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商場如戰場,商務人士之間的較量往往都是沒有硝煙的戰爭,成敗乃瞬息之間。那么想要在浮沉不定的商戰中取勝,除了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外,你還必須具備哪些要素呢?
“吹毛求疵”是商務人士的一大工作信仰,在商場中,就算一個小小的失誤,被蝴蝶扇扇翅膀后,都會被無限制的放大,因此嚴于律己、嚴以待物是行事準則。作為我們的常伴之一,筆記本電腦也要歷經百般考量, “過五關斬六將”才能成為我的最愛。這些考驗竟都被 ThinkPad X1 Carbon 2017輕易通過了!它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
小身材大屏幕,雙重考驗
現代商務工作都講求快節奏、高效率和跨地區合作。商務人士經常需要穿梭于城市之間,甚至來幾場說走就走的出國差旅。因此出色的移動便攜性,是商務筆記本電腦要通過的第一個考驗。既然在重量上有所要求,尺寸方面自然就會有所限制,但是過小的尺寸往往都會導致屏幕太小,降低視覺體驗,因此大屏是我設下的第二個考驗!
既要便攜小巧又要大屏,這樣的組合,究竟ThinkPad X1 Carbon 2017是如何做到的呢?在尺寸方面,它的重量僅為1.13kg,厚度僅為15.95mm,順利通過了便攜性的考驗,同時機身搭載的14寸屏幕,完美的滿足我對大屏的需求。而這一切都源于它的微邊框設計,屏幕邊框僅為5mm,竟把14英寸的顯示器嵌入了標準的13英寸屏幕外殼中,既保障了精巧便捷,又解決了屏幕尺寸過小的缺陷,可謂是一舉兩得!
其實市面上也不乏微邊框設計的筆記本電腦,但總會有個小缺陷,那就是普遍采用了攝像頭移到屏幕下方去拍鼻孔的反人類設計!但是ThinkPad X1 Carbon 2017不僅做到了超薄邊框,還延續了攝像頭在屏幕上方的設計。
想不到ThinkPad X1 Carbon 2017竟然輕松通過了我前兩關的考驗,不過可別得意,更難的還在后面!
鍵盤手感,第三重考驗
我每天工作當中的重要內容便是打字,據統計,通常一名白領每天在8小時的工作時間內,會敲擊鍵盤約為2萬次,所以鍵盤的舒適度便是我設下的第三關考驗,沒想到這一關ThinkPad X1 Carbon 2017也輕松通過了!它配備了符合人體工學的背光鍵盤,鍵帽表面擁有舒適的類膚涂層,觸感極佳,因此就算長時間打字都不會有疲倦感。除此之外,它還有最佳弧度的鍵帽、恰到好處的鍵帽面積以及最適宜的鍵程,能大幅度減少輸入失誤,提高打字效率,為用戶提供最佳的手感體驗。
不僅如此,ThinkPad X1 Carbon 2017在鍵盤背光上也有了重大改動!透過鍵帽的縫隙往下看,能看到有上百個極其微小而細密的微孔陣(密集恐懼癥患者慎看),它將以往大的透光口細分,把光線更加集中在字符上,使得旁邊溢出的光線就會明顯減少許多,并且偏暖色調的背光色,在夜間看起來也非常柔和,不刺眼,為這個設計點贊!
舒適的涂層,恰到好處的鍵帽、鍵程,貼心的背光,如此完美的設計使ThinkPad X1 Carbon 2017輕松通過了我的鍵盤舒適度考驗。
無限擴展,最終考驗
在商務洽談時,往往會使用筆記本電腦向客戶演示方案、展示產品,需要連接投影儀、麥克風、音響等各種外設,可如果接口不支持就需要轉接線連接,過程非常繁瑣,因此豐富的接口就是我設下的最終考驗。ThinkPad X1 Carbon 2017擁有齊全的各類接口, 2個USB Type-A、1個HDMI、 1個mini-RJ45、1個3.5mm耳機麥克風插孔,除此之外還有2個Type-C型雷電3接口,這也是目前市面上最快的數據接口,可快速傳輸文件,避免讓客戶一直等待。
ThinkPad X1 Carbon 2017憑借著種類豐富的接口,輕松的通過了我的最終考驗,至此,我設下的重重考驗都已被它輕松攻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擁有一個合拍的筆記本電腦,能夠讓辦公效率事半功倍,而我設下的“重重考驗”也只為得知心“本”,攜手征商場!相信ThinkPad X1 Carbon 2017出色的卓越性能,搭配我的專業素養,定能無往而不利!
