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提爾皮茲
創作立場聲明:竟然還有這等好事? APE 2.0 功能深入探究!
本來嘛,intel 第十一代酷睿是不香的,畢竟功耗那么高,但是因為挖礦擾亂了整個市場,平價顯卡一卡難求,Diyer從未有如此期待礦難,
“我的平價顯卡呢?顯卡呢?顯卡呢?” “?” “Let's see who is real 顯卡。”
此時,自帶集成顯卡的 APU 銳龍4000 系列,跟 酷睿 11 / 10 成了市場上的過渡選擇。
酷睿 11 代中的 11400 / 11500 價格還是挺香的,不過,功耗跟發熱一直是備受詬病的地方,華碩為此更新了 APE 2.0 技術,這個技術可以降低 CPU 的功耗跟滿載溫度,同時對性能也影響較小,甚至還可以提升集成顯卡的性能。
華碩 APE 2.0 技術本質是一鍵傻瓜式的操作,對 非K 系的 11代/10代酷睿 CPU 手動降壓,減少發熱與功耗,同時優化最大加速 BOOST 頻率,最大程度優化 CPU ,讓用戶回歸 CPU 最初的美好。
▲ CPU 理論上是 11500 比 11400 更好,因為 11500 的集成顯卡更強,而且 CPU 主頻更高,但是 11500 價格太不合理了,我最后在 PDD 上面 1494 買了盒裝的 11400。
▲ 頂部的開窗可以看到 CPU —— intel 酷睿 11代 i5 11400。
▲ 11400 盒裝比 11700K 盒裝還重,因為里面多了個塞銅的原裝散熱器。盒裝三年保由盒子 + CPU + 散熱器構成。
▲ intel 自己沒有點 B 數嗎?我后面的大霜塔 Pro 都差點壓不住 AVX 512 開啟的 11400,你憑什么這個原裝破散熱器覺得可以撐住?
▲ 主板采用華碩的 B560M 重炮手 WiFi,這是市面上的暢銷型號,帶有 WiFi6 無線網卡,會讓日后使用更加方便靈活。外包裝是一如既往的 TUF GAMING 風格。
▲ 背面就是產品的特點快速介紹。
▲ B560M 重炮手 WiFi 是隸屬于 TUF GAMING 電競特工主板家族,整個主板以黑色為主體色調,間以黃色作為提亮色。主板采用 6 層PCB,入眼就是厚實的 CPU 供電散熱模塊。整張主板采用自動化生產,因此做工非常出色穩定。
▲ CPU 供電區域采用 8+1 相 Dr.mos 數字化供電方案,供電模塊上面有厚實的散熱片加以覆蓋,通過 CPU 散熱器的出風實現被動散熱。i/o 區域上方有 i/o 盔甲加以保護。
▲ 切換角度可以看到 CPU 供電采用 8pin ProCool 高強度供電接口,可以承受更大的電流,從而實現 CPU 供電接口的穩定。
▲ 內存插槽為 2 組雙通道 DDR4 DIMM 插槽,最高可支持 DDR4 5000,不過一般來說 DDR4 3600 的性價比最高。
插槽右側有 ARUA ARGB 5V / 12V 兩組接口,內存插槽的下方有 機箱前置的 USB 3.0 Type A 接口,和 USB 3.1 Type C 接口。
▲ 6 個 SATA 6Gbps 接口單排排列,讓裝了顯卡的主板更加容易對 SATA 硬盤進行調整。PCH 散熱片上面有 TUF GAMING 的logo 。
▲ B560M 重炮手 WiFi 提供有一條 CPU 直連 PCIe 4.0 X16 全尺寸 顯卡接口,以及一條 CPU 直連 PCIe 4.0 X4 的 M.2 SSD 插槽。其他的接口為 PCH 分出來的 PCIe 3.0 接口,比如副顯卡插槽,和 M.2 插槽,以及一個 PCIe X1 擴展卡插槽。
最底部還有 雷電4 的插針,可以用來擴展 USB 4.0 / 雷電4 的設備。
▲ 主顯卡插槽有金屬裝甲加以包裹,提升插槽強度,第一槽 M.2 接口為 PCIe 4.0 X4 CPU 直連,有自帶散熱片,可以移動到第二槽使用。兩個 M.2 插槽都有快速免工具鎖定 M.2 SSD 的設計。
