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誰才是全球PC龍頭
IDC和Gartner兩家知名的市場調研機構在究竟哪家公司是全球最大PC制造商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Gartner認為聯想集團依舊是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而IDC認為惠普在第一季度已實現對聯想集團的反超,重新奪回市場龍頭的地位。
Gartner的報告顯示,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總量為6218.0萬臺,較上年同期的6372.1萬臺下滑了2.4%。其中,聯想集團的PC出貨總量為1237.7萬臺,較上年同期的1222.6萬臺增長1.2%;聯想集團當季市場份額為19.9%,較上年同期的19.2%增長0.7個百分點。惠普排名第二,PC出貨總量為1211.8萬臺,較上年同期的1138.3萬臺增長6.5%;惠普當季市場份額為19.5%,較上年同期的17.9%增長1.6個百分點。
DC的報告則顯示,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總量為6032.8萬臺,較上年同期的5994.2萬臺增長了0.6%。惠普在第一季度完成對聯想集團的反超,重新奪回全球PC市場龍頭的地位。其中,惠普的PC出貨總量為1314.3萬臺,較上年同期的1162.1萬臺增長13.1%;惠普當季市場份額為21.8%,較上年同期的19.4%增長2.4個百分點。聯想集團排名第二,PC出貨總量為1232.2萬臺,較上年同期的1212.1萬臺增長1.7%;聯想集團當季市場份額為20.4%,較上年同期的20.2%增長0.2個百分點。
好吧,無論是Gartner的報告還是IDC的報告,反正戴爾是坐在了第三的位置不動搖,就看前面兩家爭奪龍頭交椅了。
PC市場總體走向同樣存在分歧
除了第一名的排位意外,IDC和Gartner兩家對于整個PC市場的走勢同樣存在爭議,Gartner認為,全球PC市場2017年第一季度仍處于下滑之中;而另一家市場調研公司IDC則認為,PC市場的下滑趨勢已經終止,第一季度出貨總量較去年同期略微實現增長。
兩份大方向和第一、第二排位都存在分歧的報告對于媒體的引導也是相當具體的,到底是聯想第一還是惠普第一,似乎各個媒體都沒有注意到兩份數據不太一樣的報告,而從百度的搜索結果看,很多媒體似乎并沒有同步關注兩份報告,從而直接根據一份報告得出報道內容。
當然,統計辦法、采樣覆蓋等等環節都可能產生誤差,畢竟兩份報告中,聯想和惠普的數據的確非常接近,誰才是龍頭的確不好區分。
數據,有時候不一定還原真實
相對排名,其實兩家對PC領域大方向的發展更讓人疑惑。數據本身應該是非常嚴謹的事情,尤其是IDC和Gartner這樣靠數據吃飯的市場調研機構,當兩者對于一個行業的數據產生分歧,從而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時,消費者如何自處?
這些年,IT領域數據出現差異甚至截然相反的事情出現了太多,IDC和Gartner數據很多時候已經成為媒體乃至廠商參考的重要數據,這兩家數據出現截然不同結果的時候,恐怕不僅僅是單純的懟完就可以解決了,畢竟這已經涉及到未來數據可信度的問題了。
相信在聯想和惠普兩家為第一名激動,相關媒體搖旗吶喊的同時,這兩家市場調研機構多少也會協商,并給出相應解釋了。
電腦報新媒體:張毅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關注電腦報新媒體矩陣更多精彩
023年已經過去了很久了,一些關于2023年的商業數據也差不多全部出爐了。
近期,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統計出2023年全球電腦銷量前5的品牌。
分別是聯想第一名,惠普第二名,戴爾第三名,蘋果第四名,華碩第五名。
2023年,聯想再次蟬聯全球最受歡迎的電腦公司,這并不出乎人意料,畢竟聯想已經多年拿下世界第一了。
其作為電腦界的先行者,聯想公司覆蓋電腦全系列品牌,從高端到終端到低端應有盡有。
甚至為了開拓國外市場,還曾經花了12.5億美元收購了IBM的Thinkpad,以及斥巨資收購了摩托羅拉的手機業務。
不過聯想雖然依舊穩居世界第一,但是銷量和自己相比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下滑,2022年聯想的全球銷量6,770萬臺,到了2023年,全球的電腦銷量僅僅只剩下了5,910萬臺,不到一年的時間電腦銷量累計下滑超過800萬。
惠普是美國的老牌電腦巨頭,一直和戴爾并列。
其在2023年的銷量也下滑了,但是銷量僅僅只減少了150萬臺左右,遠遠低于聯想下滑的水平。
使得惠普在2023年取得了5,289萬臺的銷量,位列世界第二,同時和聯想這個世界老大的差距拉小了。
