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讀大學的時候,寢室里小伙伴們筆記本品牌中,10臺就有3、5臺是華碩。從1997年開始面向市場推出了自主品牌的個人筆記本電腦,截至目前為止,華碩也已經成為全球前三大消費性筆記本生產商、同時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主板生產廠商。
作為一個“老牌”筆記本制造商,華碩的筆記本產線非常全,從低端入門到高端旗艦機型一應俱全,所以在自己的室友中大家選擇各種級別、配置的筆記本,都會把華碩作為首選品牌之一。
其實個人PC產品在如今已經屬于“夕陽產業”,但即便如此這個市場也是巨大的。前幾年,因為蘋果MacBook系列的沖擊,微軟喪失了很多市場份額,大部分用戶包括我自己在內也轉投了Mac OS陣營。直到Win 10誕生,Windows UI在經歷Win8等一系列更新,變得越來越適合觸控操作,而“變形本”的硬件工藝已經開始不輸MacBook后,我開始重新接觸Windows PC機。
9月20日,華碩在北京召開“2016年新品發布會”。會上華碩把自家筆記本陣營進行了更新。而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一款筆記本產品——華碩靈煥3,第一眼就讓我感覺到了什么叫做“堅固而不失輕盈”。
輕薄便攜,筆記本原來可以這么玩
其實從Windows 8開始,市面上除了普通的筆記本之外就開始多了一個新品類:二合一筆記本,我們也稱之為“變形本”。
得益于Windows系統軟件層面對觸控的支持,幾乎所有的PC廠商都開始著手做帶觸屏功能的筆記本電腦。不少人從Mac轉投Windows陣營,這絕對算得上是一個重要原因。
這一次華碩推出的靈煥3,主打變形本的概念,整個電腦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平板電腦。靈煥3的包裝盒不同于常規的紙質包裝,它在表面覆蓋了一層仿膚質的涂層,包裝盒整體觸感更加細膩,給人的感覺也很高端。
Transformer這個單詞相信大家并不會陌生,有一部同名的電影在中國被譯作“變形金剛”。而靈煥3的英文名,也正好預示著這款筆記本電腦是目前時下最熱的“變形本”,擁有多種形態。
靈煥3整機只有6.9mm的機身厚度,讓這個搭載Windows系統的筆記本電腦在很多Android系統的平板電腦中間,都顯得非常纖薄。超薄的機身帶來的好處不少,最大的莫過于便攜性了。華碩靈煥3筆電可以很輕松的插進日常使用的雙肩包內,再配合裸機不到700g的凈重,平時上下班、上下學背著完全不是負擔。當然,如果你不喜歡背包,那么和書本、文件疊放在一起,光用手拿著也不是累贅。
金屬同心,華碩家族血統的延續
也許是微軟太過于“強勢”,所以在系統層面上,各家廠商并不能像做安卓手機一樣,對系統進行深度的個性化定制。也就是說,基本上只要是搭載微軟Windows系統的電腦,UI界面基本上是長一樣的,即便系統內有些廠商定制的軟件,也并沒有從系統底層進行修改。所以PC制造商只能從硬件方面謀求差異化,而最關鍵的點就在產品硬件的外觀設計上。
設計與做工,個人認為恰恰是華碩靈煥3展現的最棒的兩個方面。靈煥3采用了整塊鋁合金板,打造了一個極簡的金屬機身。機身的四個角采用了圓潤的包角設計,手感舒適;而機身邊緣則使用了CNC鉆石邊緣切割工藝處理,切出來的倒角拋光面把金屬原本的質感展現得淋漓盡致。一圓一方,一柔一剛,整部華碩靈煥3的機身,把中國古老傳統思想也灌輸有方。
