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Stark-C
哈嘍小伙伴們好,我是Stark-C。
出來之后,有幾位粉絲朋友又催著繼續(xù)更,讓我說一說更“高級” 一點的玩法。高級談不上,畢竟我也只是摸索中的“愛好者”,所以本期教程教程就在上篇文章的基礎上,來一些上難度的,也就是標題所說“從上手到進階”的玩法吧!
出場的主角依然是我最喜歡折騰的威聯(lián)通4盤位旗艦NAS【威聯(lián)通TS-464C2】,搭載的N5095四核心四線程處理器,并且我已經(jīng)升級到了24GB(8+16)內(nèi)存,目前它的性能已經(jīng)可以媲美一臺中等生產(chǎn)力的電腦主機了!
本期教程包含以下內(nèi)容:
至于我為什么會選擇這幾個項目作為教程,原因我稍后都會提到。文章干貨非常多,建議有需要的小伙伴先收藏在觀看!
OK,不廢話,開干!
目的:熟悉威聯(lián)通QTS系統(tǒng)更多設置功能
通俗來講我們的NAS其實就是相當于我們?nèi)粘J褂玫碾娔X,有自己的硬件配置,還有自己的系統(tǒng),所以它也和電腦一樣,也有中毒的可能,最典型的就是被不法分子植入勒索病毒要贖金。
一般來說像威聯(lián)通這種專業(yè)性很強的NAS的安全防護還是非常到位的,基本上99%的中勒索病毒的NAS用戶主要責任還是在于自己平時在使用NAS的時候沒有做好系統(tǒng)的安全防護,才導致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所以我們在購買NAS之后,還需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識,對它做進一步的優(yōu)化與設置,并養(yǎng)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才能達到最大限度的萬無一失。
1,保持最新系統(tǒng)
和電腦系統(tǒng)一樣,威聯(lián)通的QTS系統(tǒng)也會不定期的更新,除了帶來一些新增功能與必要的系統(tǒng)優(yōu)化,還會帶來最新的安全防護升級,所以如果NAS提示有系統(tǒng)更新提醒,建議第一時間更新系統(tǒng)!
依次打開威聯(lián)通「控制臺—系統(tǒng)—固件更新—檢查更新」,如果提示有更新直接升級就可以了。目前威聯(lián)通最新的固件版本已經(jīng)來到QTS 5.1.2,除了性能的提升,系統(tǒng)內(nèi)核Linux Kernel 也跟著升級,安全性更高。
2,停用管理員帳戶(admin)
因為絕大多數(shù)的NAS產(chǎn)品默認管理員賬戶一般都是一樣的,所以很容易就被攻擊者猜到而主動攻擊這個賬戶,并且管理員賬戶擁有NAS的最高權限,被他人知道后后果不堪設想。
好在威聯(lián)通在我們創(chuàng)建一個新用戶之后默認是禁用管理員賬戶的。
創(chuàng)建新用戶很簡單,打開「控制臺—權限—用戶—創(chuàng)建—創(chuàng)建用戶」即可。
我們可以在創(chuàng)建新用戶的時候賦予這個用戶管理員權限,僅需在右邊的「用戶組」下面勾選“administrators”即可。
我們以后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手動開機和停用系統(tǒng)管理員賬戶(admin)。
3,更改默認登錄端口號
只要是同一品牌的NAS,它的后臺默認WEB端口號都是一樣,比如說威聯(lián)通默認的就是“5000”和“5001”(分別對應HTTP和HTTPS連接端口)。如果你不改,等到某一天你的公網(wǎng)IP暴漏,任何人都能隨意訪問你的NAS WEB頁面了。雖說還有賬號和密碼一道屏障,但是讓人隨意訪問終歸不好。
修改起來很簡單:打開「控制臺—系統(tǒng)—常規(guī)設置—系統(tǒng)管理」,頁面中的“系統(tǒng)端口”以及HTTPS下面的“端口號”直接修改成自己能記住的就可以(支持范圍1到65535,注意別和本地其它設備端口重復,80和443端口不能用)。
4,停用不必要的連接服務
威聯(lián)通作為專業(yè)的網(wǎng)絡存儲設備,支持的連接協(xié)議非常多,而很多入侵者也正是利用NAS的連接協(xié)議來攻擊我們的NAS設備的。需要說明的是,普通網(wǎng)絡協(xié)議(比如SMB,NFS,WebDAV)平時開著不會有什么影響,但是一些底層服務(比如SSH 、SFTP 等)就比較危險了,畢竟它們可以連接系統(tǒng)內(nèi)部。
