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第一步, 先關注我】

    大家好, 我是胡侃侃。


    前言


    今年最滿意的產品!!!我最近終于更換了我自己使用了六年的臺式機電腦。 話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但是現在的使用強度和難度上, 確實已經有點難為它了。 我日常處理圖片都覺得很慢, 更不要說去處理視頻了。 為了滿足日常工作和寫作需要, 所以還是購入了一臺新的機器。上個月也購入了MacBook Pro 14, 打算用這個來做主力外出和移動方面的工作。 但是, 畢竟剛需的筆電是不能等的, 這個是生產力和效率。 于是考慮了一下, 升級了這臺臺式機, 不要太貴, 這款機器我想的就是打造能夠再戰五年的設備。

    本文涉及主機選擇, 外設, 桌面設備搭配等等方面, 還有詳細步驟告訴你如何自己搭建一臺水冷帶RGB彩光大主機, 步驟詳細, 有喜歡的朋友可以碼住點贊收藏。

    別白嫖了, 關注胡侃侃值得買賬號——胡侃侃 主頁鏈接 點擊關注


    臺式機配置想法, 其實還是一個夠用就好的主機

    今年的顯卡RTX3系, 不能說我不想, 但確實這個顯卡都可以價格翻倍的歲月里面,顯卡成為理財產品的情況下。 從去年起顯卡漲價,去年不到4千塊的3070,剛才我查電商平臺和小黃魚,1萬塊的價也是有的,不知道什么時候能下來。 3060首發也就2499元,現在是4699元。 而且我的錢包不允許我任性, 在早期發售時候好價沒有入, 現在確實很難再去下手。


    當然也可以使用集成顯卡, 因為現在除了 AMD 公版暫時還未漲價之外,其他都是略高的價格讓很多玩家難以接受,此時玩家除了等,還有兩個選擇——買老掉牙的舊顯卡,或者用集成顯卡。


    而這次AMD的 5700G / 5600G 的推出,則成了很多等等黨的利器——性能不錯的 CPU ,可以為以后用高性能顯卡做準備,而性能最強的集成顯卡,則可以在1080p 分辨率以下玩游戲、工作、追劇、看電影、或者做適當的小幅度渲染。

    當然 如果買5700G, 也只是暫時性過渡使用,未來的目標是——買到便宜高性能的獨立顯卡而非礦卡。

    我考慮的是先升級主機,買一個二手顯卡頂一頂, 等到RTX3系價格回歸再升級。 如果在制圖剪輯和日常工作不影響的情況下,我需要CPU速度非常快的產品。 而且我沒有什么游戲需求, 但是我對運算和傳輸速度有需求。 正巧Intel發生了一些事情, 我也就不考慮Intel的產品了。 AMD yes!

    考慮來考慮去, 還是決定購買AMD銳龍7 5600X+B550主板+二手顯卡1060+32G內存和1T固態硬盤這樣的配置。


    CPU——AMD 銳龍5 5600X

    AMD 銳龍5 5600X 處理器采用7nm工藝,共6核12線程,基礎頻率3.7GHz,最大加速頻率4.6GHz,TDP功耗65W,AM4接口。性能相比上一代產品3600X提升在15%以上。首發價格2129元,現在價格下來了, 直接購買板U套裝可能價格會更低, 雙十一的時候18xx就可以拿下。

    下面我介紹一下機器是怎么組裝的, AMD CPU的安裝時有正反方向的, 其中CPU的一個角上會有一個小三角的符號, 主板上面也有一個對應的角。

    對齊后垂直放入CPU即可, 然后把主板上門的固定桿放下來, 這樣就完成了CPU的安裝。

    CPU測試

    如果需要知道一些CPU的信息, 相對最簡單直觀的軟件就是CPU-Z了,直接可以看到CPU的相關信息。

    比如CPU型號、工藝、TDP、核心電壓、主頻、倍頻、外頻、緩存、核心數、線程數等,對于想了解CPU的看這些信息, 如果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可以去百度一下。


    在CPU-Z界面右側在上面選項卡中選擇“測試分數”,則是cpu基本跑分,查看處理器單核和多核跑分,并且可以在下方選擇參考對比的CPU,如圖就是5600X對比i7-6950X的比分。


    CINEBENCH R15下測試

    我使用CINEBENCH R15軟件測試模擬處理渲染,CINEBENCH R15主要是考量CPU的多核性能,通過左上角的File選擇Advanced Benchmark,開啟CPU單核測試。多核和單核跑過之后,可以看到下方是有一個和其他CPU橫向對比的,同時也可以作為CPU超頻之后的性能提升對比參照。關于相對較全的比對,能找到很全的各CPU跑分情況。

    同樣,CINEBENCH在極限CPU超頻后是否藍屏,也有被作為一項超頻衡量指標的。

    OpenGL主要看的是顯卡的能力,跑CPU的時候可以不勾選


    內存-臺電極光A40 32GB(8GBX4)339元*2

    這次用的是臺電(TECLAST)16GB(8G×2)套裝 DDR4 3200內存條,圖騰馬甲套裝,XMP技術支持輕松超頻,甄選DRAM顆粒,穩定兼容,游戲辦公皆可用,兼容AMD與INTEL平臺。 我購買的(8G×2)套裝一共4條內存, 內存插口插滿, 拒絕內存短板。