當第一眼看到華碩靈煥3背部樣子的時候,喜歡攝影的朋友一定會聯想到晴天夜空拍攝的“星軌”。華碩近年來的產品有個設計上的特色,就是“同心圓”紋理。無論是手機、筆記本電腦,還是華碩最近主打的變形本,幾乎在機身上都可以發現同心圓的設計。
在靈煥3的背面中心,用亮面金屬印上了凹凸有致的“ASUS”字樣,而以這個Logo為圓心,向整個筆記本四周發散開了無數個同心圓,進一步把靈煥3金屬機身的特質散發出來。其實這種金屬發絲同心圓工藝,也的確給華碩增添了一種外觀標簽,讓華碩產品的辨識度增加不少。在這個Windows系統無法深度個性化定制的今天,外觀辨識度的增加無異于讓自家的產品鶴立雞群、與眾不同。
靈煥3目前總共有兩款配色:一是科技質感非常強烈的鈦灰色,正面為黑色面板,外觀非常酷,尤其適合男生;二是制作工藝復雜的冰柱金,正面為白色面板,偏向小清新風格。雖然筆者拿到的靈煥3是冰柱金,但是個人還是更喜歡鈦灰色,畢竟整個屏幕的正面是黑色,在熄屏狀態下一體化效果非常強。
高屏占比,一款討眼睛喜歡的平板筆電
即便冰柱金在熄屏狀態下,白色面板和黑色屏幕的差異會非常明顯。但反過來想,這也恰恰很好的展現了華碩靈煥3高屏占比的出色特性。
華碩靈煥3采用了一塊12.6英寸的屏幕,屏寬比為16:9,支持十點觸控,而整部設備正面的面積約為303 x 202 mm。這樣一算,整個屏幕的屏占比已經高達80%以上。
很多人問,為什么不能做到90%甚至更多?其實華碩靈煥3,我更愿意把它看做一款手持設備,畢竟我們使用這款筆電更多的是在其平板形態下。這種情況下,需要我們雙手握持,所以華碩靈煥3刻意的在兩個寬邊上留下了一指寬度的邊緣。其實科技并不需要什么都做到極致,真正的科技,應該讓人感覺到無比的舒適。
在擁有了高屏占比后,華碩靈煥3的這塊屏還通過顯示效果,讓使用者眼前一亮。靈煥3 12.6英寸的屏幕,分辨率高達2880 x 1920(3K) ,275ppi的像素密度讓整塊屏幕看上去非常細膩。隨同121% 的 sRGB 色域和 85% 的 NTSC 色域,還原最完美、最真實的色彩。似乎華碩對自己的技術還是很有自信,所以開機后屏幕的壁紙就采用了非常鮮艷的顏色,即便肉眼看過去也能感覺到細膩、出色的色彩震撼。
而作為便攜性極佳的平板筆電,免不了日常出門在外使用。華碩靈煥3的屏幕亮度最高能達到450nit,即便在光線很強的環境下,依然能輕松閱讀瀏覽屏幕內的內容信息。而基于華碩自家研發的ASUS Tru2Life Video技術,能根據環境動態調節屏幕內的對比度、銳度、飽和等信息,讓屏幕呈現更加生動。
優質拓展,接口少功能一個都不少
正如華碩靈煥3極簡的背面一樣,這款筆記本的邊框開口也沒有太多,和傳統筆電相比,變形本更像平板電腦。
靈煥3居然有指紋識別?之前自己也一直好奇,為什么靈煥3的電源按鍵被設置成凹槽式而不是凸起的。使用靈煥3之后發現,原來這枚電源鍵內集成了指紋識別按鍵!其實,華碩很早就將指紋識別技術引進到筆電上,之前機型的指紋識別鍵大多都放在觸控板上,而這一次集成在電源鍵內,使點亮屏幕和解鎖兩個步驟合為一步,讓用戶進入系統不僅僅快,還提升了安全性。
指紋識別開啟的步驟也很簡單:
1、點擊設置—選擇“賬戶”
2、依次設置進入系統密碼、PIN碼、開啟指紋
3、將手指反復在指紋識別按鍵上掃描成功即可
在靈煥3的左右兩側邊框上,分別設置了2個揚聲器(共4個)。這4個揚聲器均采用了哈曼卡頓(Harman kardon)的音效系統,能營造出極為立體感的聲場。無論是使用靈煥3看電影電視劇,或者是用來聽音樂,效果都非常震撼。再加上華碩自身獨有的 SonicMaster 美聲大師技術,以及五種可自定義音效環境的華碩 AudioWizard 音頻軟件,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為靈煥3提升絕佳了聽覺感官。所以,靈煥3用來日常作為看片追劇的主力平板,絕對是極好的。