這里特別強調(diào)的就是SSH連接了,也是很多新手小伙伴容易忽略的地方。因為SSH使用最多的場景就是在搭建Docker容器的時候會用到,很多小伙伴都在在開啟之后忘記關閉,所以我們一定要養(yǎng)成用完就關掉的習慣。
5,啟用強密碼
密碼設置就如同我們的WIFI密碼設置一樣,越復雜破解的難度就越大。只要你能記住,密碼盡量設置復雜一些,也就是我們說的“強密碼”。
威聯(lián)通的“強密碼”設置在“密碼策略”里面,它提供給我們的設置規(guī)則還是比較豐富的,包含大小寫字母以及數(shù)字、特殊符號隨意組合。
6,啟用兩步驗證
這個就不用解釋了吧?我們?nèi)粘5卿浐芏鄳肁PP或者一些私密賬號(比如Apple ID, Google ID)都會提示兩步驗證,沒想到威聯(lián)通NAS也是支持的。
威聯(lián)通的兩步驗證只需要點擊管理員圖像,選擇「登錄和安全性」。
然后就能看到“兩步驗證”了。
威聯(lián)通支持兩步驗證的方案除了有我們常見的手機驗證碼,還有安全碼、二維碼、手機端APP。
7,啟用IP自動封鎖功能
IP自動封鎖功能簡單來說就和我們使用手機的開屏密碼是一樣的道理,也就是在密碼錯誤達一定的次數(shù)后,就不讓你輸入了。NAS設置自動封鎖功能之后,如果對方輸入的錯誤密碼次數(shù)達到我們的設定值之后,就直接將對方的IP地址鎖定,限制它再次輸入,從而避免非法者的試探和攻擊。
威聯(lián)通的IP自動封鎖功能在「控制臺—系統(tǒng)—安全—IP 訪問保護」中。我們可以設置間隔時間,登錄次數(shù),阻止時長。一般默認設置的5次就差不多了,如果太少有的時候我們也存在誤輸?shù)目赡埽盐覀冏约旱腎P也給封鎖了就不好了。
8,外網(wǎng)啟用 HTTPS 安全加密連接
HTTPS是目前廣泛用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一種安全的通訊協(xié)議,因為 HTTPS 需要對網(wǎng)站及與它通訊的相關網(wǎng)頁服務器進行身份認證才可以進行連接,從而達到避免其它人攻擊的目的。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簽署憑證,也就是很多玩家口中的SSL證書。
關于在威聯(lián)通NAS部署SSL證書實現(xiàn)HTTPS訪問我出過詳細教程,需要的直接移步該文章:
文章
【保姆教程】一文搞定!教大家在NAS上免費安裝SSL證書并實現(xiàn)安全的外網(wǎng)訪問
Stark-C
03-02
42
9,安裝殺毒軟件和安全套件
你沒有看錯,和我們使用的Windows電腦一樣,NAS也有自己專屬的殺毒軟件來保護自身的安全,并且還有自己的安全套件。
威聯(lián)通NAS直接給安排了4款安全類的應用套件,直接在「App Center」中,點擊「安全」分類就能看到了。
10,備份才是王道
說了那么多,就算你做到了前面所有的設置,也不能保證NAS中的數(shù)據(jù)絕對安全。想要數(shù)據(jù)最大化的安全,備份才是王道!
威聯(lián)通提供了多重備份方案,比如說官方「HBS 3 文件備份同步中心」套件提供了目前業(yè)界最好的3-2-1數(shù)據(jù)備份原則,「HybridMount云網(wǎng)關」套件提供了云端和遠程存儲空間掛載或云網(wǎng)關功能。我在前不久也出過相關教程:
目的:熟悉威聯(lián)通第三方套件的安裝與設置
AList可以說是很多NAS玩家必備神器了,因為有了它,天下網(wǎng)盤是一家!通過它,我們可以將全網(wǎng)20多個常用網(wǎng)盤掛載到NAS上直接使用,相當于免費給NAS擴容,并且會玩的小伙伴可以將這個上限提升到無限大。
AList支持多種安裝方式,對于威聯(lián)通NAS來說,最方便的莫過于套件安裝了(這里確實要感謝作者無私奉獻)。
AList本身免費開源,所以它被作者放在了全球最大的開源社區(qū)(G區(qū)),直接搜索“AList”就能找到。威聯(lián)通套件版支持arm和x86_64,大家根據(jù)自己機器屬性下載對應的qpkg文件即可。
然后打開威聯(lián)通「App Center」,按照上圖圖示將我們下載下來的qpkg文件上傳上去直接安裝即可。安裝過程可能會彈出警告什么的直接點擊“接受”。
安裝完成之后我們就會在首頁的桌面看到對應的圖標,直接打開便能使用。
點開之后需要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默認的用戶名和密碼分別為:admin/123456。
進來之后啥也沒有,是因為我們目前還沒有掛載任何網(wǎng)盤,直接點頁面下方的“管理”。
在管理頁面的“個人資料”這里可以自行更改用戶名和密碼。
