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的鈦度科技,與眾不同的產品,這就是"人皇"李曉峰的團隊最新發布的一款游戲音箱——幻動精靈Q1。
Q1整機采用比較沉穩的深黑配色,鋼琴烤漆機身,結構比較小巧,很符合"精靈"這個名字,長寬高分別是310mm,65mm和70mm,可以放置在桌面的任意位置,既可以高調地展示出來,也可以低調地隱藏在某個角度,不喧賓奪主,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適配性比較高。
正面是一個全尺寸的金屬出音網,左右兩邊內置了52mm*5W*2的雙喇叭發聲單元,擁有90mm*45mm獨立大振膜,低音渾厚,聲音清澈飽滿且穿透力極強,低音炮的感覺非常強烈。
這兩個大喇叭配合無阻音的金屬網,構成了Q1音箱的靈魂所在,雖然看不見,但是可以聽得見,鈦度的音箱團隊對Q1的專業調教在你打開高品質音樂或游戲的時候立刻就能體會到。不知道是不是潛意識作祟,我總覺得Q1的音效打游戲特別贊,大概就是與身俱來的游戲基因。
一體成型的金屬出音網背后,除了喇叭,還有12顆高亮RGB燈珠,帶來了RGB律動音效,這也是為什么叫它"幻動精靈"的原因所在。隨著音樂的節拍,呼吸燈打造出多彩的極光,線性且柔和的律動模式給音樂注入了靈魂,也增強了音樂與用戶的互動感,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能把人帶入到音樂的世界中,感覺非常舒服。
幻動精靈Q1除了對音樂有獨到見解,在硬件配置上的兼容性也很有誠意,標配3.5mm和USB插頭,家里所有的設備都能適配,電腦、手機、電視、平板,接上之后,音質立馬提升好幾個數量級。
三個實體按鍵分別是音量加減和開關機鍵,長按開關機,單擊暫停或播放,雙擊燈光切換,三擊切換藍牙和AUX模式,可以盲操作,非常實用。
值得一提的是,幻動精靈Q1的燈光模式可以關閉,可有單色燈、節奏燈和流水燈三種模式,我個人最喜歡節奏模式,互動感最強,真的像給音樂注入了靈魂,成了一個小精靈。
有顏值,有可玩性,既能有線,又有藍牙,音質好,互動強,幻動精靈Q1這樣的音箱絕對是個人桌面的最佳擺件之一,而且又是鈦度科技大廠出品,有什么理由不趕緊入手呢?
狗除了做音樂播放器,想不到還做音頻硬件,最近酷狗出的一款音響賣得還挺火,這款音響名字叫PANDORA(潘多拉)互聯網藍牙音響。
它的包裝和機身一樣極簡素雅:白色打底正面居中印著音響渲染圖和PANDORA字樣。側面和背面是一些產品介紹和二維碼。
打開包裝映入眼簾就是潘多拉音響,體積比渲染圖大一些。正面錯落有致的銀色鏤空,看似冰冷有金屬質感,實際是舒適的工程塑料和細磨砂工藝。其余部分多為純白。
音響頂部的操作鍵,中間K字是電源開關,四周順時針環繞的依次是WiFi鍵、音量+、藍牙鍵以及音量-。不同的工作狀態會有不同的LED指示燈指示,用戶一目了然。
取出音響主體便能看到Kugou潘多拉的配件,有:說明書、電源線和遙控器,符合上文說到極簡的設計理念。電源線的使用非常簡單,就是直接插入到音響底部AC 220V的位置。
音源插座隔壁還有個AUX in的插孔,可以通過3.5音頻轉接線提供有線的輸入聲道。比如連接電視或者電腦。
音響背面上方的凹槽,猜猜是做什么用的?是一個提手!潘多拉音響本身還是比較沉的,有了這個提手,移動位置的時候就方便多啦,很貼心。
背面下方正中間,就是一個二維碼,微信掃一掃,關注下酷狗公眾號,即可給音響連上wifi,獲得獨立聯網播放的功能,算是對傳統藍牙的補充。
底部兩邊各有一個防滑墊,考慮周到。一些參數信息也放到了音響的底部,這個位置就不會產生突兀感,我很欣賞。機身整體清爽、極簡,又不失必要信息。