▲ 板載聲卡來自小螃蟹 ALC897 板載聲卡,支持 7.1 聲道輸出,旁邊就是它的濾波電容。華碩為之配套了雙向 Ai 降噪軟件,可以實現更順暢的語音交流,同時它也支持定制的 DTS 游戲音效。
▲ i/o 擋板已經預裝在主板上面了。重炮手系列最值得稱道就是提供有更多的 USB 接口,USB 2.0 、USB 3.0 、USB 3.1 Tpye A / C 都應有盡有。
核芯顯卡的輸出接口有 HDMI 跟 DP 接口,沒有顯卡的日子就靠它們了。板載 2.5G 高速網口,以及 intel AX200 WiFi6 無線網卡,可以通過軟件實現 Tubro Lan 網絡優先傳輸。
板載聲卡支持 7.1 聲道輸出以及同軸光纖輸出。
▲ 可以利用無線網卡套件,實現天線的自由放置。
▲ 配件也十分豐富。
▲ 內存選用金士頓 掠食者 RGB DDR4 3600 8G*2 這對內存條,我是 749 元買的,比 DDR4 3000 8*2 還便宜。
▲ 背面是簡化版的說明書。
▲ 掠食者系列經典的造型,主體采用槍灰色磨砂噴涂,外層再加以亮黑色金屬片形成反差。logo 與標識在正中間與兩側。整個內存拿在手上感覺非常有分量,比一般的內存條更重。
頂部的 ARGB 可以從正面跟背面以及頂部觀看到。
▲ 內存條背面與正面造型差不多,貼上了銘牌貼紙反而更加養眼,果然黑紅才是絕配。
▲ 掠食者內存條果然就是要立起來才更有氣勢。
▲ 頂部的 ARGB 流光溢彩支持遠紅外同步技術,可以使多條掠食者 RGB 形成一個發光整體,提升 ARGB 的絢麗跟整齊度。
▲ 這次為了展現 PCIe 4.0 風馳電掣般的速度,我選用影馳的 名人堂 M.2 HOF EXTREME 1T SSD。外包裝一如既往的 HOF 風格,頂部有“原生支持 PCIe 4.0”的標識。
▲ 側面有“五年質保”跟“單獨送保”的標識,代表著它享受到售后服務。
▲ 內部是一個扉頁磁吸式的盒子,產品與說明書、質保卡就在里面啦。
▲ 背面是產品的銘牌跟參數。
▲ 內里全家福,M.2 HOF EXTREME 1T SSD 本體,合格證一枚,保修卡一張。
▲ 這款 M.2 HOF EXTREME 1T SSD 采用自帶散熱片,跟其他 M.2 SSD 的散熱器外觀相比,這款 SSD 上表面采用鋼化玻璃+內里貼膜,實現了非常高端的視覺效果。玻璃下面是高效的散熱鋁片跟8W的導熱硅脂片,可以實現快速散熱。
敢于采用鋼化玻璃作為 M.2 散熱片的頂部覆蓋,而且是在高讀寫速度的 M.2 PCIe 4.0 SSD 上,說明對 HOF EXTREME 1T SSD 的發熱控制有信心。
▲ 在不同的角度還可以棱鏡折射的原理,可以在邊緣呈現出彩虹般絢爛的效果。
采用第四代 LDPC 糾錯引擎,增強糾錯性能與數據可靠性,同時具有斷電保護機制,可以最大化保護數據、
▲ 不同的角度與光照,可以呈現不一樣的色彩感覺。
內里采用 Phison PS50 18-E8 的主控,可以提供超高速的讀寫,1T 款的標稱 TBW 為 700 。
▲ 背面采用鍍鎳金屬用以輔助散熱。此外背面有一張產品的銘牌貼紙,這是保修的憑證。
▲ 散熱器這次采用 九州風神的 大霜塔 Pro 版本,它是中端性價比的王者“大霜塔”的迭代升級版本,整個散熱塔體采用陽極氧化工藝,顏值與防銹都得到了提升。
▲ 大霜塔 Pro 通體黑化處理,在熱管收口處采用頂蓋加以包裹,美觀又能保護熱管。
▲ 配上黑的 TF120S 散熱風扇,散熱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而且整體比起大霜塔更協調。
▲ 散熱塔體采用陽極氧化工藝,黑化之后防銹、抗腐蝕效果更加出色。雙塔體的設計,擁有更多的散熱表面積。
▲ 側面可以看到做工十分精細。
▲ 鰭片與鰭片之間采用 扣Fin 連接,熱管與鰭片之間,采用穿 Fin 進行連接。
▲ 純銅底座,底座鏡面拋光,底面微凸。