這里以掛載阿里云盤為例。點擊“存儲--添加”,然后在驅(qū)動“那里選擇“阿里云盤Open”(不要選“阿里云盤”),掛載路徑就是阿里云盤的路徑。如果想將整個阿里云盤都掛載過來可以直接和我一樣,直接輸入“ / ”即可(也就是根目錄的意思)。
然后重點來了。我們需要獲取一個阿里云盤的令牌得到授權。打開鏈接:https://alist.nn.ci/tool/aliyundrive/request.html ,然后選擇“Go to login”登錄自己的阿里云盤賬號,這里可以直接用手機掃碼登錄。
登錄賬號之后這里會得到一個授權碼,也就是方框內(nèi)的token,直接將全部token內(nèi)容復制下來。
粘貼到AList頁面的“刷新令牌”位置,最后將頁面拉到底,點擊“保存”按鈕即可。
這個時候返回存儲頁面就能看到阿里云盤已經(jīng)被成功掛載。
AList主頁已經(jīng)可以直接打開阿里云盤的內(nèi)容了。
不過想要將阿里云盤在掛載到威聯(lián)通NAS本地還要繼續(xù)操作。打開威聯(lián)通「Hybridmount 云網(wǎng)關」套件(沒有就去App Center下載),點擊“創(chuàng)建遠程掛載”,創(chuàng)建一個“連接到遠程設備”。
服務器URL地址填【NAS的IP地址:5244/dav/】,協(xié)議選擇WebDAV協(xié)議,賬號密碼填AList的賬號和密碼,完成之后直接點“創(chuàng)建”。
然后我們就成功將阿里云盤也掛載到自己的威聯(lián)通NAS中了。我們通過打開FileStation已經(jīng)可以看到掛載的阿里云盤了,至于其它耳朵操作就像我們操作NAS自己的本地硬盤一樣。也就是說,我們成功的將NAS免費擴容了十幾個T(取決于你掛載云盤的容量)。
目的:熟悉威聯(lián)通的Docker功能
威聯(lián)通的Docker功能需要使用官方Container Station套件,首次時候需要先去「App Center」中下載安裝。Container Station是一個功能非常強大的容器工作站,它同時整合了LXC和Docker兩項輕量級虛擬技術。
使用Docker功能來搭建影音庫包含兩部分:下載和刮削。
下載部分:
威聯(lián)通NAS支持下載的工具很多,除了自帶的Download Station,還可以直接通過「App Center」安裝第三方套件“玩物下載”與“迅雷下載”,也可以通過Docker部署qBittorrent或者Transmission等下載工具。
今天以我個人常用的qBittorrent為例:
打開威聯(lián)通NAS的File Station文件管理器,在Container 文件夾中(威聯(lián)通默認的Docker文件夾),創(chuàng)建一個新文件夾【qBittorent】,然后在qBittorent文件夾中再新建一個子文件夾【config】用于存放配置文件。
然后在NAS文件中的任何位置創(chuàng)建一個共享文件夾用于存放下載資源。因為我們的目的是搭建影音庫,所以這里就建立了一個“影視” 的共享文件夾,然后又分別創(chuàng)建了兩個子文件夾“電視劇”和“電影”用于之后下載資源的區(qū)分。
之后打開Container Station,點擊“容器--創(chuàng)建”。
接著在創(chuàng)建容器這個頁面的“映像”那里輸入“johngong/qbittorrent”,然后下一步。為什么選擇這個映像,因為這是國內(nèi)一位大佬針對國內(nèi)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推出的增強版qbittorrent,里面的設置都優(yōu)化過,最主要是下載速度相對更快一些。
這里“名稱”可以默認,也可以隨意修改,只要不和NAS其它容器重名即可,然后點擊“高級設置”。
在“高級設置”這里先設置【網(wǎng)絡】,容器端口不可更改,我們主要看前面的主機端口。首先6881端口需要和容器端口保持一致,主要就是看8989端口,因為它是我們稍后登錄WEB后臺的網(wǎng)頁端口。如果說本地8989端口沒有其它容器或者應用占用,我們這里也可以和容器端口保持一致,填寫8989即可,如果被占用你可以隨意修改成沒有被占用的即可。
接著設置【存儲】。先將默認的兩個存儲映射都給刪除了。
然后點擊“添加卷”旁邊的三角形,選擇“綁定裝載主機路徑”。
重新添加一個“ /config ”的容器映射,且保持后面的模式選擇為“RW”模式(讀寫模式)。
之后直接點擊“主機”方框后面的文件夾 圖標,選擇我們前面新建的qBittorent文件夾里面的config子文件夾,然后點“應用”即可。
同樣的方法繼續(xù)創(chuàng)建一個“ /Downloads ”的存儲映射,主機路徑為前面創(chuàng)建的“影視”文件夾中的“電影”子文件夾。完成之后點擊“應用”。