    產品定位電競內存,3200MHz已經完全滿足電競玩家的需求了,即使是發燒友級別這款內存的性能也是夠用的了。


    內存馬甲使用了鋁材,一體沖壓成型,外殼電鍍銀工藝,搭配了炫酷的花紋, 在機箱里面反射出的RGB光效非常純凈自然, 非常硬朗。


    在主板內存槽上門有固定卡扣, 插入前打開卡扣, 內存也有防呆口, 用來確定內存安裝方向的正反。 插入時候用力插入, 直到聽到咔噠一聲內存卡扣聲音, 表示內存安裝完畢, 一共插入四根如此往復。

    上機檢測, AMD平臺,B550主板,內存支持性不錯,亮機自檢一次過。

    我們在AIDA64上面看一下內存的一些基本信息。

    沒有超頻到正常狀態下, 也就是主板AUTO的模式下, 在CPU-Z下面在CPU-Z中可以看到內存的主要參數和信息。

    在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上分別測試了一下不同頻率和超頻表現。正常模式下內存的一些數據。

    超頻后內存情況, 電壓加壓以后可以到1.35V, 內存頻率到了1596MHz, 這個時候運行到是XMP 3200模式。



    M2接口SSD固態硬盤-臺電幻影NP900 1TB SSD549元


    這次購買的是臺電(TECLAST)1TB NP900固態硬盤幻影系列, 平價好用, 性價比高, 支持PCIe 3.0 SSD的固態硬盤。其采用NVMe 1.3協議,順序讀取性能2000MB/s, 功耗與發熱也低。

    臺電NP900采用HMB全新緩存架構, 支持主機的DRAM緩存架構, 調用系統內存作為SSD緩存, 可以大幅度提升4K IOPS隨機讀寫性能, 兼顧高速性能與性價比。臺電NP900采用了3D NAND閃存, 高密度和高容量的垂直堆疊3D結果, 能夠確保產品的使用壽命與穩定性。

    主板上的M.2接口與M.2 的固態硬盤都有防呆口,現在M2的硬盤上也有貼紙, 貼紙一般都是正面, 直接拿出來就知道如何使用, 使用螺絲固定即可。


    固態硬盤讀寫速度測試

    使用AS SSD Benchmark做了固態硬盤讀寫速度測試, 讀取速度在1896MB/s, 寫入速度是1569MB/s在這個價位的產品上面表現屬于比較亮眼的產品。

    使用CrystalDiskInfo做了測試, 這個1TB的SSD可以看到支持的是PCIe 3.0*4協議, 各方面指標都非常不錯。


    機箱--安鈦克 Antec 星曜者 DF 800 Flux 499元

    一般初次安裝可以把主板上面各種硬件連接好, 并且嘗試點亮一次, 沒有問題了再安裝進機箱。


    機箱的選擇上, 按照自己買的主板尺寸來選擇, 比如大板就是ATX機箱, M-ATX就是中型板, M-ATX這也是現在最多的一種機箱尺寸。 比如我買的這個就是M-ATX主板, 搭配一款M-ATX即可。 我這次考慮到后續可以更換更大的主板和更大的顯卡, 使用我購買的是一款ATX全尺寸主板。 我推薦的是安鈦克 Antec 星曜者 DF 800 Flux機箱, 基本上可以安裝市面上所有的尺寸的ATX主板, 而且支持三個大風扇的水冷, 還有全尺寸顯卡。

    通常我們這主板的基礎配件組合完成后, 就可以把主板安裝到機箱內部。 機箱上面有標準的說明書, 告訴你如何固定好主板。 只要確保主板后面的IO接口與機箱IO擋板的孔位對齊,然后按照機箱說明書上面說的主板上的螺絲孔位均與機箱螺絲柱對齊, 上螺絲就完成啦固定。

    對應到我的機箱上面有幾個關鍵插口, 分別是高清音頻線(HD AUDIO), USB 3.0連接線, 開關與狀態燈連接線。


    高清音頻線(HD AUDIO)接在主板HD AUDIO接口上,圖中紅框內的接口就是HD AUDIO,注意針腳的位置, 有正反面。

    USB 3.0連接插頭, 直接插入到主板USB 3.0接口上,圖中紅框內的接口就是USB 3.0接口,有防呆口設計。

    Power開關與狀態燈連接線連接到主板對應的控制針腳上。 針腳插入到時候要一根一根插入,注意輕點,不要弄傷針腳。 每個針腳位置, 在線纜上面都有印刷標記。


    這個機箱帶一個多功能風扇控制器, 支持主板控制風扇轉數, 還有主板控制RGB神光同步功能。 機箱的風扇也是帶RGB神光同步功能, 多個風扇直接串聯即可。

    這里是主板的主板控制RGB神光插口, 這個主板有兩個插口可以支持兩套風扇, 風扇之間可以通過串口鏈接,這樣就做到了多個風扇同步。


    電源--安鈦克(Antec)HCG 750W 759元

    本次裝機電源采用的是安鈦克(Antec)HCG 750W 金牌全模組電源,十年換新。一臺電腦用5-8年這么算,HCG 750W 可以夠你換下一臺電腦了。

    HCG 750W是一款小體積高能效電源,這款電源的接口中,M/B為主板接口,采用18+10PIN供電;雙8接口PCI-E/CPU供電設計,家用CPU如i7或者5800X這樣的主板用戶的供電需求; SATA/Molex接口共有4組,能夠滿足掛載4塊硬盤, 滿足個人電腦里面的數據中心接口需求。750W的供電也足夠滿足現有主流配置電腦和顯卡的使用。