▲ TF120S 這款散熱風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采用雙層風扇設計,可以增加風壓,提升散熱效能。
▲ 全平臺適用的散熱扣具,以及一次性硅脂,4pin 供電線一分二,加上安裝說明書,就是配件包的全部了。
▲ 硅脂采用九州風神的 EX750 ,單支 1.5g,可以用 3 次,可以跟朋友一起合買,分享。
▲ 背面除了有簡易版說明書之外,還有一個硅脂擦除片,可以快速的擦除 CPU 表面硅脂。
▲ 雖然采用 i5 11400 的功耗看上去不高,但是對于電源的輸出能力跟單路 +12V 穩定性要求非常高。畢竟單路 CPU 8pin 的 AVX512 滿載在200W 左右。本次選用安鈦克的 HCG 650W。
它的售后讓我放心,十年質保,只換不修,采用全日系電容,出色的做工讓人放心。
▲ HCG 650W 是標準的 ATX 電源尺寸,可以完美的兼容眾多機箱,內置的靜音 FDB 軸承散熱風扇支持靜音模式與標準模式兩檔轉速調節。
▲ 全模組的接口可以讓裝機更加簡單,理線更加出色。原裝的模組線品質出色,經過了國家3C認證以及眾多國際標準認證。
▲ 后期等顯卡價格回落到合理區間后,就可以買來湊齊了,這次先把點卡的供電線裝上,省得以后再折騰。當然,勤勞的童鞋們可以選擇以后再裝。
▲ 我先把 CPU 11400 裝入主板,然后裝入 內存條 掠食者 RGB DDR4 3600 8G*2 與 影馳的 M.2 HOF EXTREME 1T SSD,然后準備裝入機箱。
▲ 對于華碩這個 M.2 SSD 快裝工具,我要夸獎一番,安裝不用換螺絲刀頭了,也不用找細小的螺絲了。
▲ 裝上大霜塔 Pro 的下扣具,并且抹上硅脂,再把扣具橫杠裝上。
▲ 裝上散熱器之后,就準備裝兩把 TF120S 風扇,并且接入電源。
▲ 安排妥當了,準備裝入機箱。
▲ 機箱我第一眼就被這個獨特的藍綠配色吸引了,九州風神 魔方110 這個配色可以說是市面上非常少有的顏色。MATX 的機箱,加上內置顯卡支撐架,以及側面的磁吸式側透鋼化玻璃蓋板,以及出色的磁吸式防塵網,都是很出彩的存在。
▲ 其實,我覺得要是全部綠色的話,也許會有更不一樣的視覺效果。
▲ 側面的磁吸式鋼化玻璃側透板可以快速的安裝,或者拆下。標配一個靜音風扇,加強了上半部分的出風散熱。
▲ 內里五金架構十分優秀,跟 華碩的 B560M 重炮手 WiFi 十分契合,而且還有顯卡支撐架,后期可以用作顯卡支撐。
電源倉分割設定,可以減少電源跟 HDD 受到上半區域那堆發熱源的影響。
▲ 出色的背線空間跟理線空間,以及足夠的 2.5 英寸/3.5 英寸硬盤位,可以滿足很多人的使用需求。出線孔設計合理,可以最大化優化理線。
▲ 剩下就是把主板聚合體裝上,以及把電源跟 HDD 裝上之后,蓋上側蓋板,才進行今天的測試吧。
▲ 其實這次的發光部分就僅剩主板跟內存條了,而內存條又被散熱風扇擋住一條......所以看看就好了。
▲ 首先安裝完系統后,華碩的 B560M 重炮手 WiFi 會提示安裝 ARMOURY CRATE 奧創游戲中心,可以在里面下載最新的主板 bios,把文件拷到 U盤上,進入 bios 更新到 0820 版本以上,即可開啟 APE 2.0。
不過 默認的情況下,并不開啟 Smart Load Line 這個選項——這個選項就是華碩針對 11代酷睿 非 K 系的 CPU 也高發熱的情況,推出的智能調壓、定 boost 頻率的功能,可以實現 11400 等非 K 系的 CPU 降溫、降功耗運行,同時保證性能不怎么受到影響。
▲ 開啟 Smart Load Line 會有提示,請注意閱讀。
▲ 本次會測試開啟 Smart Load Line 功能對實際使用的影響。分為默認(未開啟)跟開啟后兩組數據,這樣給予大家更直觀的對比感受。
開啟之后,第一次 bios 自檢會比平時更久一些,請耐心等待哈。
▲ 首先是 CPU-Z 與 GPU-Z 的聯合驗證,同時也讓大家看下我這次的測試環境。