017-09-13 05:21:00 作者:賈凱強
一款卓越的商用電腦是所有用戶的向往,但是輕薄如絲與續航如虎往往難以共存,性能卓越與物美價廉又看似天敵,那么在技術不斷進步的當下,究竟哪款產品能夠數得上真正為用戶著想,性價比和顏值逆天的呢?中關村在線對當今市場的三款主流商用筆記本惠普戰66、ThinkPad E470、華碩W50V進行了橫評,究竟孰強孰弱,一看便知分曉。
一、三款產品簡介
惠普戰66 Pro G1
惠普戰66 Pro G1是惠普針對商業用戶所打造的一款時尚輕量級的筆記本電腦。產品采用了英特爾于今年8月22日正式發布的第八代酷睿處理器,顯卡采用了滿血版MX150顯卡,重量約為1.64千克,厚度約為19.95毫米,14英寸屏幕小巧可靠,金屬色外觀給人極具沖擊力的視覺體驗。
ThinkPad E470
ThinkPad E470是聯想發布的一款商用筆記本產品,采用了英特爾第七代處理器,顯卡采用了英偉達 GeForce 940MX獨顯,重量1.9千克,厚度約為22.4毫米,屏幕采用14英寸設計,外表面采用了黑色的磨砂材質的外表,手感優秀。
華碩W50V
華碩W50V是一款性能均衡的商用筆記本,CPU采用了英特爾第七代處理,顯卡采用英偉達GeForce 950M獨立顯卡和英特爾 GMA HD 630集成顯卡雙顯卡設計,重量2.45千克,厚31.7毫米,黑色復合材質外表,娛樂辦公皆可。
算機的發展方向已經邁向大規模化與微型化兩個極端,處在中間位置的筆記本電腦與臺式機在不遠的將來就將面臨變革。通過超級計算機來進行的云計算終將取代個人高性能電腦設備,而小型化穿戴式設備也將進一步擠壓個人電腦的使用范圍,到底筆記本與臺式機哪一個能發揮自身優勢快速轉型?這將是所有傳統電腦廠商都將面臨的新思考。今天的文章將為大家分析當前筆記本與臺式機的發展狀況,并加入有關VR與云計算的分析與前瞻,我們未來的科技生活會是什么樣?就由我來告訴你。
· 筆記本電腦當前的發展路線
隨著制程工藝的進步,傳統主流筆記本電腦在近幾年成功走向了輕薄化的道路,更強的性能與更小體積讓曾經輕薄類筆記本難以企及的四核八線程處理器成功來到了我們的面前。回顧過去,在酷睿i系列處理器剛剛出現時,筆記本電腦為了適應四核八線程的到來而作出了許多努力,初代i7-720QM僅有1.6GHz的基礎頻率,四核睿頻1.73GHz,可發熱量卻并不因為極低的主頻而被輕松壓制,當年45nm制程下的初代Core i系列不得不說存在著許多遺憾。
酷睿i7-720QM碩大的核心面積(圖片來自網絡)
而到了2017年,隨著英特爾全新的第八代酷睿處理器登場,曾經象征著高性能的四核八線程安裝到了纖薄的輕薄本中,六核十二線程登陸主流游戲本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不僅如此,AMD在今年的發力為整個PC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Ryzen處理器的到來打破了英特爾的絕對優勢地位,讓筆記本電腦的發展迎來了新一輪變革。
一鳴驚人的Ryzen
筆記本電腦當前的發展思路其實就如同超級計算機和小型穿戴設備兩極分化的縮影,一方面頂級性能的筆記本依然朝著大型化邁進,另一方面輕薄化這一筆記本的大趨勢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即使輕薄筆記本也擁有了強勁的CPU,故而計算性能進步飛速,但Max-Q技術加持下的高性能獨顯也讓輕薄游戲本的概念愈發深入人心。與此同時,傳統高性能游戲本依然保持著龐大的體積、堪比臺式機的驚人性能以及超強的擴展性,在絕對的性能面前輕薄就顯得不是那么有吸引力了。
2輕薄本能否將傳統筆記本徹底取代?