    安鈦克(Antec)HCG 750W 金牌全模組電源配線豐富, 輕松適配發燒級主板。

    將需要安裝的電源線插入對應的插槽,不同的接口, 卡扣和外形都不一樣, 所以一般也不會插錯。 電腦需要主板供電和CPU供電, 如果是獨立顯卡, 可能會需要顯卡供電。 如果有SATA口的硬盤則需要SATA供電, 恰巧我這里都需要。

    安裝一下24Pin的主板電源線接口, 兩個4Pin的電源線插入主板左上角的8Pin接口。 通常將CPU輔助供電插滿, 可以滿足超頻需求。

    AMD 5600X散熱器選擇推薦-安鈦克 Antec 水星 V2 360 CPU水冷散熱器 499元


    AMD 5600X自帶了散熱器, 因為功率只有65W。可以使用自帶的散熱器散熱, 而且是完全夠用的。也可以使用第三方散熱。因為考慮到未來新的顯卡, 和更強勁設備的加入, 所以我在散熱這塊有一個提前投入, 我這里推薦安鈦克 Antec 水星 V2 360 CPU散熱器 電腦主機箱顯卡一體式水冷。



    散熱器采用了鏡面鋁合金殼體冷頭, 配合三環形燈效。 內部采用的是高流量水泵, 7葉轉子, 噪音控制在30分貝一下。


    底部是90片純銅鏟齒, 120mm散熱面積的微型水道, 大幅度提升散熱性能。

    水管使用了EPDM高密度水管, 抗折抗拉耐磨, 液體自然損耗少, 支持常年使用。

    安裝水冷需要取下主板的原裝底座的,取下底座。


    在散熱器安裝之前,需要先給CPU上涂好導熱用的硅脂散熱膏。 采用五點方式, 點一點就可以了, 不需要太多, 不需要用手抹平, 因為散熱器安裝上去以后, 會把硅脂壓平, 而且熱量起來以后, 硅脂會自己均勻遍布CPU表面。


    水冷和普通風冷不太一樣, 需要先安裝水冷的固定底座, 然后將水冷散熱器對應安裝上去, 最后均勻擰緊螺絲, 確保與主板保持一個水平面。

    再將散熱器的電源線插到主板的CPU FAN1接口上,這個主板的CPU FAN1接口是可以調速的。 我們后續以根據CPU的溫度調整水冷風扇的轉速。

    水冷風扇是固定到機箱頂部的, 通過向上吹風, 幫助機箱內散熱。


    最后將水冷的神光同步燈光同步接口, 接在主板的ARGB燈光同步針腳上。 因為我的機箱也是神光同步燈光, 所以我把水冷的燈光先接到機箱上門的串型插口上門。

    最終通過機箱神光同步接口, 接到主板的主板的ARGB燈光同步針腳上, 這樣就實現了整機的RGB燈效。

    安鈦克 Antec 水星 V2 360 CPU散熱器 有幾個優點, 首先是低噪音, 噪音分貝僅在20-35分貝之間, 支持神光同步, 支持機箱一體化燈效。


    同時這樣一套也是安鈦克獨有的Flux的雙風道設計,并且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能夠為顯卡提供穿透式垂直降溫風道。


    噪音測試

    我做了噪音測試, 上圖是為開機的時候環境噪音, 左下圖是打開機箱玻璃蓋板的噪音, 右下圖是關閉機箱蓋板的噪音。


    最終我發現還是和我這個二手顯卡有關系, 大部分噪音來自這個顯卡的風扇, 于是有了后面一篇, 如果花費少于二十元來降低機箱的噪音。 噪音降低后對于工作效率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希望大家重視這點。


    主機的安裝基本到這里結束了, 后續我們開始桌面設備的優化。



    總結


    剛需主機不必再等, 下一個五年就靠它了。

    怎么樣手把手教你DIY主機,里面還有水冷系統, 燈效RGB系統搭建方法, 是不是都學會了? 不清楚就評論區留言吧。



    別白嫖了,點贊, 關注胡侃侃


    全文完~~

    作為一個傳統的DIY玩家,我開始是非常抗拒玩燈的,畢竟那有點非主流了!儀式感什么的,我并不需要做整個宿舍最靚的仔。雖然說機箱帶點光,打游戲都有buff加成,但是奈何我現在電腦游戲都很少玩了!直到最近裝13900K主機找合適的機箱時,我才發現任何東西給不同的人去玩,高級與土味還真的是不一樣的。于是經過一番學習后,今天我就結合自己升級一臺電腦的散熱與燈光系統,一起來分享一下我對ARGB燈光的知識。

    關于ARGB

    什么是ARGB

    ARGB全稱是Addressable RGB,翻譯過來就是可尋址的RGB。可尋址的核心意義是在于可對燈珠進行單獨控制。

    而RGB就是指三原色紅(Red)綠(Green)藍(Blue),通過三原色可以組合成基本等同于無限的顏色。

    本文說的ARGB,指的是這幾年在DIY電腦上,通過給設備添加燈光,來實現更加好看的效果的這一種方式。

    ARBG簡單說就是,可以讓用戶控制的DIY電腦燈光系統。

    ARGB與早期RGB的區別

    RGB:假設一個風扇上面有20顆燈珠,對這個風扇的燈光是無法單獨控制,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只能顯示某一種顏色的燈光。