回到“創(chuàng)建容器”頁面,直接“下一步”。
確認前面的設置,沒問題點“完成”。
之后Container Station便會自動創(chuàng)建qBittorent容器了。
然后在瀏覽器輸入輸入威聯(lián)通NAS的IP地址+端口號8989,就可以打開qBittorent的WEB界面了。打開之后需要先輸入用戶名和密碼,默認的用戶名和密碼為:admin/adminadmin。
因為是國內(nèi)大佬二次開發(fā)的增強版qBittorent,打開之后默認就是中文,至于玩法,懂的都懂,不懂的慢慢研究吧~
刮削部分:
影視刮削可以說是影音庫的必備條件,刮削簡單理解就是大家口述的“海報墻”,它是從影視資源
目前在影音刮削方面常見的有Jellyfin、Emby 和 PLEX ,三者都可以通過Docker部署。不過PLEX 和 Emby 硬件解碼都是收費的,而只有 Jellyfin 則是開源免費的(其實Jellyfin就是在Emby 的基礎上單獨開發(fā)的),所以對于我們垃圾佬來說,遵循免費的才是最香的硬道理,今天的教程就拿Jellyfin“開刀”吧!
和前面一樣,在Container 文件夾中創(chuàng)建一個新文件夾【jellyfin】,然后在jellyfin文件夾中再新建兩個子文件夾【config】和【cache】。config用于存放配置文件、cache用于存放緩存文件。
之后打開Container Station,點擊“容器--創(chuàng)建”。
映像就選擇“nyanmisaka/jellyfin”,為什么是這個,這個是國內(nèi)大佬@Nyanmisaka出品的國內(nèi)特供版,搞定了原生較為麻煩的硬件解碼,讓我們可以“免折騰開箱即用”。并且該大佬本人也在張大媽這里分享過它的Jellyfin 鏡像,并且也做了詳細的說明,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過去學習下:
和前面一樣,設置好“名稱”,點“高級設置”。
“網(wǎng)絡”這里依然是注意一下主機端口,如果本地沒被占用就和容器端口8096一樣就可以了,如果被占用就修改成沒被用過的端口即可。
“存儲”這里和前面qBittorent設置的思路一樣,設置好“/cache”和“/config ”對應的映射路徑,只不過還多了一個“/media”的映射,對應的主機端口就是我們前面創(chuàng)建的“影視”文件夾,這樣qBittorent下載的影視文件就能直接被jellyfin刮削了。
完成之后“下一步”。
確認設置沒問題點“完成”。
等待威聯(lián)通Container Station自動創(chuàng)建容器完成(列表中看見jellyfin顯示“正在運行”),就可以直接瀏覽器輸入IP地址+端口號8096,就可以打開jellyfin的WEB界面了。
首次打開需要初始化設置。語言選擇“漢語”,下一步。
設置用戶名和密碼,隨意設置就好。
媒體庫這里先不要設置,直接下一步。
語言這里第一個選擇Chinese,下一個國家選擇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華人民共和國)。
默認即可,直接下一步。
點擊“完成”。
輸入我們剛剛創(chuàng)建的賬戶和密碼,點擊“登錄”。
來到jellyfin主頁面之后就可以直接添加媒體庫了,直接點頁面中的創(chuàng)建提示。
點擊“添加媒體庫”。
Snipaste_2023-10-15_23-25-55
“內(nèi)容類型”就不用說了,電影電視劇自己選。主要就是添加文件夾這步,大家一定要選擇自己前面創(chuàng)建Jellyfin的時候掛載的“/media”文件夾即可。語言和國家和前面一樣選就可以了
頁面繼續(xù)下拉,元數(shù)據(jù)下載器其實就是刮削器,默認這兩個都是勾選的就不用管了。
繼續(xù)下拉頁面,按照上圖都勾選上,其它的就默認好了,點擊“確定”,媒體庫就設置好了。
有轉(zhuǎn)碼需求的點擊左側(cè)的“播放”,在最上面的“硬件加速”那里選擇“Intel QuickSync(QSV)”,然后將下面的“啟用硬件解碼”全部勾選。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威聯(lián)通TS-464C的N5095處理器不支持VPP色調(diào)映射,所以這里需要取消勾選,否則播放的時候會出現(xiàn)“該客戶端與媒體不兼容”的提示。
然后拉到下面點擊“保存”就完成所有設置了
最后點擊左上角的“首頁”(房子圖標),就能看見剛剛創(chuàng)建的影音庫,并且已經(jīng)刮削好,出現(xiàn)海報墻了!
