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10月31日消息,在2023云棲大會上,阿里云CTO周靖人表示,面向智能時代,阿里云將通過從底層算力到AI平臺再到模型服務的全棧技術創新,升級云計算體系,打造一朵AI時代最開放的云。
在現場,周靖人公布了云計算基礎能力的最新進展,升級了人工智能平臺,并發布千億級參數規模的大模型通義千問2.0,在10個權威測評中全面超越GPT-3.5和Llama2,加速追趕GPT-4。
此外,現場發布了一站式模型應用開發平臺阿里云百煉。該平臺集成了國內外主流優質大模型,開發者可在5分鐘內開發一款大模型應用,幾小時即可“煉”出一個企業專屬模型。
2023云棲大會上,阿里云還宣布了一項重磅計劃:“云工開物計劃”,給中國所有大學生每人送一臺云服務器。
此外,阿里云還將為簽約高校提供更大規模的算力資源支持,助力中國青年學者和學子攀登科研高峰。
目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已首批達成合作。
日前舉行的2022年阿里云峰會上,阿里云發布了云數據中心專用處理器CIPU、ASP云流協議、分布式容器平臺ACK One、產業智能OpenTrek等技術產品。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云計算已進入關鍵突破期,需要定義好下一代的云,此背景下,回到云計算本質、堅持技術長征路是阿里云今年的策略。
取代CPU 推出云數據中心專用處理器CIPU
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在演講中表示,阿里云今年最重要策略是“B2B”,也就是“Back to Basic”,回到云計算的本質,堅持在技術的長征路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他認為,云計算進入了一個關鍵的突破期,“如果我們定義好下一代的云,中國云計算就有超車機會。”
他認為,過去十多年,云計算技術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分布式和虛擬化技術替代了大型機、小型機,滿足了當時企業業務擴展帶來的算力彈性需求;第二階段出現了資源池化技術,把計算和存儲資源分離,再規模化編排和調度,提供了超大規模的計算和存儲資源池。
這兩個階段的演進推動云計算發展,但它們都是通過軟件定義的方法,基于傳統的以CPU為中心的體系架構去做優化,已經觸及瓶頸。近年來,云上客戶的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數據密集型的計算越來越多,不斷地提高了對云計算提供的低時延、高帶寬的需求,這些需求很難通過傳統體系結構去滿足。
基于此,阿里云發布了一款云數據中心專用處理器CIPU(Cloud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Units 云基礎設施處理器),將替代CPU成為云時代IDC的處理核心。CIPU向下接入物理的計算、存儲、網絡資源,快速云化并進行硬件加速;向上接入飛天云操作系統,管控阿里云全球上百萬臺服務器,讓算力虛擬化損耗降到0,并通過規模化應用RDMA網絡技術,讓訪問云端比訪問本地硬盤更快。
這是一個全新的架構體系,從最底層的數據中心核心部件到最上層云原生軟件,建立了完整的自研技術體系。“今天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阿里云做到了軟硬件完美結合,成為‘飛天+CIPU’支撐的云計算技術體系”,張建鋒說,阿里云核心技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這個新型體系是技術長征路上的新的里程碑,這個新型的技術體系正在定義下一代云計算架構。
新一代云計算體系不僅會對云、對數據中心內部產生影響,張建鋒認為,這也會改變傳統計算機終端形態、以及軟件應用和開發界面。其中,對于計算機終端來說,阿里云推出的云電腦無影,將高算力工作從本地轉移到云端,釋放終端側的高性能硬件需求。
阿里云無影升級:開發者造出手術機器人、智能底盤和3D教學機
會上發布了無影架構重大升級:通過全球計算網絡節點接近接入,開發者可以研制8K超高清未來終端形態,并在用戶端保持毫秒級數據應用訪問體驗。6月15日起,用戶可在無影產品和自有終端開發中選用全新ASP云流協議。
內測畫面中,開發者將無影搭載到一臺8K電視上,能夠流暢運行3D建模軟件、編輯1GB的衛星遙感圖像并無損播放B站8K視頻。
支撐上述體驗的核心技術“ASP云流協議”已經過三年自研,從專有云走向全球公共云場景。此次升級后,無影支持的終端形態,從此前的辦公優化終端,走向更多專業級創新終端。
張建鋒介紹,今年三月,深圳居家防疫期間,創新企業妙智科技通過無影架構繼續研發保障對醫院的交付。這種脊椎手術機器人的真實作業有兩大難點:毫秒級的系統傳控速度,毫米級的植入位置偏差精度。通過無影架構,妙智科技的工程師首次成功遠程連接傳感器、機械臂,最后圖像和刷新率比過去更快。
智己汽車L7全驅底盤和整車設計需要約200名設計師參與。經過無影架構搭建后,設計師工作終端的畫質與流暢度遠超過去的虛擬桌面,并能夠適配工業模型專業協同軟件。該車型具有電動汽車漂移距離最長吉尼斯世界紀錄,將于6月中旬開啟全國交付。