    ARGB:假設一個風扇上面有20顆燈珠,對這個風扇燈光控制可以按燈珠來進行,20顆燈珠可以有20種顏色,組合起來就有無限的變化。

    其實核心差距就是,ARGB每個燈珠都可控,RGB只能單個風扇的燈珠一起控制。

    接線上,ARGB是三線防呆接口,很容易分辨。

    對用戶來說,最核心的就是,RGB只需要插一根線就可以轉動風扇與燈光。

    需要注意的是,ARGB接口并不全是上圖這種防呆接口的,這是早期ARGB剛開始時候各廠家的產品思路造成的,我們這里就不去深究了,市面目前就如下兩種為主。

    一種是早些年某不愛國嘉采用的獨特三針接口,好在不愛國的行為作死,這個品牌已經永久被pass了,不提也罷。

    一種是3pin接口,一般見于一些ARGB風扇廠商如追風者,但一般都會配備3pin轉ARGB接口。

    ARGB產品有哪些

    其實沒有劃分,我自己是把他們分為了,板載型與外接型。

    板載型:包括了主板以及插在主板上的設備如內存、顯卡等不需要額外接ARGB線的。

    外接型:包括了散熱風扇、水冷以及各種使用ARGB線接到主板ARGB接口進行燈光控制的產品。

    ARGB如何控制

    各大主板廠商都為ARGB研發了自己的控制軟件,只是大家叫法各不一樣。華碩的AURA Sync、微星的MSI Center(以前的Mystic Light Sync),華擎的 Polychrome Sync,七彩虹的IGame RGB。一般主板光盤都附帶有,以及官方都有下載,只要安裝后就可以使用了。

    平時我們常說的ARGB“神光同步”,其實就是源自華碩家軟件的叫法。

    我自己是微星主板,用的是小紅龍MSI Center。

    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主板是A家的,但是顯卡是B家的,那就要安裝AB兩家的控制軟件來分開控制了哦。還有部分內存與主板的控光軟件暫時不匹配,需要安裝內存品牌的控光軟件哦,比如金士頓的fury與七彩虹的主板,就暫時無法匹配,需要單獨安裝金士頓自家的控光軟件。

    當然...如果你要求比較高,就算你用微星的MSI Center,對部分內存ARGB光線的亮度也不可調,比如金士頓的,還是需要單獨安裝金士頓的控光軟件。

    目前來說,極致的玩燈,還得上華碩主板...

    ARGB的必備條件

    這里就拋開主板不支持ARGB控制的舊型號主板了,這一類主板可以找專門的ARGB控制器來使用,但方式過于老舊,有那個心還不如重新裝臺主機好玩,這里只針對主板可以支持ARGB控制的主機。

    必備條件如下:

    1.主板必須帶有ARGB接口并有ARGB控制軟件;

    2.帶ARGB的板載設備(顯卡內存)或外接設備(風扇、水冷及燈條);

    3.一個帶側透或是半側透的機箱(不然玩來干嘛...);

    剩下的,就開始啦!

    ARGB如何接線

    接線的目的是給燈供電。

    板載型:板載形其實核心就是內存跟顯卡,這兩個不需要接線,直接通過主板插槽供電。

    外接型:外接型主要是風扇、燈條、水冷這三個東西,這里要強調提醒!ARGB風扇的燈光與風扇是分開供電,一根是pwm風扇線,一根是ARGB燈光線,2個接口,不要只接一個哦!

    ARGB接線

    在接線上要注意:ARGB接口在華碩主板上叫ADD GEN2,在微星主板上叫J RAINBOW,在七彩虹主板上叫做5V ARGB,大家注意看說明書就好,一般一個主板最少都有2個ARGB的5V接口。

    2個接口?那CPU水冷+6個ARGB風扇要接!怎么辦?

    第一是采用風扇串聯的方法~每一個風扇上,無論是PWM電源線還是ARGB線,都會帶有公母兩種接口,大家只要通過串聯的方式,把他們接在一起就可以了。

    但需要注意一個點,主板上的ARGB接口一般是5V3A的,一個接口支持五六個風扇串聯時候沒問題的,那如果你有12個風扇,再加燈光條的話...那供電就跟不上了。

    我使用的解決方式是ARGB集線器,ARGB集線器用一根線連接到主板的ARGB接口,并使用SATA供電接口,比如利民這個,可以支持用主板上的1個ARGB接口換取10組ARGB接入,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當然,剛好只是缺一兩個口的話,為了節省成本 可以買這種比較便宜的一分X線,只要控制主板單個ARGB接口不超過5-6個風扇,還是可以的,我是比較喜歡一步到位上集線器,畢竟誰知道以后還可能會增加啥光的設備。

    PWM風扇接線

    PWM風扇接線與ARGB其實是類似的,只是大家接口不一樣,一樣的可以串聯,也可以直接接到主板的接口上,差別不大,同樣的風扇也會因為接口不夠的問題需要用到集線器,比如上面這款我自己在用的追風者集線器,它還額外帶有風扇調速控制器,讓不喜歡主板風扇調速策略的用戶可以自行調速,而且很貼心背后帶有磁鐵,可以磁吸在機箱背面。

    同樣的,PWM風扇也有這種一分X口,但主板上一個PWM接口建議最多接3個PWM風扇就好了,風扇很多還是建議上集線器哦。

    上圖就是最簡單的ARGB與PWM風扇線的鏈接方式。

    這樣就是常見的多個風扇串聯的連接方式。

    這樣就是采用集線器的連接方式。

    當然,也可以買這種,ARGB跟PWM結合的集線器產品,也是非常方便哦!