· 輕薄本能否徹底取代傳統筆記本
雖然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消費者對于筆記本有高性能需求,但我們從輕薄本高速的發展就能看出當前筆記本市場已經開始向輕薄傾斜了。很明顯,當前13.3英寸筆記本已經成為最主流的尺寸,幾年前還占據絕大部分市場比例的14英寸不知不覺間就難覓蹤跡了。
極度纖薄化的輕薄本產品
在顯卡的圖形性能迅速發展的今天,主流單機大作已經不是過去需要頂級游戲本才能流暢高畫質的時代,中端消費級游戲本就已經能基本滿足游戲娛樂需要,因此游戲本走向輕薄化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不過與普通輕薄本不同,輕薄游戲本依然維持15.6英寸甚至17.3英寸的屏幕尺寸,但是在厚度與內部設計的緊湊度方面提高非常明顯。
華碩ROG GX501VSK為代表的
綜上所述,輕薄化已經是所有種類筆記本的共同發展趨勢,而傳統筆記本能夠維持多久就要看CPU與顯卡這兩個核心硬件的發展速度了。即使現在的Max-Q技術看起來非常理想,但它實質上畢竟是一種科學的降頻手段,在目前來看雖然結果比較理想,但是長遠上說依然談不上成熟,或許兩三代后獨立顯卡能夠輕松應用在輕薄筆記本上而無需降低功耗和頻率。
輕薄本的散熱模組難以壓制住高頻的四核八線程
八代酷睿來臨后,輕薄本終于獲得了四核八線程的高規格,雖然超高的睿頻頻率非常喜人,但實際的使用表現卻并不理想。受限于輕薄產品羸弱的散熱模組,英特爾為八代低電壓酷睿設置的TDP僅為15W,但部分廠商為了能讓自己的產品有更好的性能發揮,會將CPU的功耗設置靈活的浮動。八代低電壓酷睿在高負荷工作時僅能維持短暫的高頻,剩下大部分時間都在與功耗墻和溫度墻作斗爭,不僅發熱難以控制,四核八線程應有的表現也大打折扣。
在這種情況下,筆記本在未來能夠如何發展很大程度上還是要取決于核心硬件的發展速度,或許以后的筆記本將不存在明顯的游戲本和輕薄本之分了。
3臺式機的發展極度依賴于市場的需要
· 臺式機的發展極度依賴于市場的需要
經常關注臺式電腦的朋友一定能發現,雖然臺式機在硬件配置的選擇上相比筆記本來講要靈活得多,性能的期望值也更高,但它們幾乎無法存在于我們的視野中了。尤其是品牌臺式機,有限的擴展性與保修帶來的升級風險讓消費者望而卻步,僅有少數大品牌所推出的產品才能得到市場不冷不熱的回應。
戴爾XPS 8930臺式電腦
相比于品牌機,臺式組裝機對消費者的吸引力要明顯大得多,更加靈活的配置選擇、更出色的擴展性、更優的性價比以及更佳的升級潛力讓組裝機依然活躍于市場,尤其是近兩年水冷MOD等新玩法的出現更是引燃了DIY玩家的熱情。顯然,消費者需要更多新鮮事物與新的設計,單純的硬件堆疊很難吸引新鮮血液的注入。
組裝DIY臺式機依然擁有自己忠實的受眾
今年最為火熱的電腦游戲非《絕地求生:大逃殺》莫屬,這款游戲有效的沖擊了國內《英雄聯盟》數年以來的絕對霸主地位,雖然“吃雞”在絕對熱度方面無法超越LOL,但它卻對電腦硬件市場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名噪一時的絕地求生:大逃殺
過去的主流游戲為了照顧到玩家群體參差不齊的硬件配置所以在畫質與玩法上都有極大的妥協,畢竟對于網絡游戲運營商來說更低的門檻顯然對玩家來說更友好。但“吃雞”這款游戲作為開放世界的多人聯機第三人稱射擊游戲,在游戲畫質方面相較傳統對戰網游要優秀得多,因此對硬件配置的需求也就同樣水漲船高。
在“吃雞”大紅大紫的當下,大量玩家都會為了能夠流暢游玩而更換或升級自己的電腦,這極大的體現出了用戶的需要對硬件行業的影響。當前各大電商的游戲本以及顯卡等游戲相關的硬件產品宣傳語都會帶有“吃雞”等字樣,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4突然興起并迅速衰落的VR為何沒有成功?