在華碩靈煥3底部邊框上有一排金屬觸點,并且邊框附有磁鐵吸力。這個設計其實是為了配合一款外接鍵盤皮套而準備的。
雖然定義為變形影音本,但是華碩靈煥3的實質還是筆記本電腦。之所以選擇使用Windows系統的筆記本,相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平臺上能完成很多生產力任務,例如文檔編輯、郵件發送等。而如果僅僅使用電腦內置的虛擬鍵盤,會占據整個屏幕內很大的位置,這樣工作的效率其實是極低的。所以很多人都會連接一個外接鼠標和藍牙鍵盤。
如果你購買靈煥3,華碩會為你配備一款專用的翻蓋鍵盤皮套,通過吸附即可和靈煥3連接。而翻蓋皮套內的鍵盤可以作為強有力的生產力工具,幫助我們更合理的使用筆記本電腦處理日常的一些工作事務。其實在雙手需要使用鍵盤打字的時候,我們很希望能讓顯示屏處于一個非常舒適的折角角度,這樣工作起來才會事半功倍。這款鍵盤皮套本身可以在折疊支撐整個靈煥3機身,穩定性極佳。
蘋果最近更新的Macbook Pro系列最大的槽點莫過于把鍵盤的鍵程縮短了。鍵程一短,用鍵盤打字的手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如果你習慣了使用機械鍵盤,那么那種短鍵程的鍵盤你簡直就不能忍。華碩靈煥3的這個皮套鍵盤鍵程為1.4mm,并且采用了全尺寸設計,鍵位之間的間隙非常標準,所以打字時候的手感還是不錯的,基本不用擔心會像蘋果的那種感覺一樣。當然,由于這個鍵盤是集成在皮套內的,手感自然和機械鍵盤無法比。更重要的是,這款鍵盤居然支持了背光燈,即便在夜晚使用也可以清晰可見,著實良心。
在鍵盤的底下,華碩還增加了一個玻璃材質的觸控板,用于模擬鼠標操作。Win10內結合觸控板衍生出了很多手勢快捷操作,使用這個觸控板,靈煥3很多需要使用鼠標的操作會異常簡單。
神奇的USB C接口
最早接觸USB Type C還是在手機上,一些廠商為了不讓大家每次充電都考慮數據線正反的問題,引進了USB C接口。而在電腦上首先使用這個接口進行充電的,應該是蘋果12英寸的MacBook。
USB C接口體積小、易拔插,功能也多。靈煥3同樣采用了USB C接口作為設備的充電接口,并且配備了最大功率為45w的電源適配器。通過USB C接口為華碩靈煥3充電,大約50分鐘就可以充至60%的電量,而這些電量也完全能滿足日常使用需求。在USB C接口旁還有個指示燈,用于充電及電量提示。
這枚USB C接口不僅僅用于充電,還可以配合華碩的拓展塢連接各種外置設備。同時,這個接口支持USB 3.1 Gen 2的設備,理論上傳輸速度高達約20Gbps。
主流配置,居然可以玩守望先鋒
靈煥3搭載了一枚第7代Intel 酷睿m處理器。酷睿m系列的處理器,之前用在蘋果MacBook、小米筆記本等筆電產品中,性能一般,但足以處理日常事務,而期最大的優點就是低功耗。這枚處理器無論是發熱量還是耗電量方面,可以說都是移動處理器芯片中的佼佼者,所以在靈煥3上無需配備風扇。
通過魯大師跑分軟件也可以看到,模擬日常觀影3D狀態,整個處理器的溫度維持在40℃左右,并沒有飆高,屬于正常范圍。
個人愿意把靈煥3定義為影音娛樂本,因為其屏幕和揚聲器的突出決定了這款變形本在視聽方面會有很好的表現。但是如果要用它玩游戲呢?筆者嘗試了下載戰網平臺,測試其中兩個游戲:爐石傳說和守望先鋒來測試一下。