    案例實操

    我原來的主機是微星的宙斯盾Z5,主機自帶240水冷,再加上雷克沙的內存,發光的也就是2個水冷風扇與水冷頭,以及內存條。

    因為裝了臺13900K,所以這臺副機打算改造一下給妹子使用。

    機箱選擇了追風者的兄弟品牌普力魔Neo Qube V2,傳說中的海景房有沒有!而且前置面板有非常酷炫的無限鏡!把我一下就給吸引住了。

    水冷上,因為放桌面希望獲得靜音,所以直接上追風者冰靈M25的360水冷,這款產品追風者是用來針對AMD7000與酷睿13系列產品的,我用來跨級壓制,應該可以帶來極好的散熱效果,更加靜音。

    風扇上繼續了13900K主機的選擇,也是選擇追風者M25 RGB風扇,這款風扇 提供5年的質保,是非常值得表揚的。

    風扇集線器用的追風者,這個能同時支持3個3pin跟5個4pin,并使用SATA供電,還提供一個額外的風扇調速器,不喜歡主板PWM調速的可以完全手動控制~很方便。

    argb集線器用的利民這款,結果很失望,49塊,背后磁鐵都沒,只能耷拉在機箱后面。

    裝機過程就省略不表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做ARGB效果會有大量的線在機箱內,一個風扇2根線,每根線又會帶一個串聯用的分支線,光是水冷三個風扇+水冷頭就有十幾根線,在理線的時候是非常非常讓人崩潰的。

    這里不得不說普力魔這款機箱設計得非常好,不是巨塔機箱,但是居然支持雙系統!

    背后的理線很方便,三條足夠長的理線扎帶配合比較寬的背后區域,讓理線舒服了很多而且背后防止電源也使得有很多位置可以理線,即使線材厚一點也沒有問題,同時硬盤籠也安裝在背后中間的位置。

    也批評一下利民這個ARGB集線器,居然是用3M膠來固定的,加個磁鐵要多少錢啊....你看追風者那個就很方便的貼在隨便一個地方,利民的我只能耷拉著了。

    此外無論是安裝水冷風扇的區域,還是頂部與底部安裝散熱風扇的區域,普力魔都在邊緣預留了較寬的位置用來塞線、以及鏈接的串聯接頭,安裝起來舒適性極高。

    頂部與底部都是兼容12/14CM風扇的,用戶可以自由選擇,但是要注意頂部用14CM的話,會跟360水冷有一點點頂。

    這次改造的方案成果大概如上,頂部與底部分別3把追風者M25的風扇,水冷也是追風者M25的360水冷,風扇型號因此也是一樣的,再加上四根燈條內存,組成了內部ARGB燈光。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款普力魔機箱前面板的無限鏡燈效是機箱自帶的,如果用戶沒有把機箱燈效接到主板的ARGB上,是可以使用機箱前置面板的按鍵進行操控變色與模式的,在沒有硬件ARGB的情況下享受燈光效果,這年頭機箱自帶燈光效果的不太多,特別好看的就更少了。

    散熱能力上,追風者這款M25的360水冷散熱能力是一流的,而且水冷頭燈效部分是跟冷頭本體分開的,采用磁吸的方式放上去,很是方便,這種低調的燈效也很符合我的喜好。

    ARGB控制

    測試完畢后就裝上前后的板子,開始測試了,這么好看的機箱,你不會打算放在桌子底下吧?不會吧?

    因為我是舊主機改造的,這臺還是微星的B550+5700X,軟件是微星家的小紅龍MSI Center,軟件進入打開燈效控制界面是這樣子的。

    普通用戶直接選擇其中一個方案,下面有三個圖標,第一回形針代表著所有設備一起聯動,MB代表著主板,DRAM代表專門控制內存。

    而ARBG有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可以與游戲光效聯動,能進一步增強游戲的體驗感,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各家針對的游戲匹配多少都有點差別,這一點就看大家的需求了。

    要注意的是,我這里顯卡因為是不帶燈的,所以就還好,如果我顯卡帶燈且不是微星的,就需要安裝顯卡品牌的控光軟件,所以喜歡玩光的小伙伴,主板與顯卡是一個品牌是最好的啦。

    燈效有多種選擇,大家可以一一嘗試。這是最基礎的彩虹~也是之前RGB燈效沒有的。

    這個是燈效之一

    這是另一個燈效

    普力魔這個機箱的前置無限鏡還是非常出彩的,非常適合喜歡玩燈的玩家~

    整體效果是這樣子~顏色看心情變化,自己選就好啦。

    總結

    那關于燈光的教程,今天就說到這里了。

    任何東西都有土與潮的一面,關鍵還是看你怎么玩,我這里也僅僅是做一個入門的展示,如何搭配更好看,如何調節更舒適,大家的審美都各不相同,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好啦。

    所提及產品的鏈接如下。

    https://item.jd.com/100023965194.html

    https://item.jd.com/100002620387.html

    https://item.jd.com/100036287982.html

    https://item.jd.com/100026848310.html#crumb-wrap

    https://item.jd.com/100039603270.html#none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一念丸子



    嗨咯~嗨嘍~各位小伙伴大家好呀~我是丸子~我來啦~

    大家身邊有幾個女生能DIY一臺電腦的?丸子身邊是一個都沒有!曾經連丸子也不會,但受到表哥提議:

    “自己裝就送你一顆14700K”~丸子覺得女生還是不要干這些粗活吧...

    “賣三千多的呢”,丸子突然覺得女生還是多動手才行!