海報信息也非常完整,沒有什么錯誤。
播放也很流暢,并且轉(zhuǎn)碼也沒有問題,當然前提是得益于我使用的這臺威聯(lián)通NAS強大的配置。
目的:熟悉威聯(lián)通的虛擬機功能
威聯(lián)通的官方虛擬機套件為【Virtualization Station 虛擬化工作站】,它可以讓我們在一臺機器上同時運行多個不同的系統(tǒng)(Windows, Linux,Android 等),支持的系統(tǒng)格式為.ova, ovf, .qvm 或者 .ios 文件,也就是說,很多軟路由通過轉(zhuǎn)換之后也可以輕松在威聯(lián)通的虛擬機安裝和部署。
需要說明的是威聯(lián)通的Virtualization Station套件對配置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是入門級的NAS產(chǎn)品就不要輕易的折騰虛擬機了。
這里我以安裝一個Windows10系統(tǒng)為例,先將準備好的原版ISO鏡像安裝包上傳到NAS里任意一個共享文件夾里。
關于Windows原版ISO鏡像下載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Snipaste_2023-10-16_08-21-36
接著打開威聯(lián)通Virtualization Station套件,選擇“建立”。
“虛擬機名稱”自己隨意填寫,“操作系統(tǒng)”選擇Windows,版本根據(jù)自己安裝的鏡像選(我這里當然是Windows 10)?!癈PU核心”根據(jù)機器的性能,我這里選擇4核心,“內(nèi)存”建議最低4GB(我是后來升級內(nèi)存了,所以這里分配給了6GB),“光盤映像文件”當然是選擇我們上傳到NAS共享文件夾里面的原版ISO鏡像安裝包,“磁盤位置”就是你希望虛擬機系統(tǒng)安裝和占用的位置,選擇NAS上一個空閑較多的共享文件夾即可,“HDD存儲”就是虛擬機占用空間的大小,Windows 建議最低80GB以上,我空間較多,直接給出了500GB。
最下面的這個VNC密碼建議也設置一下,這個是安全方面的保護。完成之后就可以直接點擊“確定”按鈕。
回到Virtualization Station套件首頁就能看到Windows 10虛擬機總覽了,直接點擊“開機”按鈕,它會自動進入安裝過程。
因為設置了VNC密碼,這里有個相應的驗證,直接輸入我們前面設置的密碼就好。
剩下的工作玖合我們在電腦上安裝Windows系統(tǒng)一模一樣,直接按照向?qū)Ь湍馨惭b成功了!
安裝成功后就可以正常使用。這樣我們就得到了一個和威聯(lián)通NAS一樣,常年不間斷開機的Windows系統(tǒng)了!至于你想在這個常年開機的系統(tǒng)上干什么,就需要你自由發(fā)揮了!
到這里本篇教程也差不多該結(jié)束了。作為一款專業(yè)性很強的NAS產(chǎn)品,威聯(lián)通的功能和玩法肯定不止如此,我也會在今后的時間里不定期的分享我個人的一些把玩心得。因為我也是非科班出身,文章難免會有一些錯誤和紕漏,也歡迎小伙伴們評論區(qū)指正,本人不勝感激!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內(nèi)容,我是愛分享的Stark-C,如果今天的內(nèi)容對你有幫助請記得收藏,順便點點關注,我會經(jīng)常給大家分享各類有意思的軟件和免費干貨,咱們下期再見!謝謝大家~
很多PLC可以在系統(tǒng)里配置多個獨立CPU,各自有自己的任務。也有一些PLC,雖然只有一個CPU,但是,其位置是可變的。外部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時,首先要搞明白采集目標是哪個CPU,否則,就會張冠李戴,數(shù)據(jù)肯定搞不準。那么,怎么定位這些CPU呢?各自動化廠家一般依靠框架號和插槽號這兩個參數(shù)。
PLC的板卡一般安裝在一個底板(或者虛擬底板)上,板卡之間通過內(nèi)部總線進行信息交互,這個底板被稱為一個框架。如果一個PLC里配置有多個框架(不是遠程站),則需要通過框架號進行區(qū)分。
在一個框架內(nèi),板卡通過插槽號進行定位,一般左邊第一塊是CPU,編號為0,再往左呢?可以用101、102來表示。有的是最左邊的一個定義為0,CPU的編號不為0。各家規(guī)則不盡相同。以下是幾種PLC的插槽號情況:
S7-1200 CPU的框架號為0,插槽號為1
S7-1500 CPU的框架號為0,插槽號為1
S7-300 CPU的框架號為0,插槽號為2
S7-400 CPU的框架號為0,插槽號為2
S7-400 CPU的框架號為0,插槽號為3
AB的例子1,插槽號為2
