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硬件組裝完成后,下一步就是接跳線了。也就是把主板的跳線與機箱面板的連線連接起來,如各種指示燈、電源開關線、PC喇叭(蜂鳴器)的連接,以及硬盤、光驅和電源線和數據線的連接。有網友說,電腦安裝好硬件后,接線最難,擔心一旦接錯燒壞電腦。其實只要你具有一定的電腦基本知識和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應該說對接線不會有很大的困難。因為接口大都是防呆設計,接反是插不進去的。但是電源開關,電源指示燈,硬盤指示燈,重啟鍵等有可能接反,而電源指示燈,硬盤指示燈接反不影響開機,只是指示燈不亮罷了。下面我們就一步一步來看看如何去接線吧。
1、 先看電源線,現在的電源線都是24針的,并且是防呆設計,插反了是插不進去的。插座位置一般在主板的后邊,當然不同品牌的主板會略有不同。電源插頭有防脫鉤,要與主板電源插座鉤槽同一方向,然后用一定的力插下鎖定。
圖1
圖2
圖3
2、 找到CPU供電插口,將插頭(4針或8針,這里是8針)插進去。這個也是防呆設計,插錯也是插不進去的。
圖4
圖5
3、 已經插好了的CPU供電插口。
圖6
4、 這是面板各控制線,一看就覺得頭有點疼。
圖7
5、 機箱面板各控制連線插頭標志。
圖8
6、 主板上印刷的接線圖,和下面的插針相對應,一個個插下,尤其是電源指示燈和硬盤指示燈正負極不能插錯,否則燈不亮。USB2.0插座標有“VCC D- D+ GND”字樣,要和插頭的標志相對應,絕不能插錯,否則容易燒主板或USB設備。
圖9
圖10
7、已經和面板控制連線接好。
圖11
7、 將音頻前置插頭插到音頻輸出接口上。
圖12
圖13
8、 USB3.0插口(藍色)。如果機箱有USB3.0的連線,就將它接上,這個也是防呆設計,不會插錯。
圖14
圖15
9、SATA3.0接口。
圖16
10、串口硬盤電源線,SATA3.0數據線。
圖17
圖18
11、電源線和數據線接上固態硬盤。
圖19
12、再重新檢查各個接線,準確無誤后,開機試運行。若顯示器能夠正常顯示,電源指示燈、硬盤指示燈亮。安裝好系統后,在前置USB接口插上USB設備,能正確讀取,說明一切正確??綑C一天,如無什么問題,那就說明組裝成功。
圖20
圖21
腦的組件雖多,只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一定的結構進行安裝,就會變得十分簡單。
電腦主機的安裝步驟如下:
步驟01 將CPU安裝在主板上。
步驟02 將CPU散熱器安裝在CPU上,將兩邊的卡子扣好,將散熱器電源插在主板的散熱器風扇插座上。
步驟03 將內存條按照單條或雙通道的插法插在主板上,扣好卡子。
步驟04 將機箱放平,右側向上,取下右側蓋。
步驟05 將機箱上的后面板擋板取下。
步驟06 將機箱上顯卡對應位置的金屬擋板取下。
步驟07 將電源安裝在機箱的電源格座中。
步驟08 用螺絲刀將機箱上光驅對應的前板捅下來。
步驟09 將光驅插入到機箱的光驅格座中,用螺絲固定好。
步驟10 將光驅上的數據線插好。
步驟11 將硬盤插入到機箱的硬盤格座中,用螺絲固定好。
步驟12 將硬盤上的數據線插好。
步驟13 對準主板的固定用螺絲孔,將螺絲棱柱擰到機箱框架上。
步驟14 將主板自帶的后蓋擋板扣在機箱后蓋處。
步驟15 將帶有CPU、內存的主板平放在機箱的框架上,把主板的I/O接口插進后蓋板的對應開口中。
步驟16 調整主板的位置,讓主板上的螺絲孔對準機箱框架上的螺絲棱柱。
步驟17 用螺絲將主板固定在機箱框架上,這兒一定要注意,不要將螺絲棱柱擰錯了位置,否則可能會導致主板短路。
步驟18 將機箱前面板上的電源按鈕、復位按鈕、指示燈、USB接口、麥克風插孔的連線連接在主板上。
步驟19 將顯卡插到主板的對應插槽(PCI-E)上,扣好卡扣,將顯卡的金屬擋板用螺絲固定住。
步驟20 將硬盤上的數據線和光驅上的數據線分別插在主板的SATA1和SATA2接口上。
步驟21 將電源上的主板供電24針插頭插在主板供電插座上。
步驟22 將電源上的CPU供電8針插頭插在主板的CPU供電插座上。
步驟23 將電源上的硬盤和光驅供電插頭分別插在硬盤和光驅的供電接口上。
步驟24 將機箱的側蓋蓋好,擰上固定螺絲。
至此,電腦主機的組裝就完成了。
待續未完……(后續將逐一為大家帶來電腦的各部件介紹)
戲主機在提供強悍游戲性能的同時不可避免地也會帶來高發熱的問題,而散熱不足是大多數電腦出現故障的罪魁禍首。那么該如何判斷機箱散熱到底好不好呢?別只看產品介紹,記住從這四個方面考查,你就能找到答案。
考查風道重點在于進風量
機箱散熱性能的高低與風道的設計密不可分,要是機箱風道設計不合理,就很容易導致機箱內部硬件發出的熱量無法及時排出。前幾年機箱上的風道設計花樣比較多,有水平風道、垂直風道、立體風道、正壓風道、負壓風道……而現在主流機箱上基本都是前端進氣、頂部和尾部出氣的樣式。這是否就意味著對機箱風道不用考查了呢?