    于是在大表哥指導下,磕磕碰碰裝機之旅開始了!

    這是一次差點把大表哥氣死的裝機過程~~

    配件!丸子這么選,誰反對?

    大表哥送的國行14700K,據說這是目前14代里面的二當家?

    選主板,表哥推薦微星的刀鋒鈦,丸子直接買了塊B760M GAMING PLUS WIFI,被表哥笑我是“呂布騎狗”。

    表哥白眼+1

    丸子覺得又不超頻,也沒有插多個SSD硬盤的需求,B760M GAMING PLUS WIFI就夠用了呀!

    12+1+1的供電還有大塊的散熱裝甲,四條DDR5內存插槽都是獨立線路設計,穩定性和可靠性不用擔心。

    雖然是價格不貴,但水泵接口與CPU風扇接口分開,想上水冷的用戶照顧到啦~

    帶有兩個Pcie 4.0的M2接口,絕大多數用戶夠啦!

    主M2槽帶有冰霜鎧甲散熱器,不用擔心主盤的散熱~

    主顯卡插槽采用了金屬加固設計,耐用性那是杠杠的好!4080也不用擔心呀!

    主板后置接口提供了2個DP跟2個HDMI接口,讓有監控、炒股、辦公需求的用戶,既13/14代酷睿的用戶使用核芯顯卡就實現多顯示器的要求,不需要為了分屏而購買一塊顯卡,比較貼心哦。

    后置接口有6個USB接口,黑色為2.0,用來接鼠標鍵盤的接收器,藍色為5G、紅色為10G,完全夠用!

    值得強調的地方是:有線網卡提供了2.5G接口,給了WiFi6無線網卡

    前置USB給了10G與5G兩個接口,同時提供4個SATA硬盤接口,完全保證了使用需求。

    丸子在經過認真比對的情況下,發現這塊主板的功能就超過自己的需求了,比如硬盤,丸子目前只有一塊2T的SSD;也不玩超頻,10G速率的USB接口也完全夠丸子使用;無線網卡跟2.5G網口也都有了;而且主要是它價格真的優秀呀!

    大家覺得呢?


    內存上丸子是聽了表哥建議,用上了24G*2的金百達DDR5 6800MHz,能組成完美的雙通道不說,還達到了48G,滿足丸子日常的所有使用了,表哥說16G*2都綽綽有余了,只是目前金百達這款48G的內存性價比極高,只需加一點點錢就可以獲得更大容量,完全值得。

    內存是極少數DIY產品里面,看顆粒來決定性能的產品,顆粒好,DIY品牌也可以考慮,顆粒不明確,國際大廠也不太推薦購買。

    金百達這一點就做得很好,明確在產品頁面標明采用海力士M-die原裝顆粒,并且有著多年DIYer群體良好的口碑,也難得表哥推薦。

    打開微星主板BIOS設置里面,可以直接通過上方快捷選項點擊XMP預設模式1,就輕松開啟了內存XMP模式,實現內存最佳狀態運行,是最適合小白的內存優化方式了。

    進階一點的就是OC設置中的Memory Try It!,可以自行選擇各種內存頻率嘗試超頻,丸子作為小白就不嘗試了。

    針對丸子這樣的用戶,微星還有一個Memory Extension Mode模式,可以選擇三種內存模式來提升內存的性能,比如丸子這里選擇Benchmark Mode。

    在打開XMP后,金百達這套內存開啟了6800MHz,實際讀取得分為101.1G/s,寫入89.4G/s,拷貝90.9G/s,延遲為71.1ns

    而在此情況下再打開Benchmark Mode后,實際讀取得分為107G/s,寫入102G/s,拷貝101.9G/s,延遲為64ns,速度進一步得到了提升!

    除了性能外,金百達白刃的顏值也是超高,白色的烤漆馬甲,搭配頂部的RGB燈條,可以跟主板的燈光進行同步,實現各種好看好玩的光效。

    丸子覺得,在不超頻的情況下,金百達這套48G的6800MHz白刃與微星B760M GAMING PLUS WIFI子還是很搭配的,輕松優化內存的同時又不會很麻煩,便宜量大又好用,大家覺得呢?

    硬盤的選擇上,丸子是傾向選擇大品牌,數據安全性會更高一些,畢竟丸子是經歷過筆記本電腦瞬間重啟啥都沒了的人,因此在硬盤的選擇上可以說是非頂級品牌不選!于是希捷的固態硬盤就成了丸子的首選!

    剛好表哥也是使用希捷的酷玩530做主盤,丸子就跟風一起了!

    希捷酷玩530是PCIe 4.0規格里面速度最頂級的那一批產品,而且還是里面的佼佼者!它順序讀取速度最高可以到7300MB/s,順序寫入速度最高可以到6900MB/s,而且2TB的總寫入字節數有2550TBW!

    而且酷玩530是專門為高頻使用而設計的,它采用了經希捷驗證的E18控制器和先進的176層3D TLC B47R NAND,非常適合做主盤使用!

    丸子自己測試的話,CrytalDiskMark最高讀取速度為7029MB/s,最高寫入速度為6775MB/s

    使用TxBENCH測試,最高讀取速度為6889MB/s,最高寫入速度為6970MB/s;

    整體測試與官方宣稱數值非常接近!

    希捷除了提供5年保質期以外,還給用戶提供了3年內1次免費原廠數據恢復服務,多一道保險讓丸子覺得很放心。


    顯卡表哥比較推薦4070,說比較符合4K顯示器的樣子!