運行爐石傳說,靈煥3基本沒有什么壓力,畢竟這款風靡全球的卡牌游戲早已適配iOS和Android設備,移動設備都能搞定,一款Windows設備怎能不行?但領筆者驚訝的是,靈煥3居然可以跑動守望先鋒這樣大型的FPS網游,雖然說整個畫面顯示效果降至最低,玩時也有些許卡頓,但是已經超乎了自己所想,第一把上來還拿了全場最佳。
總結,贏在生產力的變形本
相比iPad Pro,靈煥3的最大優勢就是Win10系統加上配套的外接組件,帶來的絕佳生產力體驗。套上鍵盤皮套,靈煥3就從平板變成了筆記本,可以處理一切能在PC機上操作的任務。
同時,靈煥3配備了一塊視覺感官絕佳的IPS屏,再加上4個高保真揚聲器,作為影音娛樂使用也非常優秀。
作為變形本,靈煥3的CPU方面的配置確實不算頂級。但是整體下來,這款筆電的綜合素質非常不錯,如果你是一個小白領,日常會需要處理一些工作文件,而平時也喜歡看電視劇、玩玩休閑游戲的話,靈煥3絕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做一個平板不難?如果你認為只要找家芯片方案公司提供主板以及配件,再定制一批模具,把部件放在模具里印上logo........這種方式制造出來的平板價格往往較低,可惜常被稱為“貼牌產品”。你知道嗎?一款受人關注的高端平板,絕不可能采用以上方式生產,其設計制造全過程,比想象中的難!不信?來看。
PS:近期,我們有幸采訪到一位經驗豐富的硬件研發負責人,并探討了高端平板硬件背后從設計到制造的艱辛歷程,滿滿的收獲。
第一步:確定平板設計思路
請假設你是一位硬件團隊負責人,公司領導下令你來負責研發一款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平板,半年內上市,然后就瀟灑的走了。時間緊迫,你需要馬上組織團隊開N次會議,確定接口按鍵的種類、擺放位置以及屏幕尺寸等參數,很重要的一點是確定處理器的型號,因為這直接決定產品的性能以及關注度。
當決定了接口種類,按鍵位置,屏幕尺寸等參數時,便可以大體對機器的外觀有了概念上的認知。不過還有一個重要環節,添加一個讓人一眼就能認出來的標志性設計。像iPad的home鍵,華碩變形平板的鍵盤底座以及Surface的Kickstand。盡管這不是必要的一部,但如果你做的是一款高端平板,這一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步:把思路交給設計團隊,讓概念有了輪廓
你負責的平板目前已經確定配備了實用的接口以及性能強悍的芯片。但它們之間是否會出現兼容問題呢?由于你不是專攻電子電路方面的人才,所以你并不知道答案。
這時候你需要拜托電子工程團隊對這個概念設計進行初步評估,從而發現設計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例如高主頻處理器的ISP無法帶動超高像素攝像頭;又或者你準備設計一款超薄平板,但如果配備標準USB接口便失去了便攜性優勢,如何取舍將不斷考驗你的決策能力。
經過不斷地優化與無奈妥協,當電子工程團隊覺得這套配置差不多行得通了,接下來你便可以把思路描述給設計團隊,讓他們來規劃產品外觀。他們會用一周到半個月的時間為你提供多個符合要求的設計方案。這些方案圖紙會詳細設計機身外觀每一處細節的尺寸,并充分區分不同材質,不同配色以及不同紋理所帶來的感官體驗。
假如你不對設計團隊天馬行空的設計方案加以干涉,設計團隊會創造出很多僅僅能夠停留在概念上的方案。比如金屬外殼雖好,但會屏蔽Wi-Fi信號;接口集中在一側可以增加產品設計感,但卻降低了結構強度。所以你需要讓設計團隊與電子工程團隊進行密切溝通,以防最終的設計方案無法實際應用。