并不是這樣,只是玩家關注的重點應該放到進風量上。為了呈現出更為炫酷的燈光效果,時下機箱前面板流行用一整塊透明材質打造而成??蔁o論是鋼化玻璃還是亞克力材料都無法在上面設置散熱孔,機箱只得在前面板底部或兩側設置面積并不算大的散熱孔,進而導致進風量不足,機箱的散熱性能自然不行。
因此對散熱比較重視的游戲玩家來說,在購買透明機箱時一定要注意前面板是否預留有較大面積的散熱孔。或者是直接購買航嘉GX680H時光這樣前面板由鐵網打造的產品,提供了足夠的進風量,為機箱內的硬件提供出色的散熱。另一方面,該機箱的鐵網前面板設計配合曲面邊框顯得十分大氣,同時鐵網在前置RGB風扇燈效的呈現上也有不錯的表現,散熱強也不影響顏值。
機箱前面板由鐵網打造而成,充分保證進氣量
空間大小直接影響散熱表現
很多玩家都知道內部空間越大的機箱散熱越好的道理,自然機箱就要買個頭大的,能買中塔機箱就不會考慮小機箱。只做到這一點就行了嗎?其實很多玩家往往忽略了一個細節,市面上的中塔機箱咋一看長寬高尺寸差別并不大,但內部空間上卻又很大的不同。
這是因為廠商在設計產品時會對機箱內部的布局、結構進行優化,從而在外觀尺寸沒有較大改變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內部的空間表現。在這方面做得比較突出的應當是航嘉GX680H時光,從外觀尺寸來看,也是主流的中塔7槽設計。但是憑借著210mm的寬體設計的應用,讓機箱內部的空間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航嘉GX680H時光的內部空間究竟有多大?一般的中塔機箱最多只能裝入ATX版型的主板,而航嘉GX680H時光卻能輕松裝入E-ATX主板。雖說不是所有用戶都有雙至強平臺的安裝需求,但是更大的空間確實對散熱更有幫助。同時航嘉GX680H時光也能支持365mm長的顯卡,165mm高的CPU散熱器,安裝市面上現有的高端硬件均無壓力。此外機箱還采用了可拆卸式硬盤支架,可以直接拆下來獲得更寬敞的散熱空間。
機箱內部空間大,利于散熱
風扇位數量關系到水冷系統的安裝
不管是要提升機箱內外空氣的交換效率,還是想用RGB燈光來裝飾機箱,都離不開機箱風扇的安裝。主流機箱上都少不了設置一系列風扇安裝位,在選購機箱時有無注意事項呢?
如果只是打造風冷系統,一般機箱的風扇位設置都能滿足需求,不用考慮太多,但要是打造水冷系統,這就要求機箱風扇位能裝得下水冷排才行。比如你要安裝360mm水冷排,就需要機箱提供3個連續排列的120mm風扇位?;蛘呤荂PU和顯卡都選擇水冷版,那得裝下兩個水冷排。
你要是為以后升級水冷系統做準備的話,就得選一款機箱風扇位較多的產品。航嘉GX680H時光在前面板后方設置了3個120mm風扇位,安裝360mm水冷排小菜一碟;頂部還能支持240mm水冷排,就算是CPU與顯卡都選用水冷版都能順利安裝。
前面板3個120mm風扇位為安裝360mm水冷排提供了便利
走背線關鍵看細節
走背線的主機內部走線規整,能保持風道的完整,通風效果更好,更利于提升散熱效率。不少機箱都在產品介紹中宣稱可以走背線,很多時候玩家買回家才發現因為機箱設計不合理,這背線并不好走,這就可以通過購買知名品牌的產品來避免這一問題。
像GX680H時光出身于老牌機電大廠航嘉,自然在走背線這些細節設計上更讓人放心。一方面很多機箱產品的走線孔設置并不合理,導致走了背線機箱內部依然凌亂。而航嘉GX680H時光對走線孔進行了科學的規劃,HD Audio、前置USB、前面板連線、顯卡供電線等都能找到合適的孔位快速走線;另一方面,也有機箱因為背板處空間不足,走背線之后出現面板蓋不上的情況。航嘉GX680H時光在背板部分也預留了足夠的背線空間和理線槽、扎線孔,走背線毫無壓力。
只有設計合理的機箱,才能走出整潔的背線
總結:要散熱好就得選老牌子好機箱
能將內部風道設計、空間打造、風扇位設置以及背線規劃這幾個方面同時都做好的產品,相信散熱性能肯定不會差到哪里去。但是市面上很多產品會在介紹中夸大其表現,或是對某些方面的散熱配置語焉不詳,這就增加了一般用戶選擇的難度。筆者覺得如果你真不會選的話,那就挑老牌子的產品肯定沒錯。像航嘉GX680H時光具備這一切賣點僅需269元就能買到,堪稱是游戲平臺的高性價比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