無影還支撐了3D教學機、云電腦機房等不同形態的教育終端場景。職業教育機構將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學生筆記本、家用電腦,快速轉化為可以進行3D軟件實訓的教學工作站。在阿里巴巴少年云助學計劃中,欠發達地區中小學生可以將編程環境、計算存儲資源同步帶回家,在自有設備上繼續練習。
與過去VDI、IDV等虛擬桌面協議相比,全新ASP云流協議追求任意屏幕、任意軟件、任意系統的自適應體驗,在設計思路上有顯著差異,包括:全球接入,應用、數據可以在阿里云全球節點流轉接入;未來終端,在4~8K超高清畫質下保持PSNR 50+ VMAF 97的畫質標準,可開發20毫秒無感時延;靈活架構,支持云應用、云桌面和各類云原生研發環境,已驗證支持100萬種應用接入;算力智能,單應用核數0.1~512vCPU,搭配計算實例從1~100萬+;國產生態,全鏈路支持國產工業軟件、服務器和芯片,并保持運維安全一致體驗。
云原生能力再升級 推出分布式容器平臺ACK One
阿里云基礎產品事業部負責人蔣江偉宣布,容器服務再升級,正式推出分布式云容器平臺ACK One及ACK云原生AI套件。ACK One基于“ACK Anywhere”的理念,讓企業在任何需要云的地方都能獲得一致的容器基礎設施能力。
ACK One是一款企業級多地域/多集群容器管理平臺,它大幅簡化了集群管理界面,提供一致的管理、交付、運維體驗。無論是基于公共云、專有云、自有IDC還是邊緣節點,用戶都可以通過ACK One進行統一的容器集群管理、資源調度、數據容災和應用交付。
目前,已有大量深度學習系統和AI平臺構建在容器集群上。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云原生技術便捷、高效地構建起符合自身需求的AI工程平臺,成為企業新的需求。蔣江偉表示,ACK云原生AI套件具備彈性伸縮、數據編排和加速AI作業生命周期管理等核心能力,所有組件開箱即用,可靈活組合和擴展。它可以使AI工程效率提升50%,AI數據訪問加速35%,分布式訓練效率提高20%。
蔣江偉還重點介紹了三大計算場景,各場景下阿里云都針對性提供了基于云原生架構的云邊端一體化產品與服務。
業務彈性場景下,嗶哩嗶哩使用阿里云網絡產品ALB,實時承接數百萬QPS的訪問請求,實現業務峰值的自動彈性以及業務內容的快速分析和決策。
數據密集計算場景下,自動駕駛明星創企毫末智行借助阿里云快速構建起AI開發平臺,大幅節省了研發環境的構建時間與運維成本,并協助提升了基于公共云GPU實例的訓練效率,多機多卡訓練效率最高提升70%,整體TCO降低約20%。
云邊端全場景下,遠程辦公領域知名企業貝銳科技,在阿里云南京本地Region部署其服務,將江蘇省內用戶的操作時延降低了30%。
阿里云產業智能OpenTrek正式發布“封裝”五大產業智能核心技術
阿里云智能副總裁、行業解決方案研發部負責人曾震宇發布“阿里云產業智能OpenTrek”,將阿里云多年來在多行業實踐沉淀而來的產業智能化能力進行“封裝”,讓政府和企業客戶可以充分挖掘行業數據的價值,高效可行地推進數字化轉型。
據介紹,阿里云產業智能OpenTrek包含了具備行業屬性的數據平臺和智能產品,以及聯合合作伙伴在兩者之上開發的行業解決方案。OpenTrek的核心是5大產業智能核心技術,它們代表5種典型的行業計算場景,分別是數字孿生、仿真推演、知識工程、決策優化和協同計算。OpenTrek通過構建行業數據中臺,運用5大核心技術來融合和處理數據,充分激活數據要素的潛能,實現業務升級。
曾震宇表示,阿里云將產業智能OpenTrek在制造、政務、交通等多個行業落地,幫助客戶創造業務價值。
工業制造領域,阿里云幫助上百家工廠構建工業數據中臺,結合工業實時優化和過程控制兩種能力打造工業智能化引擎,并通過智能感知和數字化還原技術,建立工廠的三維數字孿生,通過可視化構建的方式為工業設備設定優化工藝參數,并且能夠反控設備,實現降本、提質、增效、減排的業務目標。
數字政務領域,阿里云基于政務數據模型、智能引擎和智能應用三層邏輯,面向政務行業推出了“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兩個解決方案。
智慧交通領域,阿里云融合交通領域的各種數據,通過數字化還原技術,得到車輛的準實時位置和運動軌跡,形成全網交通數據模型。再疊加交通行業的智能化引擎,比如路口優化、交通組織優化等算法,得到交通態勢,并且在第一時間發現交通擁堵、交通事故等問題,供相關部門及時準備應對措施。北京冬奧會期間,阿里云幫助北京交警局搭建冬奧安保一體化平臺,護航冬奧會賽事交通保障,實現處置效能提升10%,擁堵指數下降10%。
文/實習記者 辜曉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溫婧
編輯/田野
31日舉辦的2023云棲大會上,阿里云首席技術官周靖人發布阿里云高校計劃“云工開物”,計劃將為中國所有在校大學生免費提供一臺云服務器,所有高校學生可享受300元免費額度。此外,阿里云還將為簽約高校提供更大規模的算力資源支持。目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已首批達成合作。
本文源自金融界AI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