第三步:內部結構設計
當你花了將近一個多月終于將產品參數以及外觀確定下來,盡管拿到了機身模型,但它沒有功能,不存在任何元件,接著你需要探訪機械結構團隊來完善內部結構。
機械結構團隊的任務是合理分布各個元件所在的位置,并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前提下保證機身結構強度。但事情絕不可能完美的進行,要知道現在你還沒有確定配件提供商時,只能大致規劃出內部元件的形狀以及擺放位置。
此時,電子工程團隊也沒有閑著,他們已經開始設計連接各個芯片以及功能部件的電路,并將這個復雜的電路按照機械團隊所限定的形狀設計成主板,假如任何一方覺得對方的設計不能滿足自己,那么就又是一個爭吵妥協循環并最終找到解決辦法的過程。
很顯然,在這一環節,機械結構團隊將獲得你的重視。但別指望他們會像得到皇上侍寢的妃子一樣高興,因為在他們的工作中,除了設計機器的內部構造外,還要評估產品量產后的物料成本,加工方式、生產良率及困難度問題,并著手解決。假如任何一個問題得不到處理,那么工作將重回原點。而此時你已經浪費了兩個多月。
保證產品的結構強度是機械結構團隊非常重要的任務,這是產品品質的象征。目前高端產品為了提升機身結構強度會采用兩種設計,分別是一體成型機身設計與內置防滾架設計。通常前者的生產成本更高,結構更復雜;后者雖然成本低,但不容易把產品做薄。
你會為二者的取舍而糾結,不過你的機械結構工程師更糾結,因為不管哪一種結構,他們都需要為了減小機身重量盡可能減少用料,還不能破壞結構強度。所以在很多產品內部,我們能看到坑坑洼洼的地方,那部分材料很可能是工程師抓耳撓腮好久才決定去掉的。
第四步:挑選元器件
內部結構大體上設計完了,你滿懷激動心情走出工作室,腦子正在飛快的思索下面幾個問題:配備哪家元器件可以在產品有限的空間里提供最好的體驗呢?是否要采用自己公司設計的元器件呢?如何把元器件采購成本控制在規定的范圍內呢?
其實在前文中,我們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如果你是一家像蘋果,三星這種擁有自行設計芯片,感光元件等核心零部件能力的廠商。那么在產品開發前,你便要向相應團隊提出你的配件性能需求,或者直接選擇他們的某款產品。這會為你節約不少成本,如果不然,你則需要探訪第三方廠商,去尋找最佳貨源。
一般而言,對于機內元器件的選擇你會貨比三家,看看哪家的產品最適合你。例如揚聲器,當你手里拿到了多個廠商提供的十幾種揚聲器,然后需要為它們搭配合適的解碼芯片,并用專業測試設備一一去了解它們的音頻曲線,找到最出色的發聲單元。還不算完,你還要拜托音頻廠商為你的產品定制形狀合適的發聲單元,并確保其在有限的機內空間足夠大,帶來更出色的低頻效果。
平板對攝像頭的需求并不高,你完全可以找一家國內的傳感器廠商提供一套成本較低的攝像頭組件。但假如你對細節有極致追求,那么或許會按照下面這套工序來定制攝像頭。
攝像頭有兩部分組成,分別是底層的感光元件與鏡片組,并通過外殼封裝在一起。想要擁有出色的成像質量,你需要找到像索尼這樣專門制作感光元件的大廠來提供感光元件,但他們的鏡片組或許不能令你滿意,所以你需要找一個擁有豐富鏡頭制造技術的廠商提供擁有更多鍍膜的鏡片,最后再找一家出色的封裝廠商將感光元件與鏡片封裝在一起,最好還能提供出色的對焦性能,那么你的產品便可以擁有旗艦級拍照性能力了,當然還有一個前提是產品的ISP(圖像處理器)足夠優秀。
