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橋在成都可以說得上是一個有名氣的地標了。這個名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里是成都的電腦城。
從第一家電腦城落成開始,磨子橋在成都人的心目中就等同于新世紀、百腦匯和A世界,等同于電腦城。彼時,成都許多IT從業者還是科技產品發燒友,磨子橋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則如同北京的中關村,深圳的華強北。
▲如今磨子橋已經準備打造成創新創業園
然而磨子橋的名氣不僅因為它是電腦城,還有成都科技大學(現四川大學)、成都七中、四川音樂學院等名校,作為編外食堂,磨子橋周邊幾條街養活了無數莘莘學子,是名副其實的小吃街。
作為成都IT科技商業的起點和讓無數人嘆息的時代終結點,如今的磨子橋雖比不上一站之遠的新南門車站的繁華,卻也有著它不可取代的記憶與傳奇。
磨子橋 曾經最堵的路口之一
對磨子橋的最初印象,是因為這里嘈雜、擁堵的交通。
一個路口,鏈接著成都百腦匯、川大、電子科技大廈。與貫穿的新南路,科華北路,一環路“合縱連橫”。
周圍是摩肩接踵的人群和不絕如縷的叫賣聲,在成都的私家車保有量還沒達到全國前列的時候,經過這個路口堵上將近20分鐘也是有可能的。
受到電商沖擊以及其他客觀主觀因素影響,如今的磨子橋雖然不能和昔日的繁華相比,但作為成都城區的主要交通節點,磨子橋路口依然人來車往,好在,現在很少有堵得走不動的時候了。
3號線開通了地鐵磨子橋站,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交通壓力。出了地鐵口,走個2-3分鐘,就可以到百腦匯。
盡管人流量一直不減,但電腦城的蕭條是顯而易見的。
磨子橋路口的一段,原來的科技一條街,已經變成了成都蓉漂落戶的創業街區,百腦匯賣場的營業員似乎比顧客還多,這一切和20年前,在磨子橋舉辦的成都首屆電腦節上,超過十萬市民當街學電腦的景象相比,當真是時過境遷。
2000年后,成都科技一條街進入“10年黃金期”。
當時,從磨子橋到一環路跳傘塔,一共有多少家電腦城,已經不可考證。但就在磨子橋一個路口方園一公里以內,就有9個大型電腦城。就這樣,還供不應求。連過道、電梯間附近空隙都被改成商位出租了。
▲新世紀電腦城
▲百腦匯電腦城
▲A世界電腦城
▲成都數碼廣場
▲東華電腦城
▲數碼科技大廈
新世紀電腦城、成都數碼廣場、百腦匯、A世界電腦城、這些名字如今都還是能看到,伴隨著大概是很多的的差評……
在黃金十年間,80%的學生都在磨子橋的電腦城斗智斗勇過,90%的同學即使沒買過電腦也來修過電腦。
用手數一數,四川大學(原成都科學技術大學校區)、四川音樂學院、四川運動技術學院、四川大學(華西校區)、成都師范大學(四川教育學院)等全國重點科研院所全都坐落于此,這些單純又可愛的學生們對于該區域的經濟發展也是居功至偉啊。
那時候周邊的學生常常思考這幾個問題:如何快速與電腦城老板打好關系?如何在電腦城買到可正常報銷的帶發票的器件?如何縮短來往電腦城的時間?
電腦城的每個賣場都有它的傳說,每個去過那的大學生都能總結出一篇血淚史,多年后再提起這三個字,絕對是最好的談資,一邊鄙視一邊又能說個不停。
外人看電腦城,是“消費者與黑心商家”,而對于廣大的成都學子而言,電腦城還有著其特定的意義,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懷念和故事。
比如,養活了周圍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的新南路。
磨子橋 學校的編外食堂
新南路上連接著新南門汽車站、磨子橋、川大一帶周圍被學生和吃貨們層層圍住的小店,延綿了一整條街。
一到中午,歷史悠久的成都七中的學生們就占領了這條街。樹木蔥郁,迎面走來的少年,羨慕不來的青春正茂。
新南路終于變成了小吃街。每家店名說起來都是回憶。
徐老八和怪味面,聞名于成都的七中美食。如今因為新南路整改,徐老八已經不見蹤影,怪味面也從百腦匯斜對面搬到了勝利村,味道卻是還沒變。
沒吃過的可以點一兩脆臊,一兩怪味、一兩雞雜都嘗一下。
招牌的怪味面是各種口味的疊加與升華,一筷子入口,肉臊的辛辣脆香、紫菜的厚重海味、燉棒子骨的肥甘豐腴,還有炒花生的干脆、香菇的細膩……不同的味道與口感紛至沓來,卻又不混淆雜亂,呈現得層次分明。
和怪味面一樣,古藺手工面也是每到中午就要排隊的。
有豆湯飯、藕湯飯、豆湯面、牛肉面,會陷入到底吃哪個的糾結中。深受同學們喜愛。
楊二哥八寶粥,說是八寶粥,其實最出名的是冒的火鍋粉。每次吃都要加半瓶醋,就著火鍋粉里頭最好吃的筍子和牛肉,還有脆脆的綠豆芽,吃起很巴適。
沈小福米線,牛肉牛肚全家福。小福牛肉飯也是很多人的選擇!加米線還不加錢,每次去沈小福至少都會加一碗米線。
因為一到中午其他店總是人滿為患,于是到壽司店打包成了最節約時間的選項。
侑米食壽司就在新南路口子上,便當很劃算,鰻魚手握力推,人氣最高的還有關東煮,屬于性價比很高的小壽司店。
悲催的是,東大肛腸醫院樓下的德克士變成了全家便利店。
記得原來的德克士,每個月的18號,七中大批德克士vip怎么可能錯過?