不過相比于大部分利潤都被配件拿走的電腦,現在惠普更加重視其旗下的打印機業務,畢竟購買惠普打印機必須購買惠普打印墨的生意實在是太賺錢了。
戴爾曾經在2022年取得了將近5,000萬臺的全球銷量,本以為戴爾的銷量要馬上趕上聯想和惠普。
可是沒有想到2023年戴爾居然多次公開聲明要退出中國產業鏈。
這一下子導致了戴爾的亞洲銷量,特別是中國銷量大跌。
2023年全年戴爾的銷量足足下滑了1,000萬臺,比聯想下跌的幅度和聯想下跌銷量都要高。
相比于聯想和惠普這兩個五千多萬銷量銷量級別的電腦品牌,戴爾僅僅只剩了3000多萬的電腦品牌,只能退出這個第一產業級別。
全球主流電腦品牌的銷量都呈現下滑,即使是蘋果也不例外。
2023年蘋果電腦銷量2,320萬臺,同比下滑14.1%。
當然相比于聯想惠普戴爾這些電腦品牌,蘋果電腦即使出現銷量下滑,利潤還是很高的。
畢竟一直走電子產品中高端路線的蘋果,不管是手機還是筆記本還是什么東西幾乎沒有便宜,即使用料很扎實,但利潤率依舊很高。
華碩2023年是世界第五大電腦品牌,全球銷量達到了1,631萬臺。
雖然這個數字很高,但是今年的業績對于華碩來說并不算好,銷量同比下滑20.6%,已經成為了上榜的五個品牌中下滑最嚴重的電腦公司,從比例上來看比戴爾下滑的還嚴重。
而以上五大電腦品牌,已經占據了全球大部分電腦市場。
其他的電腦品牌銷量全部加在一起也才5,500萬臺,幾十個電腦品牌的銷量還不如聯想一個。
有一點令人驚訝,那就是不斷傳出銷量上漲的華為電腦,居然沒有出現在該榜單中,當然可能因為這是全球電腦銷量榜單,如果把范圍縮小到中國電腦銷量榜單,可能前5名就有華為了。
昨日的華為春季新品發布會上,華為不僅發布了上半年的旗艦機型華為P30系列,還正式發布旗下三款MateBook筆記本新品:新款HUAWEIMateBook X Pro,HUAWEIMateBook 14以及HUAWEIMateBook E。
其中,新款MateBookX Pro自然是當家旗艦產品,采用了3K全面屏的設計,主打時尚輕薄和極致體驗;面向主流用戶群的MateBook14采用2K全面屏設計,卓越性能、超長續航及豐富接口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全新的二合一筆記本MateBookE則帶來“開機即聯網,黑屏不掉線”的全時在線體驗。
可以看出,華為發布的三款筆記本皆是面向商務辦公群體,主打輕薄、高續航、便攜的商務市場。
而幾天前,小米也更新了小米筆記本Air2019款以及15.6英寸2019版。
至此,小米、榮耀、華為這幾家手機廠商全部跨界到了PC產業。有人不禁要問,PC產業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市場格局,這幾家手機廠商紛紛入局,靠什么與傳統的PC廠商進行競爭呢?
在了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目前主流的PC廠商都有哪幾家。
Gartner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下降4.6%至5850萬臺。前六大廠商分別是聯想,惠普,戴爾,蘋果,華碩和宏碁。
IDC的數據則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下降3.0%至5850萬臺,排名前五位的廠商是惠普,聯想,戴爾,蘋果和宏碁。
雖然在排名上,兩家數據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是能夠確定的就是,在PC領域,出貨量排名前五的廠商分別是:惠普,聯想,戴爾,蘋果和宏碁。這五家廠商占據了PC領域將近80%的市場份額,而其他的廠商則在剩余的20%份額中廝殺。
當然,傳統的PC廠商在產品的覆蓋上要更加全面,包含輕薄本、游戲本、臺式機、一體機、二合一等何種形態,而且品類更加細分化,還有各種子品牌的推出。諸如聯想面向游戲領域的拯救者系列以及收購IBM的商務辦公領域的ThinkPad等,戴爾的子品牌外星人,覆蓋了從高到低、從入門到高端等各個品類。
而目前華為在PC領域覆蓋的產品線僅有輕薄本,小米除了輕薄本之外還有一款游戲本,目前兩家均未有臺式機推出。
聯想作為老牌的PC廠商,占據了20%以上的市場份額,而且還在不斷擴大自己的業績,而楊元慶更是宣布,今年公司營業額至少提升50億美元。
而余承東也是在PC領域信心滿滿,在昨日華為春季新品發布會結束后,余承東在采訪中還特別提到,華為PC的口碑已經超越傳統PC廠商位居第一,“我們還是新手,這說明我們的對手太弱了。現在華為PC剛開始試水,未來發力后競爭力會更強。”
一方面是傳統PC行業的老大準備繼續擴大優勢,一方面是智能手機領域的老大跨界“PC”準備后來居上,可以看出,已經沉寂了許久的PC市場即將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和變革,那么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上,華為、小米入局PC領域,它們憑借的是什么呢?