還有一些其它零部件的選擇也會如上這般折磨你,比如電池。首先,容量要盡可能大,但不能高于9000mAH,不然你的產品就沒法空運送貨;其次,你要保證它足夠薄,從而降低產品厚度,但也不能太薄,不然會降低放電效能;另外,還要滿足銷售國苛刻的產品質量指標,例如我國的3C認證,歐洲的CE認證等。
屏幕,你似乎除了日系以及韓系的著名品牌外,其他估計入不了你的法眼。因為目前先進的平板屏幕技術幾乎都掌握在它們手里。在這些廠商中,無疑三星的AMOLED屏是表現最出色技術成熟度最高,它可以做到更薄,色域最廣,功耗與亮度也讓人滿意。但除非你打造的是下一代TabS平板,否則你幾乎不可能拿到貨源。那么其它家的高端屏幕相差就不會太多了(個人觀點)。要選擇的話,最好擁有和蘋果一樣的in-cell全貼合(全貼合技術中可以將屏幕做的更薄)屏幕技術,時下流行的負液晶面板,背光亮度高于400尼特以上,再用上最新的康寧四代大猩猩玻璃,涂上抗反射涂層,那么你的產品也將有一塊出類拔萃的屏幕(在不考慮成本的前提下)。
第五步:打造主板,解決零部件契合問題
挑選了出色的配件,你滿心歡喜回到公司,打算盡快進入到生產工程樣機環節。你或許還沒意識到,接下來將會有種種新問題等待著你,而距離產品發布時間只剩不到兩個月了。你迅速來到電子工程團隊。他們正等待測試所有零部件能否正常工作。然而目前產品的主板還停留在設計圖紙中。所以你接下來需要立刻聯系代工廠為你代工主板。
在代工廠中,生產主板的車間叫SMT(表面貼裝技術)車間,這里有好多價值連城的機器組成一道生產線。這里絕對是工廠中自動化水平最高的車間,因為所有生產主板的工序都需要它們來完成。不過生產主板的第一步必須由人負責,人們需要對機器進行編程,教給機器該怎么做。然后機器便開始以流水線方式運作,先生產PCB(印刷電路板),然后在PCB上貼裝芯片等元件,接著進行回流焊固定原件,之后清洗主板。有些廠商還會對芯片邊角進行人為點膠固定,另芯片更穩定的呆在主板上。最后的工序是植入系統與檢測功能環節,如果有問題則會有專人進行返修,沒有問題便是主板成品。
植入了系統的主板有了,你立刻拿著它來到結構工程團隊,把主板放進已經做好的機身結構中看看合不合適。但你或許會發現主板因為各種原因無法與模具匹配,有可能長度稍長了一點,也可能集成在主板上的接口與模具開口不對位等,所以你需要改善主板布局,甚至設計多塊子板來保證與機身的契合。
主板契合只是開始,接下來還要把屏幕,揚聲器等零部件裝入機器。它們同樣會與機身存在這樣那樣的契合問題,解決掉它們并能夠保證正常工作之后,恭喜,你面前終于是一臺功能完整的平板成品了。但你還需要對其外觀和細節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并制造一臺又一臺工程樣機,最終將產品磨合到完美狀態。此時你的產品還有不到一個月便會上市。
第六步:工廠規模量產
經歷了千辛萬苦,你的平板終于有了滿意的外觀,強悍的配置以及出色的品質,但工作還沒有結束。你需要利用距離產品發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泡在代工廠中,為大規模量產出謀劃策。
對于量產,你需要解決生產良率與生產效率這兩個最重要的問題。良率問題只有不斷修正產品制造工藝才能解決。而生產效率可以通過一些竅門來提升,如想要將一塊金屬原材料加工成防滾架,單純采用CNC機床加工,需要一到兩個小時,成本非常高。而如果通過熔鑄方式將它們的外形輪廓勾勒出來,再用CNC機床打磨細節,則可以加快生產效率,并降低成本。
最后,你來到產品的組裝車間,在這里會有很多工人以及設備來讓一個個零部件最終合體成為一臺嶄新的市售平板。如何合理科學的分配每個工人或者機器的工作流程,使生產成為一個連貫的流水線,是你接下來需要不斷探索完善的......