▲ 因為 APE 2.0 會針對每一顆 CPU 進行獨立調節,所以情況會有所不同。不過最顯著的效果就是——開啟 APE 2.0 之后,我這顆 11400 的滿載溫度顯著的降低了,滿載功耗也肉眼可見的降低了,我更直觀的感受就是——機箱變得更安靜了。
而 3Dmark 的測試告訴我,因為 CPU 發熱降低了,所以集成顯卡的性能發揮沒有受到了限制,整體性能反而在提升。
所以結論就是 APE 2.0 真的很值得開,對于降低功耗、降低 CPU 溫度,降低運行噪聲,提升集成顯卡的整機性能都是有好處的。
▲ 我們來看看 Cinbench R20 的測試對比,我這顆 11400 開了 APE 2.0 之后,性能有些許的衰減,不過實際使用中是微不可查的。
▲ Cinbench R23 的測試時間更長了,這樣就可以方便的讓我們分析 APE 2.0 開啟之后,對于整體的影響。多核心的性能在 APE 2.0 開啟之后,略微降低,不過,影響不大。本次測試中,頻率變化基本上在同一個水平線上。
▲ 但是,開啟 APE 2.0 之后,單核性能反而得到了提升,這對于集成顯卡平臺來說,是很重要的,畢竟很多網游、應用還是在用單核心/單線程。
▲ Cinbench R23 項目里,開啟了 APE 2.0 之后,CPU 功耗得到了顯著的降低。這就讓我很好奇了,它到底能降多少溫度呢?
▲ 同樣是 aida64 單鉤 FPU 滿載功耗測試,開了 APE 2.0 之后,功耗下降了 65W !效果十分拔群!!這比關 AVX 512 指令集更有效果,而且更加明顯。
▲ 在 CPU 核心最高滿載溫度表現更加明顯,將近 20 ℃的降溫,對于 CPU 的壽命與散熱的靜音性帶來的提升是無與倫比的。
▲ 針對于集成顯卡的平臺測試的 Night Raid 項目測試結果,讓我獲得了意外之喜,開啟了 APE 2.0 之后,整體的性能竟然得到了提升!!!!!!
▲ 認真分析了結果之后,我發現開啟了 APE 2.0 之后,集成顯卡的性能沒有受到 CPU 核心溫度的限制,更能發揮全部性能。
▲ 開啟了 APE 2.0 之后,3Dmark Fire Strike 項目的總分也得到了提升!! APE 2.0 性能更能提升集成顯卡平臺的整體性能。
▲ CPU 得分在開啟前后影響不大。
▲ 但是集成顯卡在 APE 2.0 開啟之后,獲得了更大的性能解放,真是非常出色的性能啊。
▲ 內存的讀寫性能測試,intel 11代酷睿內存控制器做了調整,DDR4 3600 是最佳性價比頻率了。
▲ 測試 CDM 之前忘了先截圖了,所以有讀寫量。Crystal Disk Info 正確識別了影馳的 HOF EXTREME 1T SSD。
▲ 因為 11400 的頻率不高,所以 Crystal Disk Mark 1GiB 測試塊下的寫入性能沒辦法達到 5500MB/S 的理論性能,如果換成 11700K + Z590 平臺,我想性能會更加出色吧、不過讀取性能也達到了 7000 MB/S 的寫入速度,非常的出色啊。
▲ 然后我手賤點了 64GiB 的測試塊,看看這塊盤在大測試塊下的性能表現是否有明顯的下滑。結果嘛...切,竟然沒有讓我如愿.....影馳這塊 HOF EXTREME 1T SSD 在 64GiB 的大測試塊下,連續讀寫性能并沒有受到很明顯的影響,整體性能也是完美的表現。
往上翻一點就看到了詳細的總結了,反正我的結論就是 APE 2.0 必須開!Smart Load Line 這個選項必須開!
多人已經開始了解Roon這套音樂軟件,他能利用網絡串流家中所有音樂資料庫,能直接連接Tidal線上串流服務,也提供數字音樂檔案處理能力。手機專用的APP,友善的操作界面讓很多人選擇了Roon,或者是自己DIY一個音樂專機,簡單說這是一部專為Roon播放軟件所打造的音樂電腦。該軟件支持Macos,windows,官網終身授權價格非常昂貴699美刀,一個音樂播放器竟然這么貴!