    但丸子目前在電腦玩得最多的游戲還是原神,這是一款吃CPU與內存的游戲,顯卡反而還好,而再考慮價格與尺寸等因素,丸子選擇了藍寶石的6750GRE 10G 星空版

    從超能網的顯卡天梯圖來說,這是一款略強于4060 8G的顯卡,而且尺寸很小巧。

    藍寶石也毫不吝嗇的配備了全尺寸金屬背板、雙滾珠軸承風扇、3熱管散熱,整體做工用料都滿足丸子的日常需求!

    顯卡選擇表哥飛來第2個白眼...他覺得6750GRE搭配13600還差不多。

    機箱上,這兩年流行的海景房丸子覺得燥了些,、更喜歡國際范的那種干凈清冷風格,于是分形工藝的north就成了丸子的選擇,這才是我心中電腦應該有的樣子呀!

    north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前置面板的使用黑胡桃木裝飾條,這可是實木的啊!也因此每一個人拿到的north,前置木紋都是不一樣的,獨一無二且充滿雅致感。

    north出廠前置了兩個14CM的無光風扇,拆掉的話前置也可以安裝360水冷散熱,頂部是2個14CM的風扇位置。

    上下前后都有大量的開孔用來透風,無論是風冷還是水冷的用戶都完全能兼顧到哦~

    雖然是中塔機箱,但是完全兼容ATX主板,丸子的MATX主板放上去顯得非常小巧。

    丸子采用的方案是頂部放置兩個14CM的原廠風扇,前部放360水冷,考慮到丸子不需要釋放14700K最大功耗,因此這樣的散熱就完全足夠了。

    背部有大量的理線孔,方便處女座的用戶理線。

    底部是電源倉與兩個3.5寸機械硬盤位,主板背部還有2個2.5寸SSD硬盤位,這年頭裝滿4個硬盤的人應該不多了吧?丸子也就一條主SSD就夠用了。

    頂部的控制開關、USB、音頻接口有專門進行設計,貫穿的線條內部藏有燈,細節設計做得很到位。

    因為丸子散熱需求不強,所以選玻璃側透版本,如果散熱要求高、或是風冷的用戶建議選擇網孔版本,整體散熱效果會更上一層樓哦

    這是它裝好后放在桌上的樣子,是不是乍一看就很貴的樣子!


    散熱方面丸子選擇了水冷,因為帶屏幕的水冷遠比風冷要好看~

    但看了不少產品,不是圓形就是橫向屏幕,好不容易找到九州風神的冰暴是豎向屏幕的!

    冰暴出廠就把風扇提前安裝在了散熱片上,省去了丸子擰螺絲的時間,很方便。

    冰暴采用的是九州風神自研的第五代水泵陶瓷的馬達與軸心也更加安靜,純銅鏡面的散熱底部出廠就刷好了硅脂, 對丸子這種小菜雞方便+1!

    冰暴屏幕是640*480分辨率的2.8寸LCD屏,是目前水冷屏幕里面分辨率最高的款式了,豎向屏幕與機箱體型契合,看上去更加協調。

    屏幕的顯示效果非常棒,它比表哥自己在用的水冷彩屏明顯高一個等級,而且冰暴水冷頭這個造型設計很國際范,不像一些品牌充滿殺馬特風格、很搭配分形工藝的這款機箱。

    冰暴的電腦端管理軟件也給人大廠風范,沒有其他水冷管理軟件那么土。

    同時這塊屏幕也支持三種顯示模式,除了前面展示的自定義圖片模式外,另一種是上圖的記錄儀模式。

    第三種是情景模式,從我篩選市面屏幕水冷來看,冰暴的顯示效果、UI設計是目前感覺最高級的了。

    在默認不修改任何主板設置的情況下,開啟ADIA64的FPU單烤模式,最大功耗來到214W,此時溫度84°C,風扇噪音略微有一點點吵而已!

    肯定有人問為啥不沖300W試一試了,第一丸子完全不需要,第二丸子覺得增加了約33%的功耗,帶來更大的發熱,性能增加卻并不多,沒必要。

    不信你看R23得分,丸子這個默認狀態210W的14700K多核得分33266,溫度與功耗都很合適,而那些300W的14700k,得分也就36XXX而已,多了10%的極限性能,功耗多了三分一,溫度直沖100°C,沒必要啊!


    電源丸子上的是振華LEADEX七代100W,記得看裝機猿選電源的建議是常用功率的兩倍,丸子雖然現在常用也不到500W,但考慮到表哥的4070Ti淘汰了可以薅過來,上個1000W會更加適合戰未來。

    這款電源也是振華的當家旗艦,金牌全模并通過了intel的ATX3.0認證,采用全日系電容,10年保修也真的是在電源領域最強質保了。

    電源完全符合PCIE5.0規范,兩個8PIN的接口就可以最高支持600W功率輸出,4090也穩穩當當的,當然丸子的6750GRE 10G單8PIN就輕松滿足了。

    針對丸子這種大部分時間看網頁看視頻的用戶,這款電源的自動溫控功能就很實用,在電源后方打開后此功能后,低負載低溫度下,電源風扇會停止轉動,靜音效果+1,晚上如果寫點材料就更是安靜了。

    表哥說我選電源有點摸不著頭腦,850W就妥妥夠我用了,白眼繼續+1,可能他還沒想到我在等著他淘汰的4070...