看著一臺臺量產機走下生產線,你終于可以長舒一口氣,睡一個安穩覺了。
6個月后的一天,你們公司在一家豪華酒店召開盛大的發布會。你坐在舞臺下面,看著公司CEO充滿自信的向全世界推廣你打造的平板電腦,介紹它優秀的外觀設計,出色的性能及穩定性。當最后公布價格的一剎那,全場歡呼,你也同現場觀眾一起起立鼓掌,你會情不自禁的望向周圍的設計團隊,電子工程團隊,機械結構團隊以及軟件團隊的兄弟們,彼此相視的眼神傳達著一個意思:我們成功了!
聲明:本文內容為作者通過采訪硬件工程師以及調查大量資料而攥寫出來,但不具備普適性,僅作參考。
WQHD屏幕是亮點回頂部
【PConline 單機評測】每年年初的美國CES國際消費性電子展覽都是全世界廠商聚集的盛會,他們會把自己最新最棒的產品展示在全世界消費者的面前。作為主角,華碩依然準時出席了今年的展會,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他們最新的筆記本產品Transformer Book Chi系列2合1變形本。
華碩Transformer Book Chi擁有T1和T3兩個版本的產品,二者在尺寸以及配置方面均有很大不同,本次來到評測室的產品是Transformer Book T3 Chi。“Chi‘氣’的內蘊,不僅指輕盈如空氣,更代表著力量與能量的匯聚。”如施崇棠先生所講,華碩T3 Chi正是這樣一款便攜且多用途的2合1的產品,它也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而誕生的。
■ 華碩Transformer Book T3 Chi:WQHD屏幕是亮點
華碩T3 Chi 2合1變形本的頂蓋部分采用了金屬材質并輔以噴砂工藝打造,觸感細膩且不易脫手,邊框四周還采用了鉆石切邊無縫工藝設計,看似鋒利的邊緣圓潤無比,完全不用擔心皮膚會被劃傷,反而讓T3 Chi在亮光下更加奪目。ASUS的標志性Logo仍然被放在正中的位置上。
華碩T3 Chi采用了一塊12.5英寸的顯示屏,分辨率達到了WQHD的2560×1440,72%NTSC的廣色域和235PPI都足夠優秀,非常接近視網膜屏的水準。相比之下人氣最旺的MacBook Air也要遜色不少,1440×900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日常需求,而華碩T3 Chi的超廣角屏幕畫質清晰細膩,可以為用戶帶來更棒的色彩效果以及視覺體驗。
除了在屏幕方面表現出色外,華碩T3 Chi在厚度以及重量這些物理參數方面也有著非常不錯的表現。華碩T3 Chi 2合1變形本由平板和藍牙鍵盤兩部分組成,平板部分厚度僅為7.6mm,重量為0.714kg。搭配上藍牙鍵盤之后,整機厚度為16.5mm,這也要比蘋果MacBook Air的17mm要薄一些,旅行重量為1.561kg。華碩T3 Chi不但輕薄便攜,同時還擁有更多的使用方式。
2平板太薄 接口設置捉襟見肘回頂部
■ 華碩Transformer Book T3 Chi:平板太薄 接口設置捉襟見肘
華碩T3 Chi的平板部分只有7.6mm,這樣的厚度就決定了它不可能擁有太豐富的接口和按鈕設置。在平板的左上部分,可以看到有電源開關、音量調節按鈕以及Home按鍵,在手持使用的使用這些按鍵的位置還是比較合適的。