回顧酷狗潘多拉音響的外觀。正面的金屬感強,有濃郁的現代科技感、家居感,特別適合現在的大多數家庭的現代裝修風格。放在超薄智能電視旁邊,或是放在餐廳木質餐桌上,房間靠枕旁,都是美麗的裝飾品。
遙控器上的導航鍵和機身頂部那個,是一脈相承的。菱形的感覺和整個機身的設計也是相互輝映,有音量加減、開關機鍵K(長按開關機、短按暫停播放)、WIFI、藍牙功能鍵。操作更加細化。
傳統音響是通過外接音源,比如cd、電視等,藍牙音響可以無線接入手機,通過藍牙傳輸。以上這兩種方式酷狗潘多拉都支持。
比較奇特的是它還開辟了第三、第四種方式:wifi和DLNA。DLNA模式是除藍牙外另一種無線連接手機的模式,手機和音響共同連接到同一個局域網下,就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傳輸音頻信號。
這種方式有點類似手機和電視之間的投屏,但與音響之間“投”的只是音頻。聲源就是手機里的音樂文件。與藍牙最大的區別是控制范圍。通常藍牙傳輸距離在10米內最佳,而DLNA靠wifi,距離就遠多了,遇到墻的衰減也小。如果家中路由位置合理,幾百平米都可隨處操作。
再說說wifi。以前也用過類似產品,海量音頻資源存在云端,隨時調取。比如:音樂、評書、脫口秀,有個的還和蜻蜓等合作。酷狗潘多拉則更像電臺。
遙控器上分9個頻道(如上圖),因為也沒屏幕,所以你無法完成點播,只能先選擇類型,再一首一首換。不過可以把喜歡的歌收藏起來,下次直接聽收藏夾,還算精準吧。
要使用微信端,必須保證手機和音響鏈接相同的wifi。功能基本和遙控器相似,但是多了一個顯示歌詞功能,收藏啊、切歌、音量等更為直觀。還有個更厲害的就是調控音效。
酷狗潘多拉音響的理論功率達到了36W,在藍牙音響當中這個功率水平算比較高的了。功率代表著音響能夠發出的音量,潘多拉要覆蓋一個大客廳毫無壓力。
采用兩個2.75英寸的全頻單元,信噪比≥85dB、靈敏度95dB,實際效果要由于一般的平板電視。音量比較大,低音出色,不破音。
令人欣喜之處,WiFi模式經過音箱內部DAC的處理,聲音質感又發生了一點變化,聲音醇厚得多,人聲方面會更加突出。整體依舊是那種大動態大聲場的感覺,中頻突出,聲音變得更立體感。
有線模式最能考驗音響的硬水準,因為直接用3.5mm接線驅動,聲底是什么水平在這個模式下一聽就知道了。前端采用樂之邦的06MX聲卡,推力足夠,聲底平衡,家庭環境聽很好。
點評:酷狗潘多拉有不錯的顏值,適合多數家居環境。多種接駁方式,巧妙靈活。通過聯網獲取海量資源,可收藏定制。音質也令人滿意。無需下載APP,操作簡單。如果能增加屏顯功能和內置電池就更好了。
是Circaboy,近期搞了個電競桌面,最關鍵的桌子搞定之后,我就開始想著音箱部分了,考慮到我目前的播放設備比較多,并且扔在桌面上不動彈,所以我得選一個同時支持有線和藍牙的音箱,還得音質好,還得占地面積小,挑來挑去,最后選中了惠威OS10桌面有線藍牙音箱二合一產品。
選惠威的OS10,就是因為它大概是千元以內我能選到的最好的音箱了,不要跟我說二手音箱,那個我玩不起。
目前我手里滿足我聽歌儀式感的設備就是巫1900唱片機,晚上沐浴焚香之后,把我最喜歡的唱片拿出來,放上唱片機,然后等著它吱呀吱呀轉起來,爾后來自很久以前被固化在膠片里的聲音,就通過惠威OS10的4英寸高保真音箱播放出來。
惠威OS10藍牙有源音箱的外觀設計就與我的唱片機非常匹配,整機前面板采用啞光黑色配色,搭配金色振膜。
整個前面板最突出的就是這個4英寸的大動態中低音單元,鋁胴體鍋底,天然橡膠折環,讓聲音自然通透,中低頻細節展示豐富。內部沒拆開看,但是看了一下制造工藝,說是25芯鋁骨架銅線音圈和鐵氧體雙磁路系統,保證解析力與瞬態反應。