下面介紹基本的使用,Roon首先是一個本地音樂的管理工具,能夠支持FLAC,AAC,MP3以及DSD的各種格式,但是不支持APE和CUE,所以本人這個月基本都是在給老資源轉碼(戀舊,低碼率的無損和MP3都留著,對DSD沒有特別的追求),大家知道電驢時代的古典資源基本都是APE加各種CUE文件,而CUE文件的兼容性又很差,全都用FOOBAR轉FLAC倒是一勞永逸,期間遇到過各種CUE亂碼,標題名錯誤,文件地址名過長等問題而轉碼失敗,不過后來也算熟能生巧,手動改一下基本救得回來。把轉碼完成和本身支持的音樂放入指定文件夾,用ROON監視,它便會進行自動識別,替換成信息足量的樂曲名、作者和演繹者,關聯專輯和作者介紹以及專輯圖片信息。隨后便生成一個我的本地音樂庫,這個界面相信各位在各大器材展覽中都見過(相信大家看到這些MP3后非常不齒,都是從舊硬盤里挖出來的)。通過聚焦我們可以了解到自己系統里的音樂分類占比,隨時調閱任意風格,格式和碼率的本地音樂,當然也可以按照廠牌或者音樂家調閱,非常方便。
以上介紹是Roon播放器的簡單介紹,如需學習交流windows,Macos 版本的roon任何方面的問題請私信關注我“004”即可!
于玩家們來說,總有些新奇的創造力。如今四個輪子的房車已經不再稀奇,兩輪的房車和三輪的房車慢慢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今天我們看到的這款頗具新奇的三輪摩托車是由一名德國設計師設計,它采用的是歐洲最大的摩托車制造商Piaggio(比亞喬)旗下的一款三輪摩托車改裝,它的燃油版本價格僅為19200元,這要是買一臺放到公司樓下,作為午休的場所還是挺合適的。
對于意大利人來說,比亞喬摩托車公司旗下的這款三輪商用車Ape車型,不僅是商用的佼佼者,連摩旅人士也大為贊賞。設計師為了在這款摩托車車身上獲得更大的利用空間,于是選擇了這款經典的Piaggio APE 50三輪機車作為基礎進行設計改造。不過最終的設計可能還不符合完全的摩旅需要,畢竟該車的懸掛等硬件還不能完全征服較惡劣的非鋪裝路面,但是應對日常的鋪裝公路不在話下,最終它的定位就是一臺小型摩托車露營車。
外觀方面,這款Ape三輪房車采用了LED前燈,更新了舊的制動系統,提高了駕駛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儀表盤也進行了全新的設計,為乘客提供舒適的操控。最高離地間隙為197毫米,在車身的長度、寬度以及高度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改變。由于該車定位為迷你經濟型房車,因此相對于汽車房車較大的車身,這款摩托房車可以輕松穿梭于城市狹窄路段,還能開進林蔭小道或者樹林湖邊,更有利于找到一個不錯的露營場所。
車尾處有一塊可以收納的小桌板,并且在車尾門打開時,下門板有一個弧度的設計區域,其實就是一個戶外休閑椅,可以舒適的坐在上面,頭頂剛好有一個掀開的車門,起到了遮陽的效果,這也迎合了一些喜歡垂釣用戶的需要。
車內左側部分被設計成廚房區,配備迷你灶臺,可以燒火煮飯。在靠近灶臺旁的設計有一個儲物柜,把一些衣服和生活物品放在里面。主駕駛座椅可以旋轉,可以把它旋轉到灶臺的方向,這時候駕駛室左側的置物板就變身為一個辦公區可以完美的放上一臺筆記本電腦進行工作。這款房車的外殼采用了環保的防水帆布材料,配備英倫范兒的格子涂裝,整車看起來十分休閑戶外。
為了迎合更多的用戶需求,該車可提供汽油、柴油以及純電動力三種版本。汽油動力版本,其功率為10馬力,柴油版則輸出21牛米的扭矩,功率為8馬力,并且所有型號都配備4倍變速箱。純電動力情況下的續航情況,并未提到,不過應該注意的是外出有無充電樁,做出及時的能源補充,另外純電版本價格要略高于燃油版本。(文/21rv 王海龍)