    顯示器丸子感覺都沒差,就讓表哥推薦,主要需求就是平面設計、剪視頻、做PPT、寫報告、看視頻、玩原神等,表哥就推薦了聯合創新這款27M3U,說是新出的超值款。

    拿到手就感嘆這個可以升降+旋轉180°的底座確實很超值,直接省下買顯示器支架的錢啦!而且以后丸子是有雙屏計劃的,這個直接做豎屏就很方便。

    這款顯示器是4K分辨率,采用MiniLED背光技術,共有576個控光分區,支持HDR1000,而且是有著99%Adobe RGB與99%DCI-P3雙99%色域顯示器,讓丸子這種辦公室+設計+看電影都有需求的雜食型用戶,一臺就都滿足了。

    它也提供了反向的C口65W充電,搭配專門為蘋果MAC調教的M.BOOK色彩模式,可以讓丸子的MacBook Air既能使用它作為擴展顯示器,也能同時為本子充電,一舉兩得啊!

    而且開箱時也看到附帶了三分英文的出廠校驗報告,可三種色域都做了出廠校色不說,且三種色域的△E平均值都小于1,非常厲害啊!

    丸子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覺得這款顯示器表哥推薦得非常合適:

    碼字聊天的時候,調低亮度,字體清晰舒服,圖片顏色純正;

    PS做設計、做PPT的時候,顏色精準不跑偏,準確度一流;

    看B站、看電影、玩原神,P3色域下色彩鮮艷,有一流的娛樂效果。

    而且還帶有光線感應, 能跟手機一樣隨著環境光自動調節屏幕亮度,避免了顯示器亮度過暗或是過亮對眼睛的傷害。

    這最關鍵是價格也不貴,丸子是一千六京東買到的,都沒搞懂公司那些四五千塊的設計師顯示器為啥那么貴,感覺還沒這個用得舒服呀!


    因為丸子是蘋果筆記本跟臺式機混用的雙系統用戶,因此一直都是使用渴創的鍵盤,這是目前所有的鍵盤里對蘋果支持得最好的鍵盤了!

    丸子這款是V6 MAX全尺寸鍵盤,有藍牙、2.4G接收器與數據線連接三種連接方式,丸子主要使用藍牙方式連接,因為多臺設備連接切換很方便,藍牙1為臺式機,藍牙2為MacBook Air,藍牙3連接平板。

    軸體采用的是佳達隆木星軸,用起來順滑度很高,表哥說出廠就潤過的鍵帽就是這種感覺,因為采用Gasket結構,丸子打字的時候感覺比MacBook Air鍵盤舒服太多了。

    丸子最感動的是這個旋鈕,它用旋轉來控制音量大小,需要靜音的話直接按下,平時使用率可太高了!

    鍵帽圓潤的設計讓丸子平時打字感覺非常舒適,PTB注塑的球帽真是打字首選。

    鍵盤最前方一邊是兩個2.4G發射器,分別有A口與C口兩個,C口是非常方便筆記本用戶使用了。

    另一邊是連接方式的切換與不同系統的切換,此外還有數據線接口。

    丸子最早使用渴創鍵盤還是很早的超薄無邊框款式,那時候因為不是全鍵盤,而且在MacBook Air上使用,對一些組合鍵需求較多,而渴創鍵盤支持QMK/VIA開源改鍵,用戶可以設置不同的宏與組合功能,很方便。

    而V6 MAX雖然是全鍵盤了,但是依舊支持開源改鍵的功能,這似乎是渴創的品牌傳統了。

    說實話這年頭質感好、手感好、設計好的全鍵盤真的是太少了,但全鍵盤才是真正的生產力工具呀!V6 MAX就很好的照顧到了生產力用戶的需求。

    鼠標丸子也是選擇了渴創的M3Mini 4K鎂合金版,主要是太喜歡這個鏤空的造型了,設計感強科技感也十足,這似乎也是國產第一款鎂合金的鏤空鼠標了。

    整個機身重64g,用起來重量適中。優秀的人體工學設計讓丸子一上手就有人鼠合一的感覺。

    支持2.4G、藍牙與有線3種連接模式,最高支持4KHz的回報率。硬件上采用原相PAW3395傳感器,提供最高26000DPI,而且內部預設了五檔DPI,能滿足用戶基礎使用的快速切換。

    表哥說這是一款專門為電競玩家設計的產品,但丸子認為優秀的產品都具有向下兼容的特性,丸子玩原神雖然對鼠標要求不高,但做PS與做PPT的時候對鼠標要求可高了,這款產品就完全滿足了使用需求。

    跑分情況

    最后丸子放上跑分情況來看看成果。

    首先是cpuz的跑分,據說這個已經沒啥意義了,看不出實際使用的差異。

    R23多核得分33266,單核得分2151,距離14700K最好的成績36XXX分有一點差距,但這默認配置下得分最高溫度才85°C左右,丸子覺得完全沒問題啦!

    3D MARK的CPU得分情況如上。

    魯大師的得分為226萬分。

    Time Spy得分是12075分。

    Fire Strike得分是接近3萬分。

    實際使用體驗上,丸子無論是用PS做設計、還是用達芬奇剪視頻,又或者玩最高畫質的原神,都覺得流暢無比,非常舒適。

    但表哥對我的搭配就直搖頭,表示亂搭配,難受~~

    不知道各位老師怎么看丸子的搭配情況呀?有沒有啥建議呀,丸子聽勸!

    那這臺丸子組裝的電腦,就等大家的意見了!

    在線等~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