惠威OS10藍牙有源音箱這一對箱子除了前面板,其余的地方均為灰白網布材質,這段時間我連續收了好幾個網布材質的音箱,比如之前手里的智能音箱和無線充電二合一的貝爾金帝瓦雷智能音箱。網布材質的音箱在使用過程中,觸感更加溫潤。
灰白相間的布面材質,在使用過程中,除了提供更加溫和的觸感,也能保證一定的易用性與易清潔性。側面采用流線型設計,減少聲波衍射,這在一定程度上讓聲音不至于那么渾濁。
低風噪倒相管被安排在機身背部,保證正面設計視覺上的清爽的同時,還能抑制風噪,讓低頻部分更加震撼。
雖然只是個888售價的音箱,但惠威OS10藍牙有源音箱在接口方面并沒有太過于節約,支持線路輸入,同軸,光纖著三個有線輸入,以及最關鍵的,還支持藍牙5.0無線接入。
光纖與同軸輸入可以適配PC/電視/藍光DVD等設備,也就是說它當個電影箱子也是毫無問題的。
惠威OS10藍牙有源音箱設計上的一個小細節是,它的主箱與副箱都把接口刻意往內部設計了一點,對于部分要靠墻放的場景來說,這樣內嵌的設計能讓箱體更貼近墻體,降低面積占用。
箱體功能的控制倚靠主箱頂部的背光觸控按鍵來控制,包括開關機(待機),箱體音源選擇(切換信號通道),音量增減按鍵,以及一鍵靜音按鍵等。
除開箱體上的觸控按鍵,惠威OS10藍牙有源音箱也支持遙控器控制,不過這個遙控器并非藍牙遙控器,而是紅外遙控器,所以主箱面板上特意設計了一個遙控器信號入口。
遙控器能控制的范圍相對于觸控按鍵來說更加廣一點,比如遙控器可以控制觸控按鍵的背光開關,在AUX(3.5mm有線)/OPT(光纖)/COAX(同軸)/BT(藍牙5.0)這幾個模式之間直接切換,還有一鍵靜音以及音量增減。
剛好我巫1900唱片機支持3.5mm音頻輸出,搭配這惠威OS10藍牙有源音箱3.5mm有線接入,真是絕配。
我的巫1900唱片機放上去之前隨機器附贈的一張唱片之后,輸出的音頻信號經過了3.5mm線材傳輸到惠威OS10藍牙有源音箱內部,經過了內部低失真數字功放模塊,輸出到31W RMS一個聲道,總輸出62W RMS的輸出線路,最后在4英寸大尺寸動態單元的鋁胴體鍋底與鐵氧體雙磁路系統的配合下,輕輕鼓動空氣,將那固化在黑膠內部的聲音再一次完美展現在我耳邊。
當然,我再搭配我的Hifiman HM1000紅太上皇,這個最高支持24bit/384kHz音頻處理的前級播放器,惠威OS10藍牙有源音箱的播放效果就更加突出了,比如我選中的《安河橋》,來自宋東野的那首名曲,開場便是密集的鼓點聲,在惠威OS10藍牙有源音箱的表現下,我仿若是就坐在他們錄音棚對面聽著他們敲鼓。
雖然我不是北京的,但我在這纖毫畢現的音頻中,感受到了北京的孩子,對“門“和“橋“二字情感深厚,不管長在北京城哪里,他們都有屬于自己的“門“和“橋“,比如西城的廠橋,南城的宣武門以及東城的北新橋。一個城市漫游者的安和橋北,他在蓉城的祠堂敲打耳鐘的空靈,在太湖樵頭嘗過醉人的雨。在筑城折下臘梅看盡風塵把酒,在金陵的閱江樓巔覽望江淮。在西湖岸邊撐起一把紙傘,在鳳凰城中賀蘭山下輕嗅刺玫。在商都品笑白居不易,在瀏陽河映出的星光里記起奶奶的微笑。在金城的河床里蕩起黃河謠也在這里點燃一只蘭州。有一天,他還是回到了安河橋,也許就忘掉了混凝土的過錯,在橋下尋覓著那些安瀾平和。
在數字化的時代里,我們的回憶會被記錄成一段音頻,一段視頻,一張相片。無論是哪一種記錄,當它再次在音頻設備里放出來的時候,觸及的并非我的耳膜,而是心扉。或許當時錄音錄像只是圖一樂,但事后再播放出來時,我竟在這絲絲細節都被展現出的音頻中聽到了那時我忽略的背景音,這或許就是惠威OS10有源音響帶來的好處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