紛紛抱著饑腸轆轆的胃擠滿并不大的店面,人山人海供不應求!那時候店里永恒不變地循環著羅志祥癡漢狀撲漢堡VCR,生生不息。
如果說德克士垮了讓你覺得惋惜,那作為新南路快餐扛把子的鄉村基,多少年了一直在那里。曾經是我覺得米飯最好吃的快餐館。位置很好找,就在百腦匯底下。
份量很足的牛排套餐和功夫雞腿飯價格味道都是良心,最適合愛吃肉的學生和上班族。
除了這些頑強存在的小店,店門毫不起眼的二姐兔丁、貴哥鹵肉卷,曾經的有童工的喜臨門、擁有世界第一好吃的蓋飯的#96、學生時代小資情調的代名詞黑糖,可以賒賬的三倒拐,不見蹤影的徐老八都是誠實的味覺記憶。
學生時代的煩惱忘得很快,畢業后念念不忘的更多的是那道菜和某個人。
即使是電腦城這個看似復雜的地方,也可能會有不同的記憶。你對電腦城的印象是什么樣子的?
星新聞記者獲悉,全球首例區塊鏈貸款日前落地,成都百腦匯電腦城經營“冠勇專賣店”的蔡世蓉成為第一批受益者。
成都百腦匯電腦城的蔡世蓉經營著“冠勇專賣店”,注冊資本只有30元,常常因為上游賬期問題被資金缺口難住。貸款需要抵押,蔡世蓉沒有什么資產,能拿出來的只有上游客戶的欠條。但像她這樣的小店,信用等級不高,經營風險相對較大,很難獲得金融機構的擔保和授權。
一個月前,成都市智慧景區系統提供商中科大旗及其末端供應商冠勇、成都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成都中小擔”),一起在螞蟻雙鏈通上完成第一單融資。這一平臺的跑通,是成都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提速科技賦能與創新的結果,這也是全球首個“中小核心企業區塊鏈付款保函”全程上鏈。
供應鏈金融怪圈:蘿卜章假合同
過去,“蘿卜章、假合同”現象形成供應鏈金融的怪圈——銀行等金融機構因識別風險困難而止步不前、不敢放款,廣大中小企業嗷嗷待哺,直接導致這一融資模式難以普及。數據表明,目前有98.5%的供應鏈融資需求未被滿足。
中科大旗是一家做景區智慧系統科技企業,年銷售超億元,服務覆蓋全國萬家景區酒店及文博單位。其創始人楊陳說:“公司沒有廠房設備,只有厚厚一沓知識產權證書,我們靠技術生存,但這些技術都不算動產用抵押物,十幾年來,每次去銀行基本都吃閉門羹。”要貸款,中科大旗需要成都中小擔提供增信服務,再向銀行申請。雖然擔保公司會一般收取一定比例的擔保費,但一旦壞賬,擔保公司就要100%賠付銀行全部損失。
此次中科大旗得到成都中小擔的授信,也惠及它的供應商,可以憑借中科大旗的信用流轉得到融資支持。“我們服務的中小企業有幾百戶,它們上游的供應商數量就更多。過去由于小微企業信用等級不高、經營風險相對較大,因此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往往圍繞大企業進行。”成都中小擔成立至今20年,副總經理舒蘭表示,“借助區塊鏈技術,我們希望針對供應鏈融資的短板和痛點,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基礎上,為更多的中小微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
螞蟻金服副總裁蔣國飛表示,這次區域標桿性合作的達成,也體現出成都中小擔擁抱金融科技積極尋求創新發展的能力和信心。
什么是“雙鏈通”?