· 突然興起并迅速衰落的VR為何沒有成功?
VR技術的興起可以說是近兩年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不知從何時起,VR設備與各種交互手段、交互概念如雨后春筍般產生,全球的各大科技公司似乎都突然對VR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然而,VR火的快去的也快,除了形形色色的廉價手機VR眼鏡,我們身邊沒能普及任何真正的VR設備,這又是為什么呢?
VR游戲仍受諸多束縛(圖片來自網絡)
對于VR技術在消費級市場的應用來說,效果的好壞與成本有著極大的關系。VR游戲的運行不僅需要一系列專用設備,同時對于主機的圖形性能也提出了很高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即使你愿意為它買單,它所能帶給你的體驗也并不能令你滿意,一個沒能成功閉環的市場想要得到源源不斷的新內容可以說是癡人說夢。
個人VR設備存在一定的硬件門檻
就我個人認為,目前的VR技術依然沒有發展到可以全面商業化的水平,諸多限制與操作上的不便讓VR游戲只能為大家帶來一時的新鮮,后續的乏力讓人很快就會喪失掉熱情。畢竟廣大消費者不希望自己花費萬元甚至更多成本所得到的僅僅是“試玩版”或半成品,VR何時能夠通過更低的成本實現,或是能夠簡化實現的步驟,這樣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FCAT VR性能測試工具
不過未來將會有一個能夠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的新技術,那就是云計算。我們在后面開始談一談云計算的意義。
5云計算將在未來帶來顛覆性的巨變
· 云計算將在未來帶來顛覆性的巨變
當無線傳輸在未來獲得突破性進展后, 云計算將替代大量個人運算資源,高性能個人電腦的存在意義會大幅縮小,我們只需要一臺擁有基礎性能的終端,便可以通過無線傳輸獲取由遠程服務器計算獲得的數據。
云計算將完全改變我們的科技生活
按照當前的硬件來舉例,通過云計算,我們可以使用一臺搭載低電壓處理器與核顯的輕薄本流暢運行諸如刺客信條起源、巫師3這種非常吃硬件性能的游戲。因為游戲的數據都是通過云計算來完成,所以這臺輕薄本的作用更像是一個帶有屏幕的游戲手柄。
服務器的作用將全面放大
除了游戲以外,云計算也能夠用來進行幾乎所有運算工作,用戶將不再需要花費空間與能源來進行數據運算,也就是說絕大部分個人終端都將成為數據交互設備,個人計算機這一存在數十年的名詞或將成為過去。即便是智能手表或是智能手機,它們和電腦之間也不再存在絕對的性能區別,因為數據都是由云計算提供,所以各類電子硬件將會走向同質化道路。
超級計算機將提供充沛的計算性能
由此我們回到了最初的疑問,筆記本電腦與臺式機那一個更加靠近未來?或許,兩者在長遠來看都不適合未來云計算時代的應用,但相對而言筆記本電腦在便攜性方面的優點會與未來便攜終端的屬性更加貼近,因此筆記本電腦會在未來更具潛力。而臺式機若是無法衍生出新的作用,那么首先被淘汰的選手或許就是它了。
不過我們也能看到,云計算的發展仍然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即使技術發展達到了云計算的需要,想真正投入使用也需要一個推進的過程,我們最終進入云計算時代的時間點仍然是個未知數。因此,當前的電腦市場依然具有很高的發展潛力,或許個人計算機能夠在近未來迎來突破性進展,到時與云計算分庭抗禮也未可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