華碩T3 Chi在左側底角設置有一個電源插口,右側底角設置有耳機麥克風復合接口、Micro HDMI以及USB 3.0 Micro-B。USB 3.0 Micro-B不同于常規的USB3.0接口,所以一般的USB接口是無法匹配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華碩T3 Chi隨機附贈了一條USB轉接線,這也是輕薄型產品在設計方面必須要妥協的一個方面。在機身底部不起眼兒的地方我們還發現了一個Micro SD讀卡器插槽。
3藍牙鍵盤磁力吸附插槽更穩固回頂部
■ 華碩Transformer Book T3 Chi:藍牙鍵盤與筆記本設定相仿 磁力吸附插槽更穩固
華碩T3 Chi配有一個藍牙鍵盤,它在設計、配色等方面與平板部分相近,同樣采用了金屬材質以及噴砂工藝打造,邊緣處還采用了鉆石切邊無縫工藝設計。鍵盤部分采用了下沉式的設計方式,巧克力的鍵帽面積較為適中,鍵程一般但回彈力不錯。在鍵盤區左上角是藍牙的開關、藍牙指示燈以及充電指示燈,在鍵盤底座的左側有一個Micro USB插口,它可以為藍牙鍵盤進行充電。
華碩T3 Chi的藍牙鍵盤并沒有為平板部分充電的功能,它們是以插槽的形式進行連接,磁力吸附的設定讓二者組合更加穩固,藍牙鍵盤底座的配重也非常不錯。
華碩T3Chi可拆分2合1變形本可以提供兩種不同的使用方式,除了傳統辦公使用的筆記本形態外,將屏幕從藍牙鍵盤上取下,T3 Chi瞬間可以變身為一臺平板電腦,僅需要瀏覽或者娛樂時就可以擺脫鍵盤所帶來的束縛,同時輕薄的機身也不會給用戶帶來任何負擔。
4溫控優秀 性能端表現良好回頂部
■ 華碩Transformer Book T3 Chi:溫控優秀 性能端表現良好
極限測試:
我們使用Furmark拷機軟件對華碩Transformer Book T3 Chi進行極限測試,Furmark會將整機的兩大發熱部件CPU與顯卡全運轉起來,運行60分鐘后溫度會上到一個極限的高度,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加直觀的看出每臺機子在運行時的散熱情況,我們還使用了FLUKE紅外熱成像儀,分別觀察各個位置的溫度升溫情況。
坊間傳聞酷睿M在功耗以及發熱量方面的控制非常不錯,那么到底有著怎樣的表現呢?通過極限拷機的散熱測試后,我們看到華碩T3 Chi平板部分的最高溫度僅為41.7℃,或許有的朋友會質疑,這個溫度還不夠高嗎?如果這是一臺傳統的筆記本,那么你可以說這溫度略高,但是這是一塊7.6mm厚的平板,在極限拷機的情況下這樣的溫控表現還高嗎?
同樣,華碩T3 Chi平板部分背部的最高溫度為41.1℃,如果平時正常使用的話,溫度表現肯定會非常不錯,這樣的表現同樣證明了酷睿M的發熱量確實不大。
基準測試
■ PConline 評測室總結
Transformer Book T3 Chi是2015年華碩為消費者帶來的新品之一,作為可拆分筆記本的領軍者,T3 Chi在T300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一款更驚艷的產品就此誕生。華碩Transformer Book T3 Chi 2合1變形本除了擁有多種的使用方式外,這一次還將屏幕做了巨大的升級,2560×1440分辨率的WQHD顯示屏帶來了72%NTSC的廣色域和235PPI,這些數據非常接近視網膜屏的水準,為用戶帶來了更棒的視覺體驗。除此之外,華碩T3 Chi在做工方面仍然一絲不茍,鉆石切邊無縫工藝設計的邊框令整機在美觀程度上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