據介紹,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協作網絡——螞蟻“雙鏈通”日前全面升級開放,螞蟻區塊鏈雙鏈通致力于解決供應鏈金融中的信任難題,這一服務運用區塊鏈技術徹底消滅了供應鏈金融領域的“蘿卜章、假合同”問題,可以讓小微商家也能享受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
螞蟻金服副總裁蔣國飛表示,在杜絕欺詐、降低操作風險,為各個協作方打造可信協作能力上,區塊鏈技術有獨特優勢,機構、核心企業都可以更高效地掌握并運用這些能力開展現有業務。雙鏈通完成了供應鏈金融的全鏈路覆蓋——上鏈后,整個融資流轉過程清晰留痕、不可篡改,所有參與方通過雙鏈通基礎設施進行身份核實和意愿確認,數字簽名實時上鏈,不能抵賴,一鏈杜絕了資金挪用等風險。
據介紹,利用雙鏈通,供應鏈金融這一融資模式將被大大激活,信貸可得性、融資覆蓋面會大幅度提升。全國有275家注冊擔保機構,預計能夠覆蓋1000萬家以上小微商家。根據艾瑞《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行業研究報告》預測,至2023年,區塊鏈可讓供應鏈金融市場滲透率增加28.3%,將帶來約3.6萬億市場規模增量。
紅星新聞記者 李偉銘
編輯 陳艷妮
圖劉逸興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時期,我們身邊的人和企業,也正經歷著自然的升級轉型——在白酒行業進入低谷期,曾經輝煌的龍頭酒企陷入停產困境;曾經火爆的成都電腦城,因為電商沖擊,部分實體店轉讓空置;曾經占據春熙路的真維斯、班尼路等傳統品牌收縮關店,被一批新的時尚快品牌所代替……
對于被動的、固守陳規的企業來說。“新常態”帶來的是冬天,但對于主動轉型創新升級的企業,“新常態”則帶來的是機遇。——成都邛崍的白酒業今年前三季度營收整體逆勢增長7.4%,電腦城轉型做綜合體,部分商家主動嘗試O2O生意紅火……今天起,華西都市報推出“新常態 新機遇”系列報道,把脈發展新變化,順應發展新階段,試圖在經濟轉型期尋找各行業成功轉型的樣本。 華西都市報記者童星燕
入冬
2011年7月1日,中關村電子賣場三強之一的太平洋數碼城關閉,北方電腦城已然入冬,而成都也是寒意濃濃,電腦商家處于供應鏈的最末端,不轉型就將進入冰河期。
北方已是冬天
北方的鳥兒比南方的鳥兒更早感受到寒意。謝強說,他沒有等到最后一刻轉行,是因為覺察到北京老東家的變動。
2007年謝強來到成都創業,成為一家電腦鋪老板,之前他在北京中關村一家電腦銷售公司打工。“因為都在一個行業,大家經常聊天,2012年的時候,公司好多高管離職轉行了。”
謝強自己也感覺到,2007年到2009年是電腦城生意的黃金年代,此后銷售一直下滑。“我當時還拿金融危機來安慰自己,危機過后就會轉好,其實金融危機跟我們電腦生意有啥關系啊,我們做內銷又不是外貿”。
在謝強看來,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電腦鋪的變化,正是行業的自然升級更替。2011年7月1日,當年號稱中關村電子賣場三強之一的太平洋數碼城正式關閉。
2012年金融危機的陰影逐漸褪去,但謝強發現成都電腦城的生意不僅沒有轉好,反而下滑得更加厲害。“當年火的時候,我一天能賣20臺電腦,2012年經常一臺都賣不出去。”
數碼廣場寒意濃
20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人民南路四段的數碼廣場,從地鐵口出來,剛走到負一層的3C數碼館門口,就有營業員趕過來,“大哥,想買點什么,去我們店看看。”
穿過二樓的品牌館,剛上扶梯,就看到三樓DIY館已經冒出兩個腦袋向下張望。踏出扶梯已經有五六個穿著工作服的銷售人員圍了過來,他們不只是詢問購買意向,甚至有的開始動手試圖將記者拉入店里去。而附近的A世界電腦城的DIY館情況也差不多推銷人員甚至跟了記者五六百米。整個電腦城銷售員比顧客還多。
“這家之前是賣蘋果產品的,搬了已經有段時間了。”在數碼廣場負一層,有商家店員指著隔壁的空鋪對記者說。記者看到,店里只有三個玻璃柜,上面布滿了灰塵,地上扔著一些白色的粗線。
其實,不只是這一家,僅在數碼廣場負一層,記者就看到有五個店鋪是空著的,當然有的在里面擺著“席位裝修中”的字樣。在二樓、三樓和四樓,記者也均看到有店鋪是空著的。
不轉型就進入冰河期
從北京到成都,從打工仔到老板,從行業高潮到低谷,謝強浸淫電腦零售業多年,讓他看出這一波市場變化并非周期性的盛衰起伏,而是大氣候催生的時代變革。
“不說租金人工成本上漲這些都有的問題了”,在謝強看來,電腦城生意一蹶不振,除了眾所周知的電商沖擊,還有產品換代加劇、市場飽和、消費者變“聰明”等三大原因。一共四大寒流,電腦實體店零售不轉型進入的不是冬季,而是冰河期。
“不少人給我說,強哥,你干嘛不去網上賣啊,你看天貓京東他們賣得多火”,謝強說這個純是外行看熱鬧,“我們是終端零售商,從代理商手上拿貨,沒有價格優勢,怎么跟人家拼?”