AB的例子2,插槽號為0
匯川的中型PLC,CPU插槽號為0
PLC-Recorder的連接配置
在PLC-Recorder軟件里,有時候連不上CPU,或者連上CPU,但是數(shù)據(jù)采集不了,報各種各樣的錯誤,則要對照PLC硬件配置,核對一下框架號和插槽號。
有位多年來一直支持PLC-Recorder的老朋友,他們單位大部分是AB的PLC,說以前采集好好的,現(xiàn)在突然采集不了,一直報變量不存在。然后,我們通過信息溝通,進行了各種嘗試:
1. 確認IP地址,進行聯(lián)通測試,正常,能夠建立連接。
2. 懷疑變量地址錯誤,對照軟件手冊,進行多種地址的嘗試,不行。
3. 變量沒有開放權限?查看PLC的變量表,都是“讀寫”,沒有發(fā)現(xiàn)限制。
4. 懷疑電腦系統(tǒng)問題,更換電腦,也不行。
5. 懷疑采集軟件升級導致的(因為在同一個電腦里,編程軟件可以在線),于是幫他降版本,還是一樣。
6. 提醒他是不是插槽號問題,他未置可否。
7. 后來,去其他PLC測試,通過新版本軟件訪問其他AB PLC就是好的,這個PLC也是第一次采集。難道這個CPU里有什么特殊配置?
8. 幫他遠程在線診斷:乖乖,是雙CPU的安全PLC,首先打開CPU的參數(shù),也沒有看到任何開啟限制的選項,再核對插槽號,發(fā)現(xiàn)了端倪,他這個框架上0號是以太網(wǎng)卡,1號才是在用CPU。采集軟件將插槽號換成1后,馬上解決問題,朋友也不好意思地直撓頭。
請教各位網(wǎng)友,他這2號槽里的CPU是干啥的?有沒有可能自動切換到2號CPU,那時候是不是咱們又不能采集了?
內(nèi)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Looklike
近年來我發(fā)現(xiàn)NAS越來越普及,更多的玩家也選擇入坑NAS來組建自己的私人服務器。NAS雖然能帶來不少方便,但它的使用確實是有一定門檻的,而且不少新玩家在安裝使用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我本人也是威聯(lián)通NAS用戶,發(fā)現(xiàn)論壇之類相關問題解答對比其他產(chǎn)品還是比較少,本次就羅列幾個安裝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用(遇)到的小知識、問題及解決方法,希望能為大家提供方便!
希望大家快速上手,幫助大家找到NAS使用過程中疑難雜癥的解決辦法,輕松建立屬于私人的小型服務器。
1.在同一局域網(wǎng)內(nèi)Qfinder 無法搜索到NAS
2.常見系統(tǒng)安裝失敗故障情況
3.admin密碼忘記或有admin密碼但是登錄不上
4.關于靜態(tài)卷-存儲池-卷的概念
5.Raid遷移
6.創(chuàng)建高速緩存加速
本文以威聯(lián)通TS-453D為例,為大家講解以上各個應用的使用技巧。
TS-453D是威聯(lián)通的2020旗艦,作為一款4盤位NAS,它的性能十分強悍,處理器為 Intel Celeron J4125四核心2.0GHz處理器,DDR4內(nèi)存容量可擴展至8GB(兩個SO-DIMM插槽),擁有2個USB 3.2 Gen.1和3個USB 2.0和一個HDMI 2.0,支持4K 60hz視頻輸出。
該系列均有一個PCIe2.0插槽,玩家可彈性選擇萬兆網(wǎng)卡、M.2 SATA SSD、M.2 NVMe SSD、無線網(wǎng)卡以及獨立顯卡等拓展卡進行配置。
我用的硬盤是希捷的酷狼2T硬盤,為什么選這個盤呢?它是為多用戶環(huán)境和高工作負荷率而設計, 健康管理、持續(xù)監(jiān)控和用戶警報功能讓酷狼的可靠性風評不錯,而且系統(tǒng)擴展性也很好。
而且2020年9月1日起,希捷酷狼全產(chǎn)品線標配3年的原廠數(shù)據(jù)救援服務,說白了就是萬一出了問題,希捷提供免費救數(shù)據(jù)的服務。只要出廠日期在2020.1.1之后的盤都能享受,希捷那邊還會安排人員上門取貨。感覺希捷還是信心十足,不然也不會提供如此服務。
Qfinder搜索到NAS,除了電腦 和 NAS 需要在同一個局域網(wǎng)內(nèi)之外,還需要在同一個網(wǎng)段(IP的前三位數(shù)要一樣,最好讓電腦和NAS接在同一個交換機或路由器); 如果有安裝殺毒軟件或防火墻,請先關閉殺毒軟件和防火墻,比如360之類。
再者就是有可能是某個程序占用了Qfinder必要的8097 port了,可以用這個指令 :netstat -aon -b | find /i "8097" ,找到port 8097 對應的PID
需要以管理員的身份運行cmd,在cmd中運行指令,復制-切換到cmd-Ctrl+v-回車,即可出現(xiàn)以下界面:
這里port 8097 對應的PID 是 9060
接下來打開任務,管理器,點擊詳細信息,找到9060對應的進程
找到占用port 8097的進程,關掉占用port 8097的程序即可。因為我這臺電腦Qfinder 是可以正常搜索到NAS 的所以 PID 9060 對應的程式 是 Qfinder 。
如果還是搜索不到,開啟路由器的DHCP、換一個路由器或交換機、安裝一個低版本的Qfinder、嘗試用其他電腦看是否可以用Qfinder搜索到NAS,都可以試一試,還不行的話那可能就真的有問題了。
⑴ 瀏覽器通過IP 地址登錄 NAS 后,頁面是白色的,沒有看到下一步按鈕。
處理建議:瀏覽器兼容性問題,建議使用谷歌或火狐瀏覽器;如果瀏覽器有極速模式(比如360瀏覽器),可以將當前的瀏覽器切換為極速模式也可以。
⑵ 系統(tǒng)安裝完成NAS重啟后仍提示需要初始化安裝
處理建議:在電腦上安裝一個putty軟件,通過ssh 連接登錄NAS ,下 dmesg 命令,看是否有報硬盤I/O錯誤,如果有抓到硬盤I/O錯誤,說明是硬盤問題導致的系統(tǒng)安裝失敗,就需要更換硬盤了;也有新硬盤就有問題的
[ 384.930259] Buffer I/O error on dev sda1, logical block 530116, async page read
[ 384.937749] Buffer I/O error on dev sda1, logical block 530117, async page read
[ 384.945238] Buffer I/O error on dev sda1, logical block 530118, async page read
[ 384.952723] Buffer I/O error on dev sda1, logical block 530119, async page read
[ 385.509891] Buffer I/O error on dev sdb1, logical block 530116, async page read
[ 385.517397] Buffer I/O error on dev sdb1, logical block 530117, async page read
[ 385.524898] Buffer I/O error on dev sdb1, logical block 530118, async page read
[ 385.532388] Buffer I/O error on dev sdb1, logical block 530119, async page read
⑶ 確定硬盤是好的或者硬盤之前是在電腦上用過的,系統(tǒng)安裝完成NAS重啟后仍提示需要初始化安裝
在電腦上安裝一個putty軟件,通過ssh 連接登錄NAS ,下 fdisk -l 命令 ,發(fā)現(xiàn)這顆硬盤的分區(qū)格式還是之前的NTFS格式,不是 NAS 所需要的 ext4/ext3 格式。
處理建議:直接用命令刪除硬盤上的分區(qū),fdisk –d all /dev/sdx (慎用),看容量大小,就可以知道哪顆盤對應哪個/dev/sdx,刪除完成后,關機NAS,取下硬盤,先無盤開機 ,開機完成后,再熱插回硬盤,開始安裝系統(tǒng);或?qū)⑦@顆硬盤接回電腦,計算機-管理-磁盤管理,刪除這顆硬盤上的所有分區(qū),然后接回NAS,再開始安裝系統(tǒng)。
⑴ reset復位(3秒)
每臺機器后面都有一個reset孔,(用細鐵絲/回形針或牙簽)按3秒“嘀~”一聲然后松開,會初始化admin密碼, 為默認的密碼和網(wǎng)絡設定 ,其他設定都不變。
注意:長按10秒除了保留所有的數(shù)據(jù),NAS會重置所有的系統(tǒng)設置
⑵ reset 3秒 后 還是無法登錄
關機NAS ,拔掉所有的硬盤(硬盤順序做好標記),然后空開機(就是不插任何硬盤開機)
開機完成后,用SSH工具登錄NAS(默認密碼)
Windows 電腦,可以在電腦上安裝一個Putty SSH工具,如果是Mac ,Mac上自帶terminal SSH終端
⑶ 熱插上所有硬盤
⑷ 執(zhí)行掛載命令 /etc/init.d/init_lvm.sh
⑸ 執(zhí)行復位 賬號檔/密碼檔 命令
注意:這2條命令下去后,之前建立的其他賬號全部被清空,只剩下admin賬號了
⑹ 重啟NAS,重啟完成后就可以用默認賬戶密碼進行登陸了。
硬盤在NAS中,必須要建立好靜態(tài)卷或存儲池,就是我們常說的要先做好磁盤分區(qū),才能在卷上建立共享文件夾,才能存放資料。
⑴ 靜態(tài)卷和存儲池的區(qū)別(我們是直接建立靜態(tài)卷 還是要先建立存儲池?)