首先,就是產品特色及其定位。以小米為例,小米筆記本主打高性價比,憑借時尚的金屬機身、不錯的配置和高性價比,一經問世就獲得了不少用戶的關注,華為筆記本的定位也非常清晰,不像傳統PC廠商在各個品類皆有覆蓋,華為的筆記本產品定位就是高效辦公,定位商務市場。而且小米、華為本身在其他領域都有著不錯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跨界PC,也不是從頭做起,憑借其原有的商城渠道和宣發條件,可以快速的進行宣傳和鋪貨。
第二則是市場新意。傳統的PC因為已經形成了相應模式,采購上顧慮太多,部門間互相掣肘,產品升級也相對傳統、遲緩。比如萬年不變的外觀設計,寬大的邊框和屏幕素質,各種規格的充電器接口等一系列問題。新的廠商加入進來,給了用戶更多的選擇,小米輕薄的外觀和高性價比,華為的優質配置和設計都會成為用戶新考慮目標,從而搶走傳統PC的市場份額。
第三則是生態系統建設。小米自然不必多說,近幾年小米在生態系統布局顯而易見,智能手機、智能家電一應俱全,堪稱小米雜貨鋪,而電腦也成為小米生態鏈上重要的一環。華為也是如此,而且華為還加入了“一碰傳”跨平臺分享功能,使華為手機與華為電腦之間無縫傳輸文件圖片等,實現了互通。
生態系統建設非常重要,比如蘋果在PC、手機、iPad之間就可協作無縫連接,而小米華為等也在向著這個方向發展,一旦用戶適應了這個品牌的生態,他們就會購買更多生態鏈中的產品,比如用戶使用的華為手機,就可能會選擇華為的電腦“一碰傳”來提升工作效率,以華為手機目前在市場上的占有率,普及華為電腦的難度就會小上許多。
當然,手機廠商跨界PC也不是順風順水,在2018年底聯想中國區總裁劉軍也表示奉勸華為小米量力而行,認為現在的電腦不好做,沒有十年的行業基礎做不好!
手機廠商入局PC,面臨的難度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就是產品覆蓋。傳統PC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完整的產品覆蓋,就像前文中說到,以聯想為例,聯想目前在PC領域有游戲本、輕薄本、便攜本、常規本、二合一本、臺式機等,甚至還能再細分各種系列,一體臺式機、分體臺式機等等。
還有高端商務的ThinkPad系列產品的各種品類劃分。
這樣的產品覆蓋不是小米、華為等能夠比擬的,在傳統PC眼中,目前的手機廠商跨界最多算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
其二則是品牌認知程度。消費者選購電腦的時候腦海里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聯想、戴爾等傳統的PC廠商,其幾十年的發展經營已經在用戶的認知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新晉廠商在PC領域的認可程度自然要差上許多,而且小米、華為在其擅長領域已經深耕多年,跑來做PC,往往會讓人覺得其“不專業”,不如傳統的PC廠商。
第三則是售后服務。傳統PC廠商的售后已經特別的完善,在各個城市甚至鄉村都有相應的售后服務網點,這樣的布局也不是小米、華為短時間內能夠追趕上的。
雖然現在小米、華為在PC領域剛剛起步,暫時還被歸類到“其他”的行列,但是,新品牌加入傳統PC市場還是能給這個沉寂多年的行業攪動起一陣風云的,畢竟這個行業已經沉寂的時間太久了,很多產品不是它們做不出,而是傳統思維和沒有挑戰者的威脅限制了傳統PC行業進取的動力。小米、華為的加入,為這個行業注入了更多新鮮血液,在外觀設計、技術創新、售后服務等多方面,傳統PC都會加快變革的速度,至于小米、華為等廠商會不會在PC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呢?我們可能還需要時間去慢慢觀察。
近期文章精選:
華為P30系列國行正式發布,3988元起丨科技美學
揭秘10倍混合光學變焦,OPPO Reno系列震撼發布
小米9現貨了嗎 米粉節也要搶
索尼21:9手機體驗 旗艦發售時間不樂觀
華為全系列定位分析 P30上手對比
三星今年能復蘇嗎 S10超聲波指紋體驗丨科技美學
▼
商務合作 kejimei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