澆上油潑辣子,就做好了。”店主徐先生介紹,制作過程不復雜,原料是關鍵。“全都是用甘肅本地的食材,如定西洋芋、甘谷辣子、武都花椒......尤其是甘谷辣椒,色深不辣味香,它是甘肅麻辣燙的靈魂。”
“一天大概能賣出6000到7000串,每天的營業額在萬元左右。”開業一周,面對門前長長的食客隊伍,徐先生已習以為常。
13日上午,記者又來到大觀園附近的一家甘肅麻辣燙店。與洪家樓的那家店類似,這家店門前也排著長隊。
“第一次吃,感覺還不錯”“吃的挺過癮的”“味道沒有那么驚艷,太油了,不太適合我口味”……采訪中,市民對于甘肅麻辣燙接受度不一,大都是“慕名而來”排隊。
基于多個網絡平臺數據,記者梳理發現:濟南首家甘肅麻辣燙小吃店是在3月8日營業的;一天后,即3月9日,第二家店開門納客。截至3月13日,6天時間里,濟南市已有4家甘肅麻辣燙小吃店。
“因為太火了!”談及起開店初衷,濟南大觀園一帶的甘肅麻辣燙店店主大成望著門外長隊說道。
今年2月,在短視頻平臺看到甘肅麻辣燙爆火之后,大成第一時間去甘肅天水市“學習”了5天。“轉遍了當地最火的幾家麻辣燙店。回來后,趁著這股火勁兒,立馬把店開了起來。”
店主徐先生也是如此。2月中旬,甘肅麻辣燙火了之后,徐先生特意飛到甘肅天水市,找了人氣較高的店鋪學習制作技巧。回濟南后,迅速租了個門店,簡單一裝修就開張了。
在甘肅,每一家麻辣燙店都有自家的配方,再加上甘肅本就地域狹長,味道也是各有特色。隴東南一帶的天水等地,麻辣燙紅油放得多,可加湯也可以選干拌;再往北,張掖、酒泉一帶,麻辣燙一般是用方形鐵盤盛起來,湯少、醬稠。
天水開通2條麻辣燙專線
天水麻辣燙憑借它誘人的賣相、濃郁的口味,以及甘肅本地網友滿溢的稱贊迅速火爆全網。
為了讓游客體驗一站式接送服務,自3月11日起,天水羲通客運公司開通了2條麻辣燙專線:在天水南站、天水火車站出站口,拉起橫幅,舉著牌子專門迎接來天水吃麻辣燙的寶子們,讓游客恍惚間有種“新生報到”的錯覺。
有被饞到!好像嘗一嘗
來源: FM93交通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