謝強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天貓旗艦店,京東代銷的貨都是來自品牌商,或者區域以上的代理商渠道,像他這樣最末端的電腦城門店老板,拿貨價格比網上都貴,網上價格都是透明的,怎么可能到網上虧起賣呢?
前幾年,消費者還是通過電腦上網查價格,到了電腦城記不住那么多款型價格,門店導購員往往以消費者看中的款型缺貨為借口,七拐八拐將其他款型賣出去,還有油水可撈。
謝強回憶當年電腦城的黃金歲月,消費者真是兩眼一抹黑,什么都要銷售員介紹,在門店老板看來就是人傻錢多,信息不對稱下的各種貓膩也造就了電腦城生意的暴利。如今消費者變“聰明”,謝強說過去的誘導式營銷行不通了,“好多消費者來店里試機,轉過頭來就用手機在網上下單”。
過去聯想、華碩、戴爾等幾家品牌電腦瓜分市場,彼此差距不大,但隨著近幾年信息透明,消費者通過社交網絡口碑傳播,讓市場”馬太效應“加劇。謝強舉例稱,前幾年索尼筆記本銷售一度領先市場,但現在乏人問津,專賣索尼品牌的零售商也跟著倒霉。品牌銷售變化太快,讓下面各級渠道銷售無所適從,畢竟要換另一個品牌代理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迎春
電腦零售轉型:下鄉還有生存空間
電腦賣場轉型:變身商業綜合體
常態下,春夏秋冬四季輪回,熬過冬天就能迎來春天的希望。新常態,某些行業將步入冰河期,不要指望在南極盼來溫暖的春天,轉型吧,向著赤道遷移!在赤道迎接下一個春天。
電腦零售轉型:下鄉還有生存空間
天下生意是一家,謝強認為天無絕人之路,雖然電腦城零售遭遇第一波沖擊,但是船小好調頭。賣電腦跟其他行業的銷售本質都一樣,都是從批發商拿貨在鬧市口賣出,而競爭激烈的電腦城生意,造就的拉客銷售技巧可能在其他行業更是如魚得水。
在華陽上班族必經之路自己架起烤爐烤紅薯,每個月營業額7萬多元,他還打算在華陽開火鍋店。
“如果還想賣電腦,我建議去三四線城市,最好是縣鄉一級,那還有活路。”謝強說,現在電商物流到不了縣鄉一級,即使能到還有售后問題不好解決,這給電腦傳統渠道銷售留下生存空間。“那邊賣的就算比網上比成都貴個幾百塊錢,也有人買,這比開車到成都來買電腦修電腦劃算”。
能夠下鄉的電腦銷售公司,都是當年零售業績好升級為區域代理,基本上扎根電腦銷售業了,他們相當于把電腦城的銷售模式做了復制,與當地實體店結合銷售。
電腦賣場轉型:變身商業綜合體
電腦城零售店關店轉行,也令“房東”成都數碼廣場、百腦匯、A世界這些電子賣場紛紛轉型。如百腦匯將四樓騰空改成容納18家餐廳的“臺北東區”美食城,已于10月1日試營業。百腦匯相關負責人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武漢百腦匯已經與群光廣場融為一體,IT百貨集中在一個賣場。未來也不排除在成都復制這種模式的可能。
成都數碼廣場早早就開始集團化向多元化方向轉型,其所屬的新尚集團成為了集房地產開發、電子電器銷售、IT產品銷售、電子商務、軟件及游戲開發等業務為一體的集團企業,在成都、昆明、重慶等全國多個城市有投資業務和分公司。
成都新尚集團、成都數碼廣場董事長唐立新坦言,2010年新尚集團成立后,數碼廣場對集團的貢獻越來越弱。2010年以前,IT賣場的銷售額占集團營業收入的70%;而4年后的今天,僅占15%左右。唐立新認為,融合商業街、家電賣場、百貨、IT賣場等多種業態于一體的商業綜合體是單一 IT賣場的發展方向。
前不久,唐立新向重慶大學母校捐助3億元造教學樓,一舉打破全國個人單項捐款最高紀錄轟動一時,證明成都數碼廣場轉型已收到實效。
華西都市報記者羅提王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