1. 直接建立靜態(tài)卷的讀寫速度性能要高于存儲池。
2. 靜態(tài)卷上只能有一組RAID,而存儲池可以由多個RAID組成。
3. 靜態(tài)卷上不能建立快照,如果有快照需求的必須用存儲池,而且需要預留快照空間。
4.靜態(tài)卷建立完成后,直接在靜態(tài)卷上建立共享文件夾即可;而建立好存儲池后,還需要在存儲池上建立厚卷或精簡卷,在厚卷或精簡卷上再建立共享文件夾。
?考慮到今后容量擴充和快照需要,一般建議建立存儲池
⑵ 厚卷和精簡卷的區(qū)別
厚卷:此為預設選項,相比靜態(tài)卷速度約慢5~10%,立即配置,VM相關建議使用此格式,兼具彈性及效能
精簡卷:相較Static volume約慢30%,可彈性配置容量,建議純存儲使用
厚卷: 可用空間=總空間-已經(jīng)配置規(guī)劃的空間
精簡卷 : 可用空間=總空間-已實際使用空間
厚卷,已經(jīng)配置的空間就不能用于其他地方了,可用空間就會馬上減少,即使沒有用完,也不能作為其他配置使用,比如1T的存儲池,建立了一個500G的厚卷,那么再建立厚卷時,可用空間是1T-500G=500G
精簡卷,比如1T的存儲池,建立了一個500G的精簡卷,那么再建立精簡卷時,可用空間是1T。如果之前建立的500G的精簡卷里已經(jīng)放了100G的數(shù)據(jù),那么那么再建立精簡卷時,可用空間是1T-100G=900G
基于簡單不復雜,一般習慣性使用厚卷
如果只想建立一個厚卷,這里可以調(diào)至最大
⑶ 三種卷類型簡單區(qū)分
靜態(tài)卷:隨機文件訪問性能最佳,最多比厚卷快百分之二十左右.推薦一般家用戶或者中小型企業(yè)選擇.
厚卷:具備快照功能(主要目的防止勒索病毒,或者惡意刪除),調(diào)整卷容量方便.常規(guī)用途都可以選擇.
精簡卷:精簡卷按需要使用空間,即只有將數(shù)據(jù)寫入時才占用存儲池空間.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精簡卷上創(chuàng)建基于文件的LUN.(一般使用此種卷類型較少.相對靜態(tài)卷與厚卷優(yōu)勢并不明顯)
?為避免raid遷移過程中發(fā)生意外,比如停電、硬盤突然損壞等情況,可能會造成數(shù)據(jù)丟失或者損壞,建議raid 遷移之前先備份數(shù)據(jù)。
?raid遷移所選硬盤會進行初始化,所以一定要再三確認所選硬盤數(shù)據(jù)不需要或者完全新盤。
?raid遷移只支持raid升級,不支持降級.比如:單盤情況可以遷移為raid 1,raid 1可以遷移到raid5等,而raid 5不支持遷移到raid1,單盤也不可以直接升級到raid 5,只能先遷移到raid 1之后,再遷移到raid 5。
?raid遷移所選單塊硬盤容量不可以低于當前raid陣列中單塊硬盤的最小容量。
⑴ 打開控制臺-存儲與快照總管-存儲空間-存儲/快照,選中需要raid遷移的存儲池或者靜態(tài)卷,鼠標右鍵點擊管理
⑵ 在新操作頁面打開:管理-遷移
⑶ 在新操作頁面選中遷移硬盤,然后應用(會提示所選硬盤會被初始化并清除所選硬盤數(shù)據(jù),原有卷或存儲池數(shù)據(jù)不受影響)
1 打開 存儲與快照總管-存儲空間-高速緩存加速
2 點擊 “+”開始創(chuàng)建向?qū)?/p>
⑶ 直接進入下一步
選擇組建高速緩存加速的ssd磁盤-高速緩存類型(raid類型為單獨則選擇”只讀高速緩存,”raid類型為其他raid 1等可選擇讀寫高速緩存).
選擇完成后進入下一步,為需要的卷啟用高速緩存加速即可。
NAS是個好東西,還是不太希望因為一些小問題導致玩家放棄或者被拒之門外。
我也會繼續(xù)更新一些相關文章,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的朋友~(覺著用得上或者感興趣的朋友勞煩您小手一抬點個關注收藏再走 )
以上,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